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去摆摊(1 / 1)
“哈哈哈,借妹子吉言。”
这会儿摊子上没人,老板又是个自来熟的,干脆坐到了宋时好对面,闲聊起来。
“瞅着你面生,不是这附近的人吧。”
宋时好晾凉一颗馄饨放到江晓月的碗里,回道:“嗯呐,我过来取点东西。”
“难怪,我说我在这住了十几年了,咋没见过你这么好看的姑娘。”
宋时好礼貌笑笑,“大姐你过奖了。”
瞧着江晓月吃得差不多了,宋时好起身准备离开,油还存在人家那,别再耽误了刘叔的下班时间。
这时,老板忽然冲着宋时好身后说道:“爸,你咋还没回家呢,我给你煮点馄饨啊?”
“别折腾了,我在这等个人,忙完了一会儿回家……诶?你在这呢?”
说来也巧,来人正是老刘,他也是馄饨摊老板的父亲。
“不好意思刘叔,刚才来的时候赶上工人的下班时间,孩子也饿了,就想着吃点东西再去拿,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宋时好拉着江晓月,脸上挂着歉意的笑,跟老刘解释。
老刘背着手,看了看怯生生的小朋友,又看了看额头贴纱布的宋时好,叹了口气,“东西在门卫,赶紧拿走吧。”
宋时好哎了一声,抱起江晓月跟在老刘身后。
“这是你的孩子?”老刘走了两步,几番回头,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是,我把她自己放家里不放心,今天才把她带来的,您放心,她很乖的,不会乱吵乱闹。”宋时好跟老刘保证。
老刘天生黑脸,骨子里则是个热心肠且心软的人。
昨天也是看在宋时好一个女孩子又带着伤,所以没驱赶。
他不知道眼前这年轻的女同志经历了什么,头上带着伤还要出来搬重物,今天又带了个孩子。
看来也确实是不好过,看她年纪轻轻当了妈,也是可怜。
“东西在这呢。”进了门卫,老刘指了指长桌下的坛子。
宋时好又是一阵道谢,然后拿出了准备好的尼龙绳,今天她可是有备而来的。
她手法利落,三两下就打好了一个绳套,坛子放进去刚刚好,绳头又打了死扣,足够结实。
她活动了下肩膀,正准备把坛子背在身上,老刘看不下去了,“停停停,你准备就这么背回去?”
宋时好点头,“是呀,有什么不妥吗?”
“嗨呀!”老刘啧了一声,上前拂起一侧的绳子,提醒道:“这么粗的绳子,你全程背回去,肩膀不要了?”
现在天暖了,衣服都穿得薄,他瞥了一眼纤瘦的宋时好,长出一口气,语气是有些不耐烦,但细听都是于心不忍的善意。
“你昨天那一块钱还在这,我先扣着,这坛子你用推车推回去吧。”
宋时好眼睛一亮,那也太好了,“谢谢刘叔!我最晚明天肯定送过来,绝不耽误厂里使用。”
老刘摆摆手,“赶紧回去吧,看着点孩子,别再把孩子弄丢了。”
要不是怕落人闲话,老刘是想送她们娘俩回去的。
但老人考虑的比较多,而且也不清楚人家的情况。
“谢谢刘叔,真谢谢您!”宋时好把坛子固定在推车上,踏上了回家的路。
……
一周后,宋时好的第一批手工皂皂化成功,脱了膜后,她把油纸喷了自制香露,然后把每一块皂单独包好。
原来的油纸是没有图案的,她在上面盖了荷花形状的章,又用细绳捆好,再别上一簇干花做装饰,卖相她已经尽可能做到美观。
第一批香皂用了一坛子的油,大概做出了二十块,可惜她模具不够用,不然还可以做更多。
宋时好找了个干净的藤编手筐,在里面铺上碎花布,二十块香皂整整齐齐地摆在筐里。
一切都拾掇妥当,她牵上江晓月出了门。
江母最近不知道忙什么,总也不着家,也自然没空找宋时好的不自在,宋时好也是乐得清净。
宋时好出门带着江晓月就上了公共汽车,准备去城北的服装厂去试试销路。
她都打听过了,城北的是个大厂,效益也好,工人们能按月发工资且都很可观,女工们更是舍得花钱。
她把香皂做得这么好看用心,自然是想卖个好价钱,也不枉费她辛苦一回。
“晓月,你今天就跟在妈妈身边,别乱跑知道不?”在车上,宋时好一遍又一遍地强调。
“嗯,晓月不跑,跟、跟着妈妈。”江晓月认真回道。
这几天宋时好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用来陪江晓月说话,她教得耐心,孩子也是争气。
现在江晓月已经可以说简短的句子,虽然也不利索,但是沟通是没什么问题了。
