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回到79年(1 / 1)

加入書籤

就这样,李文光拖着超市的小推车,一趟又一趟地,买了好些东西。

从超市出来,他又去买了好些东西。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时光悄然流逝,李文光的拖拉机已然被塞得满满当当,如同一个被撑得圆滚滚的大肚汉。

车上装载的货物五花八门,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他不仅采购了各类生活必需品,还特意去批发了时下流行的牛仔裤、质地轻薄的的确良衬衫。

他就连手表、闹钟、打火机、四件套等物件也都购置了不少,满满当当堆放在拖拉机上,仿佛一座小型的移动仓库。

他装着满满的货,突突地开着拖拉机,很快就将拖拉机开至枯井边后,李文光迅速行动起来。

他先是将两部手机关机,随后熟练地更换衣物,将剩余的现金仔细地藏好,确保万无一失。

一切处理妥当后,他便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时,李文光连人带拖拉机已置身于山洞口。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经历这样奇妙的转换,轻车熟路地将货物从拖拉机上搬下。

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件物品,但凡带有现代日期标识等可能暴露秘密的东西,都被他小心处理掉。

接着,他将部分货物暂时存放在山洞里,只挑选出需要带回家的物品重新装上拖拉机,又用帆布将货物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伴随着拖拉机“突突突”的轰鸣声,他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很快,他就来到了自己的生产大队。

他将拖拉机缓缓停在了庄子口。

老槐树下,媳妇刘红英正和队里的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手中飞针走线,忙着纳鞋底。

曾经,大家跟着刘红英做鞋,换些肥皂、镜子、梳子之类的生活用品。

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刘红英开始给大家发放一些辛苦费。

做鞋的材料由刘红英统一准备,队里的妇女们负责加工,每做好一双鞋,就能拿到五毛钱的辛苦费。

要知道,大家平日里上工一天也才挣两三毛钱,这做鞋的收入着实可观。

有些手脚麻利的妇女,一天就能做出一双鞋子。

还有些婆媳搭档,一天甚至能做好几双。

关键是做鞋的活儿不耽误上工,大家都是趁着下工后的时间,或是在夜晚点着煤油灯赶工。

随着收入增加,大家的日子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现在,来参与做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其他队里的亲戚听闻后,也都眼巴巴地想加入。

此时,眼尖的妇女率先瞧见了李文光,立刻兴奋地叫嚷起来。

在场的妇女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起哄着。

刘红英的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红晕,她站起身来,难掩激动之情,快步跑到李文光面前,眼神中满是期待:

“你回来了,东西带了没?”

李文光微笑着点点头,利落地从拖拉机上下来,伸手掀开帆布。

他先是搬下一大堆做鞋子的材料。

紧接着,李文光又拿出好几块油亮的猪板油,最后费力地抱下三个足有十来斤重的大西瓜,笑着对媳妇说道:

“等会你给大家分了吧。”

众人望着拖拉机上琳琅满目的东西,一个个目瞪口呆,满脸震惊。

大家心里都在暗自嘀咕,李文光究竟是怎么办到的,竟然带回这么多稀罕玩意儿!

尤其是那几块猪板油,大家盯着它,直咽口水,眼神里满是渴望。

她们自从跟着刘红英做鞋子,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不仅有香皂可用,还添置了闹钟。

这段时间,更是吃了几回肉了,尤其像猪板油这种平日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的好东西,如今也能常常尝到了。

刘红英望着丈夫,眼中满是心疼与自豪,轻声说道:

“文光,辛苦你了,你真厉害。”

李文光温柔地回以一笑,打趣道:“不辛苦,应该的,厉害吗?我也这样认为的。”

这话一出,刘红英的脸更红了,羞涩地低下头。

随后,她叮嘱李文光先回家休息:“家里煮了绿豆冰糖汤,井里还冰着西瓜,天这么热,你赶紧回去凉快凉快。”

李文光点点头,重新启动拖拉机,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身后,妇女们一边分享着香甜的西瓜,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眼神里满是对刘红英的羡慕。

