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下游,长江南岸。
庞大的运输船队终于把人全部送到了岸上,上万人马在岸边集结,基层军官负责整顿秩序和清点人数。指挥船队进行这次隐秘行动的水师都督文聘松了口气,下船来到岸上,和这支上万大军的统率于禁并肩而立。
两人谈了一些交接方面的军务,文聘突然冒出一句:“据说故纪将军与将军有交情,故纪将军从容就义,将军心中想必对关羽恨之入骨吧?”
“关羽是敌人,我当然恨他。”于禁淡淡地说。
文聘笑了一下:“这一次,晋王钦点将军带兵,为的就是给将军报仇的机会。”
于禁闭上眼,脑中闪过一幕幕场景:刘项联军夺取赤壁,楚军攻打武昌,他在北岸设计挫败了楚军,直到楚军主力到来,彻底封锁江岸,武昌守军被堵在南岸动弹不得,等晋王派水师前去接应,晚了一步,等来的是纪灵的尸体……
或许在楚军第一次攻打武昌时,纪灵就该撤回北岸,也不至于耽误了时间,丢了大好性命。
上万人马不是一个小数,从出现在下游的那一刻起,时时都有暴露地风险。晋军已经做到了足够低调,做到了足够小心,但终究是一万多人马,那动静,无论如何遮掩不住。
一个人可以长久隐蔽,一百人也可以,从没听说一万人可以长久隐蔽的。不说别的,吃喝拉撒的行迹是最大的暴露点,敌人的斥候只要不傻,就能从蛛丝马迹成倍放大,还原一个真相。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
于禁这次带领的一万大军,有一半是骑兵,这给文聘的运输工作制造了不止一倍的困难。为了完成晋王交代的任务,文聘可谓煞费苦心,几乎把上游的乌林船队抽调一空,为此他还担心被赤壁联军看出虚实,计划着摆一个疑兵之计。被沮授制止,他让文聘大摇大摆地走就是了,把大江上空空如也的水寨堂堂正正放在那里。结果项庄和刘备听说北军水师大量调动,紧张了好一阵子,前者亲自乘船到了晋军水寨附近,借着起的薄雾观望虚实,愣是没找到一个人影。
连水寨上站岗的士兵都不见一个。
返回之后,项庄对焦心等待地刘备缓缓摇头:“是阴谋,小心中计。”
于禁身上承担着很大压力,各种配合都有了,如果不能抓住关羽,他不仅辜负了晋王的信任,更对不起同僚,最对不起的就是归天的纪灵。说实话,于禁到现在也不清楚晋王为什么选他担当计划的核心,还记得这个计划启动之前,晋王在临行前往武昌的船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是你和关羽的宿命。”
这话充满了江湖术士的神秘主义。
王命不可违,既然接了这
个任务,于禁就要做到最好。除此之外,给于禁配的两员副将更是专门调到乌林的晋国元老——八彪骑排名第五和第六的颜良、文丑。论资历,于禁肯定比不过,论“清白”,于禁更是投降过来的“贰臣”,这就让他的底气不足。
好在晋王下了严令,于禁为主,颜文为副,还临时给了前者假节的权力,也就是先斩后奏。文丑面冷心热,好相处一些,颜良促狭,心眼小,不过晋王都给于禁假节了,明摆着这次任务没得商量,他再有气也得憋着。其实三人都清楚,假节是一个名义,以于禁的身份和晋王对颜文的偏爱,所谓假节面子上过得去,真要鸡毛当令箭,无论颜文哪个的脑袋送到晋王面前,于禁都别想好过。
这是于禁第二个想不明白的地方:颜文都是晋国老人,为什么不找更容易配合的人给他做副将?新人指挥老人,肯定要出矛盾的。
于禁没敢问出来,实际上晋王交给颜文这个任务时,说了一样的话:“这是你们和关羽的宿命。”
颜良大大咧咧,没听出其中深意。文丑回去琢磨半天,总觉得晋王话里有话,就是参不透:他和关羽有什么必须要了结的吗?
“马上就到武昌了。”文丑打马从前军过来,找到于禁汇报工作,“王师人数太多,这时候城里应该有所警觉,让兄弟们急行军吧,一举拿下武昌,断了关羽后路!”
于禁抿着嘴,严肃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