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说漏嘴的多兰(1 / 1)

加入書籤

等待的日子,对陆远来说,是一种别样的煎熬。

他没有待在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里,享受着空调和客房服务。

他搬回了东四环父母家那套老旧的两居室。

每天清晨,他会像过去一样,陪着父亲去公园里遛弯,听着那些大爷们提着鸟笼,讨论着家长里短和国家大事。

他会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去那些他年少时挥洒过汗水的球场。

东单,那个被誉为“街球圣地”的地方。

水泥地上,一道道裂纹像是大地的掌纹,篮筐上的铁网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光秃秃的铁圈。

下午四点,太阳依旧毒辣,一群皮肤黝黑的少年却已经在这里捉对厮杀。

他们的动作生猛,充满了野性的力量,每一次冲撞都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垃圾话。

陆远就坐在场边的台阶上,戴着鸭舌帽,像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年人,静静地看着。

他看到一个身高超过一米九的男孩,身体素质惊人,能轻松完成罚球线起跳的单手劈扣,引来场边一阵阵喝采。

可他的基本功却粗糙得令人发指,运球重心高得离谱,投篮姿势像是用投石机在抛石头。

他所有的进攻,都建立在自己超人一等的身体天赋上。

陆远能看到他未来的轨迹。

如果没人引导,他会被某个省市的青年队看中,然后被教练按在内线,日复一日地进行增重和力量训练,磨掉他所有的灵活性和爆发力,最终成为一个技术粗糙的蓝领内线。

他的天赋,最多只能兑现三成。

这就是他要改变的现实。

这片土地从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和雕琢天才的刻刀。

一个星期过去了,篮管中心那边,杳无音信。

陆远不急。他知道,在中国办事情,尤其是在体制内办这样一件堪称颠覆性的大事,快不了。

他递上去的那份计划书,此刻恐怕正在体育总局的各个办公室里流转,被无数双眼睛审视,被无数个大脑权衡。

他点的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不取决于火星有多亮,而取决于那些掌控风向的人,愿不愿意让它烧。

体育总局,一间比李卫国的办公室更加宽敞也更加素雅的办公室里。

李卫国正襟危坐,姿态恭敬,甚至有些拘谨。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老者。他就是总局的领导,陈老。

“小李,坐吧,不用这么紧张。”陈老的声音很温和,他亲自给李卫国的茶杯里续上水,“说说吧,那个叫陆远的年轻人,到底想干什么?”

李卫国清了清嗓子,将自己反复斟酌过的说辞,条理清晰地汇报了一遍。他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夹带私货,只是客观地陈述了陆远“燎原计划”的核心内容,以及那份白皮书里触目惊心的数据。

陈老静静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在红木扶手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

整个办公室里,只有李卫国的汇报声和这轻微的敲击声。

汇报完毕,李卫国紧张地看着陈老,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陈老没有立刻表态,他拿起那份被李卫国一同带来的《燎原计划》白皮书,又仔细地翻看了一遍。

他的目光在那些血红色的数据曲线上停留了很久。

“一千万美元,冠军教练团队,全额资助留美……”陈老缓缓放下文件,轻声自语,“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魄力。”

他抬起头,看着李卫国,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小李,你跟我说实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计划,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卫国心里一凛,他知道,这是领导在考校他了。

他沉吟片刻,谨慎地说道:“陈老,这件事,我觉得要两面看。从好的方面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陆远愿意自掏腰包,请来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帮我们培养后备人才,解决我们目前最头疼的青黄不接的问题。这笔钱,这套班子,要是让我们自己去搞,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计划成功,中国篮球的水平,在未来十年,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那坏的一面呢?”陈老追问。

“坏的一面……”李卫国顿了顿,小心翼翼地措辞,“就是主导权的问题。陆远的计划,从选拔到训练,再到最终的海外深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个体系,是独立于我们现有青训体系之外的。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篮协和各地方体育局,在这个体系里,更像是一个……提供生源的配合者。那些被选中的好苗子,他们接受的是陆远的理念,听从的是陆远团队的指导,将来成才了,他们心里感谢的是谁?这会不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和管理上的失控?这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风险。”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巨大的利益,也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领导。

陈老听完,却笑了。

“小李啊,你还是没转过这个弯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训练场上龙腾虎跃的年轻运动员们,目光深邃。

“我们搞体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出成绩,是为了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是为了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这是根本!”

