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小心儒家(1 / 1)

加入書籤

“旁观者清?那你觉得,这天下诸国谁可为主?”

魏帝看着陆正,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陆正平静道:“王朝是不会长久的,天下将会是天下人的天下。圣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魏帝闻言呵呵一笑,说道:“又是你在北域的那套说法么?”

自从之前得知陆正注得真经,魏帝就让人好好调查过陆正。

他对于陆正和北域的情况,比之魏国那些达官显贵更了解。

陆正道:“陛下有没有想过没有王朝帝王的人世间?”

魏帝眼眸微眯想了想,幽幽道:“朕还真是无法想象呢。”

陆正不紧不慢,说道:“听闻上古之时,便无什么所谓的天子帝王,凡修之间、君臣民众之分,都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后来才有了一套套规矩,有了部落氏族,有了修行宗门……再到有天子帝王统治一方……”

“这些体系都是为了维持生存与秩序而出现的规矩,但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天生就有资格统治奴役他人,没有人天生就得被当做奴隶使唤……”

“有些落后守旧的规矩,总有归于历史、化为尘埃的一天。这也是为什么圣贤们都在去追求大道至理,为后辈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去福泽后世子孙,以天下苍生为重,而不是去维护某一小撮人的利益。”

“圣贤们未竟之事业,当由我辈后人继续下去,而不是打着圣贤的名号安享富贵,做着背逆圣人之事。”

陆正看着魏帝,目光平静又似无垠星空般深邃。

“陛下,你觉得呢?”

魏帝喉头微动,他发现自己作为大魏天子,这个时候就有点无法直视一个年轻人的眼神。

一番尖锐无比的话语,好似化作一把由正道之气凝成的利剑,直直戳中了他这位帝王。

魏帝觉得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人,还是一道承载有诸圣之志、坚毅又纯粹的灵魂。

魏帝轻声道:“整个大魏,也找不出一个人敢在朕面前说这些话。你呀……”

魏帝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陆正了,只能道,“不愧是佛祖看中的人。”

魏帝背着双手,幽幽道:“朕自认为自己不算一个开明的君王,后世史书的评价恐怕连仁君都算不上吧?世道如此,做一个好天子也难……这世间还有些能坚持正道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魏帝在那里感慨一阵,旋即回忆往昔。

年少时,他也曾意气风发,心怀大志,欲为大魏之主,做一个千古明君、一统天下……

然而,很多事情的发展都非他所愿,连他自己不太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变了样子?

是他登基之时,还是与百官议政遭到强烈反对之时,又或是……

魏帝抬手揉了揉眉心,转而询问陆正,“如果,你在北域失败了,以后又欲如何?”

陆正微笑道:“陛下觉得我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

魏帝笑了笑,说道:“倒是不像。”

陆正一本正经道:“哪怕失败了,我也会坚持下去,没有什么事物能阻挡我前进探索真理的脚步,连死亡也不能。”

魏帝注视着陆正,从陆正的表情中看出来视死如归。

魏帝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朕实在是很期待,你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陆正轻声道:“若是有一天,陛下将我当成了仇敌,恐怕不会那么期待了。”

“是么……”

魏帝笑呵呵道,“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吧。”

魏帝顿了顿,又道:“与你谈了这么多,朕受益匪浅,便也给你一句有用的忠告吧。”

陆正闻言道:“陛下请讲。”

魏帝眼神闪烁,轻声说道:“小心儒家!”

听到魏帝这么说,陆正稍微有那么一点意外。

陆正点了点头,“我记下了。”

魏帝发现陆正表情没什么变化,便道:“非是朕挑拨离间什么……”

魏帝压低声音道:“儒家那部新诗经典,应该与你有关吧?”

“当然了,你不用直接承认什么,这是朕揣摩出来的。”

“朕想着你能著医学农书,又能注佛门真经,编订一部诗词文集,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魏帝笑呵呵道,“你的一些言行,颇合那部新诗经典的精髓,实在耐人寻味。”

“那部书能带来的影响,可比佛门真经大多了,毕竟儒家学子遍天下,连我们魏国亦不缺儒生,若是天下儒生去钻研新诗,往后儒家的风气,啧啧……”

魏帝摇头晃脑,难以想象那个画面。

这也是为什么新诗一出,天下震动,诸国皆将完整经典禁封。

实在是诸国统治者们都不想看到无数规规矩矩的儒生突然离经叛道,去喊着什么为民请命,来个敢教日月换新天……

说起来,魏国受到的影响还算最轻的,毕竟魏国崇尚佛教,儒家弟子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本没多少。

也是鉴于此,魏帝面对陆正也没有因为新诗一事而有多不满。

毕竟世上还有很多人比他更不满新诗的现世,想要找到编书之人。

看在佛祖的面子上,魏帝决定旁观看戏,顺便稍微提醒了陆正一下。

魏帝找了个位置坐下,端着一杯香茶喝了两口,一脸悠闲惬意。

“儒家啊,可是座大山,比佛门这座山还大好多呢!”

说话间,魏帝还下意识瞟了一眼伽蓝寺主殿的方向。

虽说现在仅有他与陆正两人闲谈,但难说那位神通广大,能知晓这里的事情。

魏帝悠悠说道:“不过真要说的话,这天下诸国,一大半都有儒家科举致仕,很多人的儒道境界,就是考上去的,远不是古时那般凭自身修学……你说这能算是正儿八经的儒生,是儒道圣贤的门人吗?”

陆正道:“难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魏帝手指摩挲着茶杯,低声道:“这样的事情,在你看来终归是不好的吧?你觉得该如何是好呢?”

