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毁灭的交响曲(1 / 1)

加入書籤

灯光下,训练馆的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从隔壁白色房间飘来的混合了草药与金属的奇特气味。

当那颗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普通的抛物线时,特雷西·麦克格雷迪下意识地伸出手,稳稳接住。

就在接住球的瞬间,一种触电般的熟悉感从指尖传遍全身。这并非源于球的皮质或气压,而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对这件武器的绝对掌控感。他的手指、手掌、手腕乃至整个小臂,都仿佛被瞬间激活了出厂时的最佳设置。

篮球在掌心微微一转,那种人球合一的黏合感,那种随心所欲的控制力,他已经整整十年没有体验过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背部没有任何不适,膝盖也毫无酸痛。他的身体就像一架加满了航空燃料、更换了全新引擎的顶级战斗机,蓄势待发,只等着升空的指令。

他抬起头,那双总是显得有些慵懒的眼睛里,此刻燃烧着熊熊火焰。

不只是他,馆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巨变。

文斯·卡特在原地轻轻纵跳,落地时悄然无声,他感觉自己脚下踩着的不是坚硬的地板,而是两块蓄满了能量的弹簧。阿伦·艾弗森将手指关节捏得嘎嘣作响,那些曾被医生断言将伴随他终生的、遍布全身的伤病,此刻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身体轻盈得像一片羽毛,内里却蕴藏着火山爆发般的恐怖力量。本·华莱士那身曾被岁月和伤病侵蚀的肌肉,如今像花岗岩一样坚不可摧。

他们彼此对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同样的狂喜,以及对那个站在场边、神情平静的年轻教练近乎于崇拜的敬畏。

“我们开始练球。”陆远的声音打破了这份狂喜,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我们这支球队的战术只有一个:把球,给到你们任何一个人的手里。然后,去摧毁一切。”

这番话若被外人听到,无疑是嚣张到了极点,这是对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公然渺视,是对团队配合精神的无情侮辱。然而,从陆远的口中说出,在这十一个刚刚重获新生的传奇耳中,却像是一道不容置疑的神谕。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磨合。这个深藏于他们之间的秘密,远比他们身体上的返老还童更加惊世骇俗。

陆远看着他们,目光在每个人脸上缓缓扫过,最终说出了一个词,一个在当年NCAA如同梦魇一般的战术名词。

“BlueDevilHorns'96.”(蓝色恶魔牛角,96版)

这个词仿佛一把神秘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这十一个传奇脑海深处一道尘封已久的大门。

他们的眼神在顷刻间发生了变化,那种属于NBA成名巨星的骄傲与气场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纯粹、更加饥渴、也更加凶狠的气质。

那是属于大学球员的眼神,是那群在NCAA赛场上创造了四年全胜神话的杜克大学蓝色恶魔队员的眼神。

麦迪的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艾弗森的脸上则露出了一个充满挑衅的笑容,皮尔斯更是直接点了点头,开始移动脚步,走向他当年最熟悉的位置。

内线的本·华莱士与埃尔顿·布兰德,这两位巨兽般的球员如同两座移动的山峰,一左一右,沉稳地走向罚球线两侧的肘区。

这一切的发生,不需要任何言语沟通,不需要任何战术板的指示,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的交流。

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肌肉、他们的篮球灵魂,都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战术。

因为这是陆远教练在为他们这支拥有超级得分点的球队,量身打造的最无解的起手式。

“开始。”

随着陆远的声音落下,阿伦·艾弗森在弧顶开始了运球。

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砰,砰,砰,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让整个训练馆的空气都为之震动。

他的身体微微下沉,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无所不能的“答案”,要开始答题了。

他的右侧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左侧是保罗·皮尔斯。

三个拥有历史级别单打能力的球员同时摆出了进攻姿态,这对任何防守体系来说都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大本沉着地走上前,为艾弗森设置了一个坚如磐石的掩护。

那不是NBA比赛中常见的象征性接触,而是杜克式的、足以将防守者撞得骨头生疼的一堵真正的墙。

艾弗森借着掩护向左侧突破,他的第一步快得无法用语言形容,仿佛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空气。

负责模拟防守他的杰森·特里只觉得眼前一花,人就已经消失在了身侧,他甚至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

但这还不是战术的终点。

就在艾弗森突破的瞬间,另一侧的布兰德也动了,他为麦迪做了一个精准的无球掩护。

麦迪心领神会,没有丝毫犹豫,利用掩护直插篮下。

艾弗森的传球恰在此时送到,那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滚球,篮球仿佛拥有生命一般,紧贴着地板,穿过了所有可能被拦截的路线,精准地来到了麦迪的手中。

麦迪接球,合球,起跳。他的身体在空中舒展开来,展现出一种极致的充满暴力美学的姿态。

他仿佛挣脱了地心引力,轻松地在空中滑翔,高高举起篮球,越过篮筐,然后重重砸下!