“至于你说的那个主导权,在我看来,是个伪命题。”

陈老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李卫国。

“第一,陆远是中国人,他身上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这一点,永远不会变。他培养出来的球员,不管接受的是什么理念,将来代表的,都是中国国家队!他们为国争光的意愿,只会更强,不会更弱!”

“第二,你说管理失控?现在我们百分之百掌控的这套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能在世界赛场上打出什么名堂?姚明之后,我们还有谁能在NBA站稳脚跟?亚洲冠军我们都丢了!我们守着这点可怜的主导权,抱着那套落后了几十年的训练方法,眼睁睁看着一代代的好苗子被耽误,被练废,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局面吗?”

“人家现在等于是在我们家门口,自费给我们建一所世界顶级的‘重点学校’,还把全世界最好的老师都请来了,就为了帮我们把孩子培养成才。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只需要把最有天赋的孩子送过去就行了。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拒绝?怕孩子学得太好,将来不听我们的话了?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因噎废食,是故步自封!”

陈老的声音不大,但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一样,狠狠地敲在李卫国的心上,让他醍醐灌顶,冷汗涔涔。

“陈老,我……我明白了。”

“你还没明白。”陈老摆了摆手,坐回椅子上,语气缓和了一些,“陆远这个人,我看过他的资料。他在美国,白手起家,十年时间,在美国顶级联赛创造了三个王朝。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那套超越时代的篮球理念,还有他那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强硬手腕。这样的人,是人中之龙。他现在愿意回来报效祖国,这是我们的运气。”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给他设置障碍,不是去担心他会不会功高震主。我们的任务,是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施展他的才华!他要人,我们给他协调人!他要场地,我们给他提供场地!他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我们就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他最大的支持!”

“小李,你要记住。只要能让中国篮球强大起来,让五星红旗飘扬起来,谁来主导,不重要!用什么方法,不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大局观!”

李卫国站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心悦诚服。

“陈老,我懂了。我马上去办!”

三天后,陆远接到了李卫国的电话。

电话里,李卫国的语气热情得判若两人。

“陆指导啊!好消息!你的‘燎原计划’,总局的领导们原则上已经批准了!领导们对你的爱国热情和宏伟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陆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脸上依旧平静:“谢谢领导们的支持。”

“不过,陆指导,这么大的事情,具体的合作细节,我们还需要坐下来,好好地,详细地谈一谈。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

“我随时都可以。”

“好!那就明天上午九点,还是老地方,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跟你对接!”

第二天,当陆远再次走进篮管中心那间熟悉的会客室时,阵仗已经完全不同。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七八个人。

为首的依然是李卫国,他身边,是篮管中心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甚至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资深老教练,一看就是国内篮球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这阵势,显然是要进行一场正式的,甚至可以说是严苛的谈判。

陆远孑然一身,坦然落座。

李卫国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陆指导,我们对你的计划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体的方向,我们是高度认可的。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执行细节,我们希望能和你深入地探讨一下,确保这个计划能够真正地,顺利地,在我们国家落地生根。”

“请讲。”陆远言简意赅。

一位负责青训工作的副主任率先发问:“陆指导,按照你的计划,每年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三十名球员。这个选拔的标准和方式,具体是怎么样的?由谁来主导?我们现有的各省市体育局,青年队,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很关键,直指权力的核心。

陆远似乎早有准备,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这是我拟定的初步选拔方案,我称之为‘金字塔体系’。”

