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行万里路,做世间人。【求订!求月(1 / 1)

加入書籤

“老赵,你要不要站上去?”

“我给你拍个照,咱们这地来上一次可不容易,以后还能留个纪念啥的。”

面对陈明志的提议,赵卫红没有任何犹豫,便异常坚决的拒绝道。

“还是算了吧。”

“我自己知道,我来过这里就好。”

“又何必一定要留下些什么东西,让别人知道我曾来过?”

说罢,赵卫红没再去看一脸错愕的陈明志,而是沉默的继续注视着面前的石碑,顺带着观察起了周围的地势。

要是用军事术语来形容,那这座哨楼的所在地,妥妥的算是“兵家必争之地。”

高耸的主峰倾斜着向远方延伸,最终在哨楼下方形成了近乎于九十度的峭壁,属于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从主峰上向远处眺望,周围的地势可谓是一览无余。

如果在这里设立一个炮兵阵地,炮火足以压制的方圆一百公里内的任何目标,抬不起头。

不过,既然连初来乍到的赵卫红,都清楚查果拉哨所伫立于此的战略价值。

那边境线外,可能会进攻查果拉哨所的敌人,自然也是清楚的。

念及于此,赵卫红的目光微微有些闪烁,忽的向身旁的陈明志问道。

“老陈,我想去哨楼里面看看。”

“方便吗?”

“方便!当然方便!”

闻言,刚刚还在愣神的陈明志,终于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立马引着赵卫红朝着哨楼走去。

“duangduangduang!”

陈明志拍打着沉重的铁门,发出巨大的声响,嘴里还不忘略带兴奋的嚷嚷道。

“开门!连里来客人了!”

伴随着一阵兵荒马乱的金属碰撞声,片刻后,足足有十几公分厚度的液压钢板大门,从哨楼内侧,被人操控着缓缓打开。

“指导员!你咋来了!”

开门的,是一个肩膀上扛着一拐军衔的新兵。

大概是由于才来不久的缘故,查果拉哨所恶劣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印记,令他依旧拥有着这个年纪的青年该有的朝气蓬勃。

而那一双黑的发亮的瞳孔,在此刻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正不住的越过身前的陈明志,悄悄打量着不远处面沉如水的赵卫红。

可能是感受到了新兵的注视。

正在打量哨楼内部构造的赵卫红,调转视线,看向了虎头虎脑的新兵,笑着点了点头。

回应他的,是宛若鲜花盛开般的热烈笑容。

“臭小子,就知道傻乐,纪律什么的都忘了是不是!”

佯装生气的揉了揉新兵的脑袋,陈明志又看向赵卫红,略带歉意的开口道。

“老赵,我们这不怎么来人。”

“这小崽子有点兴奋,连人都不知道叫了!”

话音落下。

原本很是兴奋的新兵,顿时露出了有些懊恼的表情,似乎是在因为自己给指导员“丢人”了而感到很是懊悔。

看着这个将心思与想法都写在脸上的新兵,赵卫红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当初刚刚来到部队时的自己。

“不碍事。”

赵卫红抿了抿嘴,主动上前,对着新兵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同志,很荣幸认识你。”

面对赵卫红突如其来的热情举动,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新兵,微微的有些发愣。

“啪!”

“臭小子,愣着干啥!”

尽管陈明志的大逼斗并没有什么力度,但新兵还是非常配合的露出了龇牙咧嘴的表情,随即有些忐忑的,握住了赵卫红的手。

感受着那与自己极其相似的粗糙手感。

赵卫红没吭声,只是紧握着新兵的手,用力摇晃,就像是在抒发着心中涌动的某种情绪。

站在一旁的陈明志,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看向赵卫红的目光也愈发的微妙起来。

从见到赵卫红的第一眼开始,陈明志心里就非常疑惑。

不明白近些年声名鹊起的赵卫红,为什么会主动来到他们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甚至陈明志还考虑过。