哐——!

整个篮架都在发出痛苦的呻吟,巨大的轰鸣声在训练馆内久久回荡。

麦迪稳稳落地,他抬头看了一眼那个还在摇晃的篮筐,又下意识地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终于发自内心地笑了。

艾弗森走过来,与他轻轻击掌。

“特雷西,你的弹跳,好像比在杜克的时候还高了。”

“阿伦,你的传球,还是那么骚。”

皮尔斯也走了过来,他看着场边的陆远,眼神里充满了感慨:“教练,这个战术……我们有十年没跑过了吧。”

陆远平静地点了点头:“但你们的身体还记得。”

是的,他们的身体还记得,他们的肌肉形成了深刻的记忆。

这十一个人,根本不是什么临时拼凑的“复仇者联盟”,他们是师出同门、是这个世界上配合最默契的一个真正的整体。

他们是杜克大学的幽灵,是那支曾在NCAA赛场上让所有对手闻风丧胆的不败之师。

现在,这些幽灵,在他们昔日领袖的召唤下,于夏洛特这座小城,重临人间。

训练在狂热而有序的氛围中继续。场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焦躁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以及一种重归故里的亲切感。他们开始演练那些只属于杜克大学的、由陆远独创的战术体系。

“死亡摇摆'98!”

陆远喊出了第二个战术代号。这一次,是专为理查德·汉密尔顿与沃利·斯泽比亚克这对射手组合设计的。

瞬间,大本与布兰德这两台内线发动机开始在禁区内外疯狂地进行无球掩护,为外线的队友们持续不断地创造着投篮空间。

“面具侠”汉密尔顿开始了他标志性的、永不疲倦的跑动。

他的跑位路线如同鬼魅,让防守者永远无法预判他会从哪个方向出现,又将在哪个位置接球。神射手斯泽比亚克则在外线灵活游弋,像一个随时准备扣动扳机的狙击手。控球大师安德烈·米勒冷静地观察着场上的一切,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总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找到最佳的出球路线。

球,到了汉密尔顿手上。他在高速跑动中接球,身体甚至没有丝毫调整,便直接跳投出手。斯泽比亚克模拟的飞身扑防已尽全力,指尖几乎碰到了篮球,但还是慢了零点一秒。

唰。

篮球空心入网,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理查德,”米勒笑着说,“你的体力,好像回到了大二那年。”

汉密尔顿摘下他习惯性戴上的透明面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回应道:“不,安德烈。是你的传球,让我跑得更舒服了。”

站在场边的肖恩·马里昂,那个被誉为“骇客”的全能战士,也看得一脸兴奋。他的投篮姿势虽然怪异,但在陆远的体系里,他那无所不能的身手是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他能防守从一号位到四号位的任何球员,能拼抢篮板,能发动快攻,能在球队需要他出现的任何地方出现。

这些战术,这些配合,是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是他们最深的羁绊。

休息时间,所有人都像当年在杜克大学的更衣室里一样,自然而然地围坐在陆远的身边。

杰森·特里,这位充满活力的“喷气机”,终于忍不住开口:“教练,我到现在都觉得像在做梦。我们真的……都回来了。”

他的话,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陆远看着这些他一手带出来的弟子,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属于年轻人的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我召集你们来,不仅仅是因为你们需要一个机会,”他的声音很平静,“更是因为,只有你们,能理解我将要做什么。也只有我们这个组合,才能实现那个目标。”

他说的,是双重含义。只有他们这些亲身体验过“杜克奇迹”的人,才能在身体恢复巅峰后立刻无缝衔接,形成恐怖的战斗力;也只有他们这些见证过陆远当年种种“不可思议”之处的人,才能在面对“禁忌疗法”这种超现实事件时,保持绝对的信任与忠诚。

保罗·皮尔斯长舒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悠远起来:“说实话,教练,当年在杜克,我们就觉得你不对劲。”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麦迪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没错。我记得很清楚,大一那年你教我干拔跳投,没有讲任何发力技巧,只是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看一段你自己投篮的录像。然后你告诉我,‘忘记你的肌肉,让你的身体去模仿画面’。结果只用了一个下午,我就掌握了那种感觉。那种教学方式,根本不是当时任何教练会教的。”

