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不怕老虎,怕老鼠(1 / 1)
总之,就是要让华家继续有用,放眼朝野,没有比华家更适合的人或家族去完成这件事了。
若是网罗朝野间的能人,这些人各怀心思、分数的派系也都不同,这些人到了南疆就是一盘散沙,用不了多久就会湮没在诸王和寨民的汪洋大海中。
要是选一个别的家族过去,纵使也是武勋之家,也没有华家得利、团结,能够与南疆诸方派系抗衡。
而北疆虽然从情况到民风都跟北疆有很大的差距,可要说在北疆获得的经验也算是跟南疆的情况最为匹配的了,毕竟最了解南疆情况的就是那里的诸王和诸侯们,可也不能用他们来收拾他们自己吧。
那么其他家族在这方面就更比不上华家了,而且华家再遭人忌惮,这都几代了,也没见哪儿出个叛臣、叛将的,与其把那不知根底、未经考验的人家提上来,倒不如继续用华家。
对于朝廷来说,原本要让华家从北疆退下来就不好开这个口,即便开口了,该如何安置也成了大问题。
要是给官职和爵位,这么多人要封,朝廷府库拿不出那么多开支,临近元京的大城安排不出那么多的良田不说,这朝中也没有那么多的位子分给他们。
这么多的人,不知要占了多少人的利益,到时候朝野上下还不知道得乱成什么样,就是圣上和东宫耳边都不得清净。
要是去了南疆,倒是省了好些安置上的抛费。要官位,到了南疆谁平了哪儿就封哪儿,土地未开垦的和将来夺了诸王的,都算上本来就不缺了,何况那诸王的土地本就没在朝中任何人手中,自然算不得谁的利益。而因为南疆地处偏远,气候又不适合大多说北方和中原之人,把这些地分封给华家人,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至于钱财,那就别说了,将来就算胜了,诸王收缴来的钱财用来修建城池、安抚民生就差不多了,最多就是分一些财权或是在一些领域给华家人一些好的条件,让华家人和之后有功的众将士经营,这便是把要封赏的银子、钱财都抵了,还能化兵为民,两全其美。
华叶胜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好法子,他缓缓地点了点头:“此法的确有效,至少能给华家赢得喘息和改变的时间。若是天下太平,谁也不是非得征战沙场、守着这军户不放的。”
“不过,这说归说,真到了地方,只怕十里不同俗,并不是像说的那般容易的。我不停你这小子说了,在你那儿,上天入地都不是难事,我听侄媳妇说。”
无论是在何种艰难环境之下,华靖离永远都是一副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的架势,那边再难再苦,他都得给人鼓劲儿,倒不如听听别人怎么说。
夏明嫣再理性,也是个娇滴滴的小女子,单看她今日身上的衣饰,虽然不是极品的名贵,可却样样精细、精致。
要说在这边远或是苦寒的地方,有大财的人也不少,可最怕的就是拿钱买不着太好的东西,更是怕花尽了心思也跟不上中原和元京的潮流。
像夏明嫣这样的,就算将来她会跟着华靖离留在元京钩翊侯府,元京嫡支毕竟占着族长之位,他们夫妻也不好完全不在南疆这边住。要是这生计问题着实艰难,她这精致日子也就过到头了,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夏明嫣心想,华叶胜可是想错了,她这两辈子以来,也就是三岁以前母亲健在时和这一世出嫁之后的这段时间享过福,其他时候她都在吃苦。
要说在卢阳和夏家,她受的苦多是心里的。生计和性命上的苦,好巧不巧的,她正好都是在南疆吃的。
要不是因为上一世她去南疆照顾因为水土不服险些没撑下去的李玦,后来李玦虽然好了,南疆的局势又不好了,路上太过凶险,再加上那时候她的医术已经日臻成熟,在军中能跟医士搭伙救人了,伙房那边采买、管账、调配,她也帮得上忙,她也就留了下来。
她在南疆可是吃了将近八年的苦,论起吃过的苦比起华靖离也没差多少,更要命的是,她人前人后的地位可比华靖离差远了。在很多事儿上,她吃得苦更足、更透。
只是夏明嫣也不好骗人,说那边一点都不苦,她只能苦中作乐地道:
“要说苦不苦,哪儿不比元京苦?这都是对比出来的,您想想,前朝的时候,那些个皇室贵胄各个都比咱强,可是现如今,纵使咱们的族人大部分都在北疆,可这家世、出身和家里的身家、条件一说出去,您只管出去比一比,一千个人里都未必有一个能比上咱的。”
“您要说南疆苦不苦,这要是在元京待惯了的人,到哪儿不觉得苦?可苦中有乐,也有机会啊。到了南疆要拼命,继续留在北疆,是不用跟祁笛人拼命了,可咱没了用处,不也得跟阴沟里的老鼠拼命么?”
“不怕老虎的人可未必不怕老鼠,两边都要拼命,是选择舒服的死还是挣扎着活,您应该会选择后者吧?
这还真是,在战场上用惯了刀剑的人,还真难应对那些暗中射来的冷箭和背后算计的勾心斗角。
华叶胜无声地叹了口气:“这样缓上几代,后头的事儿……唉,前朝不过三百年之久,我朝已过百年,谁知道几代人以后什么样呢。再远的日子,就让他们那些小的自己过去了。”
“可是……我是个粗人,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那地方毕竟被他们占得久了,没咱们自己人,那儿的百姓不仅有许多尚未开化的,连语言都不通,话都说不上,这可如何是好?”
这的确是个问题,掌握一种几乎完全没有共同点的方言,又都不是小孩子了,想要融入当地的确不容易。反过来,要让当地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他们这些也很艰难。
夏明嫣便讲了他们是如何教寨民识字和手艺的:“……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族群,都会有那么一些愿意学、愿意变得更好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敏锐的多,他们一样在这当中看到了机会。”
“我先把他们教会了,让他们管着、带着自己寨子里的人。我们教会他们的子孙识字、耕种、做药材、炒茶叶……给了他们活路,让他们过得更好了,他们自然更愿意跟着我们。这样,面对那些藩王,咱们也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