赵卫红此行,会不会是一次单纯的“作秀之旅”,好在自己的档案中再填上一份极具分量的履历。

但在对赵卫红的了解逐渐深入,尤其是看到赵卫红与新兵握手的这一幕后。

陈明志心头最后一点狐疑,也随之烟消云散。

尽管还不明白赵卫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但陈明志可以肯定,赵卫红是有着和他一样信仰的同志,战场上可以托付后背与生死的战友。

这就够了。

“指导员。”

趁着赵卫红与新兵握手的间隙。

岗楼内,另外两位此刻并没有执勤的战士,来到了赵卫红二人身前。

这两位都是士官,一位一期,一位三期。

从面相上看,若不是肩上有着军衔,那位三期士官,简直就像是四五十岁的人,肤色更是极其少见的“酱油色”,令人格外的好奇,他在查果拉哨所的这些年,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

简单的寒暄几句后,赵卫红终于进入了这座伫立于山巅的哨楼。

严肃的讲,这座哨楼更像是碉堡。

不管是门口的液压大门,还是由钢筋混凝土打造而成的外壳,都为这座哨楼赋予了极强的防御属性。

赵卫红甚至在哨楼一层的角落,看到了一部绿油油的老式电台,以及摆放在电台旁的座机。

要是再算上三期士官胸前戴着的对讲机,这座哨楼足足有三种方式可以向外界联系。

而哨楼二层,则是非常标准的“执勤区。”

透过环形的玻璃,执勤的战士不需要离开哨楼,便可以将附近的情况,尽收眼底。

只是赵卫红左看右看,也没看到一座碉堡最应当具备的“火力点。”

要是真碰上了什么突发状况,这么一个“只守不攻”的哨楼,就算再怎么坚固,迟早也会被敌人的炮火所淹没。

带着心中的疑问,赵卫红找到了陈明志。

而陈明志给出的回答,令赵卫红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火力点?要那玩意干啥?”

“老赵,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咱们单位唯一装备的家伙什,就是你我手里的八一杠!”

拍了拍胸前悬挂着的八一杠,陈明志用一副非常骄傲的口吻继续说道。

“有这个,自保不成问题!”

“别的家伙就算有,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咱们这三面环敌,真要是被人惦记上,有心算无心之下,肯定是防不住的。”“我们哨所全体官兵,能做的,就是在发现敌情后,坚守半个小时的时间!”

“五分钟,山下驻地的留守人员就能赶到哨楼。”

“十五分钟,第一批应急部队就能完成集结,并朝我们这里赶来!”

“半个小时,支援我们的炮火,就能直接砸在对面这群狗娘养的头顶上!”

说到这,陈明志的语气渐渐变得严肃起来,隐隐带上一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意!“老赵,听到这,你也应该明白了。”

“咱们这个哨所的任务,从来都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陈明志直视着赵卫红的双眼,向赵卫红道出了那个查果拉哨所的每一位官兵,在来到这里之初,便早已下定的决心!

“而是在发现敌情后,将消息送出去,并且想尽一切办法。”

“为后方的大部队,争取半个小时的反应时间!”

尽管陈明志并没有直说。

但赵卫红还是听出来了。

陈明志口中的“想尽一切办法”,其中,也包括查果拉哨所全体官兵的生命!当敌人踏上炎国的土地。

他们,将依托哨楼与附近的地形,使用唯一的轻武器——八一杠,与可能拥有轻重火力,甚至是装甲掩护与炮火支援的敌人展开不死不休的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查果拉哨所官兵们的使命,也是他们伫立在这片不毛之地的意义!远方。

群山依旧巍峨。

赵卫红独自站在窗前,时而紧皱眉头,时而面露笑容,思索着自己的所学与心血,要如何才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派上用场。

晚饭前。

查果拉哨所的连长,带队回到了哨所。

其实查果拉主峰附近的兵家必争之地,还有很多,便是陈明志口中的几大“山口。”