“第一步,海选。我们不设任何门槛,不问出身,不管你是体校的尖子生,还是普通中学的野球王,只要你年龄在12到18岁之间,都可以报名。我们会在全国设立八个赛区,由我的团队和篮协共同派出的球探进行第一轮筛选,选出三百人。”

“第二步,集训。这三百人,将参加为期一周的区域集训。我们会用最先进的设备,对他们的身体数据,包括身高、臂展、弹跳、体脂率、动态天赋等,进行全面的科学测评,同时进行基础的技术考核。这一轮,我们会淘汰掉两百人,剩下一百人进入全国训练营。”

“第三步,精英训练营。这一百人,才是‘燎原计划’的正式成员。他们将接受我和我教练团队为期一个月的亲自指导。这一个月,我们会模拟NBA的训练和比赛模式,进行高强度的技战术演练和分组对抗。最终,根据他们在训练营的表现和潜力评估,选出最顶尖的三十人,作为‘燎原计划’的第一期正式学员。”

在座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选拔体系,太残酷,也太科学了。

它几乎完全颠覆了国内依靠教练主观经验和人情关系的传统选拔模式。

一位老教练皱着眉头,提出了质疑:“陆指导,你这个方法,是不是太偏重数据和身体天赋了?我们国内有些球员,可能天赋不是最顶尖的,但是训练刻苦,意志品质好,是打比赛的好手。按照你的标准,他们可能在第一轮就被刷掉了。”

陆远笑了笑,看向那位老教练,语气尊重但观点鲜明:“老前辈,我理解您的意思。意志品质和比赛作风当然重要,但这应该是成为一名优秀球员的‘基础’,而不应该是衡量一名天才球员的‘上限’。”

“我的理念是,我们首先要选的,是那些天花板最高的球员。一个身高两米一,臂展两米二,跑跳能力惊人的孩子,即便他现在的技术很粗糙,但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雕琢,他未来的成就,也大概率会比一个身高一米九,各方面天赋平平,但只是‘很努力’的球员要高得多。我们要做的,是把天才的天赋,百分之百地兑现出来,而不是把一群普通人,练成稍微好一点的普通人。”

“至于您说的意志品质,在一个月高强度的精英训练营里,谁是真硬汉,谁是软脚虾,一眼就能看出来。混子,在我们这里是待不下去的。”

这番话,说得在场众人哑口无言。

接下来,他们又讨论了训练内容的细节,教练员的培训体系,以及球员被选中后与原单位的归属权问题。

陆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舌战群儒。

他的逻辑清晰,准备充分,对现代篮球发展的理解,领先了在场所有人至少十年。他提出的很多概念,比如“球员负荷管理”“投篮生物力学分析”“基于录像分析的个人防守习惯矫正”,对这些国内的专家来说,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但陆远没有丝毫的炫耀,他只是在平静地,陈述着事实。

当讨论到最敏感的归属权问题时,李卫国代表官方提出了他们的底线:“陆指导,这些球员,我们可以全力配合你进行培养。但是,他们的注册关系,必须还留在原单位和中国篮协。他们代表国家队出战的义务,是第一位的。”

“没问题。”陆远干脆地回答,“我的基金会,只负责培养。我不要他们的所有权,我只要他们的培养权。他们永远是中国篮球的孩子。当国家队需要征召时,‘燎原计划’的所有球员,必须无条件回归。这一点,我会写进和他们签订的培养协议里。”

这个承诺,彻底打消了李卫国等人最后的顾虑。

整整三天的闭门会议。

双方在无数的细节上进行了反复的拉锯和磨合。陆远做出了必要的妥协,比如在初期的球探团队里,吸纳更多篮协推荐的国内教练。篮协也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同意在训练内容和选拔标准上,完全以陆远的团队为主导。

最终,一份长达五十多页,名为《关于合作开展“燎原计划”推动中国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战略协议》,正式摆在了桌面上。

当陆远和李卫国分别代表自己和中国篮协,在那份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克制而热烈的掌声。

陆远看着窗外,BJ的天空,似乎都比来时明亮了一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中国篮球,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他点的这把火,终于得到了燃烧的许可。

