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你好,我叫陆远(1 / 1)

加入書籤

李春江猛地回头,看到陆远正朝着自己走来,他心里的火气“噌”地一下又冒了三丈高。

“又怎么了?!你还想教我怎么管理球队吗?!”他没好气地吼道。

“不敢。”陆远摇了摇头,语气却无比笃定,“我只是觉得,您这样处理,治标不治本。他们这次跑完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会吵起来。”

“你他妈……”李春江差点一句国骂就喷薄而出。

这小子是真蹬鼻子上脸了!教我怎么练球员还不够,现在连我怎么处理更衣室矛盾都要管?你以为你是谁?

陆远却仿佛没看到他那要吃人的表情,自顾自地,用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语气分析道: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他们两个谁对谁错,而在于他们的技术特点,是天生冲突的。”

“陈江华,是典型的美式攻击型后卫。他的天赋,在于他那历史级别的启动速度和人球结合能力。他是一把尖刀,需要绝对的球权和开阔的空间,让他去冲击,去撕裂对方的防线。他的篮球哲学,是‘快’和‘攻’。”

“而刘晓宇,是传统的欧式组织后卫。他的天赋,在于他的大局观,他的节奏掌控,和他精准的传球。他是一个指挥官,需要球在他手里进行调度,通过耐心的传导和挡拆,为队友创造机会。他的篮球哲学,是‘稳’和‘传’。”

“您现在,把一把追求极致速度的尖刀,和一个追求极致节奏的指挥官,同时放在了场上。球权只有一个,他们一个想一骑绝尘,一个想稳扎稳打。节奏完全是拧着的,不出矛盾,才是怪事。”

陆远这一番话,像一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没有触及任何皮肉,却一瞬间,就将李春江一直以来最头疼,却又束手无策的战术核心矛盾,给剖析得淋漓尽致,清清楚楚。

李春江彻底呆住了。

他脸上的忿怒,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震惊、困惑和茅塞顿开的复杂表情。

是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他一直以为,把两个最有天赋的后卫放在一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可现实却是,他们俩在场上,互相掣肘,内耗严重,反而谁也打得不舒服。

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却从未像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样,从球员技术特点和篮球哲学的根本层面,去洞察问题的本质。

“那……那你说……”李春江的声音,不自觉地,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火气,反而带上了一丝请教的意味,“那你说,该怎么办?”

“很简单。”陆远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拆开用,最大化他们各自的优势。”

“把陈江华,放进以朱芳雨、王仕鹏为核心的第一阵容。这个阵容里,人人都有投射能力,可以为他拉开极致的空间。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用他无解的突破,去冲击,去吸引包夹,然后分球给外线的射手。这套阵容,打的就是水银泻地般的‘七秒进攻’,是速度与激情。”

“然后,把刘晓宇,作为第二阵容的绝对核心。给他配上杜锋和积臣这样的高位策应点和低位强攻点。让他去打最经典的挡拆战术,去掌控比赛的节奏,用他手术刀般的传球,去喂饱每一个内线。这套阵容,打的就是稳扎稳打的阵地进攻,是智慧与掌控。”

“这样一来,”陆远看着李春江,做出了最后的总结,“他们两个,都拥有了最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和绝对的球权,矛盾自然就化解了。而您的球队,也同时拥有了两套风格迥异,但都威力无穷的进攻模式。在季后赛这种刺刀见红的系列赛里,这种战术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将是您最致命的武器。对手将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分钟,他们要面对的,究竟是一场闪电战,还是一场绞肉机式的阵地战。”

陆远说完,整个球馆,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长久的死寂。

所有球员,包括刚刚被罚去跑圈,又被李春江叫回来的陈江华和刘晓宇,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他们听得如痴如醉。

陆远描述的,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打球方式!

而李春江,他已经不是震惊了。

他感觉自己的天灵盖,仿佛被一道惊雷狠狠劈中。

一股凉气,从他的尾椎骨,直冲上后脑。

如果说,刚才陆远对杜锋的指导,展现的是他“教练”层面的功力。

那么现在,他对球队战术体系的这番重构,展现的,则是他“战略家”层面的,降维打击!

