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曾经风光一时的航天飞机黯然退场,让现在的宇航技术成了运载火箭的天下。
而铸梦集团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方向,恰恰就是对应航天飞机的这些问题而推进的。
比如说隔热设计。
大尺度石墨烯二维材料、碳纤维、以及陶瓷、特种金属的复合工艺,打造的新型隔热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也不是唯一答案。
之前的航天飞机出现问题,隔热瓦脱落已经算是常见的问题了。
在材料取得突破后,这就是工程学领域的问题。
而铸梦集团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那就是他们重新定义了隔热瓦这一名词。
机床厂那边的研发方向里,一直都有一个巨型加工设备的研发工程。
这个工程之前一直用于巨型零部件的制造,但是它同样也能解决航天飞机隔热瓦的问题。
解决的方式就是减少隔热瓦。
这个减少不是减少用量,而是减少数量。
怎么样才能减小隔热瓦脱落破损的概率,那就是制造一体化成型的隔热瓦。
这个一体化成型虽然不至于夸张到全部隔热部分全都是一个整体,但也只分为几大部分。
比如说最重要的、也是对隔热要求最高的机头部分、翼边等等。
根据隔热等级的不同,一体化制造不同部位的隔热部件。
除了隔热外就是控制了。
毫无疑问,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成本、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维护难度,铸梦集团选择了最极端的单套控制模式,也就是全电控模式。
这个全电控可不是说里面的零部件全都选用电器设备,而是只有一套电控核心,该用液压的地方也不会特意的去追求换装电器设备。
但是跟有电控、液压操作等两套操作设备的飞机、航天飞机相比,铸梦集团的航天飞机项目组就只搞一套控制系统。
因为铸梦集团的航天飞机是智能控制的无人驾驶,用两套设备本身并没有什么用。
与其费尽心力的安装两个智能控制核心和两套控制体系,不如加强一个智能控制核心和配套系统部件的可靠性。
例如全部使用对工作环境忍耐性更强的特制航天碳基芯片、石墨烯二极管等等,在各个方面强化这套系统的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
让这套设备尽可能的简单便捷,耐用好用,减少各个系统部件发生问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