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我们干掉的只是一个躯壳罢了(1 / 1)
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当你身处风暴中心时,觉得每一秒都度日如年。而当你抽身事外,它又会像指间的流沙,在你毫无察觉间悄然溜走。
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广阔的北美大陆和那些为篮球痴狂的人们来说,2007到2008这个赛季,是一个充满了混乱、惊喜和无限可能的赛季。那个曾经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人头顶,让联盟连续三年失去悬念的名字——陆远,一夜之间,从所有的话题里蒸发了。
起初,人们还不习惯。
TNT的演播室里,肯尼·史密斯和查尔斯·巴克利这对活宝,在赛季初的预测节目里,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
“查尔斯,我们聊了三年尼克斯,今年,你觉得我们该从哪儿聊起?”肯尼摊开手,脸上是种滑稽的不知所措。
巴克利摸着自己光溜溜的脑袋,难得地没有口出狂言,他灌了一口赞助商的可乐,咂咂嘴:“我不知道。这感觉很怪,就像超人突然说他不想飞了,回家种地去了。整个世界都乱了套。现在,谁都有机会,谁也都没把握。”
这句“谁都有机会”,成了整个赛季的主旋律。
没有了陆远和他的铁血尼克斯,那枚至高无上的总冠军戒指,就像一头脱缰的野兽,在联盟的荒原上肆意奔跑,引得无数英雄豪强红了眼,拼了命地追逐。
他的名字,正在被人们慢慢遗忘。
新的英雄,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科比和艾弗森的联手,姚明的王者归来,成了体育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人们开始讨论,今年的总冠军,会是紫金军团的,还是奇才的,亦或是马刺的。
陆远,这个统治了联盟三年的名字,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符号。只有在回顾过去,或者当一些老派解说员在分析战术时,才会偶尔提到一句:“这有点像当年陆远在尼克斯时用的那个战术……”
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时,璀璨得让整个夜空都为之失色。但当它消失后,夜空,依旧是那片夜空。
没有人知道,这一年里,陆远在中国,究竟在做些什么。
京郊,国家体育训练总局,一号篮球馆。
时间是2008年的三月,BJ的春天,乍暖还寒。
训练馆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脚步!注意你的脚步!防守不是用手,是用脚!”
陆远的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回荡在空旷的球馆里。
他的面前,两名少年少年,正在进行着一对一的低位防守训练。
其中一个名叫周琦,来自河南,是“燎原计划”训练营里,天赋最出众的内线苗子之一。
他的对手,是王哲林,一个来自福建的,身体壮硕得像头小牛犊的少年。
王哲林持球背身靠打,一下,两下,力量十足。
周琦被顶得连连后退,下盘有些不稳。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去掏球。
“嘟——!”陆远吹响了胸前的哨子,叫停了训练。
他走到周琦面前,没有骂人,只是平静地问:“你为什么伸手?”
“我……我想断他的球。”周琦有些底气不足地回答。
“结果呢?”
“结果……他下一步可能就转身过掉我了,或者造我一个犯规。”周琦低着头说。
“没错。”陆远点点头,“防守的第一要务,不是抢断,不是封盖,而是失位。在你的对手面前,形成一堵让他绝望的墙。用你的身体,你的脚步,去压缩他的空间,干扰他的节奏。抢断和封盖,只是在不失位的前提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他亲自给周琦做示范,让他扮演进攻者。
“来,用你最大的力气撞我。”
周琦深吸一口气,用肩膀猛地向陆远撞去。换做一年前的任何一个孩子,这一下足以将陆远撞飞。但此刻的陆远,虽然看上去依旧清瘦,但下盘却稳如泰山。
别问,问就是系统。
他没有硬抗,而是在周琦发力的瞬间,身体微微一侧,同时脚步向后滑了一小步,将那股巨大的冲击力,卸掉了一大半。他的双臂始终张开,像一把大伞,笼罩着周琦,却没有丝毫多余的侵犯动作。他的重心,始终压得极低,像一棵扎根在地板里的老树。
周琦连续撞了几下,感觉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块巨大的,带着弹性的海绵上。有力,却使不出来。他感到无比的憋屈和难受。
“感觉到了吗?”陆远的声音从他耳边传来,“这就是位置。用你的脑子去防守,而不是用你的蛮力。预判他的动作,用最经济的移动,去封堵他最想走的路线。”
球馆的另一头,李春江和郭士强,正并排站着,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年里,只要没有比赛,他们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了这个训练营里。
“老郭,你发现没,这帮小崽子,跟一年前,完全是两种生物了。”李春江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压低声音说。
郭士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的眼神,落在场上另外一个正在进行运球训练的孩子身上。