太深刻了!太透彻了!太他妈的……完美了!

这个年轻人,仿佛站在云端之上,将自己球队的每一个齿轮,每一个零件,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不仅能看到问题,还能毫不费力地,将这些零件重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台更强大,更高效,更可怕的战争机器!

这种对篮球的理解,这种运筹帷幄的战术格局,已经彻底碾碎了李春江心中那份身为CBA冠军教头的骄傲。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村口棋盘上称王称霸的土财主,却突然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国手。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几步棋,就将自己的所有布局,都看得通通透透,并且指明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阳关大道。

他浑身的傲气,在这一刻,被彻底击溃,荡然无存。

他缓缓地,一步一步地,走向陆远。他的脚步有些虚浮,仿佛踩在棉花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再也没有了任何的轻视、怀疑和不屑。

只剩下一种极致的,混杂着敬畏、好奇和狂热的情绪。

“你……”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地发出了两个音节,“你……到底是谁?”

他的声音,因为情绪的剧烈波动,甚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轻微的颤抖。

“你绝对不是什么狗屁球探!全美国,不,全世界,都没有你这样的球探!”

陆远看着他,看着这头终于收起了所有獠牙的猛虎,脸上露出了今天以来,最为灿烂的一个笑容。

他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不紧不慢地,从那个一直背在身后的双肩包里,拿出了那个厚厚的,封面是深蓝色硬壳的笔记本。

他将笔记本,递到了李春江的面前。

李春江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了笔记本的封面上。

四个用黑色钢笔写下的,遒劲有力,仿佛要透纸而出的大字,像四道闪电,狠狠地劈入了他的眼帘。

燎—原—计—划!

轰!!!

李春江的大脑,在看到这四个字的瞬间,一片空白。

这个名字,这几天,像风暴一样,席卷了整个中国体育界。

那个在新闻发布会上,拒绝了全世界资本,宣布要用中国人的方式,重塑中国篮球未来的计划!

而这个计划的发起人……

一个名字,一个如雷贯耳,近乎神话般的存在,轰然一下,与眼前这张年轻得过分的脸,重合在了一起!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难以置信地,盯着陆远。

“你……你……你……”

他“你”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出那个名字。

因为那个名字所代表的分量,太重,太重了。重到让他感觉这一切,都像一场荒诞不经的梦。

陆远看着他那副活见鬼的表情,终于亲口,给出了答案。

“李指导,你好。重新认识一下。”

“我叫陆远。”

当“陆远”这两个字,从他嘴里清晰地吐出时。

李春江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气浪,狠狠地推得后退了半步。

是他!

真的是他!

那个带领尼克斯拿下三连冠,站在世界篮球之巅的男人!

那个放弃了千万美金年薪和唾手可得的王朝,毅然回国的传奇教头!

怪不得!

怪不得他有如此恐怖的篮球智商!

怪不得他能一眼看穿杜锋的技术瓶颈!

怪不得他能轻松化解陈江华和刘晓宇的战术矛盾!

怪不得他敢当着所有人的面,挑战自己的权威!

因为,他是陆远啊!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骄傲,一切的质疑,都显得那么可笑,那么不堪一击。

这一刻,之前所有的不解,所有的困惑,所有的不服气,全都烟消云散。

一切,都变得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操!”

李春江憋了半天,最终从胸腔里,爆发出了一句无比响亮的,充满了复杂情绪的国骂。

他不是在骂陆远。

他是在骂自己,骂自己的有眼不识泰山。

他一把从陆远手里“抢”过那个笔记本,像是抢到了一本绝世的武功秘籍。

他激动地,用微微颤抖的手,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是关于“燎原计划”的宏大纲领和理念。

再翻一页,是关于青少年球员天赋筛选的S、A、B、C四级评估体系。

再翻一页,是针对不同位置,不同技术特点球员的,精细到令人发指的,个性化训练模块……

李春江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一边看,一边嘴里语无伦次地嘟囔着:“妈的……我就说嘛……什么狗屁美国球探能有这水平……原来是你小子……你小子,他妈的跑我这儿来玩微服私访了!”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抬起头,双眼放光地看着陆远。

那眼神,不再是看一个同行,而是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在仰望自己的神祇。

“陆……陆指导!”

