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Orange超级工厂(1 / 1)
光刻机,尤其是未来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工程奇迹之一。
堪称“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并非由一家公司独立制造,而是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通力协作的成果。
制造一台先进的光刻机需要一个全球化的、高度专业化的顶级供应链。
前世ASML的成功在于其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
他们将来自德国蔡司的光学、美国Cymer的光源、日本众多精密零部件等全球数千家供应商的最顶尖技术整合在一起。
并得到了核心客户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的深度支持。
任何国家或地区试图独立复制整个供应链都是极其困难的。
陈天很清楚,仅仅倚靠本国供应链想要制造出跟得上西方步伐的光刻机,其中会遇到多少艰难和险阻。
但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干了未必能成,不干却永远不会成。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干,不然会永远受制于人。
陈天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他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心中有清晰的目标。
这一点非常重要,重生虽不能让他凭空获得半导体的各种专利技术,但却能指引他朝正确的方向埋头前进。
相比于其他探索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的茫然,陈天却知道到达河对岸后将要收获多么丰硕的果实。
甚至河底每一个会扎破脚掌的尖石,会让人绕圈的漩涡,陈天都一清二楚。
这些才是他敢于挑战全球光刻机产业链的底气,他知道他所有的“正确投资”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这次陈天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这是一项未来让台积电、ASML彻底腾飞的技术。
而现在这项技术将起源于中芯,起源于华夏。
仅这一条,就能为华夏芯片产业赢取回至少五年的时间。
目前光刻机霸主尼康、佳能等厂商还在埋头苦苦寻求攻克“干刻法”的物理瓶颈。
这一世,将不会再出现一个叫林本坚的人跳出来叫醒这些走错方向的巨头,
在没有另一个“林本坚”出现的情况下,他们将会一条路走到黑。
直到陈天带给他们的惊喜现世,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光刻机里面还能“加水”。
但那时候一切就晚了,他们将成为被这个时代抛弃的守旧者。
林本坚已经接受了秘密研发“浸润式光刻技术”的重任。
陈天并不急,他知道尼康包括荷兰ASML的技术发展路线是错的,在错误路线上领先再多,终究也会化成一场空。
自己只需要稳扎稳打,一边研发浸润式光刻技术,一边开始发展配套的光刻机产业链。
在对方“原地踏步”的情况下,哪怕自己跑得再慢,也终将实现追赶。
然而,有陈天这样一个总能精准指引光刻技术路线的人物存在,中芯即使想小步慢跑,也会被他不断挥鞭催促、加速前行。
前世的中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仅凭张如京一人就足以威胁到积电地位。
甚至令对方不得不使出盘外招,最终迫使张如京离开。
自此,中心陷入内忧外患。
即便经历重重挫折,中芯依然是当时国内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半导体企业。
而这一世,有了陈天的重磅加入,中芯将如虎添翼。
真不知道,它还有什么理由会输。
离开中芯后,陈天又随雷君赶往Orange组装车间,查看iPod的生产赶工进度。
iPod已在米国市场一炮而红,善于捕捉机遇的雷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快速扩张的机会。
下一步,他计划将iPod推向日韩市场。
当下流行趋势就是这样,在日韩火的产品未必在米国火,在米国火的合法产品却一定会在日韩大受欢迎。
陈天听到他的想法后,自然是极力赞成。
要不是iPod产能有限,销售渠道也需要一个发展时间,他甚至希望iPod能直接在全球发售。
Orang车间这块地皮原本还颇为宽敞,但雷君上任后多次新建厂房进行扩张,彻底没了空地。
Orange也从一个生产车间变成了十六个厂房的集群,iPod月产能也大幅提升。
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能达到月产100万台,但雷君还是不太满意。
根据米国销售的火爆情况,雷君判断iPod的缺口至少还有500万台左右,这还是没有算是日韩的最保守估计。
Orange自身的电脑业务占据了大半厂房,iPod在原址上的产能已经升无可升,雷君开始考虑重新选址建厂了。
但远水接不了近渴,一百万台的月产能,只供应国内消费者的时候显得很多,
但现在...对于致力于把iPod系列产品销往全球的雷君来说,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雷君清楚靠自家这点产能已经不行了,此时必须要另寻一个能快速扩产的方法。
“陈总,你知道富士康吗?”雷君扭头朝在厂房四处打量的陈天问道。
陈天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他们怎么了?”
