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提前商业化(1 / 1)

加入書籤

苏澄的商业化措施之一就是想让用户开会员,但并非vip会员才能匹配,才能查看评价。

那样一来就做成了类似于《心动信号》的会员收费制度,这并不是苏澄想要的。

《我告诉你》是会员制,但并非会员收费制度,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用户可以选择开会员,但也可以不开,在功能性上没有任何影响。

“这么说吧,这套方案会跟基础功能挂钩,每一条评价都会显示浏览数量、点赞数量、点踩数量、收藏数量等数据。”

“假设你是会员,那大家都会认真的看你的评价,优先顺序要相对普通用户的评价更靠前,换句话说他们的评价含金量更高。”

“普通用户大家也会看,只要写的认真诚恳,大家也会认同。”

“但vip的评价肯定要比普通评价的曝光更多,在潜意识层面大家会更加认同vip的评价。”

“苏组长,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假设我是用户,我会倾向于自己对这个餐厅的评价和看法会让其他没来过的人看到。”

“我获得的点赞越多,那大家对我的认可度就越高,我会非常享受,再往下说,我继续使用软件的频率也就越高。”

有大量的数据实验证明。

评价对一家餐厅,一个网店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人就是会因为一条好评去这家餐厅就餐,哪怕这家餐厅距离用户有上百公里。

假设距离近的话,那吸引力就更强了。

吴晓彤无比惊讶。

苏澄竟然要这么搞商业吗……

这想法天马行空,实在太大胆了。

可话又说回来,吴晓彤在心里推演过后,却意外的收获了很强的可行性,是能够具体落地执行的。

每一个设计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但却又在合理之中。

想要打破同质化,突破面前的几座大山,就是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商业手段。

淘宝和京东都已经很强大了,但还是能杀出一个拼多多。

这就是商业的魅力!

苏澄看着吴晓彤的神情内心不禁有点小波动。

她应该已经理解了吧。

跟聪明人对话就是简单,只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就能get到他的点。

值得注意的是新店的问题。

新开的餐厅可能会因为评价基数小,评分不高或者缺乏推广预算而难以获得曝光和客流,从而导致生存压力巨大。

针对这部分商家,苏澄觉得可以扶持,前提是他们是认真做餐厅做口味服务消费者的良心生意人。

这部分餐厅苏澄会优先把这些新店幼苗推给vip用户,让他们去尝试。

假设第一波vip客户体验较好,那后续就可以加入主流的池子了。

平常吃饭的体验无处可分享,最主流的就是发一个朋友圈。

但如果《我告诉你》做起来了,他们除了吃饭就餐的味蕾体验,还可以在这个产品上获得大量的认同感。

这会给用户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感。

至此,这一条链路就形成了闭环,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可持续发展且不会被围剿的商业结构。

《i tell you》这辆被掀翻的重大事故车,经过苏澄的翻新摇身一变成了新车。

并且坚实程度能和那几辆大卡车在国道上正面撞一撞。

即便老东西也不可能围剿到苏澄这个资产,哪怕他100%复刻,也达不到围剿的目的,《我告诉你》会坚定的立足在市场上。

吴晓彤已经明白了。

假设按照苏澄的方案,那就不是团购app了,也不是点评网,而是一个vip制度的美食论坛。

苏澄想做的是继用餐之后的精神体验。

怪不得人家今天更新之后开屏的标语是:【你的评价非常重要!】

从潜意识层面就给用户进行了赋能。

“苏组长,你觉得他们后续是会这么发展吗?”

“我不知道啊,反正是我的话我会这么做的。”

苏澄觉得这会儿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把马甲穿上吧。

一不小心就说多了,话到嘴边他真收不住。

苏澄强调自己是猜的,他跟人家没任何关系。

“苏组长,我觉得他们应该请你去当顾问,给你分一大笔钱!”