那个孩子,正是他的侄子,郭艾伦。
一年前的郭艾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打球全凭本能,眼里只有篮筐。
而现在,他依旧快,依旧犀利,但他的运球,多了一种以前没有的东西——节奏。
他正在进行的是一项陆远设计的特殊训练:在三个移动的防守假人之间,进行变速变向突破,并且,突破的瞬间,他必须用眼角的余光,看清助教在场边随机举起的,写着不同颜色的牌子,然后大声喊出那个颜色。
这项训练,同时考验着他的球感、节奏感、视野和决策能力。
只见郭艾伦一个胯下运球接一个背后运球,身体猛地向右侧一沉,就在防守假人重心被骗过的瞬间,他一个爆炸性的加速,从左侧抹了过去。整个过程,他的头,始终是抬着的。
“蓝色!”他清晰地喊道。
“这小子,现在打球,开始用脑子了。”郭士强欣慰地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后怕,“老李,说实话,要不是陆远,我们这帮老家伙,还在用练田径的方式练篮球。艾伦这块料,说不定就真被我给练废了。”
“谁说不是呢。”李春江长长地吐出一口不存在的烟气,“我以前总觉得,篮球嘛,就是跑得快,跳得高,投得准。现在我才知道,那都是皮毛。真正的篮球,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陆远这一年,教给这帮孩子的,也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
这一年里,陆远几乎是以一种苦行僧的方式,践行着他的“燎原计划”。
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
他就住在这座训练基地里,和一百多个孩子,还有那群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年轻教练们,同吃同住。
他把他在NBA积累了十几年的,最先进的篮球理念、训练方法、康复知识、营养学说,毫无保留地,像填鸭一样,灌输给了每一个人。
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下每个孩子每一天的身体数据,从体重、体脂率,到卧推、深蹲、纵跳摸高。
他为每个人,都量身定制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他会因为一个孩子偷吃了一包薯片,而罚他跑一万米。
也会在一个孩子因为想家而偷偷抹眼泪时,笨拙地给他讲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他不再是那个在麦迪松广场花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冠军教头。
他更像一个严厉的父亲,一个耐心的老师,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那一百多个孩子,也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们的身体,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拔节生长。
他们的技术,在日复一日科学的打磨下,变得愈发扎实。但最大的改变,是他们的眼神。
他们的眼神里,不再只有对篮球单纯的热爱,更多了一种叫做“思考”的东西。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点传球,为什么要在那个位置掩护。
篮球,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一门需要用智慧去钻研的,复杂的学问。
“燎原计划”的底子,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枯燥而又充实的训练中,被牢牢地打了下去。
这把火,虽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它的火种,已经深植于这片土地,深植于这群年轻人的心中。
三月底的一天,训练结束后,陆远把李春江和郭士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得去一趟美国。”陆远开门见山地说。
李春江和郭士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是一紧。
“怎么?那边……有球队找你了?”郭士强试探着问。他知道,尼克斯那个主教练的位置,可一直为陆远空着呢。
“不是。”陆远摇了摇头,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NCAA“疯狂三月”的对阵图,“我两个小弟子,打进总决赛了。我去给他们站个台。”
屏幕上,杜克大学“蓝魔”队的名字,赫然在列。
而在他们的球员名单里,两个名字,让李春江和郭士强都感到有些陌生。
德里克·罗斯。
斯蒂芬·库里。
“这两个……也是你教出来的?”李春江好奇地问。
“算是吧。”陆远笑了笑,“两个有趣的小家伙。一个,是运动天赋的究极进化体。另一个,则是投篮技术的完美样本。我当年在美国带过他们一阵子,想看看把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天赋,放在一个体系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李春江和郭士强,却听得心头狂跳。
一个人,不仅在NBA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回国掀起了一场青训革命,竟然还在NCAA,这个全世界篮球天才的聚集地,悄无声息地培养着自己的弟子?
