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一百块交个朋友(1 / 1)

加入書籤

陈天笑而不语。

“您刚提到的个人信用评分怎么搞?”刘强冬忽然想起陈天刚提到的新名词。

“信用”这东西一直都是个模糊的概念。

从古至今也没有量化标准,最多根据某人平时为人处世,加上身家荷包鼓胀程度做个粗略判断。

但这一招很多时候并不管用,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朝夕相处十几年的熟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

陈总又该如何给网络上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用户量化信用呢?

刘强冬目光灼灼的盯着陈天,想看看许久未出手开发产品的老板,最近又想出了什么新花样。

陈天刚张口准备拿央行个人征信当参照物给他解释,却忽然反应过来,央行的征信系统还要四年后才会上线。

这会儿国内根本没有什么系统性的信用体系,信用卡倒是出现很多年了,但也没有什么信用体系支撑。

此时老百姓不敢用信用卡,银行也不敢对他们放信用额度。

于是银行就想了招儿,客户办卡需要先储蓄一定比例的钱款作为担保金,银行也需要支付相应储蓄利息。

表面看两全其美,银行只要保证担保金够高,就能大幅度降低坏账风险。

但问题来了。

客户如若交得起这种高比例保证金,还办信用卡干嘛呢?自己的钱是不能花?

就这样,信用卡在国内被改造成了充满华夏特色的“贷记卡”,民众们也不用什么信用额度,就当成个存折用了。

于是,信用卡从一个透支产品变成了储蓄产品,银行本该靠这个赚取利息,最终却变成支出利息。

千禧年间,一些银行的信用卡账户上,居然常年趴着数百亿元的储蓄存款,而属于信用卡“本职”的利息收入却寥寥。

这种情况下,银行更加不重视个人信用卡业务,逐渐把目光放在了企业身上。

只有企业才需要且敢向银行借钱,银行也对企业稍微“放心”。

但也只是稍微,小型私企这年头没关系想贷款几乎也不可能,只有那些大型实体私企和公有制企业才能从银行那贷到款。

信用卡目前一度转成了对公模式,几乎不对个人开放。

除此之外,总分行机制下的信用卡模式还有一个硬伤是:标准不明、风险难控。

这会儿可没有什么共享的大数据,各行也没有统一的授信标准。

同属一个银行和城市的不同分行,都可能出现同个人在南山分行申请信用卡,额度是5000。

再去宝安申请,额度就可能只有2000。

有的分行要求担保,有的又不需要。

这样一来,原本就发展迟缓的信用卡业务变得更加混乱。

别提为银行贡献利润了,各分行只求不增加坏账。

而各地分行目前又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对几千块的授信申请逐笔人工审批,甚至还要上门走访核实。

成本高效率低,各地分行也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推进,于是不放卡就成了最“高效”解决坏账风险的办法。

信用卡问题也折射出此时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早已跟不上时代,还停留在过去。

国内银行都没有成体系的信用系统,陈天也就指望不上接入现成的了,只能自己从头开始搞。

“你研究过淘宝商品向用户展示的推荐机制吗?”陈天忽然问道。

“当然。”刘强冬毫无犹豫的答道。

作为淘宝CEO,他对淘宝的一切都极为熟悉。

甚至他自认为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不太“关注”淘宝业务的陈天。

“说说大概推荐逻辑。”

刘强冬觉得陈天是在考验他,满脸认真的回道:“我们通过收集用户浏览和下单某类商品的信息进行相关推荐。”

“比如用户买了一盒牙膏,我们后续会继续给用户推不同品牌牙膏,包括牙刷、杯子,甚至展开到毛巾、洗发水等和洗漱有关的日用品。

二次推荐如果用户再次下单,往后就会更加频繁向用户推荐此类商品

如果没下单,甚至都没点开浏览,近期就会降低日用品推荐权重,再次根据用户浏览情况进行推荐,如此反复。”

陈天笑着问道:“也就是说,淘宝服务器如今存储了用户浏览的所有商品和下单记录对吧?”

“不错,这些数据是淘宝最宝贵的财富,哪怕为此需要不停增设服务器进行数据储存,我也一条记录都没有删过。”

“这些数据确实是宝贝,”陈天意味深长的说道:“现在不是就有用处了吗?”

刘强冬微微一愣:“您是说通过这些网购数据给用户信用评分?这是不是太...”

“太儿戏了?”陈天笑着接过刘强冬想说却支支吾吾不敢说的话。

“我不是这意思...”刘强冬连连否认,他实在是没想到陈天敢这样玩。

刘强冬有些担心的问道:“只看购物记录,车辆、房产、存款这些重要资产都不看吗?”

“如果支付宝也看这些,那我们和那些信用卡业务做的一团糟的银行有什么区别?”陈天反问道。

“你的思想要变一变,”陈天略显严肃的说道:“哪个年轻人有车房、存款?这年头都拥有这些的人还需要贷款消费吗?”

“您要给什么都没有的年轻人信用额度?”刘强冬只觉得脑瓜子嗡嗡响。

在他想来,哪怕陈天只看购物记录进行信用评定,也该是给那些在淘宝消费了大几千甚至上万块的中产家庭信用额度。

可听陈总这意思,怎么像是要给学生额度一样,他们有任何还款能力吗?

陈天一字一顿的说道:“他们有未来!”

刘强冬被噎了一下:“可...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够像您一样创业有成,他们大多数人一生只能进厂打工或去工地干力气活,随时还可能会失业,放款给他们...”

