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转型成功!(1 / 1)
严悦注意到了吴晓彤的异常神情,便起身前来悄摸摸地打听。
“晓彤,咋回事儿啊?”
吴晓彤见四处无人,便将事情简单地说了出来。
“啥玩意儿?《我告诉你》已经卖掉了?这么快吗?”
吴晓彤轻轻的点了点头:“嗯……”
严悦立马就开始吐槽苏澄:“那他为啥不早说啊,让你白白费了那么多的功夫。”
“你看你这脸憔悴了那么多,黑眼圈都出来了!”
“也不怪他吧。”
“这还不怪啊,卖掉了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你啊。”
“他很忙。”
“忙个屁。”严悦低声骂了一句,紧接着就抬头观察四周有没有人听到,确认安全以后才继续跟吴晓彤交流。
严悦觉得吴晓彤有点傻。
我都帮着你骂了,你就也跟着我一起骂发泄情绪就完事儿了呗。
你替他找什么借口啊?“小悦,不是这样的,苏组长手上的事情很多。”
吴晓彤还在替苏澄解释。
苏澄通知还是不通知她都不是义务的,人家肯定要先忙完自己手里的事情才顾得上她啊。
再者。
就算没卖掉,她的方案也过不了苏澄那一关,结果是一样的。
严悦撇了撇嘴:“行了行了不说了,走吧吃饭去。”
……
接下来的几天就由陈素娜套马甲与帝豪集团走程序。
交易结束以后,陈素娜获得了《我告诉你》的核心的代码和后台权限,苏澄仍然把这个交由小陈进行管理。
赵鹏那边的程序改进是同步的,等改好了以后苏澄就把代码复制粘贴给陈素娜,让她上后台更新上去。
改版的程序难度并不高,值钱的是苏澄的想法和一整个创意。
程序大概也没写多久,大概就两个模块的任务量,从开始动工到后台更新也就两周的时间。
与此同时,地推业务也在进行,苏澄挑选的城市是京州。
这个没什么争议也不需要纠结,距离近就好操控,赵鹏能够把控,出现问题苏澄也能随时介入。
接下来就交给用户和市场进行验证了。
苏澄这辈子都没创过业,初高中的时候收同学钱代写作业大学帮忙肝论文不算。
他帮其他老板解决过不少商业难题,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告诉你》是苏澄的处女作品。
要说内心没有一点波动那是假的,恰恰相反,苏澄内心的波动还很强烈,比较期待用户们的反馈,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用户们的认可,尽可能的留住现存的用户。
这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和自己创业的区别了。
前者可以不带任何情绪的去理性思考。
但轮到自己上,就要被主观上的情绪等因素影响,判断力和理性会出现波动。
即便强如苏澄,即便已经他在别人盘里实操过很多次,但到了这种时候他心里还是会紧张,会出现忐忑情绪。
出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即便99%的确定自己能行,还是会产生相应的情绪。
苏澄相比较起其他的创业者,优势可能是能够更快的平复这种情绪上的波动。
他能够清晰明白地把这背后情绪产生的逻辑和来源搞清楚,然后采用最理智的方式去处理。
其余的就全都是商业上的事情了。
……
吴晓彤这几天一直关注着《我告诉你》,她还调查了相关的买家,好像是一家在国外注册的公司。
她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有外资公司买这个产品?
难道是在国内创业的外籍华人?滴咚~手机上突然弹出来一条更新通知,正是来自《我告诉你》这款app的提醒。
伴随着手机上的滴咚,吴晓彤的心脏好像也跟着滴咚了一声似的。
嗯?更新了?是做了新的内容吗?
吴晓彤立即更新软件,迫不及待地打开界面想要看看产品到底新出了哪些内容。
开屏以后,吴晓彤首先阅读到了一则《告用户通知书》。
内容大概就是解释一下产品的定位和业务内容的变更。
里面简单阐述了内容变更的原因,为什么不再继续做价格趋势跟踪,将爬虫和反爬的问题解释了一下。
更多的是介绍软件更新以后的新业务。
让她感觉到惊讶的是。
《我告诉你》在砍掉“价格跟踪”业务以后,竟然真的转向了线下,而且还真的是用餐方面的功能。
转型的新业务完美契合该产品原来的核心功能,准确来说符合同一类人的使用需求。
会关注价格走势的用户大概率也会看餐厅的评价,这个群体是高度重迭的。
这个变动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吴晓彤在冒出来这个想法以后,不由得沉闷的笑了:“我是不是大言不惭的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想法撞车是常有的事,在详细了解过《我告诉你》展开的新业务后,吴晓彤确定了自己刚刚的想法。
“好像确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她的想法和方案是模糊的,而《我告诉你》更新的功能是准确的。
模糊和准确是两个概念。
想法模糊往往就等于0,等于失败。
想法准确,那就代表着方案和措施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是有意义的存在,越准确成功率就越高。
《我告诉你》主打用户们对餐厅的真实评价,以此作为基础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度。
“切入点有点独特新奇。”
吴晓彤抿了抿嘴,好像也可以说成……刁钻?既然这样的话,那背后应该做好刷评价的防范措施,什么水军账号刷评价那种肯定要杜绝。
吴晓彤甚至都没去吃午饭,她抱着手机开始对着《我告诉你》逐一分析了起来,她后的新老板都做了什么事情。
伴随着新业务的转型,他们首先给出了餐费补贴。
只要认真写一份评价,即可获得餐费补贴,直接补贴消费账单的百分之五,最高可以免单!直接打款到用户指定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或者其他什么账户。
“这个行为应该是想留住用户,同时给他们的新业务打基础吧?”