艾弗森也陷入了回忆,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还有我。你教我Crossover,别的教练都强调要降重心,要用肩膀去做假动作。但你却告诉我,‘阿伦,你的武器不是假动作,是节奏。用你的节奏去欺骗全世界’。是你让我真正明白了,我的天赋应该如何去运用。”

“还有我,”大本瓮声瓮气地补充道,“我那时候除了有一身力气和会抢篮板外,什么都不会。是你告诉我,‘本,你不需要会得分。你只需要成为禁区里所有人的噩梦,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战术’。”

这些话语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们想起了更多当年的细节:陆远教练总能拿出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训练方法,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最微小的技术缺陷,他设计的那些战术理念,更是领先了当时整个篮球世界至少十年。

在他们还是年轻球员的时候,他们只是单纯地觉得教练很神奇、很厉害。如今,当他们经历了NBA的浮沉,见识了世界的广阔,再回过头去看待当年的一切,才终于意识到那并非简单的神奇。

那是一种……超越了时代认知的、碾压式的强大。

当年的“杜克奇迹”,与今天的“返老还童”,其本质上是同一种力量的展现。

埃尔顿·布兰德,这位球风扎实的状元秀,为这场讨论做出了总结:“所以,教练。当年你带领我们创造了奇迹。现在,你只是把当年的我们,又重新带了回来。”

“是的,”陆远点头确认,“我们要做的,只是重复一遍当年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的舞台是NBA,对手是全世界。”

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复仇,这是一场跨越了时空的师门重聚,是一场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最疯狂的回归。他们是陆远的弟子,这个秘密,是他们共同的力量源泉。

就在训练馆内气氛热烈到顶点之时,助理教练史蒂夫·克利福德拿着一台平板电脑,脸色有些难看地走了进来。他是陆远最近聘请的,负责处理所有杂事,并作为球队对外唯一的联系人,严格执行着陆远的保密指令。

“教练……”克利福德的声音有些迟疑,“TNT最新的节目出来了,还有《体育画报》的专栏……”

陆远接过平板,屏幕上正是查尔斯·巴克利那张夸张的大脸,他正笑得前仰后合:“……我敢打赌!他们现在肯定在练习怎么用意念投篮!哈哈!陆远教练,你如果真的能让他们回到巅峰,我就在演播室里亲吻肯尼的屁股!”画面随之切换,肯尼·史密斯在旁边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

接着,是《体育画报》那篇尖酸刻薄的专栏文章。“世纪骗局”、“营销闹剧”、“老男孩的最后悲歌”……这些刺眼的词语毫不留情地抨击着他们。

陆远面无表情地看完了这些,然后将平板递给了皮尔斯。皮尔斯看后冷笑一声,递给了艾弗森;艾弗森扫了一眼,眼神变得冰冷,又递给了麦迪。这台平板电脑,就这样在十一位传奇手中转了一圈,将外界的嘲讽与不屑清晰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训练馆里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但出乎克利福德意料的是,他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暴怒和沮丧。这些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传奇们,在看完这些嘲讽之后,反而都异乎寻常地平静了下来。那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令人心悸的平静,他们的眼神像是在看一群无知的跳梁小丑。

艾弗森第一个开口,他看着陆远,咧嘴一笑:“教练,他们说我们在冥想?”

麦迪靠在墙上,双手抱胸,眼神里带着一丝玩味:“挺好的,让他们继续笑吧。现在笑得越大声,到时候嘴巴张得就越大,也更容易被我们打掉牙齿。”

文斯·卡特活动了一下肩膀,关节发出清脆的响声:“我有点等不及了,真想看看当他们看到我还能飞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大本则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我想盖掉勒布朗。”

这群人,无一不是天生的斗士。他们的一生,都在和质疑与嘲笑战斗。这些外界的噪音,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压力,而是最好的燃料,足以让他们体内那团战斗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

陆远收回平板,关掉了屏幕。他看着弟子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冰冷的战意,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外界的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谁。”

他停顿了一下,宣布了接下来的计划:“从今天起,恢复正常训练。训练量,是你们在NBA巅峰时期的两倍。”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疲劳已经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他们渴望训练,渴望压榨这具崭新身体的全部潜力。

“在这之前,”陆远补充道,“我们不会接受任何采访,不透露任何信息。让他们继续猜,继续笑,就让他们把我们当成一个天大的笑话。直到比赛日那天,我们去迈阿密,赴一场王者的晚宴。然后,把他们的王冠,当着全世界的面,亲手摘下来。”

