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说服(1 / 1)

加入書籤

华靖离笑道:“她愿意,您是不知道,内子从小便被我那岳丈送回了老家卢阳长大,这辈子去过的地方唯有卢阳和元京。她说在其位承其重,住着止戈园就要担起宗妇的职责,那可就哪儿都去不了了。”

“我这话不仅是对叔父说的,咱们北疆的任何一位叔伯和兄弟姐妹回去,钩翊侯府和华家的宅子里必定都有大家的屋子住。”

夏明嫣是在卢阳长大的,不是在尚书府,这说明她没有那么多元京贵女的架子,更意味着她跟夏庸、楚霆孝的关系并不亲近,他们不是一路人甚至关系并不好。

而且夏明嫣不排斥华家的亲族,愿意让他们将来依靠嫡支的势力,他们不必因为她去看楚、夏两家的眼色行事。

华叶胜神情一松,故作平淡语气道:“我猜你跟那等高门贵女就处不来,看你这气色,还听说是你这夫人把你治好的,看来你过得不错。”

“你过得好便罢了,可是靖离啊,独木不成林,你们在元京还有个盼头,我们这些人要是去了南疆。那边条件恶劣,那些个王爷、军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我们就这么过去……不是我怕死,我是怕那些小的都被他们塞了牙缝。”

因为群山阻隔,这南疆对于外人来说就像是一片被迷瘴阻隔着的沼泽地,最怕的就是一踏进去就陷了进去,爬都爬不出来。

那地方气候特殊,就算没有诸王割据,他们去了那里也可能得上怪病,体力虚乏,这些个子弟再也上不了马背,又不擅长水战,上不了船……

别看华家有这么多的族人,华家军还有这么多的将士,这支人马拉拔起来不容易,要论损兵折将说不准就是瞬间的事,要是经营不当,用不了五年,这支队伍就能被南疆的各种势力瓜分殆尽。

华靖离既然敢向当今圣上提出这样的建议,他自然考虑到这些问题,不过他没有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打算,而是道:

“我自然知道您和各位叔伯的苦心,这么多年了,您们和各位兄弟姐妹不回元京,不仅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安定北疆战事,也是为了我父亲这一支的地位不被动摇,防止华家内部起了争端。”

“这些我跟父亲、母亲心里都有数,若非您和大家极力体谅,我父亲这样一个从前只负责屯田和庶务的老儿子如何能坐稳侯府的位子,又怎能在袭爵后全身而退并于在世时将爵位传于我?”

朝廷早就有意削爵之意,当时华家嫡支就剩了华叶峰这么一个老儿子,还要让他先立了军功再袭爵,那么短的时间内,从未上过沙场的华叶峰如何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还不是靠了华家各支的帮衬?

华叶峰袭爵之后,若是让他继续留在北疆,用不了多少也得折在沙场之上。若不是这些叔伯及时地对朝廷表足了忠心,哪里又回允许当时尚不足二十岁的华靖离袭爵。

华叶峰当年袭爵本就存有争议,不能服众,要不是这些叔伯避嫌,多少年都不回元京,明确表示了不与华叶峰争这爵位和侯府,杜绝了别有用心之人的算计,华家绝不会有今日这般盛景。

华叶胜见他态度诚恳,心里什么都不明白,不免眼眶微红:

“也没有什么,我们也是不耐烦跟元京的那帮人周旋。那些个人说句话都要转好几个弯,跟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脑袋疼。”

“靖离,你能体谅大家的苦心就好,老叔也知道你不容易。可是咱们这么些个人已经在北疆扎下根来了,咱们也没有那等大逆不道的心思,在北疆好好待着,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也不行吗?”

“咱们这些个人都舍不得这个地方,要不你跟朝廷好好说说,咱们就地卸甲归田,绝不给朝廷添乱,可还好?”

华家离开故乡已久,北疆便是他们的故乡,这就好比落叶归根似的,不想离开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华靖离颔首,表示理解,华叶胜动了情,他就着旁边的炉子亲手煮起了奶茶:

“七叔,我知道,这北疆已是华家故土,可您可曾想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因为华家在北疆扎根了几代人,又都是以军侯府部曲的形式聚居,才会让朝廷不安心。”

他手掌向下压了压,示意华叶胜冷静一些,“我知道七叔会觉得寒心,可这也是为君者的常情,历朝历代都不能免俗,如今的圣上还能信重华家,若是南疆得以安定,又的确是一个功成身退的好时机,华家何乐而不为?”

“你的意思是……东宫那位?”华叶峰明了,那就是说华靖离对谢维继位后的局势没有十足的把握。

将相和,还有这将相跟君王之间和不和都是需要缘分和时机的,不能强求,既然当今圣上还信重华家,那就最好在他还在世时定下大局,君臣一场,两边都能平和地各自了局是最好的。

华靖离默默点头:“如果华家能帮助朝廷平定南疆,以南疆如今的情况又需要华家留下保境安民,待平定诸王、了结了老端侯的旧案,华家能化兵为民,该谋职的谋职,该耕种的耕种。”

“咱们主动配合朝廷,给其他军侯府做出典范来,圣上定然会感念华家之功,给南疆学子多一些机会,咱们的子孙后代也一样还有机会。”

从北疆尾大不掉的军侯,变为南疆的寻常富贵氏族,族中将领也并非全数不掌兵。掌兵的归兵部管辖,在地方为将,一样可以保境安民,也不会失了武将之家的体统,在南疆一样无人敢欺。

而华家的子侄也可以借助恩荫,得到更多的考取功名的资格,这样最多两代人,华家的子弟就可以从华家军的兵将,变为朝廷的官员和兵将,完成转换。

虽说这样的世家一样有遭君王忌惮的,可比在军侯府之下动不动就被冠上一个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罪名,那可就要轻松太多了。

而且南疆虽然贫瘠,可只要经营得当,并非无利可图,想要建成北疆和中原那般程度,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朝廷建此地短期内不会成了势,便不会忌惮,这中间华家便有了缓冲的时机。

几代之后,即便成了规模,一来,华家和华家军已经彻头彻尾地属于朝廷。

二来,南疆既然在此时是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这一点在将来也能庇护华家。华家人洒脱粗犷惯了,在那里也能少些拘束。

三来则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三代之后的事谁也不能保证,到时候别说华家了,大恒是何光景都不一定了,他们这代人可管不着那时的事了。

华叶胜感慨地颔首:“你这般说,倒是能给华家迎来转圜的余地,不过眼下的生计该如何?那地方听说比起当初的北疆还要荒蛮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