苏澄笑笑没说话。

《我告诉你》在做起来以后,就可以不止餐厅业务了,还可以延伸到住宿领域,用户们具体到某一家酒店,将住宿划入他们的业务范围。

再后面还可以推出定制的咨询服务。

全行业的咨询可能很困难,但只专注一两个领域那就简单多了。

就比如说一家餐厅怎么经营,一家酒店怎么运营。

苏澄会出一份相关的大纲让下面的人去理解去应用,这个培训起来要比晟跃培养一个全能型的复合人才要简单的多。

不过这些话苏澄就不跟吴晓彤说了,再说就真说多了。

“那个,苏组长,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

“嗯嗯。”

“你和龙总真的是亲戚吗?”

苏澄半张脸惊讶半张脸诧异:“啥?”

“你从哪儿听说的啊?”

苏澄寻思这谣言也太离谱了吧,怎么他和龙若璃是亲戚这种话都传出来了。

虽说他俩严格意义上真的算是亲戚关系。

“呃,我也是听其他同事说的。”

苏澄:???“不会公司里都在传吧?”

“呃那倒也没有都在传,可能是小范围的在传?”

???

那不就是都在传吗?

“所以……是吗?”

“当然不是啊!”

苏澄果断否定这种过于离谱的真相。

……

赵鹏每两个小时就会向苏澄汇报一次后台的活跃数据。

苏澄在看到没有任何外宣推广下,竟然新增用户还比之前上涨了一大截时……他就知道,这事儿成了。

苏澄给秦奋发了条消息,让他晚上找个地儿吃饭,随便挑随便选,他请客。

这可把秦奋给激动坏了,下午偷偷开小差都在选餐厅。

下班以后,三人来到秦奋指定的一家餐厅。“诶澄哥,为啥你今天要请客吃饭啊?”

苏澄:???“请客还需要什么理由吗,心情好不行啊?”

“行行行,其实我还以为是黎姐回来了呢。”

“她啊……应该一时半会回不来,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说快了,但这两天又没信儿了。”

菜陆续上桌。

“澄哥,你试试这家,应该会很好吃。”

“为什么?”

“这是我用软件匹配出来的餐厅。”秦奋嘿嘿一笑,“你知道咱们前两天在会上讨论的那个《我告诉你》吧,就那个软件,咱们集团卖了以后他们进行了业务转型,现在主要做餐厅。”

张烊文略显惊讶:“啊?真的假的?你用那个软件匹配的啊?”

“对啊对啊,咱们公司其实有很多人都在用了,他们都说挺不错的。”

秦奋脸上洋洋得意,他觉得自己还挺前卫,拿到的是第一手的信息。

“你们先尝尝他家味道咋样,我待会给他写个评价,还有可能抽到免单呢,说不定还能给澄哥你省点钱。”

“诶,澄哥你怎么一点都不惊讶?这个软件可是经我们手卖出去的呀?”

“惊讶个屁,我早就知道了,昨天还私下里跟吴晓彤讨论来着。”

“啊?你早就知道了啊?”秦奋眼里多了一抹失望,他还打算今天给苏澄显摆显摆呢!

三人开始吃他家的菜。

苏澄全程笑而不语,他就当今天晚上是体验自己开发的软件了。

餐厅菜肴的口味确实不错,而且服务也很好。

并且三人都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这家餐厅也同样会送他们小礼物。

上次他们收到的是酒精和眼镜布,这次他们收到的是打火机和条状的次用漱口水。

服务员微笑着将小礼物送给他们三个。

秦奋是第一个反应过来不对劲的,他把眼神转向苏澄和张烊文,发现两人似乎也识破了这家餐厅的用意。

这不就是小礼物博好感的那种伎俩嘛?

说实话,秦奋上次自从收了那家餐厅的小礼物以后,这次再收的话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了。

用餐体验也远不如上一次。

用网络用语来说就是:立马下头了。

这种伎俩被发现了以后,其实就会起到反作用,是会遭到客人鄙夷的,作用力不会长久。

店家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失去了分量,失去了惊喜感,也失去了餐厅原本的色彩。

“澄哥,你怎么评价?”