吴晓彤觉得自己分析的应该没错。
因为新业务主要围绕的是评价来让用户参考的,你新业务一条评价都没有,用户何来体验感?怎么参考?这一点其实很好看出来。
不过她觉得补贴的比例应该往上提一提,5%太少了点。提高到20%就不错?应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写评价。
而且不要加时间限定,全天候开放,而不是指定周一或者周五这两天。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烧钱。”
“不过能光速买下《我告诉你》的公司应该不缺钱吧……有点小家子气了。”
“不对,它好像就指定京州这一座城市,那看起来应该是比较缺钱的,烧不起。”
不得不说。
买家还是很聪明的。
知道把钱花在刀刃上。
他要是从零开始做,自己买量的话,别说850万了,8500万都打不住。
只要转型的新功能契合原来的用户需求,那他不管做什么,餐厅也好其他什么也好,850万就已经是纯纯捡漏了。
她看了几个应用市场的评分。
新用户的评价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老用户打的高分好评:[本来想卸载的,但是现在用着还可以][它今天要是不更新我就忘了手机里还有这东西了][试用了一下,感觉还行??就是现在评价有点少][楼上你在哪儿啊,怎么能说有点少,我这个城市所有餐厅压根一条评价都没有,先留着观望看看吧]毕竟才刚刚更新,有些二三线小城市没有很正常,一线城市人口多,餐厅多,消费频率高,所以已经上了很多评价了。
吴晓彤脑子里混乱的思维好像一下子就被理清楚了。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是自己面对一道难题很久都想不出思路,最后翻了一眼答案豁然开朗的感觉。
吴晓彤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帮自己理解了这道问题,而是演变成了:碰到难点的问题就去翻答案,如此反复。
吴晓彤越来越好奇,既然转型了餐厅评价业务,那么接下来《我告诉你》该怎么施行商业化?吴晓彤觉得自己还是要学点东西的,还是得自己动脑子思考,不能一直翻答案,不能等人家商业化内容上来以后继续哦的一声豁然开朗。
嗯……要不找苏澄问问?
吴晓彤连午饭都没吃,就敲开了苏澄办公室的门。
此时的苏澄才刚刚从餐厅回来,他还在抽烟。
看到吴晓彤进来以后,立刻起身去开窗户。
“没事儿苏组长,我不介意。”
“还是打开吧,正好也通通风。”
“苏组长,《我告诉你》更新了你知道吗?”
啊?苏澄上午才刚刚让小陈把东西更新上去,这么快吴晓彤就来找他了?此时午休时间还没结束,苏澄正好可以借这个空档跟她聊聊。
“苏组长,《我告诉你》做了很大的改动,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软件了,你可以看看。”
吴晓彤主动把手机解锁找出app给苏澄看。
苏澄回绝了她递过来的手机:“嗯,这个事儿我知道,不用看了。”
“啊?苏组长,没想到你也这么关注啊!”
苏澄确实很关注,全世界应该没有比他更关注的人了。
“是呀,还是要保持学习的。”
两人开始探讨《我告诉你》现施行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
苏澄洋洋洒洒地解释道:“我估计他们会在评价方面做很多功夫,这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估计他们还会做个软件,自动鉴别评论的真假。”
吴晓彤皱了皱眉头:“苏组长,你是说检测账号吗?”
“不啊,我说检测评论,账号也肯定检测的。”
嗯?这怎么检测?在账号没问题的情况下刷出来的好评你怎么弄?“主要看细节。”
“啊?”
人是很难描述出自己没有真正体验过的东西的,就算是这家店的老板也不行。
虚假的评价往往只会做整体性的赞美,不会深入描述细节。
反之有些时候会充满特别多的细节,就是想让人相信,这类使用了心思的虚假评价。
跟看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也是同样的道理。
直视着对方的眼睛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在确认你到底信没信。
一直强调细节就是在给谎言增加真实性。
真实评价一般都是跟餐厅有关的东西,比如说位置偏不偏僻,好不好停车,上菜速度,空调冷风等等。
虚假评价一般是:我是出差路过、我来旅游,以及我老婆想吃xxx就来了,我老公想吃我儿子吵着闹着想吃xxx菜就来了怎么怎么样的。
因为担心评价不够真实,所以更多的会谈论自己。
这类评价一般会用更多的第一人称,会说超级多个“我”,会用很多个动词而不是名词。
这是苏澄六眼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让赵鹏找人已经写成程序了。
“真有这种程序?”吴晓彤歪了一下脑袋,她其实更想问的是:这种程序真的能检测出来?“应该行吧,好像已经有人在做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用。”
“你要说百分百检测那肯定不行,检测个百分之七八十应该差不多?”
“那他们光靠这个软件就能赚钱了啊!”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
苏澄这几天为了《我告诉你》能够有成功的基础,也是下心血了,这几天一直线上跟程序团队配合对接。
苏澄眼球里现在还有血丝,每天白天都靠尼古丁和咖啡因提神。
吴晓彤的那俩黑眼圈跟他的付出比起来不值一提。
“那苏组长,你觉得《我告诉你》会怎么做商业化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俩现在可以讨论一下。”
苏澄又点上一支烟,深深的将尼古丁过肺吐出来。
吴晓彤脸上没有对烟味的厌恶,全是对智慧的渴望。
“如果让我来做的话,我会搞成vip制度。”
“什么vip制度,让用户开会员,然后给他们匹配餐厅吗?”
吴晓彤觉得这个思路也还不错吧,但是中规中矩,本质上还是吃信息差吃流量曝光。
付费率可能不会很高?没等吴晓彤发表见解,苏澄就否定了她。
“不是的。”
“主要功能随便用,开不开会员都无所谓。”
“我的想法是,让用户开vip,你付费以后才能写评论。”
吴晓彤秀眉深深皱起,她一整个震惊住。
付费写评价?这又是什么意思?我又要充钱,又要给你写评价吗?
这这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