在《燎原计划》战略协议的墨迹彻底干透之前,陆远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那是在正式签约的前一天下午,双方团队已经就所有条款达成了一致,气氛轻松而愉快。李卫国甚至开玩笑说,晚上要不要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为这位即将给中国篮球带来革命的功臣接风洗尘。

陆远笑着婉拒了晚宴,他看着面前这位鬓角已经有些斑白的篮协掌门人,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李主任,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或者说,是一个我个人最想表达的建议。”

会议室里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凝固。所有人都看向陆远,不知道这位刚刚谈成了一笔一千万美元大生意的“财神爷”,又会提出什么惊人的要求。

李卫国也收起了笑容,他示意其他人暂时回避,偌大的会议室里,只剩下他和陆远两个人。他亲自给陆远续上茶水,沉声说道:“陆指导,但说无妨。只要是为了中国篮球好,你的任何意见,我们都会认真倾听。”

陆远点了点头,他没有绕圈子,直截了当地切入了主题。

“李主任,我的计划,着眼的是未来,是十年之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着未来,而忽略了现在。我们现在,依然有一批正在当打之年的顶梁柱,他们是我们未来十年里,在国际赛场上唯一的依靠。”

李卫国的眼神一凛,他知道陆远要说什么了。

“我指的是姚明,大郅,还有在尼克斯打球的李冉。”陆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们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我们现在对他们的使用方式,在我看来,近乎于一种残酷的消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们。

“一个NBA赛季,常规赛八十二场,如果打进季后赛,场次轻松破百。这还不算季前赛和各种背靠背的飞行。他们的身体,就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常年处于疲劳和伤病的边缘。可一到夏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调整的时间,就要马不停蹄地回到国家队,参加各种集训、热身赛,然后是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

“李主任,你算过他们一年要打多少场高强度的比赛吗?我算过。姚明上个赛季,加上国家队的比赛,打了一百一十多场!这是一个足以摧毁任何一名中锋职业生涯的数字。我们不能像这样,把一根蜡烛从两头点燃,只为了眼前的光明,却加速它的燃尽。”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李卫国的心上。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只是身在局中,有太多的无奈。

国家队的成绩,是压在他头上的硬指标。

每一场国际大赛,都关系到他的位置,关系到整个中国篮球的脸面。

他不敢输,也输不起。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这些最优秀的球员身上。

陆远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沉默的李卫国。

“我的建议很简单。第一,建立一个科学的‘国手征召与轮休机制’。对于在NBA效力的核心球员,除非是奥运会和世锦赛这种顶级大赛,否则像亚锦赛或者一些商业性质的热身赛,应该给予他们选择性轮休的权利。我们不能为了一个亚洲冠军,就去透支姚明和大郅李冉他们的职业生涯。”

“第二,国家队的集训模式必须改革。不能再搞长达两三个月的大集训了。效率太低,对球员的消耗也太大。应该向国际看齐,采用短期高效的集训模式。国家队的教练组,应该常年跟踪球员在联赛中的状态,而不是等到夏天,才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从头开始磨合。”

“我们不能总想着让球员为国奉献,也要考虑国家能为球员的健康和职业生涯做些什么。他们流的汗已经够多了,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因为不科学的赛制而流血。”

陆一席话说完,整个办公室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李卫国低着头,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他知道,陆远说的每一个字,都切中了中国篮球最深层次的弊病。这不仅仅是赛制问题,更是观念问题,是体制问题。要改变,何其艰难。

许久,他抬起头,眼神里多了一丝决绝。

“陆指导,谢谢你。谢谢你跟我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你放心,你提的这些问题,我们篮协一定会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我不敢保证能立刻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绝不会再让我们的英雄,既流汗,又流血。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好他们。”

这是一个承诺。

一个体制内的领导,对一个体制外的改革者,做出的沉重承诺。

陆远看着李卫国的眼睛,他知道,对方是认真的。

他点了点头,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就在陆远为中国篮球的现在与未来,在BJ的会议室里殚精竭虑,画下蓝图的时候。

