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刘备的人才储备!(1 / 1)
之后刘备发挥自己的“汉末魅魔”的力量。
外御贼寇、内抚灾民,乐善好施、平易近人,即使是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
深得人心。
有郡民不服刘备治理,派刺客刺杀刘备,刘备不知那人是刺客,仍然以礼相待,刺客深受感动,坦露事情而后离去。
对此刘平有些郁闷,因为派人前来刺杀刘备的人,也叫刘平!
陈纪感受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
对刘备印象大改,态度极为和善。
对方虽然不通经史典籍,并不算“士”这一列,但陈纪对刘备的品德、为官才能、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深感佩服!
陈纪天下名士,在平原国担任国相期间,深得人心。
在陈纪的辅佐之下,刘备很快就掌握了平原国全境。
并且手底下的官员大部分也都服从刘备的治理,听从刘备的调遣。
公元192年,春。
刘备彻底掌控了平原国,从此也算是一方诸侯了。
冬天结束之后,魏郡的袁绍整顿兵马想要去讨伐平原国的刘备。
但忽然得知消息,此前兵败的公孙瓒在故安县重振兵马又有南下的迹象。
在田丰和沮授的建议下,袁绍调转矛头,又将目光放在了公孙瓒这个心腹大患上。
不过这一次袁绍统兵大将却将此前获得界桥大胜的麴义给撤了下来。
麴义狂悖,目无上下,袁绍不喜。
转而换成了清河崔家的崔巨业。
再看刘备这边。
在陈纪的帮扶下,刘备也算是初步掌握了平原国,至少平原国的世家大族对于刘备的治理并没有选择直接反抗。
平原国作为曾经人口百万级别的超级郡国,世家豪强非常之多。
诸如此前的高唐华氏、刘氏、杜氏,此外还有安德杜氏,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后,迁徙来到平原国。
平原县管氏、鞠氏。
世二千石,传《鲁诗》的般县高氏。
平原陶丘氏。
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士族,还没有算做不上官的豪强。
比如此前派人刺杀刘备的刘平所在的刘家。
这样的豪强数量更是远在这些士族之上。
极难治理!
......
平原县。
成功帮刘备接任平原国相之后,陈纪选择了告别。
刘备依依不舍,他虽然知道肯定会有这一天,但没有想到来的那么快。
“恨不能与陈君共事!”
虽然刘备选择了再三挽留,但陈纪还是选择告别了。
陈纪虽然认可刘备的品德,但以刘备的官职、名气,是不够资格让他辅佐的。
刘备也没有资格和资源征辟、任命陈纪这种级别的天下名士担任自己的长史,亦或者其他属官。
想要征辟陈纪,得是三公、大将军、皇帝那种级别才行。
此外陈纪之所以选择告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刘备明显和公孙瓒是一个联盟的。
而他们的敌人是汝南袁氏的袁绍。
陈纪并不想趟这趟浑水。
所以选择了离开。
临行之前,陈纪叮嘱刘备“善待百姓”,而后便乘坐着马车离去了。
看着陈纪远离的马车,刘平摇了摇头,拍了拍刘备的肩膀,“大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随着陈纪的离开,国相府中大批的属官选择了辞职,纷纷离去。
他们之所以来国相府是冲着陈纪天下名士的名声来的。
至于刘备?
抱歉,他们不认识!
除了国相府的属官,还有各地县衙的县令、官吏也大量出现了挂印而去的情况。
随着陈纪的离去,看似安稳的平原国,立马轰然倒塌,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就是天下名士的影响力!
刘备因此忙的焦头烂额。
幸好这会公孙瓒在涿郡故安县再度调集兵马吸引了袁绍的注意力,让袁绍根本管不到平原国这边。
要不然袁绍随便派一支兵马过来,再联络平原国的世家豪强,刘备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子安,助我!”刘备找到刘平道。
“...”
“大哥,你找我也没用啊。”
“我又没办法给你变能臣干吏出来!”刘平也很无奈啊!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青州产出的人才本来就少,因为青州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开始,到如今公元192年,足足八年,就一直在混乱之中。
青州的士子根本没有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所以产出的人才相对较少。
只有那些世家豪强的弟子,才有读书的可能。
因为他们身处坞堡之中,不用担心家门被贼寇敲破,另外有家族的支持,他们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奔波。
而且也只有他们有“书籍”可以读。
另外有一部分人直接跑了。
比如平原国的邴原、管宁、王烈等人就跑辽东去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在平原国,对方响应刘备的征召来做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刘备出身过低,对于士族人才的吸引力极低。
更别说,这会还有一个北海相孔融,因为自身的家世、才学,闻名于世,对于青州人才有虹吸效果,青州仅剩的人才基本都聚拢到对方身边去了。
比如王脩、孙劭等人。
这会都在北海国孔融的官署里边。
刘平低头沉思了一下,“大哥,我倒是可以推荐给你几个人,但他们会不会响应你的征辟我就不知道了。”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子安,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办法。”
刘平闻言苦笑,而后神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大哥,或许到了那一步的时候了。”
刘备闻言神色也是严肃起来,“子安,你的意思是启用那一批人吗?”
刘平点了点头。
当初他帮助刘备赚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就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建学校、培养人才!
刘备因为出身过低,对于士族人才毫无吸引力,那么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就是花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
所以在刘平的建议下,刘备将自己大半的身家全部用在这一事业上了。
当然这部分人才和那些世家豪族的人才,目前来说是有差距的。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其一没有名师教导,其二没有好的教材可以学习。
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东汉末年,书籍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贵的!
大部分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族以及大儒的手中。
而且就算有了书籍也没用!
没有注释!
注释事关两点!
其一是断句,没有标点符号!
其二是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