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山风携蜚语,文光立 鸿志(1 / 1)
李文光承包农家乐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山村。
好些山民听了直摇头,一个个嗤之以鼻。
这才多久的时间,又来了个承包的老板,这些老板真是有钱烧的吗?
浣衣溪边,青石埠头挤满了洗衣的妇人。
棒槌敲打衣裳的“砰砰”声里,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议论。
张婶将浸透的蓝布往石板上一甩,嘴角撇成了月牙:
“城里那些有钱人,脑子怕是被金疙瘩塞住了。放着高楼大厦不住,非要往咱这旮旯钻,这地方,鸟儿都懒得拉屎的地方。”
“可不是嘛!”
李嫂接话时溅起一串水花。
“前两年那几个老板,哪个不是开着豪车来,灰头土脸走?投进去的钱,怕是能填平村口那口枯井了。”
她身旁的王大娘边搓洗着粗布汗衫,边摇头叹息道:
“听说这次来的还是个毛头小子,能懂啥经营?年纪轻轻,不好好找个铁饭碗,偏要在这穷山沟里瞎折腾。”
此时,几个老妇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
山脚下的草甸上,几个老汉正弯腰割着猪草。
吴大爷直起佝偻的背,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灰簌簌落在沾着草屑的裤腿上:
“俺还听说,那后生把水库也包了,说是要搞什么钓鱼场。”
他朝着远处没几滴水的水库努了努嘴,“就那见底的水洼,能钓上鱼才怪!现在的年轻人,拿着钱不当钱使。”
吴光棍扛起锄头,往掌心啐了口唾沫:“这水库自打前几年大旱,水位就没上来过。
前几个老板想搞水上项目,结果连游船都搁浅在泥滩上,这小子,怕是要重蹈覆辙喽。”
“可不是吗?听说就连后山的那几座山也要承包了,那山除了有几棵上了年纪的茶树,还能有什么?真是浪费钱。”
一行人慢悠悠往村里走,絮絮叨叨的话语被风卷着,飘向山坡上的草地上。
此时的李文光正在四处看看,想全面的了解一下。
很快,这些议论声,立马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李文光听见这些议论,不由得停下脚步,阳光照过他的面庞,映出几分错愕。
这是他第二次踏入了吴家湾了。
其实,他已经看了好久了,毕竟自己要承包了,这可不是小数目,他必须得慎重考虑清楚才行。
这两天,他踏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
他爬过荒草丛生的后山,发现大片野生菌菇。
他蹲守在溪边,看见成群的石斑鱼在浅水区游弋。
甚至,他在废弃的窑洞里,找到了保存完好的传统制陶工具。
这些在村民眼中毫无价值的“破玩意儿”,在他看来却是待开发的宝藏。
更重要的是,吴雪岩给他看了一组数据。
去年周边城市的短途游增长了40%,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项目供不应求。
而吴家湾,虽然地处偏远,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淳朴的民俗文化,只要善加开发,完全可以成为旅游热点。
想到这里,李文光的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其实,这几天,李文光也去了图书馆,甚至用手机查阅了好些资料,他的脑海中,也有勾勒出了一幅未来的蓝图。
他想着,在后山开辟菌菇采摘区,利用溪水打造生态鱼疗池,将废弃窑洞改造成陶艺工坊。
至于水库,他计划引入活水,建设垂钓平台和水上木屋。
还有农家乐,他准备把它打造成怀旧主题。
自己是79年的,那就79年的东西带过来,打造成这个样子的也挺好,也让年轻人体验一下自己年代的不易。
他的这些设想,得到了吴雪岩的全力支持,对方甚至答应帮忙联系专业的运营团队。
然而,村民们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
过去几年,先后有好几位投资者在吴家湾折戟沉沙。
有人盲目模仿网红景点,建起不伦不类的玻璃栈道,结果无人问津。
有人高价引进观赏动物,却因缺乏专业养殖经验,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还有人承诺给村民分红,最后卷款跑路。
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让村民们对“外来投资者”四个字充满了警惕。
“这些城里人,就会画大饼。”
“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苦的还是咱们。”
“希望这次别再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失望。”
类似的话,李文光在走访村民时没少听。
但他坚信,自己和那些投机者不同。
他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创新的理念和长远的规划。
甚至,这几天,李文光为了赢得村民信任,他挨家挨户拜访,认真倾听大家的建议。
他聘请村里的木匠、石匠参与建设,承诺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
他甚至自掏腰包,为村里的小学修缮了操场。
渐渐地,一些村民开始改变态度。
“这娃看着实诚,不像那些油腔滑调的商人。”村里德高望重的吴老爷说道。
“说不定,他真能给咱村带来转机。”年轻的村会计小吴眼里闪烁着期待。
但质疑的声音依旧存在。
尤其是在李文光宣布要对水库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反对声达到了顶点。
“这水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可不能瞎折腾!”