回到家中,屋内空无一人,不用想也知道,闺女又跑出去玩了。

李文光也不着急,先是美滋滋地喝了一碗绿豆汤,又吃了几块冰镇西瓜,瞬间驱散了满身的燥热与疲惫。

随后,他挽起袖子,一头扎进厨房,决定大展身手,多做几个好菜,给媳妇和闺女好好补补。

厨房里,李文光忙得热火朝天。

切菜声、炒菜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一个小时后,一桌丰盛的菜肴新鲜出炉:

红烧牛肉、清蒸鲈鱼,他从【现代】带来的烤鸭和麻椒鸡,他又做了西红柿鸡蛋汤和香喷喷的大米饭。

这些东西,以前,他们过年也是吃不到的。

这样丰盛的美味,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李文光深吸一口气,尽情享受着这满屋子的饭香,随后用竹子编的饭罩子将饭菜仔细盖好。

想到闺女还在外面玩耍,他开上三轮车,朝着狮峰山的方向出发。

昨天晚上,闺女就兴奋地告诉他,狮峰山上桃子又多又大,她和小伙伴们约好去那儿摘桃子。

三轮车一路颠簸,很快便到了山脚下,剩下的山路车辆无法通行,李文光背着背篓,挎着竹筐,只能徒步前行。

好在路程不算太远,没走多久,他就看到了一群正在嬉笑玩耍的孩子。

孩子们眼尖,瞧见李文光来了,立刻欢呼着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般飞奔过来,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文光叔叔来啦,文光叔叔来啦。”

“文光叔叔,你看看,俺们和大王小王还有猴子们摘了这么多的桃子,厉害吧?”

话音刚落,李可心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一把搂住李文光的胳膊,娇嗔道:“你们都让开,这是俺爹爹。”

李文光笑着摸了摸闺女的头,夸赞道:“不错,你们很棒,干得不错,都辛苦了,来吃点东西,喝点饮料。”

说着,他从身后拿出一个巨大的背篓,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

糖果、饼干、面包还有好些饮料。

这些饮料,都是他从【现代】带过来的,可乐、雪碧和橙汁,不过,李文光把塑料瓶子换成罐头瓶子。

反正孩子们也不懂这些,只知道有好喝的就行。

孩子们一看到这些好吃的,瞬间兴奋得手舞足蹈,一个个蹦蹦跳跳地嚷着要吃。

李可心见状,立刻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有模有样地指挥起来:“都慢点,和平时一样,都排好队。”

孩子们对她的话言听计从,立马乖乖地站成一排。

狗剩、狗蛋和黑虎几个孩子主动站出来,帮忙分发食物。

至于饮料,李文光带来了几个用竹子精心制作的杯子,大家轮流着喝。

孩子们也不讲究,你一口我一口,喝得不亦乐乎。

就在孩子们吃得正开心时,一阵“吱吱”的叫声传来。

原来是大小王闻到香味,带着一群猴子赶来了。

这些猴子个个都是摘桃子的高手,在采摘过程中出了不少力。

猴王大王径直走到李文光身边,一边“吱吱”叫着,一边用爪子轻轻拉着他的衣角。

李文光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说道:“给你们准备了。”

他从竹筐里拿出一大堆零食和水果,示意大王去分给它的伙伴们。

大王看到好吃的,兴奋地围着李文光打转,不停地“吱吱”叫着,仿佛在表达感谢。

随后,它抱着食物,兴高采烈地跑到同伴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美味。

李文光看着眼前这欢乐的场景,不由自主地洋溢着微笑。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猴子们活泼可爱的模样,心中满是温暖与幸福,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一刻的美好,让他觉得所有的辛苦与奔波都是值得的。

“爹爹,你吃这个,太好吃了。”

“文光叔叔,你喝这个吗?好甜的。”

“我不吃,也不喝,你们慢慢吃,多吃点。”

李文光望着孩子,摇着头笑着回答着。

李文光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嬉笑打闹,猴子们争抢着美食,山间的微风裹挟着青草的气息拂过脸庞,惬意又放松。

他随意扫视着四周的山林,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不远处陡峭的石壁上。

那里,一抹深褐色的东西在斑驳的岩石间若隐若现,形状有些像木耳,却又生长在如此险峻的地方。

他心中一动,好奇心驱使着他站起身来,朝着石壁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他越能确定,这竟是石耳!

