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其他
  3. 乱世桃花逆水流
  4. 第五章 龙门:昭雪(十六)
设置

第五章 龙门:昭雪(十六)(1 / 2)


“看来,此事真相已经大白。”李世训笑吟吟应和道,显得既不突兀,又颇有几分推波助澜的意味。

“至于北燕是否走过东线雁门关,卫将军就在河东太原府,召回来一问便知。”

召不召回来都是一样的结果,北燕先走东线,从情理上看,就已经分外合理了。

“也是,”薛琀也应和,“隆平九年薛家案爆发的时候,远在太原府八竿子打不着的卫将军,为何要上书恳请陛下彻查薛家一事?还不就是因为卫将军知道,北燕入境,放进来的是薛将军。当时不查,之后总是要彻查一番的。”

一切都连起来了。之前李世默曾与若昭商讨卫将军上书恳请彻查薛家案一事,若昭以为是为了迎合陈太后卫皇后的筹谋,不得不应付一下的面子上的公事。没想到其间机巧在这,却是他们俩都误会了卫将军。

这些都按下休提,李世默一杆秤在心里权衡个七七八八。

“此事的细节,还是需要再商议一下的。”

他迈出了一步。

“北燕骑兵入境,归根结底,在于北燕与我大唐双方各自有力量牵引。”

李世默淡声道,淡声背后却是难耐的字斟句酌。这句话不好说,说得晦涩了,于此刻的情境无用。说得明白了,就是当朝在追究陈太后的责任。父皇的生母,他的皇祖母,华阴陈家实际最高的权威。

李世训偏着眸子看他,言笑晏晏。

“三哥这话我没听太明白,什么叫,大唐双方各自有力量牵引?”

见李世默没吭声,李世训又慢条斯理,上前向着父皇盈盈一拜道,“适才儿臣仔仔细细听了这个案子的前因后果,且听儿臣梳理一边,也不知道儿臣说得对不对。

“安和元年的起因是义宁长公主身在北燕,却心忧大唐局势。所以拜托北燕出兵,襄助父皇。然而父皇本就先帝所钟,天命所归,根本不需要北方胡儿来横插这一棍子。义宁长公主是好心,又是皇胄,自然谈不上过错。可那个放北燕骑兵进来,又纵容他们在河西肆虐的人,还是得好好查查。毕竟,河东的卫将军能拒敌于关外,河西的薛将军,为何就做不到呢?”

李世训对着父皇陈词一番,最后一句却转向了李世默。

“三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然有。这段说辞本身就有大问题,他完完全全排除了陈太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但这段话又确确实实没有问题,他完美地排除了在场所有人可能沾上的责任——毕竟大唐防线内缩,中书门下不作为的责任,神策军龟缩不前的责任,在场的人,细究起来其实也没有一个清白的。

所以,这是所有人都想听到的说辞,包括他父皇。

可是如果李世默此刻回答没有,下一步,只怕就治他的罪了吧。

但他此时不能退,这是他执意拉上若昭要查的案子。他退了,又如何面对若昭这些年的呕心沥血?

“只是一个义宁长公主之请,就能让北燕军东线受挫之后,又不惜调动西线骑兵?”

李世默也看他,“敬王的说法,不觉得牵强吗?”

“牵强吗?”李世训一脸无辜地摊手,“我不觉得,义宁长公主在北燕位居皇后,大唐公主,如何没有这号令千军的权威?宣王哥哥是觉得我大唐没有震慑这蕞尔小邦的威势,还是说,其间还另有推手?”

他恭恭敬敬一拜,“弟弟不知,还请兄长明示。”

“我想,敬王殿下是误会了宣王殿下的话,”淡而清远的声音从班列的朝臣中出来,是很少在朝政中发话的国子监祭酒常修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