查果拉主峰只是其中地势最为险要,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而剩下的地区,也不能放任不管。

巡视这些山口的任务,便落到了查果拉哨所的官兵们身上。

每天早上,都会有五名战士前往哨楼,前去接替已经在山顶哨楼坚持了一天一夜的战友。

而哨所里剩下的战士,也不能闲着。

吃过早饭,便要踏上巡视各大山口的道路。

这几大山口的海拔,远比查果拉哨所还要高,并且一个比一个险峻。

积雪覆盖的乱石.深不见底的冰缝.陡峭湿滑的山坡.从查果拉哨所成立以来,已经有十几位官兵,带着自己的热血与理想,长眠在了雪山之巅。

了解的愈多。

赵卫红便愈是沉默。

尤其是在跟着哨所的官兵,巡视了一遍几大山口之后。

赵卫红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思,达到了最顶端!

几乎每个晚上。

赵卫红因为高反而难以入眠时,都会绞尽脑汁的思考,自己所学的信息化与合成化理论,在查果拉哨所究竟能派上什么用场!他思考的问题,看起来很“渺小。”

可问题背后所蕴含的“野心”,却是无比的宏大!赵卫红不想让自己的心血成为“撑门面”的样子货。

而是不管一线最精锐的部队,还是矗立在穷乡僻壤的边境哨所,都能因赵卫红的研究与心血而获益!更别说。

从一开始,赵卫红所研究的,便是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若是研究的成果无法落实到基层,应用于基层。

如何能被冠以“体系”之名?不知不觉间。

赵卫红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而又艰难的目标。

因为各类基层单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查果拉哨所这位艰苦偏远单位,更是如此。

不同的环境,会诞生不同的需求。

如何才能用“体系化”的方式,去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需求,是一个不亚于赵卫红毕业论文的宏大课题。

或者说,只有解决了这个课题。

赵卫红的毕业论文,才算是完整。

半个月后。

赵卫红离开了查果拉哨所。

而他的脚步,远没有到停下的时刻。

从群山之巅,奔赴浩瀚戈壁。

再从积雪常年不化的极寒之地,奔赴终年酷热的西南边陲.赵卫红见识到了一个个不同的边防单位。

也见识到了一个个情况不同,但却同样艰苦偏远的地区。

长时间的奔波,让赵卫红身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疲态。

可他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在劳累与疲惫之中,奔波的愈发起劲!因为在这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旅程中。

赵卫红的收获同样巨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古人千百年来,传颂至今的谚语,在赵卫红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写照!

一个个上不能呈现而出的情况,直观的出现在了赵卫红面前。

一个个赵卫红从未设想过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了赵卫红面前,等着赵卫红去思考,去解决!此时此刻。

赵卫红无比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样一种从未有人经历过的实习方式。

因为经过这趟艰难的旅程,赵卫红对于炎国陆军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他明白了基层单位当下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也明白了基层单位的痛点,难题,应当从何处着手,又该如何解决!

而他的心血,应当如何派上用场,赵卫红也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若是不经历这番旅程,等到凝聚着赵卫红心血的论文,在后续的应用与实际中暴露出问题。

且不说别人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赵卫红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意识到了这一点后。

这趟本应当无比艰难,无比折磨的旅程。

对于赵卫红而言,已经变成了极为“享受”的一件事。

尽管没有熟练度的提升,更看不到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

但赵卫红还是能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在成长。

在进步。

等到赵卫红走完最后一个坐落于极北之地的偏远单位后。

半年来,始终都在奔波忙碌的他,眼神却是前所未有的明亮。

“老师。”

“我觉得,我可以回去实习了。”

在赵卫红的右手旁,还摆放着一篇刚刚完成的论文。

【艰苦偏远单位调研报告——论现代体系建设中基层亟需解决的五大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