这家伙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他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行,那你去吧。这边我们帮你盯着。”郭士强说,“也让我们看看,你教出来的,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小怪物。”
2008年4月7日,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阿拉莫穹顶体育馆。
NCAA男子篮球锦标赛,总决赛。
整个美国体育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里。
七万五千名观众,将这座巨大的体育馆,塞得水泄不通。
堪萨斯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学生们,各自占据了一片看台,用最疯狂的呐喊和歌声,为自己的球队助威。空气中,弥漫着青春、荷尔蒙和爆米花的味道。
陆远没有走任何VIP通道。
他穿着一身最普通的灰色连帽卫衣,戴着一顶棒球帽,帽檐压得低低的,混在汹涌的人潮里,检票,入场,找到了一个不算起眼,但视野很好的位置坐下。
他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氛围了。
和NBA那种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职业赛场不同,NCAA的赛场,有一种更纯粹,更原始的激情。
这里的每一个球员,都是为了荣誉,为了学校,为了篮球最纯粹的梦想在战斗。
他看着场上,杜克大学的球员们正在进行着赛前热身。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
一个,是身穿1号球衣的德里克·罗斯。
他像一头黑色的猎豹,身体里蕴含着爆炸性的能量。他的每一次运球,每一次起跳,都充满了力与美。他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夸张的动作,光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感觉到一股逼人的锐气。
另一个,是身穿30号球衣的斯蒂芬·库里。
他看起来和周围那些壮硕的队友格格不入。
身材清瘦,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他,就像一个不小心闯进巨人国的小男孩。
他没有进行花哨的运球,只是在三分线外,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最枯燥的定点投篮练习。
他的出手快得像一道闪电,篮球划出的弧线高而稳定,每一次都像安装了GPS一样空心入网。
陆远看着他们,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微笑。
在将整个纽约高中篮球界虐了整整四年之后,陆远把他们两个送进了老K教练执教的杜克大学,并告诉老K:“把他们放在一起,给他们自由。你会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后场组合。”
现在,是他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两人也不负众望,本就默契十足的两人进入大学之后表现依然强势,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NCAA决赛。
比赛即将开始,现场的DJ正在介绍双方的首发球员。
当介绍到杜克大学时,现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后卫!来自芝加哥的大一新生!德里——克——罗——斯!”
“后卫!来自夏洛特的大一新生!斯蒂芬——库——里!”
就在这时,现场导播,似乎是无意间,将镜头从球员通道,扫向了观众席。
突然,镜头停住了。
它对准了那个坐在角落里,戴着棒球帽的男人。镜头慢慢拉近,给了一张清晰的脸部特写。
整个阿拉莫穹顶体育馆,那喧嚣的声浪,在这一瞬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停顿。
紧接着,比刚才激烈十倍的,混杂着惊呼、尖叫和难以置信的呐喊声,轰然炸响!
TNT的解说席上,吉姆·南茨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指着监视器,声音都变了调:
“我的上帝!那……那个人是……是我眼花了吗?是陆远!是陆远教练!他竟然在这里!”
搭当比尔·拉夫特里也瞪大了眼睛,语无伦次:“哦!我的天!幽灵!这是一个幽-灵的出现!他消失了一整年!没有任何消息!现在,他出现在了NCAA的总决赛现场!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镜头,通过电视信号,在短短几秒钟内,传遍了整个美国。
正在酒吧里看球的球迷,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把啤酒洒了一地。
正在电脑前看文字直播的网友,疯狂地敲击着键盘,各大体育论坛瞬间被刷爆。
正在关注比赛的NBA各球队的总经理和球探们,几乎同时拿起了电话。
“陆远出现了!”
“他在圣安东尼奥!”
“快!想办法联系上他!”
那个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名字,以一种最不可思议,最戏剧性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所有人的视野中心。
他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就瞬间抢走了NCAA总决赛所有的风头。
陆远显然也察觉到了自己已经暴露。
他无奈地抬起头,看了一眼穹顶上方那个巨大的屏幕,上面正循环播放着他的特写。
他冲着镜头平静地挥了挥手,然后拉了拉帽檐,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但场上的两个人,却无法平静。
德里克·罗斯,在看到大屏幕上那张熟悉的脸时,他那颗总是充满了战斗火焰的心,猛地一颤。
他想起了这么多年过来,那个男人,是如何用最严厉的言语,和最残酷的训练,一点点打磨掉他身上多余的棱角,教会他如何用脑子去赢得比赛。
斯蒂芬·库里,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腕。
他想起了那个男人曾对他说过的话:“斯蒂芬,你的身体,可能永远是你的弱点。但你的投篮,可以成为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的,最致命的武器。前提是,你要学会,如何像一个刺客一样,去寻找那一秒钟的开火机会。”
他们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信念”的东西。
他们的教练,他们的引路人,正在看台上,看着他们。
这一场比赛,他们不能输。
比赛开始。
所有人都想看看,陆远亲自调教出来的两个弟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开场的第一次进攻,就震惊了全场。
罗斯在弧顶持球,一个简单的挡拆。
堪萨斯大学的防守队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绕过掩护,去封堵他的突破路线。
这是所有球队对付罗斯的标准策略——放你投,不让你冲。
但就在防守人绕过掩护的瞬间,罗斯却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动作。
他没有投篮,也没有强行突破,而是一个背后运球,将球交给了从他身边跑过的库里。
一个最简单的手递手传球。
但时机,却妙到毫巅。
库里接到球时,他的防守人,正好被挡拆的内线,结结实实地卡在了身后。他的面前,出现了一片长达一秒钟的,无人防守的真空地带。
对于库里来说,一秒钟,已经足够了。
他甚至没有运球,接球,屈膝,起跳,出手。
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唰!”