“万一改造失败,断了村里的水源怎么办?”
村民们聚集在村委会门口,七嘴八舌地抗议。
面对这些,李文光没有急于反驳。
他连夜制作了详细的改造方案,请来水利专家现场讲解。
他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外地考察成功的水库改造案例。
他还承诺,会保留水库的基本功能,确保农业灌溉不受影响。
李文光再次站在山上,吹着风,一转身,他看见吴雪岩走了过来。
吴红兵村长握着搪瓷缸的手猛地一抖,浓茶在杯口荡出细密涟漪。
他抬头望向门口,看见吴雪岩笔挺的身影穿过薄雾走来,身后跟着草帽的正是说要承包农家乐的李文光。
“雪岩!”吴红兵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对方,粗糙的掌心蹭过吴雪岩定制西装的袖口。
“你可算来了!”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亮光,像是久旱的土地迎来甘霖。
这位从吴家湾走出去的传奇人物,此刻是村长最坚实的底气。
在吴红兵的记忆里,吴雪岩就是照亮整个村子的一束光。
七年前,那条蜿蜒进山的柏油路破土动工,全村老少守在工地旁,看着挖掘机铲开第一抔黄土。
当崭新的沥青路面延伸到村口时,八十岁的王奶奶摸着平整的路面直掉眼泪:
“这辈子还能看见汽车开到家门口,值了!”
那座架在青溪上的双曲拱桥,让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踩着摇晃的独木桥。
翻修后的希望小学里,崭新的课桌椅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更不必说每年高考放榜时,红榜下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考上大学的孩子捧着三万元奖励金,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吴哥,这是李文光,以后这个农家乐就由他来承包了。”
吴雪岩的声音将吴红兵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李文光摘下草帽,露出清秀的眉眼,主动伸手:“吴村长好,以后还要您多关照。”
吴红兵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面孔,心里却泛起复杂的滋味。
这些年,类似的场景他见过太多次。
几年前,第一个来考察的开发商也是这样西装革履,在村民大会上描绘着“江南水乡度假村“的蓝图。
还有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信誓旦旦要打造“康养小镇“。
甚至前年,还有个扎着脏辫的年轻人说要把后山改造成“星空露营基地“。
可最终,挖掘机留下的土坑被荒草吞没,未完工的水泥桩成了孩子们攀爬的危险物,承诺的分红变成了一纸空文。
“雪岩啊......”
吴红兵拉着吴雪岩走到角落,压低声音,叹气着说着:
“不是俺信不过你,实在是......”
吴红兵看了看远处的大山,山坡上几间破败的砖瓦房在风中摇摇欲坠,那是前几个项目留下的烂尾楼。
吴红兵摇着头,叹息着说着:“你看看村里现在的样子,年轻人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些老弱病残留守着。
上次农家乐倒闭后,二柱子媳妇带着娃去广东打工,到现在都没回来......”
吴雪岩沉默片刻,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资料:
“吴哥,这次不一样,你还不相信我吗?
