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着老妇人的几个中年妇女是白宣的几个女儿和儿媳,都是河北各个大族的女子,不过也有几个是平民女子,不过都是才艳双绝之人。
就比如白宣二子的妻子刘白氏,是白氏学府有名的女夫子。
而站在白贯身边,最近的,面露伤心,比白贯稍显年轻的老者,则是白宣的兄弟,也是下一个白公继承者,白室。
旁边的几个或老或中的男子都是白氏的子弟,都是与白宣同辈的,都是各个地方的当家之人,平时都散落在各地,如今白宣去世,才回来参加葬礼的。
“咚!咚!咚!咚!咚!咚!”
悠长的青铜钟响了六声。
“这是丧钟!”旁边的官吏见刘秀疑惑解释道。
不怪刘秀没听过,外界早已礼崩乐坏,特别是他这种久居南阳的豪强,哪里听过如此郑重的礼器。
“此钟名为“白子钟”,相传是白氏分邦建国时,由平王所赐,距今已经数百年了,能听到数百年前的声音,大幸啊!”
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吏解释道。
“上一次听见此钟敲响,还是十多年前,当时年少,不过几岁,贞定公薨逝,不过我记得那个时候响了九下。”
钟声敲响后,灵车缓缓进入朝歌,而听到丧钟的白国人都不约而同的挤满了朝歌大道的两边,见到高高举着的白幡上书大字“白国世子宣”。
明白了这是世子的灵车,虽然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白宣,但是还是有些许难过。
于是在刘秀的眼中,灵车所过之处,人人皆低头不语,只有马蹄声和兵甲的碰撞声。
“这”刘秀震惊了。
这就是白国养士百年,治理白国百年的结果。
白宣的灵柩停到了东殿,这是白国世子的居所。
白国之主是白公,白公也是白氏家主,以往有白公在朝堂任职,国内无人主事。
那个时候,白国的事务一切就要交予白世子处理,如果世子和白公都在长安,那么就交给公夫人与君夫人共同监理白国。
公夫人是白公的夫人,君夫人是白世子的夫人。
不过有一个临时特殊的职位名为公孙,由白公设定,如果立了公孙,那就不用双夫人执政,而由公孙执政。
白国最高行政机构名为白府,前殿名为朝天殿,是大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后边千余亩的地方,没有全部修建成宫殿的模式,而是院落风格,是白公的居所,如同未央宫的内宫。
以朝天殿为中心,后面是白公府,前面是白国各个官署府衙,而东面靠近白公府邸的地方为东殿,之后有世子府邸,西面有西殿,是双夫人执政或公孙执政时候的临时办公地点。
白府位于朝歌以北,白府东面是占地半个北城的白氏学府,西面则是各个礼仪场所,宗亲府邸,如宗庙、天坛、公族府、宗族府、家法府等等。
整个朝歌以北除了白氏学府几乎都严肃的场所,而南面,则是一大片居民区和商市,其中也有一片区域是民居和商铺混杂在一起的。
其中有一条可以容纳八驾马车并行的以石砖铺设的大道,直直的通向朝天殿。
不过朝歌虽然宏伟、繁荣,但是却没有一丝违背礼制的地方,就连宫殿和多层的木制高楼,都比朝廷规定的天子用度低很多。
这对于公国来说很合礼,再怎么说,白公国也是与刘氏王礼制一样的诸侯国。
白宣的灵柩在东殿停了七天,然后由白氏族兵将其运回太行山的宗墓下葬。
白氏的宗墓就在古太原白府的那片埋葬了历代家主和白氏子的墓群,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墓群已经占据了二三个山头,成为了一个大墓群。
宗墓分为主墓区和子墓区,主墓区主要埋葬历代家主,子墓区主要埋葬去世的白氏子。
为了保护宗墓,白国特地在此地设置了一个护陵村,村民有大概几千人,其中护陵军有五百人,军职世代传承。
太行山中的山民,将此地称之为白墓山,村落称之为白陵村。
因为白宣去世时只是世子,因此没有资格埋进主墓,只能埋进子墓,但他并不是子墓里身份最高的,还有一个与他同身份的,就是古白国毅公平之子,思公平的兄长,毅世子白伯。
在这七日,刘秀几人不断出去游玩,考察白国风情,又请求白公准许,在白国将领的带领下参观了白国军营。
在与弟兄们去城内城外游玩时,刘秀居然有一种身处盛世的感觉,粮食价格平稳,百姓安居乐业,也不断有城外的农民进城售卖货物和购买东西。
外面的一切纷扰好似与他们没有关系。
要不是有那些学府的子弟在辩论天下大势,他都忘了,如今身处乱世,甚至于河南之地还有战争。
“真安逸啊!”刘秀身边的冯异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叹道。
“这都是白公的功劳。”一旁带着他们的官吏笑着道。
“你可知为了维护这一景象,白国大部分的兵马都安排到了边界,而远在塞北的边防军也是我白国在出粮钱支援,要不是有我们代替朝廷支持他们,他们早就维持不住防线了,北边蛮夷的马蹄早已经踏入长城以内了。
那些河北的豪杰们哪能如此轻松的争夺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河南乱成那样,河北的混乱都有限一样,都是白国在维持啊。”
“白国大仁。”刘秀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