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陆远最伟大的作品——之一(1 / 1)

加入書籤

当勒布朗·詹姆斯那被心魔彻底吞噬的背影消失在波士顿TD花园球馆的球员通道深处时,整个北美体育界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之中。

现在,通往总决赛的最后一道门坎,已经矗立在他们面前。门后站着的,是迈阿密热火队。

这支球队在东部的另一片战场上同样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他们在半决赛中以四比一的悬殊比分,将坚韧的印第安纳步行者轻松淘汰。

克里斯·波什在内线拥有柔和的投篮手感。

卡梅隆·安东尼的单打技术华丽而致命。

而球队真正的引擎,那个身披三号战袍的男人——德维恩·韦德,他的突破依旧迅如闪电,无可阻挡。

这三人组成了联盟中最为耀眼的进攻火力群。

当东部决赛的对阵双方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几乎是瞬间便从刚刚被历史尘封的勒布朗·詹姆斯身上,齐刷刷地转移到了德维恩·韦德的身上。

这轮系列赛的叙事主题,不再是关于新王挑战旧神的屠龙史诗,而是一场更为复杂,更具情感张力的师徒对决。

德维恩·韦德。这个名字在陆远的传奇执教生涯中,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

他不是陆远在杜克大学时期的嫡系门徒,但他却是陆远在NBA一手缔造的第二个王朝——纽约尼克斯王朝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在纽约的那几年,是韦德从一块璞玉被雕琢成传世美玉的岁月。

陆远像一位最严苛也最慈爱的父亲,教会了他一切。

他教会韦德如何利用自己无与伦比的速度,而不是被速度所奴役。

他教会韦德如何用更聪明的脚步去保护自己那本就脆弱的膝盖。

他教会韦德如何阅读防守,如何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保持冷静,如何从一个单纯的得分手蜕变为一个能够掌控比赛节奏的真正领袖。

在陆远的战术体系中,韦德与内线的凯文·加内特,以及外线的史蒂夫·纳什一起,为那座渴望荣耀太久的麦迪逊广场花园,史无前例地完成了三连冠的伟业。

陆远对于韦德而言,是导师,是伯乐,更是他篮球世界里的神。

然而,英雄的史诗总有落幕的一天。

尼克斯王朝在登峰造极后选择了重建,韦德也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在恩师的光环之外独立取得成功,选择了南下迈阿密。

在这里,他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之一卡梅隆·安东尼,以及全明星大前锋克里斯·波什,组成了足以撼动联盟格局的新三巨头。

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唯一,那就是复制甚至超越当年尼克斯的辉煌,再次捧起奥布莱恩杯。

现在,命运以一种近乎于剧本的方式,将他推到了恩师的对立面。

这种感觉,远比面对任何一个宿敌都要复杂。那是一种混杂着尊敬,亲近,以及强烈证明欲的奇特情感。

系列赛开始前的媒体日,韦德面对着来自全世界的长枪短炮,他的表情庄重,眼神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敬意。

“教练……陆远教练,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不仅仅是在篮球领域。”韦德的开场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没有他的悉心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德维恩·韦德。我的一切,我的比赛方式,我的思考模式,都深深地烙着他的印记。我知道这轮系列赛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挑战。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他了解我所有的优点,更了解我所有的缺点。在他面前,我就像一本被完全摊开的书,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一位来自ESPN的资深记者敏锐地抓住了他话语中的一丝缝隙,追问道:“既然如此,你认为热火队的胜算在哪里?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韦德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更年轻,我们更有活力,我们的身体正处于巅峰。我们尊敬他们,尊敬那些为联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前辈。但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赢下系列赛。我必须,也必定要向他证明,我已经从他那里‘毕业’了。”

“毕业”这个词,他咬得特别重。其中蕴含的,是一个学生渴望得到老师最高认可的,最强烈的呐喊。那不是背叛,而是一种“青出于蓝”的宣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洛特山猫队的新闻发布会。陆远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即将开始的不是决定东部冠军归属的生死大战,而是一场普通的教学观摩课。

当记者将韦德那段“毕业宣言”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他时,陆远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这种微笑,与他面对勒布朗·詹姆斯时那种掌控一切的冷峻截然不同。

那是一种长辈看着自己最得意的晚辈,眼中充满了欣慰与骄傲的笑容。

“德维恩是我执教过的,最有天赋,也是最勤奋努力的球员之一。”陆远的回答,充满了毫不吝惜的赞美。“我为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他早已是一名成熟的球队领袖,一名无可争议的联盟超级巨星。他说他想证明自己毕业了,这很好。我很期待,也非常想看到他的毕业作品,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这番话,让习惯了赛前垃圾话和心理战的记者们大感意外。