佛门一事,立大乘佛教为正统,请佛祖真意降世,算是拨乱反正,带来的影响至少在现在看来是正面的。

但现在儒家存在的问题,那涉及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哪怕魏帝作为旁观者,也实在想不到其它以儒家科举为主的大国如何有效限制儒家学派。

陆正想了想,摇头道:“我不清楚,这种事情很复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一些措施,或许能找到什么解决办法。我暂时无法给出什么建议。”

魏帝眉头一挑,“听你这意思,你好像有思考过这些事?”

魏帝顿了顿,又恍然道:“是了,你连新诗都能编订出来,连佛门的事都有筹划,怎么会没想过当下儒家的现状……看来朕的提醒,似乎是有那么一点多余了。”

本来还以为能给陆正一个有用的忠告,现在看来,眼前这个年轻人思虑的事情,比他还想的都多。

魏帝转而道:“你能拿出真经,想必和元焘谈过一些条件。朕不问你们之间的事情,现在你也可以与朕说些要求,就当作为你付出的回报了。”

陆正闻言沉吟片刻,然后开口提出一些要求。

之后,陆正便离开了殿宇。

魏帝一个人坐在殿中表情有点复杂。

“这个年轻人……”

他忍不住摇头失笑,陆正并没有跟他索要什么实质的好处,反而提出的部分要求中是让他如何施政善待魏民。

即便魏帝不认同陆正的一些言行和想法,但如此纯粹的一个人,也让他内心生出佩服之情。

魏帝举杯面向主殿方向,轻轻开口。

“圣贤之道不孤也!”

……

陆正刚穿过寺庙的一道门户,就见到青婉带着青依在那里等候。

“哎,你出来了!”

青婉打量了陆正一番,确定人没什么问题之后,这才稍稍安心。

“走吧,元焘在住所等我们……”

三人回到僻静的居所,见到院中元焘正与云逍、公羊明闲谈。

元焘见陆正回来,连忙上前问道:“陆先生,父皇他没有为难你吧?”

陆正微笑道:“陛下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听陆正这么说,元焘不禁放心下来,他就担心魏帝和陆正之间聊得不愉快,也让他为难。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声响。

元重兴冲冲从外面而来,满脸堆笑都起了褶子。

“发了,发了……”

元重兴奋得手都有些抖,将厚厚的名册递给陆正等人翻阅。

他刚才带着一些将士去找人献爱心,找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

然后那些人一个个实在无法拒绝,自愿捐赠财物出来,为自己和家人们积德……

没办法,连诸佛菩萨的金身都给熔了来普渡众生,他们这些善信真敢一毛不拔?

有些聪明人怀疑要是功德名册上没有他们的名,怕不是得上另一个名单。

毕竟之后整个魏国还要规整各地佛门寺庙,到时候随便安个由头,顺带给定个罪什么……

有的人只能捏着鼻子,就当是破财免灾了。

元焘翻着名册,惊讶道:“这……真收上来这么多钱财,加上那些佛门寺庙的积累,嘶……”

这还真能金山银山成片……

元重搓着手,兴奋道:“大魏几年的国库收银都没这么多啊,这些钱……”

元焘开口道:“这些钱,都是拿给大魏百姓花销的!”

元重闻言愣了一下,转而点头道:“哎呀,我晓得!就是这么多钱,该如何花啊?”

说实话,连元焘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把钱花销出去,才能用到实处。

毕竟他以前能使用的银钱,可没这么夸张的数目。

感觉自己突然成了一个暴发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旁边的青婉道:“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这点钱很多吗?真要算到每一个魏国百姓头上,一个都分不了多少……”

“要是不知道怎么用钱,那就先去花钱搞农业!”

“民以食为天,只有百姓都能吃饱了饭,什么都好说!”

“哎,就是你们魏国的体制太落后了,有些农业政策实在不好施行。”

青婉摇头晃脑,小眉头皱了皱。

太落后了……

元焘和元重闻言,脸上的表情有点怪异。

青婉悠悠道:“总不能让你们直接去打击地主乡绅给百姓分田吧?”

要是敢这么做,只怕第二天魏国都可以宣布亡国了。

陆正开口道:“我倒是有几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元焘眼睛一亮,开口道:“陆先生说来听听?”

陆正道:“以县为单位,设立农部,组织各地官府开垦田地置为官田,各地方有寺庙存有大量良田,可以充公很大一部分。这些田地所产用于地方税收和上缴国库的粮税,直接免除掉百姓的公粮……”

元重啧啧道:“百姓不纳粮,此事从未有过啊!”

旁边的青婉不乐意道:“什么叫从未有过?古时很多地方就是自耕自足,咱们北域那边就不纳粮,开垦那么多土地,大家都能吃饱,还能卖到别地去!”

“就是你们太贪心了,有能力不干活,还非要从穷苦的老百姓嘴里抢那么点粮食!”

“啥实事都不干,就只会想方设法搜刮老百姓那点钱粮,还嫌人家交得少,吸血虫都没这么可恶!”

青婉叉着腰,愤愤不平道:“我跟你说,咱们可都是聪明人,没有那么好糊弄!我都算过了,哪怕整个魏国的百姓都不交粮,你们这些人也饿不死,生活也只会过得差一点!”

“但过得再差,难道还比那些交粮之后吃不饱饭、甚至会饿死的百姓差吗?你们就是不知足!”

元重被怼得无话可说,只能在那里陪着笑脸。

青婉道:“也别说什么政令难施的话,现在你们有钱、有人用,还有朝廷和佛门两杆大旗,要是有心,这点事还能解决不了?又不是让你们去造反,能有那么麻烦?”

元重吓了一跳,“哎呀,姑奶奶,这话可乱说不得……”

元重听得头皮发麻,这些年轻人啊,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