遥远的大洋彼岸,纽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并且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轰然爆发。

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会,正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旁的剧院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各大球队的作战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经理们在为了一个选秀权,或者一个心仪的新秀,进行着最后的博弈。

然而,卫冕冠军纽约尼克斯的作战室里,气氛却有些诡异。

球队总经理斯科特·佩里,首席助教弗兰克·沃格尔,防守教练汤姆·锡伯杜,投篮教练史蒂夫·科尔,所有核心成员都在。

但那个本该坐镇中枢,做出最终决策的人,却不在。

那个位置,空着。

自从冠军游行后,他们的主帅,那个无所不能的中国人,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里整整一个月了。

没有电话,没有邮件,除了离开前和少数几人打过招呼,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斯科特,我们到底该选谁?”锡伯杜看着选秀板上几个备选的名字,眉头紧锁,“陆还没有任何消息吗?”

佩里无奈地摊了摊手:“没有。他的电话打不通。我只能按照我们之前讨论好的预案来。”

史蒂夫·科尔叹了口气,他知道陆远去了哪里,也大概知道他在做什么。但他没想到,陆远会做得如此彻底,连选秀大会都完全放手。这不像他的风格。除非……他心里已经有了别的打算。

科尔的心里,涌起一丝不安。

选秀大会现场,解说席上。

ESPN的王牌记者,号称“沃神”的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正和搭档进行着分析。

“……尼克斯队在首轮末尾拥有一个选秀权,这是一个有趣的位置。但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他们的主帅,三连冠教头陆远,今晚并没有出现在球队的作战室里。这在联盟里是极其罕见的。一个掌控力如此之强的教练,竟然会缺席选秀大会,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沃神敏锐的嗅觉,已经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选秀大会结束后,在球员通道里,沃神堵住了正准备离场的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

“吉姆,恭喜你们又得到了一位青年才俊。”沃神笑着伸出手,话锋却一转,“不过所有人都很好奇,陆教练去哪了?一个多月了,他就像失踪了一样。你们的续约谈判,进行得还顺利吗?”

多兰今天喝了点酒,心情很好,面对镜头也有些放松。他拍了拍沃神的肩膀,大笑着说:“阿德里安,别担心!陆只是回中国去度一个长假了!他太累了,这几年他为我们付出了一切,他需要好好休息!”

“所以,你们已经完成续约了,只是等待官方宣布?”沃神紧追不舍,问题如同一把尖刀。

这个问题,让多兰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那天在书房里,陆远那平静而坚决的眼神。

他想起了那份至今仍是空白的合同。

“呃……关于合同……”多兰的眼神有些闪躲,他试图打个哈哈糊弄过去,“我们……我们还没来得及谈那个。你知道,他需要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假期。我们都尊重他的决定,等他回来再说,等他回来再说……”

他说完,就想在保镖的护卫下赶紧离开。

但他没看到,他身后,沃纳罗斯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那是一种鲨鱼闻到血腥味时,才会有的光芒。

“还没谈?”

这个信息,足够了。

沃神甚至没有回演播室,他直接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着,脸上带着一丝残忍的兴奋。

不到三十秒。

一条推特,从他的认证账号上发出,瞬间引爆了整个北美的体育社交网络。

“【重磅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带领纽约尼克斯队夺得三连冠的传奇主帅陆远,与球队的合同已经到期。球队老板詹姆斯·多兰亲口承认,双方至今‘仍未进行任何续约谈判’。在缺席了今晚的选秀大会后,这位王朝教父的未来,已经变得扑朔迷离。”

这条推特,像一颗被引爆的核弹。

整个NBA,彻底地震了。

尼克斯队的作战室里,总经理斯科特·佩里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选秀大会刚刚结束,他们用首轮末尾的签位,摘下了一位来自杜克大学的侧翼摇摆人约什·麦克罗伯茨,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标。

但此刻,作战室里没有半点喜悦的气氛,所有人都死死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条已经转发破十万的推特。

“沃神”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的头像旁边,那段简短的文字,像是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插进了纽约尼克斯的心脏。

“……老板詹姆斯·多兰亲口承认,双方至今‘仍未进行任何续约谈判’……”

佩里一把抓起桌上已经凉透的咖啡,猛灌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

他几乎是咆哮着对手下的公关总监喊道:“给我接多兰的电话!现在!立刻!”

