第55章 老泰山教子(1 / 1)
有何雨霖在旁红袖添香、外加偶尔捣蛋的日子确实很惬意,可惜就是过得太快了些。
初六上午十点过半时,周庆明终于把多达近五万字的《南州市发展纲要》给搞了出来。
不过,他并未急着交稿,而是与何雨霖一道去了四鹤街,逛到了下午三点出头,这才赶回了何家。
“小妹,这位就是周庆明了吧?”
何雨霖这才刚用钥匙打开了院门,一名年岁跟周庆明相当的英俊青年就已蹿了过来。
“嗯呢。”
“庆明,这是我二哥何耀明,跟你同一届,目下在轻工部混着。”
何雨霖笑得很甜,看得出来,她跟何耀明的关系相当之好。
“二哥,下午好,我是周庆明。”
周庆明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对自己只有好奇,完全没丁点的敌意。
那自然得报以灿烂的微笑。
“哥们,加油,挺住了,我很看好你,一定要降服女魔头。”
何耀明分明就是个喜欢搞怪的性子,毫无顾忌地就打趣了周庆明一把。
“你去死!”
一听自家二哥这般说法,何雨霖顿时就羞恼了,飞起了一脚。
“你看你看,女魔头很凶的。”
何耀明往边上一跳,坏坏地笑着。
“不理你了,爸呢?”
何雨霖有点小怕怕地偷瞄了周庆明一眼。
“在书房。”
何耀明见状,当即就摇头失笑。
在他看来,自家妹妹这就是已经彻底沦陷,完全没得救了。
“哼!”
失陷就失陷,那又怎样?
何雨霖昂着下巴,蔑视了下还是单身的二哥,然后拉着周庆明便进了厅堂。
何耀华正靠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见二人走来,就只礼貌地点了下头,除此之外,再无反应。
而正织着毛衣的赵文樱更是连头都没抬一下。
面对此情此景,何雨霖显然有些郁闷,白贝轻咬了下红唇。
但最终,她什么话都没说,挽着周庆明的手便径直上了二楼。
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何胜利紧着就翻阅起了周庆明所提交的文稿。
他看得很仔细,半个多小时后,这才抬起了头来,冲着何雨霖吩咐道:“霖霖,去把你两个哥哥都叫上来。”
“好嘞。”
何雨霖不明所以,但却并未多问,一溜烟地就下了楼。
“父亲。”
“爸。”
……
很快,何家兄弟俩就并着肩地到了书房中。
“嗯,给你们十分钟时间,把这份文件过一遍,有什么问题都先憋着。”
何胜利没扯什么废话,直接就把文稿递给了两个儿子。
哥俩有点懵。
但却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在应诺之后,立马凑在一起,快速地浏览着文稿。
周庆明却是看懂了,自家老泰山这是准备教儿子呢。
在这方面,世家子弟确实远比寻常百姓子弟要有优势得多。
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层面远高于百姓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与训练,决定了他们在起点上就把握住了先机。
换句话说,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无耻地抢跑了。
在同等学历、同等智商、同等情商的情况下,平民子弟要想追上去,难度不啻于登天。
这状况,真的很令人想骂MMP。
但,这就是现实,容不得你不接受。
“时间到,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发问了。”
果然不出周庆明所料,何胜利就是准备趁机教育一下儿子们。
“父亲,这么份规划书会不会太过激进了些,这与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的维稳大局似乎有些冲突。”
何耀华从读大学起,就在京里,受何老爷子的影响极深,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一个——“稳”字当头。
这一点,从他一开口所提的问题便能看得出来。
“小周,这个问题,你来解答。”
何胜利不加置评,转手就把问题丢给了周庆明。
“好的。”
“何大哥,我想你恐怕是把维稳跟维持现状混淆了。”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后者是僵化,妄图以不变来应万变,显然是不行的。”
“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了,随着四大特区的出现,国门其实已经打开。”
“大多数百姓已经知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不是别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所以,社会上才会掀起疯狂的出国热。”
“想靠强压来维稳,最终,只会被冲垮,这正如治水一说——堵不如疏。”
“要想真正做到维稳,那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搞活经济,切切实实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这,正是特色农业计划的初衷,若是真能做到因地制宜,那就必然可以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至于说到国企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中、小型国企处于停产状态,大量的工人被迫下岗。”
“我们若是不及时做出调整,接下来的几年里,或许还有数千万国企工人会失去工作岗位。”
“到那时,再想维稳,成本必将居高不下。”
“既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只要能抓住时机,及时完成转型,我们的国企必然能真正焕发新生。”
老泰山的心愿,肯定得成全。
所以,周庆明有一说一,尽可能地把道理说透。
“小周,你所提的工业园区计划,招商引资的重点是外资、民营企业。”
“这,很明显触犯到了中央关于警惕资本主义腐蚀的精神,危险性恐怕有些过高了。”
何耀华明显并未被说服,紧着又提出了个尖锐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南州市是贫困市,自身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给予我们市多少支持。”
“我们要想发展,那就必须筑巢引凤、借鸡生蛋,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其次,外商进驻后,他们能有效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提升,就拿木材加工行业来说好了。”
“只要类似的企业多了,所能消化掉的木材自然也就多了,这对我们这等木材生产大市来说,显然是有好处的。”
“再有,木材加工行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少,这同样给了配套企业带来了机遇。”
“最后一点,外资企业的进入还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消化掉社会上的剩余劳动力,从而降低维稳成本。”
“有着如此多的好处摆在那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实施呢?”
“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在不久的将来,工业园区的模式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姓资姓社的争议说穿了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罢了。
这一点,周庆明看得比谁都通透。
但他并没揭破,就只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庆明,你这份计划里的工业航母提法与我们部里前一段时间所提倡‘船小好调头’、‘市场需求主导一切’的思想应该是完全矛盾的吧?”
这时候,何耀明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并不矛盾,小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一切机遇先做强再做大。”
“可对于矿山、机械等重工企业来说,那就应该是先做大再做强。”
“唯有快速占据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类企业才能经得起风浪,不至于动辄就陷入生死危机。”
“当然了,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及软硬实力的提升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于国企改革,在现如今,国家层面上的思想也很混乱。
因为大家伙确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可对周庆明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早就已在河对岸了。
回过头来再看现状,那自然能做到庖丁解牛。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那我说几句好了。”
“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小周所写的这份经济发展纲要绝对堪称典范。”
“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具体的改革办法,都做到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
“这,很值得你们铭记在心,等将来你们下了地方,在发展思路上,完全可以借鉴这份规划。”
“都听好了,‘为人民服务’绝不是句口号,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你们就只是官僚,而不是人民的公仆。”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经济指标将会是上级领导的考核重心。”
“拿不出过人的政绩,等待你们的必将是折戟沉沙。”
“我希望你们能抛弃偏见,认真地反思一下自我,好好学学这份经济发展纲要,只要能把握到个中精髓,任何时候都能适用。”
在总结时,何胜利不吝美誉地给予了周庆明极高的评价。
因为他确实认为周庆明的规划极其科学,完全可以拿来就用。
他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开春后就将对南州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何耀华兄弟俩都听傻了眼。
只因他俩还从来没见过父亲如此推崇过他人。
更别说被推崇的还是比他俩年龄都小的年轻人。
这,真的太过震撼了些。
边上,一直默不作声的何雨霖则是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