这次,我们可不搞大拆大建,就利用现有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后山开发徒步路线,水库搞生态垂钓......”
正说着,山上又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几个村民背着背篓,走过来张望,认出吴雪岩后,小声议论起来:“是小吴雪岩回来了!”
“雪岩带来的这年轻人,看着面相挺老实,就是不知道靠不靠谱了。”
“有雪岩在,应该不会是来骗钱的了,想想俺家那五亩地,到现在租金还没有要回来呢......“
吴红兵听着大家说的,眉头紧锁。
这些年,吴雪岩捐的钱物不可谓不多,可村子依旧留不住人。
年轻人宁可挤在城里的地下室送外卖,也不愿回村。
前几天他去走访留守老人,吴大爷颤巍巍地说:
“村长,给娃们找条出路吧,俺这把老骨头,就盼着能在闭眼之前,看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俺们村里这些娃,想过上好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啊?”
李文光似乎察觉到气氛的凝重,他望着这些淳朴的山民品,主动开口道:
“各位大爷大伯,我知道大家心里有顾虑。这样,这几天我请省城的专家来开个说明会,所有规划都会公示。
施工队优先用本村人,工资日结。”
大家听着李文光的承诺,可是大家依然摇着头,小声哼着说道:“哎呀,口头承诺有顶什么用啊?”
“可不是吗?之前来的那几个,那可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是后来呢?之前的人,说是让俺们种蓝莓,种子钱让俺们自己垫,最后蓝莓树全死了。”
有人立马附和着。
紧接着,立马又有人说着:“还有啊,前年的那个老板,说要搞养殖合作社,圈了地就没下文......”
吴老汉老人的声音哽咽起来,用力的抽了一口旱烟,摇着头继续说道:“就是因为这个事,儿媳妇埋怨俺,到现在不和俺说话,儿子也是一走道现在没有回来,为了这个事,俺可是欠了一屁股在......”
李文光听着这一切,也是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李文光想了想,大家都不容易,大家有疑虑和顾忌是正常的,现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打消大家的顾虑才行。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吴大爷,您说的问题我都记着。你们放心好了,我来想个折中的办法。”
李文光想了一会儿,这才接着说道:“这样,我先预付三个月工资,施工材料采购也由村里监督。”
李文光说完,立马转向吴红兵,“吴村长,我想请村里成立个监督小组,所有账目公开透明。”
吴雪岩看着李文光,很是震惊,他真的没想到李文光居然考虑到了这个地步了,这小子真的这次是破釜沉舟了。
也好,反正这个事,自己也要参与的,反正他这段时间也没事,也可以经常来这边看看的。
“吴哥,放心好了,我会没事就来参与的,我会一直盯着的,这也是我的家乡啊。”
吴红兵看着吴雪岩,他只好点了点头。
其实,他想到了,当初吴雪岩可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想到了那天送吴雪岩上大学时,吴雪岩坚定地眼神。
此时,他仿佛又看到了吴雪岩那时坚定地的眼神。
不仅仅是吴雪岩的眼神是坚定的,还有李文光,他的眼里同样有着一种坚定,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闯进。
吴红兵望着面前坚定的两人,用力的点了点头,笑着说着:“好,俺相信你们,走,现在俺们就去村委会签合同。”
李文光和吴雪岩下相似一笑,露出了坚定的表情。
其实,李文光还有其他的想法。
毕竟在这个地方,自己先建一个农家乐,先练练手,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在79年的家乡建一个农家乐。
79年那边的家乡,也和这边差不多,风景很不错,应该也是可以建的。
吴红兵在前面走着,吴雪岩和李文光两人跟在后面。
突然,吴红兵一个转身,瞪眼看着两人说道:“我信你们一回!但丑话说前头,你要是敢坑村民,俺这把老骨头拼了命也要讨个说法!”
“放心,放心好了。”李文光坚定的微笑着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