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新时代,新技术(1 / 1)

加入書籤

金钱真的能让人类野心不知不觉增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陈天在制定公司未来项目的时候,已经不再考虑投资回报率这种创业者最看重的问题了。

陈天已经开始更多考虑这件事做成后,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些什么样的变化,能不能惠及到普罗大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早已经渗透到汉民族的血脉中。

直到今天,陈天终于明白前世那些大佬为何动辄就喜欢说改变世界。

喜欢说带动了上下游多么多么庞大的产业链,解决了多少就业等等。

这不单单是为了装X和凡尔赛,而是这种先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营销模式,确实能够做到既赚钱又能收割信仰。

就拿陈天提出的这个“交钥匙解决方案”来说。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个独门生意,刚刚起步的中芯不仅可以借此赚取大把钞票,还能积累技术。

但如果是往民族大义上靠,也可以说陈天是为了国内手机制造业的崛起而战,为了国内民众能买到便宜的手机而战。

哪个企业家能抵挡的住这种名利双收的诱惑?

反正陈天此时已经乐此不彼,我创业不为赚钱,钱财却自动滚滚而来。

相比于创业就是为了赚钱、赚快钱的大多数创业者来说。

陈天这波已经甩了他们无数个身位。

“那就先这样说?”陈天说道:“中芯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还是以生产iPod的芯片为主。”

雷君连忙接话道:“不错,小米的产品概念图都还没敲定,集成芯片的生产还需要张老延后,iPod才是当务之急,米国那边一天都卖断货了。”

“你是中芯的第一个大客户,当然按你说的排产。”张如京笑道。

陈天问道:“中芯的产能没问题吧?iPod至少还需要几百万片芯片。”

“没问题,你可别小看芯片代工厂的产能,中芯虽是新公司,但却全盘接收了世大的人才和设备,当初世大可是能全球接单的。”

张如京接着说道:“就你们刚才在生产车间看到的8英寸晶圆,中芯目前能年产五十万片。”

见两人还是一脸茫然,张如京叹了口气,说道:“MP3用到的最大芯片也不过是5mm×5mm的中小型芯片,一张8英寸晶圆可以切割1000片。”

“这么多?”雷君简单心算得出的结果,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多吗?”张如京摇了摇头:“跟台积电比差远了,他们产能是我们十倍不止,产能利用率还接近100%。”

陈天闻言也是惊得合不拢嘴,第一次对半导体市场规模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按刚才张如京所说,中芯如果把全部产能用在生产MP3这种中小芯片上,能达到恐怖的年产五亿片。

而台积电是中芯的至少十倍,那是多少片?

......

恐怖如斯!

是自己高看了MP3行业,低看了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实力。

亏陈天刚才说出让中芯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以生产iPod芯片为主......

这种完全纯外行的话,张如京能不发笑,确实是素养极高了。

张如京真要听他的瞎“指挥”全力生产,怕是一个月就能爆仓,iPod难不成一个月还能卖四千万台?

“我原本以为芯片这种尖端科技产品,年产量十分有限,搞了半天居然是按亿来计数的...”陈天哭笑不得的说道。

张如京笑道:“MP3毕竟是个小玩意,不需要多高性能的芯片,才能产这么多。”

“如果换成电脑CPU、GPU这种15mmx15mm的大型芯片,一张8英寸晶圆就只能切割80~100片左右了。”

“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五千万片了。”陈天喃喃道。

张如京摇头失笑:“没你想的那么高产,不然台积电的产能利用率也不会满复核,全球也不会始终处于缺芯状态。

芯片用途非常广泛,电脑、MP3这些都只算商用领域的分支,还有需求无比庞大的军用、通信、服务器等等都需要用到芯片的领域。

况且就拿iPod来说,沿用现有方案,一台MP3也需要用到处理器、音频、闪存、电源控制等多颗芯片,这样看,你还觉得中芯产能高吗?”

陈天大概有了些概念,中芯如果单供应Orange的需求,自然属于产能极度过剩。

但要对外接订单的话,这点产能确实不算多高。

就先不说外界企业,商务部知道中芯开始量产180纳米芯片后,已经第一时间给陈天打电话了。

说是让陈天先不要对外接单,国内目前的芯片需求全部依赖进口,但还是完全不够用。

还建议陈天可以适当扩大产能,有些特殊单位也需要大量国产芯片,具体需求不方便电话说,只是让陈天到时做好保密接待工作。

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中芯制程技术虽落后于代工一哥台积电,但生产的也是目前最主流、使用场景最多、需求最大的180纳米芯片,完全不愁卖。

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这闹得...

陈天刚开始还觉得Orange给中芯订单是照顾自己人呢。

现在看来,Orange能优先拿到中芯产能,到底是谁照顾谁呢。

是他一直先入为主的把中芯看的过于弱了。

而事实上,中芯量产180纳米主流芯片的消息一旦传出,就立刻能够让中芯成为全球第一梯队的半导体公司。

180纳米能否量产就是全球半导体公司第一梯队的入场券,这既是技术实力的证明,也是一种来自同行的认可。

“刚提的集成芯片还要不要搞?”陈天苦笑道:“芯片本就供不应求,貌似也没有必要再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订单了。”

“搞,还要搞得精!”张如京斩钉截铁的说道。

见陈天面露疑惑,张如京解释道:“现在全球缺芯,但未来谁说得准呢?如果有变,集成芯片就将是我们中芯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这种产品永远不嫌多。”