电话接通了,听筒里传来多兰带着几分醉意的,懒洋洋的声音:“斯科特,别那么紧张。选了个不错的小伙子,不是吗?我们该开瓶香槟庆祝一下,三连冠王朝的基石又多了一块!”

佩里强忍着把手机砸向墙壁的冲动,他压低声音,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不那么像要杀人:“吉姆!你他妈的到底对沃纳罗斯基说了什么?!”

“我说了什么?”多兰似乎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只是说了实话啊。陆回中国度假去了,我们确实还没谈续约的事。这有什么问题吗?他需要休息,我们得尊重他,不是吗?”

“尊重?!”佩里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飙升,“吉姆,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亲口向全世界宣布,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现在是一个完全自由人!你等于是在告诉其他二十九支球队,‘嘿,伙计们,快来抢人吧,我们还没给他合同呢!’你知道我的手机现在是什么状态吗?它快要被打爆了!”

“冷静点,斯科特。”多兰的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不耐烦,“他是我们的人。他为纽约带来了三座总冠军,他爱这支球队,爱这座城市。他会回来的。不过是一个假期而已。”

“爱?吉姆,这是生意!”佩里终于忍不住了,“你知道洛杉矶湖人队愿意为他付出什么吗?魔术师约翰逊可能会把球队一半的股份摆在他面前!你知道波士顿的丹尼·安吉会做什么吗?他会用球队未来五年的选秀权来换取一个和陆远见面的机会!我们拥有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而你,刚刚亲手把他推向了自由市场!”

电话那头沉默了。或许是佩里的怒吼让他清醒了一些,多兰的声音低了下来:“那……那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佩里苦笑一声,“祈祷吧。祈祷陆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深爱着纽约。然后,准备好你的私人飞机和一张空白支票,等他愿意见我们的时候,飞去中国,跪在他面前,求他签字。”

挂掉电话,佩里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他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曼哈顿夜景,第一次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篮球王座,正在剧烈地动摇。

而这场地震的震源,正在以光速向整个联盟扩散。

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魔术师约翰逊挂断了和球队老板珍妮·巴斯的通话,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沙克,是我,魔术师。帮我个忙,你和陆的关系最好。帮我给他带个话,就说洛杉矶的阳光,永远比纽约的更温暖。还有,告诉他,只要他来,斯台普斯中心外面的广场上,他的雕像位置,我已经给他预留好了,就在我的旁边。”

波士顿,TD花园球馆的地下办公室里,丹尼·安吉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没有急着去联系陆远,而是把电话打给了联盟办公室。

“席尔瓦,晚上好。我只是想确认一下,关于教练合同的规定,如果一名教练的合同到期,他是否可以和任何球队进行接触?好的,我明白了。谢谢你。”

挂掉电话,安吉对着白板上“陆远”的名字,露出了狐狸般的微笑。

他知道,硬抢是抢不过湖人和尼克斯的。但他有自己的办法。

他要用规则和诚意,去打动那个中国人。

孟菲斯。

刚刚结束完一个赛季总结会,身心俱疲的杰里·韦斯特,正准备开车回家。

他看到了手机上的新闻推送,愣了足足半分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陆远的能力和野心。他更清楚,当陆远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阻拦。

他叹了口气,拨通了陆远的号码。他知道,这个电话大概率不会被接听。但他还是想试试。

电话那头,是冰冷的忙音。

LOGO男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陆,你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整个NBA,因为一条推特,彻底陷入了疯狂。

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在选秀大会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全部被“陆远”这个名字所占据。