宋时好带她出来,除了不放心她自己在家,毕竟江母确实不靠谱,也有让她多接触外界,锻炼的成分在。
“乖,等我们今天把香皂卖完,妈就给你买好吃的。”宋时好摸了摸她的头。
上次她兜里资金有限,只能带孩子吃一顿热乎乎的馄饨,她仍然能想起小姑娘幸福地眯起眼睛的模样。
从那天起,她更是发奋要努力,她要复刻上辈子的成功,也想让晓月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她是真的和小姑娘投缘,也是变相地重新养一遍幼时的自己。
晃神的功夫,车子到了站,正好是在服装厂门口停下。
服装厂对面有个小广场,还有一些卖农副产品的小摊贩。
宋时好拉着江晓月过去,寻了个靠边的位置,坐等服装厂工人中午下班。
“同志,你也是来卖东西的?咋不摆出来?”旁边卖鸭蛋的大姨是个热心健谈的,和宋时好搭上了话。
“你是第一次出来练摊吧,姨跟你说,干这个你得豁得出去,一回生二回熟,再说了,你得把东西摆出来,要不谁知道你卖啥啊。”
她以为宋时好磨不开面子,在一旁开导。
“谢谢姨提醒,不过我这个东西怕晒,要不我就摆出来了。”
宋时好掀开盖布的一角,鸭蛋大姨凑过去看,还没看清实物,清新好闻的味道扑面而来。
“呀,这是啥好东西,还怪好闻的嘞。”鸭蛋大姨好奇极了,急着听宋时好解惑。
宋时好也没卖关子,“是手工香皂,槐花的还有芦荟的。”
“啥?槐花还能做香皂?咱都没听说过,你这是不是外国货啊?”说到这,鸭蛋大姨压低了声音,“这可不能拿这卖啊。”
她看着宋时好年纪不大又带个孩子,友情提醒,“虽说现在不咋抓,但也分卖啥东西,你这……万一被红小兵抓到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她把宋时好的筐盖好,表情严肃了许多,“你还带着孩子呢,别闹悬儿。”
对方是一片好意,宋时好道了谢,“没事大姨,这是我自己做的,不怕查,谢谢您的提醒。”
这个时候的人大多朴素,面冷心热的刘叔,还有这个第一面就如此热心的大姨,宋时好是真的深刻见识到了。
“自己做的?这玩意还能自己做?那你真挺厉害。”鸭蛋大姨竖起了大拇指。
“这服装厂小姑娘小媳妇可多了,一会儿我也帮你拉拉主道,你的东西好,肯定卖得快。”鸭蛋大姨拍了拍胸脯。
宋时好刚要开口道谢,鸭蛋阿姨赶紧伸出手,“打住啊,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的,你这还带个孩子也是不容易,帮你快点卖,这样你俩也能早点回。”
鸭蛋大姨看着江晓月,笑得慈祥,“我有个小孙子,也跟她差不多大,成天爬上爬下,皮猴一个,哪像你这丫头,乖巧得很。”
江晓月被夸,身为母亲的宋时好自然是开心的,“小男孩嘛,皮一点也正常。”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时间过得很快,也终于等来了服装厂的午休时间。
服装厂门卫开了大门没多久,越来越多的工人朝外走来。
到底是鞍市数一数二的大厂,工人不是一般的多,宋时好粗略看了一眼,得比日化厂的工人多出一半多。
在她眼里,这乌泱乌泱走来的都是她未来的潜在客户。
她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确定衣装整洁,才又把筐拎在了手里,深呼了一口气后,扬声喊道:“手工香皂有要的吗,槐花芦荟的都有,又香又好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旁的鸭蛋大姨原来怕宋时好没经验,刚想说给她演示一手,结果宋时好的行为简直惊掉她的下巴。
这哪像没经验,这比她喊得还要好呢。
看着宋时好卖力的模样,鸭蛋大姨颇为赞赏地点点头,到底还是年轻人啊。
宋时好的声音娇滴滴的,倒不是她刻意,而是原主天生如此,她还往下压了压,才听起来不那么别扭。
即便是如此,她的声音也仍清脆悦耳,加之长得漂亮,很快就引来了第一批顾客。
“同志,你说什么香皂?又是槐花,又是芦荟的,长啥样啊,能看看不?”
来人是两个女工人,瞧着要比宋时好大一些。
“当然可以呀。”宋时好拿出一块,但没拆包装,“这个是槐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