三分命中。
整个过程,从发起进攻到得分,只用了不到五秒钟。
解说席上的比尔·拉夫特里激动地大喊:“挡拆后的手递手!我的天!这是纳什和诺维茨基才会玩的战术!他们竟然让两个后卫打出了这种配合!罗斯的传球时机,库里的出手速度!这简直就是艺术!”
堪萨斯大学的主教练比尔·塞尔夫在场边,眉头紧锁。他赛前研究了杜克大学所有的比赛录像,从来没见过他们打过这种配合。
这绝对是新东西!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几分钟,杜克大学的后场双枪,上演了一场匪夷所思的进攻秀。
罗斯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持球猛冲。
他开始利用自己无与伦比的突破威胁,为队友创造机会。
他会像一把利刃,撕开对手的防线,然后在吸引包夹的瞬间,将球送到空位的队友手中。
而库里,则将无球跑动,演绎到了极致。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精灵,在球场上穿梭。
利用队友的每一次掩护,每一次跑动,去寻找那稍纵即逝的投篮机会。
他的投篮,没有死角。无论是底角,还是弧顶,只要给他一丝空间,他就能把球送进篮筐。
一个是最顶级的突破分球手,一个是最顶级的无球射手。
一个吸引防守,一个终结进攻。
他们就像阴和阳,动和静,完美地互补,产生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化学反应。
陆远在看台上,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心里,却并不平静。
他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也看到了他们依旧存在的不足。
罗斯在某些回合,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进攻欲望,陷入无谓的单打。
库里在面对高强度的身体对抗时,核心力量不足的弱点,还是会暴露出来。
但他很满意。
他要的,不是两个完美的机器人,而是两个懂得如何用自己的优势去打球的,聪明的球员。
比赛在上半场,就已经失去了悬念。
杜克大学的统治力,让堪萨斯大学感到了绝望。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防守。收缩内线,库里的三分就会像雨点一样落下。
扑出去防外线,罗斯的突破,就像一把烧红的刀子切黄油,轻而易举。
中场休息时,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陆远。
无数的记者,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将他团团围住。
“陆远教练!请问您对您两位弟子的表现怎么看?”
“您消失的这一年,究竟去了哪里?”
“有传闻说,尼克斯队一直在等您回去,是真的吗?”
“下个赛季,我们会在NBA的赛场上,重新看到您吗?”
长枪短炮,几乎要戳到他的脸上。
陆远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他像一条鱼一样,在人群中灵活地穿梭,走进了球员通道。
比赛的下半场,波澜不惊。
杜克大学以超人的统治力,毫无悬念地拿下了NCAA的总冠军。
当终场的哨声响起,罗斯和库里这两个年轻人,在场地中央紧紧拥抱。
他们没有像其他队友一样疯狂庆祝,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观众席的那个方向。
那个男人,已经不在那里了。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成了对陆远的“寻人启事发布会”。
杜克大学的老K教练,被问到最多的问题,都和陆远有关。
“是的,陆远教练对我们帮助很大。”老K教练面对镜头,坦然承认,“是他建议我,把德里克和斯蒂芬放在一起。他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使用他们的,极具创造性的建议。他是一个真正的战术大师,一个篮球世界的先知。”
当有记者问,知不知道陆远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老K教练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他就像一阵风,来的时候,改变了一切。走的时候,也悄无声息。”
此时的陆远,已经坐上了一辆返回机场的出租车。
他的手机,从他被镜头拍到的那一刻起,就响个不停。
有尼克斯老板多兰先生的,有姚明的,有科比的,还有无数个陌生的,来自全美各地的号码。
他一个都没有接。
他只是打开手机,看了一眼国内体育论坛的帖子。
“陆神现身NCAA!太牛逼了!罗斯和库里原来是他徒弟!”