“况且我准备趁着全球缺芯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中芯产能,也需要这个保障来降低扩产的风险。”

陈天点了点头,他自己本来也不准备放弃集成芯片计划,

他不搞,再过几年联发科一样会搞,这是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产物,是未来的大趋势。

“您刚说要扩大产能,可最重要的光刻机...”陈天不确定的问道。

陈天可是知道瓦森纳的存在,不然也不会在中芯之前,国内使用的光刻机还是十几年前的老物件儿。

包括他收购世大,不仅用了IDG这个壳,后续这些芯片生产设备也全是拆开成零件,悄悄运回大陆的。

可以说,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不然这些设备是到不了大陆的,这全是因为瓦森纳的存在。

“你小子都知道通过IDG暗度陈仓,老头子我在米国工作三十年,台岛也呆了这么多年,就没点儿业内朋友?”

张如京颇为自得的说道,他可不想被陈天看扁,特别是在半导体这个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中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开始量产,全靠陈天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他张如京算得上坐享其成。

“那就看张老的了。”陈天恭维道,他自然相信张如京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仅是指专业技术,还有他那通天的人脉。

前世的中芯没有陈天帮助,没能拿到世大的设备和技术,不一样在张如京手中从无到有一年就完成建厂并生产嘛?

只是后来发展的不顺利罢了。

起因就是台积电发起的侵权诉讼,张如京生产芯片使用的‘世大’技术,当时属于台积电,这也导致中芯最终败诉。

2009年,国际法院判决中芯需赔付台积电十亿美金罚款,彼时的中芯连年亏损,根本无力赔付这笔天价罚单。

除非中芯自绝于国际市场,不然这笔罚款又非交不可。

万般无奈之下,张如京紧急前往台积电,向那个他此生最“痛恨”的人低头谈判。

最终达成庭外和解,只需赔付两亿美元现金加上中芯10%股权。

这还不算完,还有个最重要的附加条款:张如京必须无条件离开中芯,并签署为期三年的竞业协议,三年内不得从事芯片制造相关工作。

此后,张如京创建中芯为求国际社会认可,吸收了大量外资入股,这也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张如京辞职,接任者江上舟两年后因癌去世,中芯国际顿时陷入内忧外患。

外部受到台积电及米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围堵打压,内部股东内斗不止,中芯发展几乎彻底停滞。

一些追随张如京加入中芯的高管们心灰意冷,大量尖端工程师出走。

中芯彻底迎来至暗时刻。

陈天此世要做的就是查遗补漏,技术方面完全不需要他操心,偷鸡拿下世大也彻底解决了未来的侵权隐患。

可以说,此世的台积电已经拿中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靠技术上的稍稍领先,来稍加干预。

但俗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陈天也早盯上台积电。

有一个人他非要不可,他两年后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将让台积电彻底起飞,彻底拉开与日韩半导体代工厂的差距。

“张老,六月份时,让您出面邀请林本坚加入中芯,对方回复了吗?”陈天忽然问道。

“中芯5%股份外加副总裁职位,你觉得有人能拒绝吗?”张如京没好气的说道。

“这人我知道,确实算是个人才,但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大代价!”

对于张如京的吐槽,陈天权当听不见,这事儿没法解释。

陈天问道:“他现在在中芯吗?”

张如京不满的嗯了一声。

“我想见见他。”陈天迫不及待的说道,他急于让对方立刻开始着手浸润式光刻技术的研究。

张如京虽然不理解陈天的做法,但还是知道这个年轻人肯定是有想法。

所以只是嘴上抱怨,他拿起桌上座机拨通了一个电话:“来我办公室,你想见一面的神秘老板今天来了,刚好他也想见你。”

陈天听到这才终于松了口气,他当初很担心对方已经加入台积电了,虽然也能挖角,却无疑凭空增添了许多变数。

记忆中林本坚就是2000年加入的台积电,具体月份不知道,六月份的邀约算是抱着碰运气的试探。

没加入台积电,直接来已经是对陈天来说最好的结果。

只因林本坚掌握的这项技术太过重要了,这是一个能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路径。

干式光刻法虽然还能用几年,但很快就将达到物理瓶颈。

一些方法虽然能勉强使用,成本却极高,无疑会进一步提高芯片价格,这对整个行业都不算是好事儿。

如果中芯能弄出浸润式光刻技术,实现对台积电的弯道超车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况且陈天的野心还不止如此,新技术自然需要新设备,这是配套的东西。

浸润式光刻技术不仅成就了台积电,也成就了光刻机厂商荷兰ASML。

ASML就是通过和台积电合作开发浸润式技术,成功干掉了尼康这个干式时代的半导体霸主,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生产商。

陈天通过改变半导体技术方向,就能提早布局浸润式光刻技术的光刻机设备。

顺理成章取代国际上目前清一色的干式光刻设备老牌厂商,这是国内光刻机设备制造商难得的超车机遇。

陈天这一次不仅要让中芯弯道超车,更要让上游的设备不在继续受制于人。

这就像2025年,国内通过新能源汽车完成对西方的追赶,西方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了上百年,国内厂商很难超越。

那就只能换赛道,在你不擅长的领域与你展开竞争。

而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当技术发生重大革新,对这种新技术,老牌厂商都是十分抗拒,甚至拒绝接受的。

这很好理解,船大了难掉头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老技术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竭力维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全是抵制反对新技术。

把新技术批的一无是处就是他们的做法。

陈天就是要利用他们的傲慢,对他们展开迎头痛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