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1章 大事化小(1 / 1)

加入書籤

会议室里,原本就略显凝重的气氛,此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变得更加压抑。静,如同一层厚重的帷幕,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省纪委书记楚国乔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眼神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众人,那目光平静却又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严肃。他清了清嗓子,语气沉稳而清晰地通报道:“我也通报个事。交通部收到了关于我们省在道路建设问题上,一些资金使用不规范的举报。目前,交通部已经派出一个调查组下来,并且联系了我们省纪委,要和我们进行联合调查!”

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瞬间炸开。除了韩伟和楚国乔,其他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坐在原地。他们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与惶恐。这事儿他们之前一无所知,如今突然听闻,再联想到之前文昌修路资金被截留的事情,大家都不禁暗自倒抽了一口凉气,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事情,有些大条了!

要知道,交通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会跑到一个省份来调查的,更不会轻易要求省纪委联合调查。这种事情,通常都是在内部悄悄消化,尽量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如今交通部如此大张旗鼓,还点名要和省纪委联合调查,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确凿的证据。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众人的目光不自觉地交汇在一起,又迅速移开,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暗自盘算着。有人偷偷看了一眼韩伟,发现他的脸色也变得十分凝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也有人将目光投向楚国乔,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大家都清楚,这调查一旦展开,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一旦查出问题,那必将是一场地震,不少人恐怕要在这个风暴中折戟沉沙。而那个被截留文昌修路资金的人,更是首当其冲,很有可能成为这次调查的“靶子”。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会议室里的气氛仿佛被一层冰冷的寒霜所笼罩,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眼前这突如其来的调查事件,与林皓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得罪了林皓月,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后果之严重,已然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省长谢成峰微微颔首,神色严肃地说道:“事情是有些复杂,省里也接到了通知,交通部派出的调查组今天上午就已经抵达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交通部划拨的公路资金问题。”谢成峰此番言语,看似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实则是有意将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韩伟和鲁林,看到他们脸上那瞬间变得凝重的神情,心中不禁暗自好笑,仿佛一场精彩的好戏正缓缓拉开帷幕,而他已然预见到了后续的发展。

“这小林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谢成峰心中暗忖,眼神中闪烁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常委们听到这两个重磅消息,先是身体微微一僵,随后都不由自主地偷偷瞥了一眼鲁林。此刻,事情的指向性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调查与鲁林之前截留文昌市修路资金的行为脱不了干系。大家看向鲁林的眼神中,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又夹杂着几分警惕。

与此同时,常委们的心中对林皓月的后台又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让交通部如此雷厉风行、不管不顾地展开调查,这背后所蕴含的能量绝非一般。交通部作为国家的重要部门,其行动向来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考量,若非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并且有着强大的后台支持,断然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由此可以推断,林皓月能够动用的资源究竟有多么庞大,他的背后究竟站着怎样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些都让常委们不禁重新审视起这个看似年轻的市委书记。在众人眼中,林皓月的背景愈发神秘而强大。

都城市委书记陈凡,本是白建设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白建设在任时,陈凡凭借着这层关系,在官场中可谓顺风顺水,一路平步青云。然而,随着白建设调离西省,韩伟的到来,如同一场政治风暴,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权力格局。陈凡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后,毅然选择重新站队到韩伟这一边,妄图在新局势下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谋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此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调查风波,陈凡眉头微皱,故作沉稳地说道:“这件事情我们还是不要过早地定下结论,我们还是等到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再做结论也不迟!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的声音看似平和,却隐隐透露出一丝紧张和不安。他深知,这起事件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及到自己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政治根基。

这时,省委办秘书长吕良伟扶了扶自己的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微光,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支持陈书记的意见!还是等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再进行表决的好!”吕良伟眼神闪烁,心中自有盘算。他和陈凡一样,都明白保李式实际上就是在保鲁林的面子,而保住鲁林,也就意味着确保韩伟这方的权威。尽管在场的多数人都认为韩伟在这件事情上难辞其咎,但他们觉得,只要把事情拖一拖,或许在私下里就有化解的可能。毕竟,官场之中,很多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纠葛。

他们两人的表态,看似中立客观,实则是在为韩伟和鲁林争取时间和缓冲的余地。而韩伟听到两人如此说,心中微微一动,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鲁林。只见鲁林一直盯着他那个笔记本,眼神专注,仿佛上面写着非常精彩的内容一样。但实际上,鲁林心里清楚得很,此刻自己若贸然发表意见,很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他选择沉默,装作专注于笔记本的样子,实则是在逃避,不想在这个敏感时刻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免引火烧身。

韩伟心中隐隐涌起一股不悦,犹如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不悦的涟漪。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件事情从始至终就是鲁林他们惹出来的麻烦。鲁林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为了那点私利,擅自截留文昌市的修路资金,这才引来了交通部的调查。可现在,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鲁林居然想当缩头乌龟,置身事外,把烂摊子甩给别人,这让韩伟怎能不生气?

“老鲁,你怎么看!”韩伟目光直直地盯着鲁林,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强硬,直接点名让鲁林发表意见。他倒要看看,鲁林在这个节骨眼上能说出什么花来。

听到韩伟点名,鲁林身体微微一僵,心中“咯噔”一下。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有些闪躲,不敢与韩伟的目光正面交汇。他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说道:“嗯,我看在这事上李式时是有一定责任的,通报批评一下吧。”

鲁林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深知,李式时是自己人,是自己为了截留资金这件事安插在关键位置上的棋子。如今东窗事发,李式时必然首当其冲。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式时被彻底拉下马,因为保住了李式时,就等于保住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遮羞布”,也就保住了自己的面子,更保住了自己在韩伟这边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以为,用通报批评这种看似严肃实则相对较轻的处罚方式,就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没料到,这看似简单的处理方式。其实也是给交通局派下来的调查组一个暗示,那就是这件事情只是小事用来影响他们的调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