陈天没好气的说道:“我又没说一下给他们批几千上万块。”

“你不要老是把我们这信用额度朝银行贷款上面靠,这完全是两个东西。”

刘强冬确实一下没转过弯来。

对刘强冬来说,哪怕大学创业,如果贷款不能弄个万儿八千的话,对他来说毫无用处,还不如不贷。

此时被陈天一语点破,刘强冬恍然警醒,随即一阵后怕,冷汗唰唰的从脊梁骨冒了出来。

他犯了企业家最容易、也最不该犯的以己度人“常识”性错误,不知不觉间脱离了消费者、人民群众。

这才发达多久,自己居然就忘了自己从哪来。

自己大学学费可是靠着村里乡亲你两块、我三块凑出来的。

“陈总,这是我的严重工作失误,我检讨!”刘强冬满脸严肃的郑重致歉。

陈天摆了摆手:“没那么严重。”

“不,对我来说这个错误非常严重,也不该在我身上出现,“刘强冬坚持道:”说好听点儿,这叫马虎大意。”

“但上纲上线甚至可以说我刘强冬忘了本、忘了根、忘了自己也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儿子,连普通民众日常消费水平这种最基础的东西都忘了。”

陈天也不跟他在这事上纠结,刘强冬只是下意识以己度人,根本不算什么错。

前世比这更离谱的多了去了,比如那个给自己定个“一亿小目标”,就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这虽然是装逼话,但对方说的时候那满脸认真的样子,还真难说对方当时怎么想的。

陈天岔开话题:“那你觉得按照当前消费水平,给普通民众多少额度合适?”

“一个月的账单周期。”陈天补充了一句。

刘强冬想了想,给了个普通小康家庭一月的开销额度:“最低500块?”

这下换陈天愣住了,五百块是大多数家庭两口子一个月的收入,换算成25年7000甚至都不止。

陈天心中暗暗嘀咕:“东子啊,前世‘白条’可没这么大方,都特么25年了,都还有500甚至100额度,这会儿不是公司大股东了,一下大方起来了?”

“支付宝现在有千万用户,就算按照十比一的比例给最低额度,你算算一个月要放多少钱?”

刘强冬快速心算了下,一百万人放款五百,一个月就是...五个亿!

这已经超过了陈天名下所有公司加起来的月总收入,万一有个风吹草动,产品一下就死了,风险实在太大。

“那就一百吧,”刘强冬快速改口:“一个月放款一亿,这个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

“一百差不多,只要在淘宝消费超过两笔的实名用户,都可以给一百花呗初始额度。”

陈天直接拍板定了下来,倒不是临时起意,这个额度问题陈天早前就已经考虑过。

既要让手头拮据的消费者多少能买点东西,但也要注意风险控制。

这就是“花呗”比银行灵活的地方,陈天可以给出这种小额纯信贷,可以一步步试错。

对陈天来说也不存在什么考核指标,坏账率什么的都不怕,在外人看来最多是是亏点钱买“教训”。

但陈天很清楚,“网贷”是多么恐怖的聚宝盆。

银行因为制度和管理等问题导致小额贷款业务一直没开展成,也没尝到什么甜头,还不清楚其中的利益。

花呗必然伴随着分期,就像信用卡一样,每月按时全额还款就不存在利息,算是个周转金。

但总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行分期还款,这就是利益来源。

不要小看每个月几块钱利息,只要放款基数足够大,这将成为陈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赚钱的公司。

“为何是两笔消费才能给额度?”刘强冬此时已经彻底服了,对陈天拍板的每一个细节都想深究其原理。

他有种感觉,陈天主导的任何产品,都有种已经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遍的感觉。

产品明明还未发布,未来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被考虑的面面俱到。

产品开发完成后,也不会出现重大功能性bug需要修改,直接就是高成熟度产品。

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大多数产品初步开发完连半成品都算不上,都需要大量多次修改,才勉强能达到发布标准。

这其中还未发布都在内部推倒重来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刘强冬与陈天相处越久,愈发能感受到对方的深不可测,也越想在他那学点真东西。

倒不是想着自立门户,纯粹就是求知欲作祟。

陈天转头对刘强冬解释道:“一次可能只是用户好奇之下下的单,不足以证明其对平台的粘性,而两次已经能证明很多东西。

他们愿意相信虚拟的‘网购’平台,我也愿意尝试相信他们,一百元就是我们互相建立信用的开始。

我不看房、车这些昂贵的东西,我只想和用户交‘朋友’,当我们越来越熟,我可以给一千、一万,甚至十万。”

我要告诉所有年轻人,个人信用也可以换钱,这就是我们支付宝的信用体系。”

“我明白了,”刘强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一百块就当交个朋友,也可以看清一个人。”

“对方频繁用花呗在淘宝消费,每月还按时还款,就是交朋友的过程,‘友情’增长而额度也随之提高,这个过程,才是您建立的信用体系。”

陈天脸上终于露出笑,满意的点了点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筛选出两次下单的用户信息,然后反馈给支付宝团队。”

“具体的提额权重、利率等问题会由我亲自把关。”

“没问题。”刘强冬干劲十足的应道,他也很期待国内这个首款面向所有个人的小额“信贷”产品。

他期待看到这款产品会给淘宝、会给国内带来怎样的消费变化。

如果别人搞这种“撒币”产品,刘强冬一定会极力反对。

哪怕是一百块,给那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他看来还是太过冒险。

但他相信陈天能做成,就像陈天相信这些年轻人一样。

他们是一群被银行体系排除在外的客户,陈天接纳了他们,愿意相信他们。

希望这些年轻人不要辜负陈总的信任,让他失望!

钱财损失倒是其次,陈总此生都不会缺钱,但被辜负的滋味......

这份信任弥足珍贵,实在太过难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