《纽约邮报》:《王朝崩塌?多兰的致命失言或将葬送尼克斯的未来!》

《洛杉矶时报》:《湖人复兴的最后一块拼图?魔术师已展开行动!》

ESPN:《分析:谁能得到陆远?十支最有希望的球队和他们的筹码!》

球迷论坛上,更是炸开了锅。

尼克斯的球迷在疯狂咒骂着老板多兰,甚至有人组织了要去MSG球馆门口抗议示威。

而其他球队的球迷,则像是过节一样,疯狂地用P图软件,给陆远穿上自己主队的教练服。

“陆来奇才!和大姚重聚,共创大业!”

“费城不考虑一下吗?我们有最好的天赋,就缺一个能把他们捏合起来的宗师!”

“别争了,圣安东尼奥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他跟波波维奇可以一起讨论哲学和红酒。”

这场席卷北美的舆论风暴,对于风暴中心的那个人,却似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BJ,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篮球馆里,灯火通明。

陆远刚刚结束了对第一批海选球员技术录像的分析。

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厚厚一摞资料,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着一个年轻的面孔,和一串冰冷但直观的数据。

助理小张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他的脸色有些发白,手甚至在微微发抖。

“陆……陆指导……”

“怎么了?”陆远头也没抬,目光依然专注在屏幕上一个少年的运球动作上,“这个孩子的球感不错,但核心力量太差,导致他变向时速率提不起来。记下来,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重点强化的方向。”

“不是……陆指导,您……您还是看看手机吧。”小张把自己的手机递了过去,屏幕上正是沃纳罗斯基那条推特的中文翻译版。

陆远扫了一眼,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就像看到了一条无关紧要的天气预报。

“哦,知道了。”

“知道了?!”小张的声音都变调了,“陆指导,现在整个美国都疯了!我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纽约时报、ESPN、TNT……所有你能想到的媒体,都想对您进行独家专访!还有,我听说,TMZ的狗仔队已经订了最早一班来BJ的机票,可能已经堵在训练局的大门口了!”

陆远终于抬起头,他看着自己这个惊慌失措的年轻助理,笑了笑。

“小张,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小张的肩膀,指着球馆里那些正在进行夜间加练的少年们。

“你看到他们了吗?”

小张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们一遍又遍地重复着枯燥的投篮、运球、折返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训练服,在地板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记。

“和他们相比,和我正在做的事情相比,大洋彼岸那些喧嚣,重要吗?”陆远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小张的耳朵里。

“我的合同,我的年薪,我去哪支球队执教……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事情。而这里,这里正在发生的,是可能改变未来几十年中国篮球国运的事情。孰轻孰重,你现在明白了吗?”

小张呆呆地看着陆远,看着他平静而深邃的眼睛。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不仅仅是一个战术大师,一个冠军教头。

他的胸中,装着的是比总冠军奖杯更宏大,更沉重的东西。

“我……我明白了,陆指导。”

“明白就好。”陆远重新坐下,目光回到电脑屏幕上,“把所有媒体的采访都推掉。告诉他们,七天之后,我会和篮协一起,在BJ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到时候,所有问题,我都会回答。”

“那……这七天之内?”

陆远拿起笔,在资料上写下几个名字,然后抬起头,给出了一个让小张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七天,我只见一个人。”

“谁?”

“詹姆斯·多兰。”

夜深了,当训练馆的灯光熄灭,陆远回到下榻的酒店。

他没有看电视,也没有上网。

他只是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静静地俯瞰着这座沉睡中的城市。

口袋里的私人手机,在静音模式下,固执地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加密短信,来自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号码。

发件人是:詹姆斯·多兰。

信息很短,只有一句话。

“陆,我们需要谈谈。我明天就飞过来。——J.D.”

陆远看着那条信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没有回复,只是平静地按下了手机的关机键。

窗外的夜色,浓郁如墨。

他知道,棋盘已经摆好。

整个NBA世界,都在等待着他的下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