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无城酉时禁止入城,戌时关城门,卯时才开城门,一开便是一阵阵喧哗声传来。山河喜上眉梢,终于可以进城了,回身看,竟已排了长队的人等着出城去。
一眼望去都是些青壮年,各种弓箭、套索工具在身,不像赶集,何况赶集也不需要出城。
城门一开,那些人有序地一个个过检,庆生负责登记,只需出城之人向庆生报“备货”二字,那便可以顺利出城。
山河偏了偏头,凑近适才报时的那名城卫,好奇问道:“这些人都去干什么?”
“出城备货。”对方被山河的突然靠近,无意地往后缩了缩。
“备什么货?”
“三牲。”对方扫了山河一眼,一脸正经。
“何为‘三牲’?”
“祭祀用的供品。”见山河似懂非懂的模样,他补充了一句道,“猪、羊以及其他牲畜,雄性的。”
“这些城中无人豢养?”
“有。”在想要不要详尽回答山河的问题时,他又扫了山河一眼,喉结滑动了下,继续作答,“农家猎户虽有预备,但每逢大祭,城中牲畜之数便不足,只能向城外备去。”
“敢问一场祭祀下来所需三牲多少?”山河只觉矛盾,心想:为了一场祭祀而以众多牲畜性命作为代价,岂非与宣扬的“万物有灵”的说法有悖?
城卫看了他一眼,又将眼神抛向过检的队伍,平平道:“不多,但凡做三牲献祭,必是上等纯种,无有掺杂与瑕疵,而符合条件者为数不多。”他倒是有问有答,只是没有其余几个热情,表现过于冷淡。
山河没有继续追问,了然地点了点头后,又抬眼望天,心叹道:“你再不回来,我可要走了。”他转头和庆生招了招手,指了指城内方向,转身负手进城,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
那报时城卫偏头看了一眼远去的山河,松了口气后继续盯着那排出城过检的人。
昨夜里没看清楚这鹿无城令是何模样,山河悠悠走近一看,才发现雨夜里的肃穆感不是无中生有的,这面石墙上的字刻得细致精美又气派端庄,雕工着实精湛,整一个看就很有邦族规章的厚重之气。
鹿无城令又是宵皇族规,外人叫城令,自己人称族规。凡踏入鹿无城,无论是否宵皇人,皆受城令约束,触犯者依令处置。这些都是城令开篇所提及的,山河心道:“如此看来,若悯姑娘所言的,确实是有理有据。”
山河扫了一眼,大体知道此城令共分三纲:禁约、罚令与家训。
三百条禁约中,“重祈禳”一则共一百六十条,“安灵墓”一则占六十条,“禁犯上”和“禁擅入”各有四十条。
罚令则列举了违反家训与禁约时所受的种种惩罚,共计五百条。
家训一纲又细分为“敦人伦”、“课子弟”、“恤患难”、“崇节俭”、“重藏谱”等共二百条。
总览鹿无城令,一言以蔽之,无非是以敬天法祖、尊卑伦序、邦族和平团结为核心,大抵皆为了宵皇人能长久持续发展下去所制定。
山河慨叹连连,啧啧道:“着实不易。”上手摸墙了才知道此石墙非同一般,质地坚硬,凿刻难度相当高,拍了拍这面石墙,石墙竟发出了清脆的金玉之声。
山河惊道:“竟用了磬石!殿堂宴享的礼器用来篆刻城令,也是独特,足以见这城令在宵皇人心中的地位。”
他早年间曾随父亲游览各地,结识不少商贾,商贾宴席有以乐助兴的,其中磬则是最尊贵而神圣的乐器,如今在此地重见,却是被宵皇人用于立典制谱,可谓别具一格。
从城卫那打听到,自鹿无城大门而入,绕过雕刻城令的石墙,便是一条笔直的中轴街,城中任何一巷道皆可通往中轴街,可谓四通八达。
而鹿无城只设早市,并无夜市,还实行宵禁制。城令中也有规定,夜禁期间,宵皇人禁止夜游,除了婚嫁、丧葬、凶疾等特殊情况可夜行。
原以为宵皇人是喜夜间活动的,却被庆生告知,日间大家过于疲乏,夜里便不宜虚耗阳气,而需要静养,所以才施行宵禁,只有特殊节日才会暂停,比如即将到来的祀月节。
城中人起得早,小贩已在中轴街两旁的店肆边上各自摆好小摊,摊位上陈列琳琅满目,街上设有旅舍、药铺、作坊、驿馆等各种店铺,基本满足人们衣食住行。
再看赶市的人,以妇孺居多,往来皆是些运货、赶马、歇脚、买卖的人,满街一派生机勃勃。山河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故乡临阳城的繁华之地,倍感亲切。
“临阳城虽也繁华,却无这般热闹。可惜小朋友不在,不然得多高兴。”山河喃喃自语。
当然这其中最吸引他的,莫过于一个个的小食摊,多日不曾好好进食的他早已饥肠辘辘了,尤其是那新鲜出炉的烧饼还有特气腾腾的面。
山河按耐不住来到抛面摊旁一骨碌坐下,对摊主匆匆叫道:“店家,先来一碗尝鲜。”想了想,又道,“大碗的。”
店家熟练地甩着面条,随即答应道:“好嘞!”
见他手中面条如在跳舞,拉扯中又不断撞向对面的木板,反弹回来就直接跌到锅中热水里了,勺子一扬一抛,滑溜溜的面条就不断在颠勺上翻滚跳跃,看得他直咽口水。
看着店家捞面的动作,他又不禁想起了哑姑娘来,可惜哑姑娘等不到他的星辰花就辞世了。
店家端着一大碗汤面过来,交代道:“客官,大碗抛面来了,请慢用,不过要趁热。”
“有劳有劳!”山河头都没抬,面汤的热气氤氲了脸庞,他也顾不得烫,端起来先尝了一口热汤,顺带着滋溜了一根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