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180纳米“中芯”(1 / 1)

加入書籤

“张老,怎么能劳您在此等候。”

陈天恭谨的向站在厂门口等待的张如京打了个招呼。

在张如京这位国士面前,陈天从没摆过老板架子,一直以学生姿态自居。

“你可是公司大老板,好不容易来一次,可不敢在你面前倚老卖老。”

张如京嘴上不在意,甚至还开着玩笑,眼中却藏着掩不住的笑意,陈天的态度明显让他很是受用。

陈天连连摆手,随即指着一旁的雷君介绍道:“这是雷君,Orange总裁。”

“张老您好,往后可能要多加叨扰了。”雷君也是满脸笑容,语气谦逊。

“我听说过你,都是国内非常出色的年轻互联网人。”

张如京的目光在陈天和雷君身上来回打量,越看越满意,感叹道:

“我们这一辈已经老了,往后国内的半导体发展就看你们这些中生代了。”

陈天笑道:“您可不老,半导体行业没您老坐镇,我们可玩不转。”

这句话陈天说的是真心实意,互联网行业,他还能凭借重生者优势提供创意,

但芯片这玩意儿,是要在一个拇指大的PCB上,集成上千万个密密麻麻的晶体管。

在高倍显微镜下,每一颗芯片都是一座由沙子组成的功能清晰、错落有致的大型城市。

里面涉及到的各种高精技术,足以让所有外行闻之都头皮发麻。

哪怕是重生者来了,不找这些大佬也是干瞪眼。

芯片这行业不是单靠钱就能搞成的,你就是再有钱,能有国家有钱?

真靠砸钱能够速成,国家早都不计成本投入进去了。

没有张如京这个心向大陆的半导体行家坐镇把关,陈天再多钱砸入这个行业,也就最多听个响。

没有懂行的带路,光靠自己摸索,想要在半导体取得成果,几乎是不可能。

张如京这种大拿的一个提议,就能让国内半导体行业少走几年弯路,省上数亿的开发成本。

况且张如京可不是一个人,中芯成立,陈天又暗度陈仓的把“世大半导体”从台积电手里重新拿了回来。

张如京把世大两百多人的老班底全都召了过来。

不仅如此,他在海外几十年也经营了深厚的人脉,上百位海外半导体行业的顶尖工程师随着中芯的成立,也陆续加入了进来。

就这样,中芯成立才短短半年,就成为了一家战斗力极强的专业半导体公司。

有世大的老班底和设备,哪怕张如京耽误了近一年时间,也只落后目前全球芯片技术最先进的台积电半代。

可以说,得张如京一人,就能获得半导体这个顶尖行业的入场劵。

“走吧,去看看让你花了这么多钱,甚至搭上橙天股份,才终于换来的华夏芯。”

张如京在前面带路,陈天和雷君紧随其后。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路上看到的员工,陈天目测没有一个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与互联网行业公司清一色的小年轻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入芯片生产车间前。

陈天和雷君被要求取下手表和电子设备,并穿上特殊的全套防静电无尘服、鞋、手套、口罩,只露出两个眼睛。

陈天换上全套装备的一瞬间,感觉像是套了层密不透风的外壳,感觉浑身不自在。

这点儿小困难陈天倒是能克服,但想到中芯员工的平均年龄,不由担心的问道:“这么穿在里面工作久了,捂得受得了吗?”

“生产车间恒温、恒湿,倒是不热,况且这些老伙计包括我也早都习惯了。”张如京不在意的说道。

陈天默然,这句习惯了让他不禁恍惚。

这套装备,他只是穿了一分钟,已经能感觉到衣服内衬和被橡胶手套包裹的手掌开始冒汗。

一想到这群五六十岁的专家们穿着这套装备,要在里面一呆呆七八个小时甚至更久。

陈天暗下决心,工作环境他无法也不能改变,但生活、薪资这方面陈天可以想想办法。

他要尽最大努力让这些远道而来,辛苦工作的专家们,享有最高级别的生活保障。

住最好的房子,拿最高的薪水,享受最好的医疗资源,甚至子女们也要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彻底解决这些来自台岛和米国员工的后顾之忧,才不枉他们为陈天的芯片大业所做出的奉献。

张如京继续一路前行,走到一台光刻机面前才停下来,眼看又一颗处理器模样的芯片从晶圆上切割下来。

张如京朝此岗位的工作人员问道:“老周,良品率现在控制的怎么样?”