他的称呼,在这一刻,彻底地,心甘情愿地,变了。

语气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一个纯粹的篮球人,对另一个站在更高维度的同类的,绝对的敬服。

“别他妈废话了!”他一挥手,用他那标志性的,不容置疑的口吻,对着陆远吼道,但这次,吼声里充满了兴奋和迫不及待,“你这个计划,我们广东宏远!从我李春江,到俱乐部老板,到下面青年队扫地的阿姨!全跟了!”

“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要人,我把整个青年队都拉给你挑!要场地,这块馆你二十四小时随便用!要钱……妈的,我们自己去找老板要!”

他顿了顿,看着陆远,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狂热的光芒。

“只要你能让我们的这帮小崽子,将来能有你一半的本事,能真正地,在世界赛场上挺直腰杆!我李春江,这辈子,给你当个拎包的助教,都他妈心甘情愿!”

南粤的这头猛虎,在这一天,在这座他一手建立的冠军殿堂里,向一个比他年轻十几岁的男人,低下了自己那颗从未屈服过的,高傲的头颅。

不是因为权力。

不是因为金钱。

只因为,一种纯粹的,强大到令人无法抗拒的,名为“折服”的力量。

搞定了李春江和广东宏远,陆远的“微服私访”之旅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没有在东莞多做停留,甚至婉拒了李春江非要拉他去喝顿大酒的盛情邀请,连夜坐上了返回BJ的航班。

飞机在万米高空平稳飞行,舷窗外是深不见底的墨蓝和稀疏的星辰。陆远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脑子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他知道,从他踏出广东宏远训练馆的那一刻起,整个中国篮球的江湖,就已经变天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就在陆远回到BJ的第二天,一个电话打到了辽宁男篮主教练郭士强的手机上。来电显示,是李春江。

“喂,老李,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又琢磨着怎么在总决赛干我们呢?”郭士强接起电话,语气里带着几分东北人特有的调侃。他和李春江,一个是南粤霸主,一个是北国豪强,场上是死对头,场下却也算是惺惺相惜。

电话那头的李春江却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像是熬了个大夜。

“老郭,我问你个事,你得跟我说实话。”

“啥事啊,整得神神秘秘的。”郭士强觉得有点不对劲。

“那个叫陆远的……是不是也去找过你了?”李春江的声音压得很低。

郭士强心里咯噔一下,握着手机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他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几天前,那个年轻人走进他办公室,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彻底颠覆了他对后卫培养理念的场景。那种感觉,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找了。”郭士强沉声回答,“怎么,他也去你那儿了?”

“何止是来了。”李春江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里充满了挫败感,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他妈的,这小子是个妖孽。他当着我全队的面,把我给扒了个底儿掉。从球员技术到战术体系,再到更衣室那点破事,他看得比我自己都清楚。老郭,我跟你说,我李春江这辈子没服过谁,但这次,我是真服了。服得五体投地。”

郭士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能想象得到,让李春江这种天王老子第一我第二的犟种说出“服了”这两个字,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比辽宁队拿了总冠军还让他震惊。

“他跟我说的,是关于后卫线双子星的用法。”郭士强缓缓开口,“他让我把艾伦和继伟彻底拆开,一个主攻,一个主控,打两套完全不同的阵容。那思路,我听完之后,一晚上没睡着觉。太绝了。”

“他跟我说的,是杜锋的改造计划,还有陈江华跟刘晓宇的共存问题。”李春江的声音也变得激动起来,“思路跟你那边差不多,也是拆开用,最大化优势。我以前怎么就钻牛角尖,非要让他们拧在一起呢?这小子,他看的不是篮球,他看的是未来!”

