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不相信卫瓘,觉得卫瓘会欺骗自己,而是……卫瓘被别人欺骗了怎么办?
姜维,有可能欺骗人,但是,王迪冥冥之中觉得,鲜卑人,更不可忽视,攻城,那么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一件不适合鲜卑人做的事情,为何就如此上心?明明是野战才能一展所长啊,现在好了,居然还真的有一个这样的堂堂正正的野战机会,遂了心愿,有那么简单吗?就没有什么阴谋?
那么,钟会和诸葛绪有没有疑心呢?
王迪猜测,疑心应该是有的,但是,在姜维+鲜卑人这个组合面前,疑心应该是很快就烟消云散的。
鲜卑人就不用说了,在这些大汉子民的优越感(还没有被异族碾压过的痛苦经历,保持这份优越感很正常)面前,蛮族们,也就是仗着武勇和狡诈逞一时之快而已,想从大战略上完杀汉人是不可能的,即便在鲜卑人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给大汉带来过这种痛苦,当年,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云中郡、雁门郡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十七八),但是这种情况不多,尤其是在钟会看来,自己肯定要比他们高几个档次,不存在这种失败的可能。
至于姜维嘛,名气是很大,能力是很强,但是,从过往的历史经验看,还没有强大到让敌人忌惮的程度。
姜维领军作战存在的问题,第一个,不擅长攻坚战,比如,延熙十八年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数万,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不克;延熙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趁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率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攻之不克。
第二个,在人数不利,对手实力又很强劲的前提下,很难上演逆风翻盘,别说翻盘,不翻车就不错了,比如梦魇般的段谷之战那一次,虽然有着胡济失约不至这一主要原因,但是“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令他付出了太多的政治上和声望上的代价,也说明了,姜维,很难在绝境之中上演奇迹。
眼下的涪县城下,不就是正暗合了姜维的两大弊端吗?坚城难下,强敌合围。
但也正因此,王迪才担心,因为始终查探不出鲜卑人,或者说姜维的这支人马到底有多少人,卫瓘也在密信中承认,没有实际证据,只是知情人士透露,这个知情人士就是涪县城中的蒋舒。
问题来了,这龟缩城中的蒋舒是如何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会不会因为盼着救援快快到来,才散布出来的呢?
为着这份心中的不宁,王迪,不愿意再拖沓不前了,一方面令王聪再去打探消息,一方面命钟离牧,包括张悌,率领此战的主力迅速前往雒县,与刘谌的前锋主力罗袭、关彝会和,干掉庞会,攻下城池,扫荡钟会的老巢。
一定要在涪县沦陷,鲜卑人进来之前抢先一步攻占成都!
无论是谁占领成都,无论哪种结果出现,哪怕是原时空的成都兵乱爆发,都要比鲜卑人进来好很多——这就是王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你们这些古人有什么见识,你们可曾看过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可曾看过靖康之耻汴京沦陷?你们可曾看过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当然,我也没看过,但是,我特么听过啊。
于是,王聪继续执行任务去了,钟离牧和张悌,虽然不明所以为何要加快节奏,但是,被王迪一阵忽悠(把刘谌哄进蜀郡,哄进成都,三巴,就有机会纳入大吴国的地盘了,到时候你钟离牧就是英雄,你张悌也有机会翻身了),还是率领人马日夜兼程奔着雒县方向去了。罗氏女呢,因为王迪没有解释什么,还以为是着急搭把手帮助自己的兄长罗袭,也是心中暗喜。
再加上刘谌中军主力也前往会师,王迪这才稍微踏实一点,看着撕扯着自己衣袍的李雄,也多了点耐心。
殊不知,正是王迪的这一系列操作,令前方的战局,又发生了一点节奏上的变化。
虽然是一点,但,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