这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珍稀食材,模样与木耳相似,却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这东西,李文光可是吃过的,是刘铁柱以前送给他吃的,石耳炒鸡蛋,鲜香醇厚。

而且,这东西拿来炖汤,更是能让汤汁变得浓郁滋补,滋味妙不可言。

“要是能把这些石耳带到【现代】,送给吴雪岩他们,他们肯定会喜欢得不得了。”

李文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眼中满是兴奋。可很快,他的笑容就凝固了。

眼前的石壁近乎垂直,表面光滑,只有零星的凸起和缝隙。

他知道,想要徒手攀爬上去采摘石耳,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跌落,后果不堪设想。

他眉头紧锁,围着石壁来回踱步,尝试寻找一条相对安全的攀爬路线,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就在他满心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刚刚吃完美食的猴王大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大王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地站在李文光身边,一双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

大王看了一会儿,又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石壁上的石耳,“吱吱”叫了两声,似乎在询问他为何盯着那里发呆。

李文光蹲下身子,与大王平视,无奈地叹了口气,指了指石壁上的石耳,苦笑道:

“大王,这东西可真是好东西,可这山太难爬了,我根本上不去啊。”

说着,他还模仿着攀爬的动作,又做出个无奈摆手的姿势。

大王歪着头,似乎听懂了李文光的话。

它朝着李文光“吱吱”叫了几声,示意他往后退。

李文光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顺从地往后退了几步。

只见大王站在原地,冲着不远处的猴群发出一连串急促而响亮的叫声,同时还不停地朝着石壁的方向张望。

猴群瞬间安静下来,纷纷将目光投向大王,又顺着它的视线看向石壁上的石耳。

片刻的寂静后,猴群中爆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吱吱”声,仿佛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紧接着,几只身形矫健的猴子吃完了手中的香蕉,背上摘桃子的布袋子,‘吱吱’的叫着,它们像离弦之箭一般冲向石壁,率先行动起来。

这些猴子凭借着惊人的弹跳力和灵活的身体,在石壁上辗转腾挪。

它们手脚并用,利用岩石上微小的凸起和缝隙,如履平地般快速向上攀爬。

有的猴子在跳跃时,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另一处落脚点。

有的猴子则相互配合,一只猴子拉住另一只猴子的尾巴,接力向上攀登。

不一会儿的功夫,猴子们就已经到达了石耳生长的地方。

它们熟练地伸出爪子,小心翼翼地将石耳从岩石上摘下,放进随身带着的布袋子里。

它们每摘下一片石耳,猴子们都会兴奋地“吱吱”叫上几声,仿佛在向李文光展示自己的成果。

李文光站在下方,看得目瞪口呆。

他完全没想到,大王竟然能理解他的困境,还指挥着猴群帮忙采摘石耳。

看着猴子们在陡峭的石壁上灵活穿梭,他既担心又惊叹,心中对这些聪明的猴子充满了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猴子们采摘的石耳越来越多。

它们陆陆续续地从石壁上下来,将采摘到的石耳堆放在李文光面前。

那一堆深褐色的石耳,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看起来新鲜又饱满。

李文光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大王的脑袋,笑着说道:

“大王,太谢谢你了!你们真棒,你们可帮了我大忙了!”

大王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感激,得意地“吱吱”叫了几声,还在李文光身边蹭了蹭,然后又拿了好些香蕉和饼干。

它‘吱吱’的再次叫着,然后跑到猴群中,与伙伴们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李文光望着眼前这一堆珍贵的石耳,心中盘算着。

这些石耳拿一些回家吃,剩下的全部带到【现代】去,给吴雪岩他们尝尝鲜。

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未来的生活也更多了一份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