两个在中国篮坛斗了半辈子的冠军教头,此刻在电话里,第一次达成了如此高度的共识。他们聊的不是对手,不是战术,而是一个共同的,让他们感到既敬畏又兴奋的名字。

“BJ的老闵呢?八一的阿指导呢?”郭士强问。

“我问了,都找过了。”李春江说,“老闵那边,他给的建议是彻底解放翟晓川,让他从一个3D球员,往持球攻击手的方向发展。给阿指导那边,他甚至拿出了一套适配军队风格的,强调纪律性和整体防守轮转的全新体系。每个人,他都给了一套量身定做的方案。你说,这他妈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郭士强苦笑一声:“他不是人,他是神。至少在篮球这块,他就是。”

“所以啊,老郭。”李春江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他那个‘燎原计划’,我广东队,是铁了心要跟到底了。以后,别管是青年队挑人,还是国家队集训,谁他妈要是敢在这事上跟他耍心眼,别怪我李春江第一个翻脸不认人。我不管他上面是谁,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我也是这个意思。”郭士强斩钉截铁地回答,“辽宁队,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听他的。这事,不是为他陆远,是为咱们自己,为这帮孩子,为中国篮球的将来。谁要是拖后腿,谁就是整个中国篮球的罪人。”

这通电话,只是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CBA各大俱乐部的主教练,这些平日里在各自地盘上说一不二的封疆大吏们,破天荒地开始频繁联系。他们交流的内容,惊人的一致。每个人都分享了被陆远“上课”的经历,每个人都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不服,再到最后的心悦诚服。

他们发现,陆远没有跟他们任何一个人谈条件,谈利益。他只是用最纯粹的,无法辩驳的专业能力,指出了他们每个人的问题,并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这种征服,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来得有效。

这些桀骜不驯的诸侯,在陆远面前,第一次真正地,从心底里,达成了统一战线。他们明白,一个真正能够带领中国篮球走出泥潭的人,出现了。而他们,将是这个伟大计划最坚实的执行者。

“燎原计划”最大的内部阻力,在它正式开始之前,就被陆远用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彻底消弭于无形。

而此刻,这场风暴的中心,陆远,却把自己关在了BJ一套普通的公寓里,过了三天与世隔绝的日子。

他没看新闻,没上论坛,甚至连手机都关了。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一个关于他自己的问题。

第四天上午,手机开机,无数的未接来电和短信涌了进来。他没有理会那些俱乐部老总和篮协官员的电话,而是直接拨通了一个越洋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那头传来一个精明干练,带着浓重纽约口音的英语。

“陆!你终于肯开机了!你知道吗,整个NBA都快疯了!湖人队的老巴斯亲自给我打了电话,他说只要你点头,科比的身边永远有你的位置!芝加哥那边更夸张,他们愿意给你球队的股份!股份!你明白这是什么概念吗?你将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球队股份的主教练!”

电话那头的人,是陆远的经纪人,大卫·法尔克。这个曾经把迈克尔·乔丹打造成全球偶像的传奇经纪人,此刻的语气里充满了亢奋。

陆远把手机拿远了一点,等法尔克说完了,才平静地开口。

“大卫,听我说。”

“好,好,你说。你决定去哪支球队?我马上安排行程。”法尔克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一份天价合同了。

“我哪儿也不去。”陆远的声音很轻,但异常清晰。

电话那头瞬间安静了下来,静得能听到法尔克沉重的呼吸声。

“……陆,你刚才说什么?我可能没听清。”

“我说,我哪儿也不去。”陆远重复了一遍,“至少,今年我不会回NBA执教了。我要休息一年。”

“休息?!”法尔克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你在开什么玩笑!现在是你声望最顶点的时候!三连冠!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教头!你现在休息一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热度会消退,意味着那些球队会找到新的目标!你这是在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

