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竹米(1 / 1)
不一会阿杰拉起来一条四斤多的吊桥石斑,顿时眉开眼笑地向陈洋炫耀着。
“阿杰手气可以啊。”周红波离得近一些,看到阿杰的鱼后也是眼睛一亮,就这么大的一条吊桥石斑,几千块轻松到手。
“哥,你在看啥?”阿杰将活蹦乱跳的吊桥石斑放进活水舱时,见陈洋还在往大竹岛的方向看,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他的眼力不差,但没有陈洋好,只能看到岛是绿色的,其他就模糊了。
“岛上的竹子好像开花了,你把船开近一点,我去看看。”隔得有点远,陈洋也只能隐隐看到一些黄色,白花的小花。
“竹子还能开花?活久见。”阿杰一脸不信,他打小在水贝村长大,竹子也见过不少,活了二十来年,就没见过竹子开花的。
“开过去看看。”陈洋也觉得事情有点新奇,于是让阿杰开船靠岸。
“你们这是干啥去?”陈海隔空喊话道。
“岛上竹子开花了,我去看看。”船只离小岛又靠近了一些,陈洋看得更清楚了,已经完全能确定是竹子开花没错。
“竹子开花?那不是要结竹米了?”陈海一脸狐疑。
“什么是竹米?”陈洋和阿杰两个都听愣了,有听说过大米,小米的,这竹米他们两个还是第一次碰到。
“就是竹子开花后结出来的果实,这玩意可罕见得很,我以前听你嫂子的阿公提起过,说是要五十年以上的竹子才能开花,结出竹米。
老一辈说竹子开花有些不详,第二年可能会闹灾荒。不是啥好现象,不管他就是了,后面咱们绕着点大竹岛。”
陈海对于这方面还是比较避讳的,不吉利的东西就该躲得远远的。甚至他想着明天下延钓绳都不来这边了。
“竹米好吃吗?”陈洋的注意力很快又转移到另外一点上。
“这我哪知道,我又没吃过。”陈海摇头。
“我听说竹米能吃。”朱龙举手发言道。
“好不好吃不知道,贵应该是没悬念了。”阿杰摸着下巴。
“走,上去看看有没有长好的竹米。”陈洋顿时来了兴趣,五十年以上的竹子才能结一次竹米,结了之后就挂掉。而且只是有这个几率,并不是说这么多年的竹子就一定会结,这么长的生长周期,能不贵才叫有鬼了。估计有钱都没地方去买。
至于吉不吉利啥的,应该没那么多讲究,不就是正常的开花结果吗,只是竹子开花后便会枯萎,这种情况在动物界也不少见,比如说俄国那边的鲑鱼回游产卵后就寿终正寝,只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罢了。
陈海劝了两句劝不住也就没再管了。根据他以往的劝解经验,这个时候还是保持缄默能省点口水。
陈洋提了只桶上岛,这种天气很可能在岛上碰到蛇一类的东西,带上阿杰是必要的。
阿杰的兴趣很快被竹米取代,拿了只捉袋子便跟了上来。事实证明带阿杰还是没错的,都还没进竹林便碰到了一条眼镜蛇。被阿杰三下五除二拿下。
进入竹林后可以看到结出的竹穗跟稻穗有点相似,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和竹子本身比较接近,味道很淡,不细闻感受不出来,整片竹林有的在开花,有的已经谢了长了竹米。
“看样子这批竹子要挂了,明年都搞不了竹参了。”阿杰啧啧可惜了一声,他们和陈海以前穷的时候,在大竹岛上碰到第一批竹参可是高兴坏了。
今年第二次碰到竹参的数量更多,不过经济条件不一样了,碰到的好东西够多,对于竹参这种好东西已经是有些习以为常。不过真要是这座岛上的竹子都挂了,多少不是会让他有些不舍。
“应该只有结竹米的那些竹子挺不住吧,总有一些没结竹米的,实在不行到时候咱们再移植一批竹子过来,从这座岛上得了好处,总要回馈一些。”
陈洋到处逛,很多竹米结的位置有些高,他根本够不到,有一些地方还能爬上去,爬竹子这种操作对他来说问题不大,只是竹米这玩意根本不压称,来回爬了几十根竹了,连壳带枝一起也才弄了不到两斤。
“哥,要不咱们放弃算了,这玩意太麻烦了,就算把这座岛都弄完,估计也收不了多少,都不够塞牙缝的。”
阿杰百无聊赖,他主要是看四周有没有蛇,偶尔也会爬上竹子收竹米,倒不是阿杰嫌弃事情辛苦,主要是收获太少了,两人忙活了好一阵,这点都不够他一个人吃。付出和收获严重不成正比。
“咱们两个都上岛了,总得搞点东西回去,不然肯定要被别人笑话。”陈洋瞪了对方一眼。
“这玩意搞回去了怎么脱壳?看着好小,总不能放打谷机里面搞吧,估计磨一下都给磨没了。”很快阿杰又提出新的问题。
“只要思想不滑坡,困难总比办法多。咱们不知道,到时候让伍老汉想想办法。”陈洋也不清楚这玩意要怎么搞,不过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有那么多人,哪怕是手工都要给剥壳都要给剥出来了。
两人一通忙碌,到后面朱龙,万鹏飞,周红波几个也过来帮忙,收了延钓绳,在大竹岛抽水坑,得了陈洋部份真传的汪亮负责做饭。各自在分工上极为明确。
有了周红波三个人的加入之后,收获竹米的过程又加快了不少,阿杰后面又逮了条眼镜蛇的功夫,竹米已经陆续收获了六七斤不等的样子。
陈海和范大冲两个则是把水坑收拾完,兰花蟹,皮皮虾有不少。价值比较高的是两条红斑,一条十多斤的龙趸,几条大小不等的黑毛鱼。
“今天延钓绳起的鱼是真靓,不算那些地笼也能值大钱了。”收竹米的时候周红波笑道。
“搞到了什么好货?”陈洋随口问了一句。
“石斑,斗鲳都有一些,不过最靓的还是二十几条大黄鱼,大的五六斤,都还是活鱼。”朱龙在旁边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