雷君说道:“前几天郭台名联系过我,对方的意思像是准备给我们代工iPod,还邀请我去他们龙华园区走访参观。”
“我们产能出现严重缺口了吗?”陈天问道。
对于代工陈天自然很熟悉,Orange在国内刚发售时也是找的代工。
后来出资收购了一家港商经营不善电脑厂,才逐渐开始走上自产自销的路子。
至于富士康陈天自然知道,刚才雷君提到的龙华园区更是在国内声名赫赫。
其是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代工厂。
这座1996年建成的园区,占地面积达2.3平方公里,相当于230万平方米。
园区员工从南门骑车到达北门,需要耗时30分钟之久,可见其园区面积之大。
当初陈天没有找技术更成熟的富士康代工Orange的产品,不是因为对方别的,纯粹是他对这家台企缺乏好感。
倒不是因为件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的“连跳”事件。
也不是其受到全球舆论强烈谴责的军事化、非人性化管理模式。
这些东西,在陈天看来都是双向选择,嫌管理严、压力大,员工大可以辞职走人,富士康可没霸道到不准辞职的地步。
对于高达几十万人的工厂群来说,这种严格管理在陈天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每天各种打架斗殴、偷盗事件绝对会层出不穷,工厂根本没法正常运行。
甚至正因为规范化管理,富士康也是国内最早一批给员工缴纳三险的工厂,工资待遇在国内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但唯一一点,陈天无法接受,也是让他前世对富士康心存芥蒂的原因。
他有个亲戚家的小孩在龙华富士康上过班,过年时闲聊,陈天才知道富士康还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不是其他公司常见的那种员工等级分级,而是大陆员工在该厂永远只能当底层。
大多数大陆员工是流水线普工,基层管理的一级线长、组长、课长也是大陆员工。
但更上一层的公司中高层,则全是从台岛空降过来的。
如果对方厂房建在台岛,陈天不觉得有这么做什么问题。
公司最高层是弯弯也情有可原,但至少应该给大陆员工留一些中层的位置,也不枉费人家将整个青春献给了这个工厂。
这样一家拿着大陆各种优惠政策,在大陆建厂,却完全把大陆员工当底层牛马的工厂。
仅此一点,富士康就进了陈天心中的黑名单。
前世他只是个无权无势的网吧小老板,对这种世界五百强企业只能干瞪眼,最多私底下发发牢骚,并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但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
“产能是有很大缺口,我准备代工一部分iPod。”雷君说道。
“代工可以,但富士康就免了,”陈天随口说道:
“可以去找比亚迪谈谈,他们最近也开始发展手机、MP3等电子设备的代工业务了。”
“好。”雷君很是好说话,甚至都没有问为什么陈天直接把富士康pass掉。
对他来说,只要能保质保量的弥补iPod产量缺口,哪家代工厂都行。
雷君自然不会因这种小事驳了陈天面子。
MP3算是最简单的一类电子产品了,只要是正规代工厂,也不会出什么差子。
比亚迪本就是iPod锂电池的供应商,也算老熟人了,陈总要求找他们代工也算亲上加亲。
“还有一件事儿,我准备另外选址建厂,当前的工厂规模,远远赶不上咱们的发展速度了。”雷君继续说道。
陈天闻言想了想,说道:“那这次就多拿点地,一步到位,免得未来还要因为产能问题四处选址。”
“多大?”雷君可是知道陈天的胃口,不问清楚他心里没底。
“就照你刚提到的富士康龙华园区来。”陈天面无表情的淡淡说道。
“这...会不会太多了,龙华园区可是有足足230万平方米。”
雷君哪怕早有心理准备,也被陈天这大胃口吓到了,舌头都有点打结。
“况且,他们是搞代工,才需要这么大工厂......”
说到这儿,雷君说不下去了,猛地抬头问道:“咱们也搞代工?”
“为什么不呢?”陈天笑道:“这种密集型劳动产业对当地政府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不用我多说吧?”
“深城方面只要知道我们Orange准备搞能解决几十万就业的巨型工厂,这些地完全白送你,信不信?”
“这...我不是说拿地钱的事儿,本来是商讨解决iPod产能问题,怎么一下就变成搞代工了...”
雷君哭笑不得,总有种陈天是为了碟醋包顿饺子的感觉。
“未来轻资产运营是市场大趋势,”陈天解释道:“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这种模式来规避风险。”
“大家都一窝蜂去搞只用出产品设计的轻资产模式,但产品总要有实体工厂生产吧,这就是我准备搞代工的原因。”
还有一层政治方面的考量陈天没说。
随着他体量越来越大,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已经卷入了进来,进入了很多人视线。
陈天现在越来越喜欢搞“民生”工程就是这方面的考量,某些关键时刻,这都能当“黄马褂”帮他渡过难关。
“代工也可以,但您一来就奔着富士康的规模...”雷君一想到可能会有几十万名员工就感觉头皮发麻。
光工厂管理就是个大问题,雷君现在管着Orange上千号人没觉得多么吃力。
但他也没有自信,这个人数翻几十倍后他能不能管好,可不是人人都是韩信,能多多益善。
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员工到三十万是什么概念呢?
三十万人一天要吃多少头猪?
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说实话,雷君此时心中完全没有概念,也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雷君一副被吓到的模样,让陈天摇头笑道:“只是园区总体规模按龙华园区,又不是让你一步到位。”
“开始还是以满足Orange自己产能为主,厂房可以分期建设,至于管理...”
“Orange现在的老员工和管理层就是未来厂区最合适的中流砥柱。”
被陈天这样三言两语的一说,雷君像是也觉得没那么难了。
“那我试试吧。”雷君犹犹豫豫的说道。
说完他就后悔,三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哪有这么简单的。
在这个人数基础上,任何小问题都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
员工打架怎么办?
三五个人打架还能拦一栏,要是三五百人呢?
雷君越想越觉得跳进了坑里,可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吐槽归吐槽,却不会出尔反尔,那无疑会被陈天看扁。
往好了想,陈天把这么重要的事项交给自己,不也说明了对自己的看重吗?
陈天看着一会愁眉苦脸,一会又露出笑容的雷君,自然明白对方这会儿心中正在经历天人交战。
自己一提,雷君就意识到这种规模园区将会出现的困难。
对方能立刻发现困难,这也让陈天悄悄松了口气,
真要是个二愣子,大咧咧就答应了随便就能管三十万人,陈天怕是会立刻收回。
三十万人的厂区,真不是一般人能管的,陈天也是考虑到未来雷君搞su7工厂搞得有声有色。
虽然小米汽车工厂几乎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但好歹也算有“厂长”经验嘛。
陈天看重的就是雷君这点,马画藤和刘强冬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