“我没有开玩笑,大卫。”陆远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看着那些行色匆匆的普通人,“我有点累了。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累。总冠军,我已经拿够了。那些商业代言,那些媒体的追捧,我也不需要。”

“那你需要什么?钱吗?我们还可以谈!只要你说个数……”

“我需要看到一些东西,一些比总冠军戒指更重要的东西。”陆远打断了他,“我回来,不是为了作秀,也不是为了镀金。我那个‘燎原计划’,现在还只是一张纸,一个概念。我需要亲眼看着它,从一砖一瓦开始,搭建起来。我要看着第一批孩子,按照我的方式去训练,去成长。我要确保它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私心而跑偏。”

法尔克彻底没话说了。他从陆远的语气里,听到了一种他从未听到过的东西。那不是一个职业教练的野心,而是一种近乎于信仰的执着。

“陆……你确定吗?你真的要为了那个……那个什么‘燎原计划’,放弃这一切?”法尔克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和惋惜。

“我确定。”陆远笑了笑,“大卫,你不会明白的。在纽约,我只是一个成功的教练。但在这里,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播种者。冠军年年都有,但播种的机会,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这感觉,很不一样。”

挂掉电话,陆远感觉浑身一阵轻松。他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无比的包袱。NBA的灯红酒绿,名利场的浮华喧嚣,在这一刻,都离他远去了。

他打开电脑,登陆了自己那个长草已久的微博账号,只发了一行字。

“累了,休战一年。搞点有意思的事。”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官方辞令,就像跟朋友发了条短信。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行字,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引爆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

“卧槽!陆神不回NBA了?”“休战一年?这是什么操作?急流勇退?”“搞点有意思的事?难道说的就是‘燎原计划’?他要亲自下场干了?”“太牛逼了!放着几千万美金的年薪不要,留在国内搞青训,这是什么精神?”“黑转粉了!从今天起,谁黑陆远我跟谁急!”

各大体育媒体的记者们更是像疯了一样,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新闻,这是一个现象级的社会事件。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人,在最辉煌的时刻,选择了回归,选择了奉献。

国家体育总局的电话,几乎在同一时间打了进来。这次,总局领导的语气里,没有了丝毫的客套和试探,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激动。

“陆远同志,你的决定,我们已经知道了。总局这边,完全支持你!你需要什么,政策,场地,人员,只要我们能给的,绝不含糊!你放手去干,出了任何问题,我们给你兜着!”

陆远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才算真正地,把自己的根,重新扎回了这片土地。

一个月后,京郊,国家体育训练总局篮球馆。

这里,是“燎原计划”第一期全国青少年精英训练营的举办地。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一百名年龄在14到16岁之间的篮球少年,齐聚一堂。他们是李春江、郭士强这些教练,从各自的青训梯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具天赋的一批孩子。

上午九点,孩子们已经在球场上站得整整齐齐。他们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诶,你说陆指导真的会来吗?”“肯定会啊!这可是他搞的训练营!”“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太帅了!他真的好高啊!”

在球场的一侧,李春江、郭士强、闵鹿蕾、阿的江这些CBA的大牌教练们,也破天荒地,像学生一样,人手一个小本子,坐在场边的椅子上。他们今天不是来当教练的,他们是来当“观察员”的。他们想亲眼看看,陆远的训练,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老李,你说他今天会练什么?”郭士强小声问旁边的李春江。

“我哪知道。”李春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入口,“不过肯定不是咱们那套,先跑个三千米再说。”

就在这时,球馆的侧门被推开。

陆远走了进来。

他没有穿什么名牌运动服,就是一身最简单的黑色速干衣和短裤,脚上一双普通的篮球鞋,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

他一出现,整个球馆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孩子的目光,都像被磁铁吸引一样,聚焦在了他的身上。那是一种混杂着崇拜、敬畏和好奇的目光。

陆远没有走到场地中央,没有发表任何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只是走到场边,看了一眼那些像小学生一样坐得笔直的CBA教练们,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径直走向了那群孩子。

“都放松点,不用这么紧张。”他的声音不大,但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从今天起,未来两个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我不管你们以前是谁,拿过什么成绩,在我这里,一切从零开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

“在开始训练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篮球训练,最重要的是什么?”