次日,当球员们重回训练馆时,一场期待已久的五对五全场对抗即将开始。陆远拿着战术板,实际上只是为了分组。

白队阵容令人窒息:控球后卫阿伦·艾弗森,得分后卫理查德·汉密尔顿,小前锋保罗·皮尔斯,大前锋肖恩·马里昂,中锋本·华莱士。这个组合拥有极致的突破、无解的跑位、万花筒般的进攻技巧、全能的防守覆盖以及一尊禁区守护神。

黑队的阵容同样恐怖:控球后卫安德烈·米勒,得分后卫沃利·斯泽比亚克,小前锋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大前锋埃尔顿·布兰德,并由文斯·卡特客串中锋。这个配置拥有稳健的掌控者、致命的射手、无解的天赋得分手、扎实的内线基石,还有一个能飞天遁地的“半人半神”。杰森·特里则在场边作为“超级第六人”,随时准备轮换上场。

陆远甚至没有安排裁判,他只是将球扔到了中圈,然后说了一句“开始”。

比赛从第一秒钟起,就直接进入了总决赛抢七级别的对抗强度,没有任何试探和保留。

艾弗森拿到球权,对上了安德烈·米勒的防守。

他没有多余的试探,仅一个看似朴实无华的体前变向,其蕴含的恐怖爆发力便已展露无遗。

米勒只觉得一阵风吹过,艾弗森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他身后。

麦迪立刻上来补防,两位历史级的天才得分手在这一刻正面相遇。

艾弗森没有选择强突,而是一个违反惯性定律般的急停,在高速冲刺中瞬间静止。

麦迪的反应也快到了极点,立刻贴了上来。

但就在此时,艾弗森手腕轻轻一抖,篮球从他的背后精准地传给了从底线兜出来的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接球,不停顿直接出手,尽管斯泽比亚克飞身扑救,指尖几乎触到篮球,但还是慢了一步。

唰!白队拿下第一分。

攻防转换,黑队迅速组织进攻。米勒稳稳地将球带过半场,交给了麦迪。

麦迪拿球,面对皮尔斯的防守。

“真理”张开双臂,像一头棕熊般罩住了麦迪的所有进攻路线。

然而麦迪没有选择突破,他只是干拔,原地起跳。

那是一种毫无道理的、无视防守的进攻方式。他的身体在空中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出手点让皮尔斯望尘莫及,整个动作舒展优雅,却又充满了致命的杀气。

唰!麦迪用同样的方式还以颜色。

比赛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这边,皮尔斯利用他万花筒般的进攻技巧,背身单打斯泽比亚克,接一个转身后仰跳投命中;

那边,布兰德在内线展现了他扎实的脚步,一个漂亮的小勾手,在大本的头顶上将球打进。

艾弗森再次突破,吸引了所有人的防守注意力,然后将球高高抛向空中,本·华莱士如同一头苏醒的雄狮拔地而起,用一股要把篮筐扯下来的力量完成了空中接力!

文斯·卡特同样不甘示弱,在一次快攻中接到米勒的传球,罚球线内一步起跳,在空中完成了一个惊人的大风车灌篮!

砰!

砰!

砰!

篮球不断地被送进篮筐。

场上没有弱者,每一个人都是进攻强点,每一个人也都是防守悍将。

但最可怕的并非他们的个人能力,而是他们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马里昂的切入时机总是恰到好处,皮尔斯和艾弗森的交叉掩护总能制造出空位,大本与布兰德的内线防守轮转密不透风,米勒的传球总能找到位置最舒服的队友。

他们就像一台被调试到完美的精密战争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在以最高效的方式运转。

这根本不是一场训练赛,而是一场毁灭的交响曲,一场篮球天赋最华丽的狂欢。

一个小时后,陆远终于吹响了哨声。

十一个人不约而同地停下动作,浑身湿透,汗水浸湿了球衣,剧烈地喘息着。

然而,他们的脸上找不到一丝疲惫,只有酣畅淋漓后的极致痛快。他们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打过这么高水平、这么纯粹的篮球了。

他们看着彼此,眼神里是棋逢对手的尊重,也是同门师兄弟的信赖。

他们又齐齐望向场边的陆远,眼神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感激和狂热。

是这个男人,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这一切;是这个男人,让他们这群被世界遗忘的旧神,重新拥有了君临天下的力量。

杰森·特里从场下冲了上来,兴奋地张开双臂,模仿着飞机的样子在场上滑翔,大喊道:“我还能打一整天!”

“我也是。”艾弗森擦了擦汗,笑着附和。

陆远看着这群重新找回了灵魂的战士,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走到训练馆紧闭的大门前,手轻轻地放在了门上。

门外,是嘲笑,是质疑,是整个不相信他们的世界;

门内,是十一个重回巅峰的传奇,是一支足以摧毁一切的、来自过去的幽灵军团。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干的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