“那配合,看得我头皮发麻!这才是现代篮球啊!”
“快回来吧陆指导!NBA需要你!”
他笑了笑,关掉了手机。
出租车司机是个健谈的黑人大叔,也是个球迷。
“嘿,伙计,你看到今天的新闻了吗?那个中国教练,陆,他回来了!整个美国都疯了!”
“是吗?”陆远看着窗外,圣安东尼奥的夜景,一闪而过。
“是啊!所有人都在猜,他会回尼克斯,还是会去执教湖人,或者干脆留在NCAA,创造一个杜克王朝!”司机大叔兴奋地说,“伙计,你说,他会去哪儿?”
陆远转过头,看着后视镜里,司机大叔那张充满了期待的脸。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声问了一句:
“你觉得,是种一棵参天大树,更有成就感,还是种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更有成就感?”
司机大叔愣住了,显然没听懂这句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话。
陆远笑了笑,没有再解释。他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里,浮现出的,不是罗斯石破天惊的暴扣,也不是库里水花四溅的三分。
而是在BJ郊区的那个训练馆里,那一百多个,正在茁壮成长的,稚嫩的脸庞。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谁也看不懂的神秘微笑。
风,已经起了。
当陆远的身影在NCAA总决赛的惊鸿一瞥后再度隐入人海,整个NBA的季后赛,彻底变成了一座没有神明看管的,最原始血腥的罗马斗兽场。
每一个踏入其中的强者,眼中都闪烁着贪婪的光。
他们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一个没有那个男人阴影笼罩的赛季。
王座悬空,人人皆可染指。
错过今年,或许就再无机会。
东部的厮杀尤为惨烈。
而从那片血海中杀出来的,是费城76人。
他们阵中,有两个老男孩。
一个叫沙奎尔·奥尼尔,一个叫文斯·卡特。
奥尼尔,这头曾经统治联盟内线的史前巨兽,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到了生涯的黄昏。
他的油箱里所剩的燃料,或许只够他打完半场好球。但他自己不这么认为。
他的心里,憋着一股火,一股足以烧掉整个联盟的怨火。
“那个中国人!”在一次更衣室的训话中,他用手指狠狠戳着战术板,唾沫横飞,“他,陆远,让我少拿了两枚戒指!最少两枚!我本来可以超越迈克尔·乔丹,成为历史第一人!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就在这个没有他的赛季!你们跟着我,把七年前就该属于我们的东西,给我抢回来!”
他的咆哮,像惊雷一样在每个队友耳边炸响。
而他身边那个一直很安静的男人,文斯·卡特,则用另一种方式回应着他的怒火。
卡特正处在他职业生涯最完美的巅峰。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在天上飞的扣篮王,他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不能的得分机器。
他的武器库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致命武器。
他的突破,他的中投,他的三分,都像淬了毒的匕首,招招致命。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像一个真正的领袖那样,去阅读比赛,去掌控比赛。
当奥尼尔这柄无坚不摧的重锤在内线吸引所有火力时,卡特这把锋利无比的刺剑,就在外线,用最优雅也最冷酷的方式收割着比赛。
东部决赛,他们遇到了那支陆远一手打造的,连续三年的卫冕冠军,纽约尼克斯。
这支尼克斯,即便没有了陆远,依旧强大得令人窒骨。
他们就像一台精密的德国机器,每一个零件,都严丝合缝。加内特的无所不能,史蒂夫·纳什的组织串联,科沃尔的无球跑位,都还保留着冠军的底蕴。
系列赛第一场,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尼克斯就给76人上了一课。
他们用行云流水般的团队篮球,把76人打得晕头转向。
篮球在他们手中,就像一个精灵,每一次传导,每一次空切,都充满了目的性。
76人就像一个笨拙的巨人,被一个敏捷的剑客耍得团团转,空有一身力气,却根本摸不到对方的衣角。
比赛结束,尼克斯大胜二十分。
76人的更衣室里,气氛压抑得能滴出水来。
奥尼尔一脚踹翻了身边的饮料箱,里面的冰块和佳得乐滚了一地。
“狗屎!我们打得像一坨屎!”他指着技术统计表,眼睛瞪得像铜铃,“看看他们!五个人得分上双!我们呢?除了我和文斯,还有谁站出来了?我们是在用两个人,打他们一个团队!”