孩子们面面相觑,一个胆子大点的举起了手。

“报告教练!是努力!”

“是天赋!”另一个孩子喊道。

“是基本功!”

各种答案此起彼伏。

陆远听完,笑了笑,摇了摇头。

“你们说的,都对,但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举起了手里的笔记本,屏幕上亮起一个鲜红的单词——“MIND”。

“是脑子。”陆远一字一句地说道,“篮球,是用脑子打的。身体只是执行大脑命令的工具。如果你的脑子是错的,那你练得越努力,错得就越离谱。从今天起,我要教你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正确地思考。”

场边的李春江和郭士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撼。

第一课,不练技术,不练体能,练思想。

这路子,太野了。

“好了,热身。”陆远拍了拍手,“所有人,把你们手里的球放下,分成四组。”

一个助教立刻上前,引导着孩子们分好了组。

郭士强忍不住了,他站起身,走到陆远身边,小声说:“陆指导,不先跑跑步,拉伸一下吗?直接上对抗,容易受伤。”

这是所有中国教练的惯性思维。

陆远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场上的孩子们。

“郭指导,你看。”

只见场上,四组孩子并没有进行任何跑步。第一组,在用弹力带进行各个关节的动态激活。第二组,在用泡沫轴放松肌肉筋膜。第三组,在进行低强度的原地纵跳和侧滑步,模拟比赛中的动作。第四组,则是在进行神经反应训练,助教随机报出颜色,他们要立刻触摸对应颜色的标志盘。

整个热身过程,没有一分钟是浪费在无聊的慢跑上的。所有的动作,都充满了针对性,科学而高效。

“传统的静态拉伸,已经被证明,在训练前进行,会降低肌肉的爆发力,反而增加受伤风险。”陆远的声音在郭士强耳边响起,“我们现在做的,叫做‘动态热身’。它的目的,不是把身体‘拉开’,而是把身体‘唤醒’。从肌肉,到神经,到大脑,让它们都进入准备比赛的状态。这才是科学的热身。”

郭士强愣愣地看着场上的一切,手里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

他当了这么多年教练,第一次知道,一个简单的热身,里面居然有这么大的学问。

他默默地退了回去,在本子上,重重地写下了“动态热身”四个字。

热身结束,陆远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训练课。

他没有教运球,没有教投篮,他教的,是“空间”。

“篮球场上,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球,是空间。”陆远用投影仪调出一张NBA比赛的战术图,开始根据球队实战案例讲解NBA中的某些经典战术。

他把孩子们分成两组,进行无球的跑动和防守演练。

“进攻方,你们的任务,不是接到球,而是通过你的跑动,让你的防守人,离你尽可能远。防守方,你们的任务,是像一块口香糖,死死地粘住你的对手,不让他有任何轻松呼吸的空间。”

一开始,孩子们很不适应。他们习惯了跟着球跑,现在没有球,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往哪跑,场面一度很混乱。

李春江在场边看得直皱眉。他觉得这太虚了,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让孩子们练练折返跑,不香吗?

陆远却极有耐心。他一次次地叫停,然后走到犯错的孩子身边,蹲下来,用手在地上画着战术线路。

“你看,你刚才往这边跑,就和他撞到一起了,空间就被压缩了。你应该往底角去,把他带走,这样,中路就空出来了。”

“还有你,防守的时候,不要只看人,要用你的余光,去看整个球场。你要预测他下一步可能要去哪里,提前站住位置。”

他的指导,细致入微,充满了逻辑性。

渐渐地,场上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孩子们开始懂得如何利用变向、变速去摆脱防守,如何通过交叉掩护去创造机会。场上的跑动,不再是无序的乱跑,而是开始变得有章法,有目的。

一个小时后,当陆远再次把球发给他们时,奇迹发生了。

球的运转,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传球,空切,掩护,投篮,一气呵成。每个人都像一个精密的齿轮,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