老周看了眼只露出双年轻眼睛的陈天,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老板,颇显骄傲的说道。

“百分之七十左右。”

老周说完,见两人毫无反应,才明白这俩人是纯外行,根本不清楚这个良品率在量产初期意味着什么。

“行了,”张如京笑着说:“你跟俩年轻人显摆什么。”

老周有些不服气,他们从台岛来到大陆,日以夜继辛辛苦苦熬了近一年,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他又不是吹牛,实打实的成绩还不许他在老板面前说道说道?

不为得到什么奖金,至少也要让老板看到他们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大重视不是?

陈天望向老周,谦逊问道:“周老,您给我讲讲这个良品率,我确实对这些不太懂。”

他知道任何产品的良品率自然是越高越好,但芯片具体要达到多少才算合格,多少算优秀就不太清楚了。

老周一看老板主动发话,连忙说道:“芯片量产初期,良品率非常低,初始阶段只有30%-50%甚至更低。”

“而咱们刚恢复生产,就能达到可以大规模量产的70%,绝对算是了不起。”

怕陈天还是没具体概念,老周又继续解释道:“咱们这条是0.18微米的生产线,已经赶上了全球半导体的主流,一家成熟半导体公司良品率通常也只在70%-90%之间。”

“能达到80%以上就被认为是世界级的水平。”

“厉害!”陈天由衷称赞道:“量产初期就达到全球成熟水准,诸位教授的实力让我这个后生彻底开了眼界。”

老周听到陈天的夸赞,乐得合不拢嘴,越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越是逐渐回归小孩儿般爱听好话本性。

“你是陈天陈总吧,瞧好了,最多半个月,我们就能把良品率提升到90%,达到世界顶尖工艺水准。”

老周这么多岁数,自然也懂人情世故,立刻投桃报李告诉了陈天这个好消息。

“那我就提前感谢周老了。”陈天闻言也是颇为高兴,他清楚这完全是世大半导体老班底的个人能力。

正常发展的半导体公司,实验室生产出第一枚新制程芯片,才只是第一步。

此时良品率低的吓人,成本自然也居高不下,想要达到大规模量产商用的标准,至少还需要一年半载的水磨工夫。

张如京见老周还想继续吹嘘,实在看不下去了,打断道:

“180纳米是老工艺,世大当初就是靠这手绝活,从台积电那抢了不少订单。”

“这次只是把设备从台岛搬到大陆,还都是老人手,良品率恢复到台岛时水准本就是理所当然。”

“这次用了大半年时间调试设备,咱们已经落后台积电整整一代,他们已经实现了130纳米芯片的量产。”

“实现180纳米只是个开始,130纳米甚至更小制程,才是中芯的目标。”

陈天并不急,相比于前世那至少十年的落后,此世只落后台积电一代工艺而已。

要知道,此时全球半导体的主流还是180纳米,中芯紧赶慢赶,追上了全球主流,没有被甩开。

这对经历过国产芯片黑暗年代的陈天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慢慢来,不要有太大压力,”陈天笑着说:“您已经做得很好了,180纳米目前也完全够用。”

张如京面色严肃的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小陈,你千万不能有这种心理,半导体行业不同于其它,这是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别说落后一代,就是半代,台积电也能打压的咱们拿不到一个订单,130纳米的研发和量产势在必行。”

“我当然全力支持您研发新一代的技术。”陈天哭笑不得的说道。

他当然明白半导体行业的残酷。

别说中芯这个刚刚萌芽的半导体企业,就是始终坚持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芯片的巨头英特尔。