“不好评价。”

秦奋撇了撇嘴,他从内心产生出一股厌恶感:“我怎么感觉他们有点虚伪,这种伎俩有点,怎么说呢……卑鄙?”

没等苏澄表态,服务员又来给他们上主食。

但秦奋的饭却被搞错了,他点的是咖喱鸡腿,结果服务员给他上了一份酸菜肥牛。

“三位请慢用。”

“等一下,我点的好像不是这个诶,你们是不是搞错了……”秦奋提醒道。

服务员先是诧异了一下,然后便核对起了桌面上的清单,发现还真的是他们后厨搞错了。

“不好意思先生,我马上去跟后厨那边沟通,应该是太忙了弄错了,请您稍等哈。”

服务员又重新把这份主食端了回去。

没过两分钟,她又重新赶过来向秦奋道歉,并且解释他们的做法:“先生,后厨那边正在为您补做,为了表示歉意,我送您两块巧克力吧。”

她从胸前的围裙里摸出了两块德芙双手交到了秦奋的手里。

“没事儿没事儿。”

秦奋在收下巧克力以后大方地向她表示没有关系不用那么内疚。

他一上来就发现店家上错了并指出了问题,本身没多大损失也就多等几分钟的事儿。

没多久,秦奋点的咖喱鸡腿被端了上来,并且后厨还多送了他一只烤鸡腿。

“我猜你待会要在软件上给这家店写好评了?”

“你怎么知道?”

“一猜就是。”

“为啥澄哥你每次都能猜那么准?我有表现的那么明显吗?”

秦奋不太理解,这家店明明让他产生了不好的感觉啊,不但用套路,后面还上错了菜,他不给差评就已经算好的了,为啥苏澄能猜中他会给好评啊!

用互惠这样的套路伎俩来博得用户好感,以此拉高营业额和好评度确实挺卑鄙的。

但总有人不知道,所以啊……一招鲜吃遍天。

虽说前面三人识破店家的伎俩很败好感,但是碰巧秦奋的菜被上错了,餐厅一方做出了弥补措施。

重点不是弥补,而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弥补了先前的不足。

所以秦奋才会给他们好评。

就比如说上错了菜,然后重新做一份,而且还加了鸡腿送了巧克力。

那这个服务就不是送小礼物那种套路的所有人都有的东西,而是专属的、定制的、个性化的服务。

秦奋和张烊文听了苏澄的解释以后恍然大悟。

“他家的做法明显是学那天晚上我们吃的那家餐厅,你看着吧很快京州大部分的餐厅都会送小礼物了,这一招要被玩腻。”苏澄默默的摇了摇头。

“啊!那澄哥,我们要不要提醒一下他们?”

“提醒个屁肯定不提醒啊,我们就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都把生意做明白了,我们赚谁的钱去?”

“诶,好像也是哦。”

苏澄看向身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张烊文:“小张呢,你觉得他家怎么样?”

“我感觉还不错,他家确实挺好吃的。”张烊文的评价就很客观了,“假设不考虑那些套路和秦哥享受的‘专属个性服务’的话,我也会给他们好评。”

“那你待会也可以给他们写评价。”

“啊?怎么写,下载《我告诉你》这个的软件吗?”

“对。”

“不是只有秦哥才能写吗?”

“不是啊,我们三个都能写的,这软件又不是团购,有订单才能写,我们把照片拍上去写就行了。”

这是苏澄设计的一个特别之处。

这顿饭好比三五个人,那三五个人都是可以参与都是可以写他们个人评价的。

而不是团购订单那种一个订单才能写一个评价,那一桌只能一个评价那得多久才能正向循环起来啊。

为什么《我告诉你》在没有宣发的情况下依旧有一个新增小高潮?

原因就在这里。

他的这款产品已经产生人带人的现象了,发展的速度比苏澄想象的还要快。

看来……他可以提早实行商业化开始赚小钱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