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泰山教子(1 / 1)

加入書籤

有何雨霖在旁红袖添香、外加偶尔捣蛋的日子确实很惬意,可惜就是过得太快了些。

初六上午十点过半时,周庆明终于把多达近五万字的《南州市发展纲要》给搞了出来。

不过,他并未急着交稿,而是与何雨霖一道去了四鹤街,逛到了下午三点出头,这才赶回了何家。

“小妹,这位就是周庆明了吧?”

何雨霖这才刚用钥匙打开了院门,一名年岁跟周庆明相当的英俊青年就已蹿了过来。

“嗯呢。”

“庆明,这是我二哥何耀明,跟你同一届,目下在轻工部混着。”

何雨霖笑得很甜,看得出来,她跟何耀明的关系相当之好。

“二哥,下午好,我是周庆明。”

周庆明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对自己只有好奇,完全没丁点的敌意。

那自然得报以灿烂的微笑。

“哥们,加油,挺住了,我很看好你,一定要降服女魔头。”

何耀明分明就是个喜欢搞怪的性子,毫无顾忌地就打趣了周庆明一把。

“你去死!”

一听自家二哥这般说法,何雨霖顿时就羞恼了,飞起了一脚。

“你看你看,女魔头很凶的。”

何耀明往边上一跳,坏坏地笑着。

“不理你了,爸呢?”

何雨霖有点小怕怕地偷瞄了周庆明一眼。

“在书房。”

何耀明见状,当即就摇头失笑。

在他看来,自家妹妹这就是已经彻底沦陷,完全没得救了。

“哼!”

失陷就失陷,那又怎样?

何雨霖昂着下巴,蔑视了下还是单身的二哥,然后拉着周庆明便进了厅堂。

何耀华正靠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见二人走来,就只礼貌地点了下头,除此之外,再无反应。

而正织着毛衣的赵文樱更是连头都没抬一下。

面对此情此景,何雨霖显然有些郁闷,白贝轻咬了下红唇。

但最终,她什么话都没说,挽着周庆明的手便径直上了二楼。

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何胜利紧着就翻阅起了周庆明所提交的文稿。

他看得很仔细,半个多小时后,这才抬起了头来,冲着何雨霖吩咐道:“霖霖,去把你两个哥哥都叫上来。”

“好嘞。”

何雨霖不明所以,但却并未多问,一溜烟地就下了楼。

“父亲。”

“爸。”

……

很快,何家兄弟俩就并着肩地到了书房中。

“嗯,给你们十分钟时间,把这份文件过一遍,有什么问题都先憋着。”

何胜利没扯什么废话,直接就把文稿递给了两个儿子。

哥俩有点懵。

但却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在应诺之后,立马凑在一起,快速地浏览着文稿。

周庆明却是看懂了,自家老泰山这是准备教儿子呢。

在这方面,世家子弟确实远比寻常百姓子弟要有优势得多。

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层面远高于百姓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与训练,决定了他们在起点上就把握住了先机。

换句话说,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无耻地抢跑了。

在同等学历、同等智商、同等情商的情况下,平民子弟要想追上去,难度不啻于登天。

这状况,真的很令人想骂MMP。

但,这就是现实,容不得你不接受。

“时间到,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发问了。”

果然不出周庆明所料,何胜利就是准备趁机教育一下儿子们。

“父亲,这么份规划书会不会太过激进了些,这与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的维稳大局似乎有些冲突。”

何耀华从读大学起,就在京里,受何老爷子的影响极深,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一个——“稳”字当头。

这一点,从他一开口所提的问题便能看得出来。

“小周,这个问题,你来解答。”

何胜利不加置评,转手就把问题丢给了周庆明。

“好的。”

“何大哥,我想你恐怕是把维稳跟维持现状混淆了。”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后者是僵化,妄图以不变来应万变,显然是不行的。”

“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了,随着四大特区的出现,国门其实已经打开。”

“大多数百姓已经知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不是别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所以,社会上才会掀起疯狂的出国热。”

“想靠强压来维稳,最终,只会被冲垮,这正如治水一说——堵不如疏。”

“要想真正做到维稳,那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搞活经济,切切实实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这,正是特色农业计划的初衷,若是真能做到因地制宜,那就必然可以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至于说到国企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中、小型国企处于停产状态,大量的工人被迫下岗。”

“我们若是不及时做出调整,接下来的几年里,或许还有数千万国企工人会失去工作岗位。”

“到那时,再想维稳,成本必将居高不下。”

“既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只要能抓住时机,及时完成转型,我们的国企必然能真正焕发新生。”

老泰山的心愿,肯定得成全。

所以,周庆明有一说一,尽可能地把道理说透。

“小周,你所提的工业园区计划,招商引资的重点是外资、民营企业。”

“这,很明显触犯到了中央关于警惕资本主义腐蚀的精神,危险性恐怕有些过高了。”

何耀华明显并未被说服,紧着又提出了个尖锐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南州市是贫困市,自身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给予我们市多少支持。”

“我们要想发展,那就必须筑巢引凤、借鸡生蛋,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其次,外商进驻后,他们能有效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提升,就拿木材加工行业来说好了。”

“只要类似的企业多了,所能消化掉的木材自然也就多了,这对我们这等木材生产大市来说,显然是有好处的。”

“再有,木材加工行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少,这同样给了配套企业带来了机遇。”

“最后一点,外资企业的进入还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消化掉社会上的剩余劳动力,从而降低维稳成本。”

“有着如此多的好处摆在那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实施呢?”

“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在不久的将来,工业园区的模式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姓资姓社的争议说穿了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罢了。

这一点,周庆明看得比谁都通透。

但他并没揭破,就只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庆明,你这份计划里的工业航母提法与我们部里前一段时间所提倡‘船小好调头’、‘市场需求主导一切’的思想应该是完全矛盾的吧?”

这时候,何耀明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并不矛盾,小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一切机遇先做强再做大。”

“可对于矿山、机械等重工企业来说,那就应该是先做大再做强。”

“唯有快速占据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类企业才能经得起风浪,不至于动辄就陷入生死危机。”

“当然了,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及软硬实力的提升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于国企改革,在现如今,国家层面上的思想也很混乱。

因为大家伙确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可对周庆明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早就已在河对岸了。

回过头来再看现状,那自然能做到庖丁解牛。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那我说几句好了。”

“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小周所写的这份经济发展纲要绝对堪称典范。”

“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具体的改革办法,都做到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

“这,很值得你们铭记在心,等将来你们下了地方,在发展思路上,完全可以借鉴这份规划。”

“都听好了,‘为人民服务’绝不是句口号,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你们就只是官僚,而不是人民的公仆。”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经济指标将会是上级领导的考核重心。”

“拿不出过人的政绩,等待你们的必将是折戟沉沙。”

“我希望你们能抛弃偏见,认真地反思一下自我,好好学学这份经济发展纲要,只要能把握到个中精髓,任何时候都能适用。”

在总结时,何胜利不吝美誉地给予了周庆明极高的评价。

因为他确实认为周庆明的规划极其科学,完全可以拿来就用。

他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开春后就将对南州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何耀华兄弟俩都听傻了眼。

只因他俩还从来没见过父亲如此推崇过他人。

更别说被推崇的还是比他俩年龄都小的年轻人。

这,真的太过震撼了些。

边上,一直默不作声的何雨霖则是开心地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