后来也迫于三星、台积电的技术竞争压力,开始采用更加灵活的,既自主生产,也利用外部代工厂的模式。

可想而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举个最浅显例子,当台积电发现中芯这个世大转生的竞争对手时,可以用自家130纳米的领先工艺,却只要中芯同样的价格。

只这一招阳谋,就能让中芯陷入永远处于研发、生产却没有一个订单的窘境,直至中芯追赶上或者因资金断裂而倒闭。

面对这一招,陈天都无能为力,甚至他旗下的Orange也会选择台积电代工。

很多人可能会说,自家的Orange完全可以不理会台积电,只要中芯生产的芯片,用大量订单养着中芯,帮其渡过难关。

陈天能不能这样做?

答案是可以。

但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就是两家企业一同倒闭,道理很简单。

Orange同样有竞争对手,强行用180纳米的芯片只会让Orange产品竞争力全面落后,被对手击败。

所以,这种制程技术上的竞争只能靠中芯自己,陈天能做的,只有做好资金后勤等保障工作。

“张老,我没看错的话,刚才晶圆上切割下来的芯片,就是咱们iPod上使用的那款吧。”陈天转移话题道。

“你眼神儿倒是不错,”张如京闻言笑道:“生产的确实是iPod芯片,但和三星不同,我们在功能上进行了些改进。”

“哪些改进?”陈天挑了挑眉,若有所思的问道。

“就是你当初给我的那套MP3芯片整合方案,我们在生产时,将大多数功能都集成到了一颗芯片上。”

陈天恍然,刚才就有所猜测,现在终于确定。

张如京指的应该是那个当初那个搞盗版的于博宇,整出的那套MP3单芯片集成方案:

其中包含MP3解码器、微控制器、数模转换器和电源管理单元。

当初只停留在纸面阶段,是个未经实验验证的概念雏形,要实现这些功能,还必须与芯片厂深度合作。

陈天没把这套方案给韩国厂商尝试,而是把记录这个天马行空想法的笔记本给了张如京。

后面陈天几乎都快忘了这事儿,没想到张如京不声不响的就把图纸变成了现实。

“这应该能大幅降低iPod生产成本吧?”陈天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

张如京点了点头:“当然!以前需要一块电路板和多颗芯片才能完成的工作,如CPU+解码芯片+DAC+放大器...”

“现在只需一颗主芯片,加上少量外围元件就能实现,用这套解决方案,至少能降低iPod三分之一成本。”

“不仅如此,这种集成方案还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所有功能集中在一颗芯片上,所需PCB板面积自然随之缩小,非常适合MP3这种小型电子产品。”

陈天还没说话,一旁始终没发言的雷君,听到这却忍不住了:“张老,这种集成方案有什么缺点吗?”

“缺点自然是有的,凡事有得就有失,”张如京向雷君解释道:

“一颗CPU的性能有限,集成的DAC和音频放大器品质通常一般,信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指标不高,导致音质表现平平,俗称听个响级别,只适用于低端产品线。”

“还有就是维修成本高,一损俱损,芯片任何一个模块损坏,往往需要更换整颗芯片,维修成本可能接近换新了。”

“在低廉的价格面前,这些缺点都不是问题。”雷君若有所思的说道。

“Orange青春版599的售价对很多学生党来说还是太贵,他们需要更具性价比的MP3。”

雷君一瞬间有了很多产品思路,集成芯片方案小巧的特性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其实很多学生只需要能听个响的MP3,根本不需要大屏和高音质,这对目前的他们还是太过奢侈。

“陈总,我有了新产品想法。”雷君神采奕奕的看着陈天。

“有想法就大胆去做,我支持你。”陈天察觉到了雷君骨子里的‘性价比’之魂开始燃烧。

雷君斟酌着说道:“新品我想新创个品牌,避免影响Orange已经成形的品牌格调。”

“你看着办,品牌名想好叫什么了吗?”

陈天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雷君,心中猜测该不会是那个品牌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