卡特没有说话,他只是用毛巾盖着头,静静地坐在角落里。
他知道奥尼尔说的没错。他们太依赖个人能力了,而尼克斯,却是在用一个近乎完美的体系在打球。
那个体系,是陆远留下的最可怕的遗产。
深夜,卡特敲开了奥尼尔的酒店房门。
“沙克,我们不能再这么打了。”卡特开门见山,他的眼神异常平静,“我们赢不了那台机器。它没有弱点。”
奥尼尔像一座肉山一样陷在沙发里,闷声闷气地问:“那你说怎么办?投降吗?”
“不。”卡特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既然赢不了机器,那就把它砸了。把比赛,拖进最原始的泥潭里。让它从一台精密的仪器,变回一群有血有肉,会犯错,会愤怒的人。”
奥尼尔愣住了,他看着卡特,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队友。几秒钟后,他那张巨大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残忍的笑容。
“我喜欢这个主意,文斯。我非常喜欢。”
系列赛第二场,比赛的画风,毫无征兆地,变得丑陋而血腥。
76人队放弃了所有复杂的战术。他们的进攻,简单粗暴到了极致:把球给奥尼尔。
奥尼尔就在三秒区附近,像一棵扎根的老树,用他那三百多斤的身躯,一次,两次,三次,不知疲倦地撞击着尼克斯的内线。
加内特在他面前,就像一艘小舢板,被撞得东倒西歪。
尼克斯只能上包夹。但没用。奥尼尔就在包夹形成之前,用一个简单的转身,强行起跳,将球砸进篮筐。
犯规?没关系。
奥尼尔走上罚球线,两罚中一。
下一个回合,继续重复同样的剧本。
尼克斯那台高速运转的进攻机器,被这种近乎野蛮的打法强行降了速。
比赛的节奏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每一次犯规,每一次罚球,都像一次急刹车,让那台需要流畅运转才能发挥威力的机器,不断地熄火,重启。
而在防守端,卡特则化身成了一个疯子。
他像一块甩不掉的牛皮糖,全场领防着尼克斯的大脑,史蒂夫-纳什。
他用无数次的小动作,无数次的身体对抗,甚至是一些游走在规则边缘的垃圾话,去激怒纳什,去消耗他的体能。
纳什被他搞得心烦意乱,少了陆远的调整,风之子有些迷失。
比赛不再是篮球,而是一场意志力的角逐,一场肮脏的街头斗殴。
尼克斯的球员们显然不适应这种节奏。
他们习惯了在陆远的体系下,优雅而高效地解决战斗。
当对手把他们拖入到最原始的肉搏战时,他们那精密的外壳,开始出现裂痕。
最终,76人队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用最丑陋的方式,偷走了一场胜利。
整个系列赛,都变成了这种模式。
76人队,用最不体面,最功利,却也最有效的方式,将尼克斯王朝,一点点地拖入了泥潭,然后用他们更强壮的身体,更坚韧的神经,将卫冕冠军活活溺死。
抢七大战,在费城进行。
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双方战平。
尼克斯拥有最后一攻的球权。他们打出了一个完美的战术。
凯尔·科沃尔,这位现在联盟中最顶级的射手,通过双重掩护,在右侧四十五度角,跑出了一个足以杀死比赛的空位。
球,如期而至。
米勒接球,起跳,出手。
他的动作,永远都像教科书一样标准。
就在篮球即将离开他指尖的那一刻,一只遮天蔽日的巨掌,从天而降。
是奥尼尔!
这个三百多斤的胖子,在最关键的时刻,竟然从三秒区,不顾一切地补防到了三分线外!
他用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封盖,像拍苍蝇一样,将尼克斯最后的希望,狠狠地扇飞了出去。
球被卡特拿到。
他没有传球,一个人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向前场。
时间只剩下五秒,四秒,三秒……
他面对着尼克斯最后的防线,突然急停,然后用一个标志性的近乎垂直的干拔跳投,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将球投了出去。
篮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高高的,让整个费城都为之屏息的弧线。
“唰!”
灯亮,球进!
绝杀!
整个瓦乔维亚中心,瞬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奥尼尔冲向卡特,两个老男孩,在场地中央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我们做到了!文斯!我们干掉了那台该死的机器!”奥尼尔的吼声,像打雷一样。
卡特只是笑着,他看着场地另一边,尼克斯球员们那一张张写满了落寞和不甘的脸,轻轻地说了一句:“沙克,我们干掉的,只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躯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