场边的几个CBA教练,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在看一场欧洲顶级联赛的青年队比赛。那种对空间的理解,那种战术的素养,完全不像是一群只练了一个小时的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他是在给孩子们的大脑里,装了一个篮球的操作系统啊……”闵鹿蕾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震撼。

训练课的最后,陆远把所有孩子召集到一起。

“今天,我们只学了一个词,‘空间’。回去以后,你们每个人,都要交一份一千字的报告给我。写一写,你对空间的理解,以及你认为,你今天在训练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孩子们一片哀嚎。打球就打球,怎么还要写作文啊?

“在我这里,会打球的文盲,我一个都不要。”陆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需要的,是能用脑子打球的‘球商’型球员。你们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想,会总结,会表达。这,就是燎原计划的第一条铁律。”

说完,他宣布解散。

孩子们散去后,李春江几个教练,立刻像学生一样,围了上来。

“陆指导,你这套东西,太神了!”李春江一脸的激动,“我回去就让我们青年队这么练!不,成年队也得这么练!”

“陆指导,那个动态热身的详细方案,能给我们一份吗?还有那个空间理论,有没有更详细的教材?”郭士强拿着本子,一脸的求知若渴。

陆远笑了笑,把手里的笔记本递给他们。

“别急。我既然决定留下来一年,就不会藏着掖着。我为‘燎原计划’,准备了一整套,从U14到CBA,贯穿十年的训练大纲。从热身,到体能,到技术,到战术,再到营养和康复,所有的一切,都数据化,标准化了。”

“未来这一年,我不会去任何一支球队执教。我就待在这里,把这套体系,手把手地,教给你们,教给你们选上来的这些年轻教练。你们,才是未来燎-原的火种。我的任务,是把火点起来。而你们的任务,是让它烧遍整个中国。”

看着笔记本上那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充满了各种数据模型和图表的训练方案,李春江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冠军教头,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见证的,是一场真正的,足以改变中国篮球国运的,伟大革命的开始。

而他们,何其有幸,能够成为这场革命的,第一批参与者。

傍晚,陆远拒绝了所有饭局,一个人打车,回到了BJ一个老旧的居民区。

这里,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他轻车熟路地走上五楼,用钥匙打开了那扇熟悉的,漆皮有些剥落的防盗门。

“回来了?”厨房里传来母亲的声音,伴随着一阵炒菜的香气。

“嗯,回来了。”陆远换上拖鞋,走了进去。

父亲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新闻联播,看到他,只是抬了抬眼皮:“吃饭了没?”

“还没,就等您这口呢。”陆远笑着在沙发上坐下。

没有闪光灯,没有欢呼声,没有亿万合同。只有昏黄的灯光,老旧的家具,和饭菜的香气。

饭桌上,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菜。

“多吃点,看你瘦的。在美国那边,是不是天天吃那些汉堡薯条,没营养。”

“没有,妈,我吃得挺好。”

“工作别太累了。”父亲喝了口小酒,开了口,“新闻上都说了,你现在是大人物了。但再大的人物,也得睡觉,也得吃饭。身体是本钱。”

“知道了,爸。”

一顿饭,吃得平淡而温暖。

饭后,陆远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卧室。房间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样子,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篮球杂志和模型。

他推开窗,晚风吹了进来,带着楼下花园里淡淡的花香。远处,是北京城璀璨的万家灯火。

他想起在纽约尼克斯夺冠的那个夜晚,香槟,彩带,震耳欲聋的欢呼。那一刻,他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但不知为何,他觉得,此时此刻,站在这间小小的卧室里,听着窗外寻常的市井声,内心的那种充实和安宁,却远胜于那个喧嚣的夜晚。

他知道,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未来的路还很长,“燎原计划”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但他不急。

他有一整年的时间,去耕耘,去播种。

他要亲眼看着,那些今天还略显稚嫩的种子,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可以燎原的,熊熊烈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