没有一丝一毫的针锋相对,没有一句暗藏机锋的嘲讽,只有纯粹的,如同师长对学生的赞美与鼓励。

然而,真正了解陆远的人,比如TNT演播室里的肯尼·史密斯,却从这番话中读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恰恰是最高明,也最诛心的心理战。陆远完全跳出了“对手”的框架,他将自己摆在了“考官”的位置上。

他没有给韦德任何“敌人”的标签,而是将这轮系列赛,直接定义为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

这样的定义,无形之中就将所有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般全部推到了韦德一个人的肩膀上。

赢了,那是学生超越了老师,是理所应当的传承。输了,那就意味着学艺不精,毕业失败,还需要继续磨练。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陆远这位“考官”都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教练,既然您如此了解韦德,这一轮系列赛,您会用谁来对位他呢?是刚刚在防守端大放异彩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还是经验更丰富的保罗·皮尔斯?”有记者再次提出了这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陆远微笑着,缓缓地摇了摇头。

“为什么你们的思维总是陷入一对一的框架呢?篮球,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决斗。对付一名像德维恩这样级别的球员,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单防。”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享受着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他答案的感觉。

然后,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用一种清晰而平淡的语气,公布了他的策略。

“这一次,我们为德维恩准备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防守者。我为他准备的,是一份‘答案’。”

“答案?”在场的记者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陆远没有再做任何解释。他只是留给了全世界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随后便起身,结束了这场吊足了所有人胃口的发布会。

“答案”?这个词,像一个神秘的咒语,在短短几分钟内,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迅速传遍了整个联盟。

TNT的演播室里,查尔斯·巴克利正在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地分析着热火三巨头的优势。而他的搭档肯尼·史密斯,则锁着眉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突然,他像被一道闪电击中般,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溜圆。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陆远的意思了!”肯尼·史密斯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答案’!TheAnswer!他说的不是一份答案,他说的是一个人!阿伦·艾弗森!”

巴克利被他吓了一跳,一脸茫然地反驳道:“让艾弗森去防韦德?肯尼,你疯了吗?韦德比现在的艾弗森更高大,也更强壮!艾弗森的防守,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里,都从来不是他的强项!韦德会像一辆跑车一样,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的!”

“不,查尔斯,你的思维还停留在第一层。”肯尼·史密斯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篮球对位!这是一个象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宣言!是陆远在向他的弟子韦德,传递一个清晰无比的信息!‘闪电侠’对阵‘答案’!这是两个时代最伟大的后卫之间的直接对话!陆远是在用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告诉韦德:你的速度确实很快,快如闪电,但我的球队里,有能够解答你一切问题的‘答案’!这已经超越了战术,这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博弈!陆远这个家伙,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教练,他是一个心理学教授!”

东部决赛第一场,在山猫队的主场,时代华纳中心球馆,正式拉开了帷幕。

球馆内的气氛,与上一轮对阵凯尔特人时那种充满了敌意与火药味的状态截然不同。

当现场DJ介绍客队球员,喊出德维恩·韦德的名字时,球馆内爆发出了持续而热烈的掌声。

这里的球迷尊敬韦德这位曾经在陆远麾下,为尼克斯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超级巨星。

韦德在漫天的掌声中向四周的球迷挥手致意。

然后,他的目光,穿越了整个球场,与教练席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在空中交汇。

陆远向他微笑着,轻轻点了点头。韦德也点头回应。

没有言语,但师徒之间的情谊,在这一刻,已经超越了胜负。

比赛开始的哨声,终于吹响。

热火队获得了第一次进攻球权。

球经过简单的传导,毫无意外地落入了韦德的手中。

正如肯尼·史密斯所预言的那样。当韦德抬起头,看向自己的防守者时,他看到了那个身穿山猫队三号球衣的男人。

那个曾经桀骜不驯,用华丽的变向和无畏的突破,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男人——阿伦·艾弗森。

韦德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矮小一些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是教练给他的,第一道考题。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发动了他那标志性的,如同闪电一般的突破。

他的第一步,快到肉眼几乎难以捕捉。他想用最纯粹,最绝对的速度,一步过掉这个已经三十六岁的传奇。

然而,艾弗森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艾弗森没有像大多数防守者那样,下意识地向后退步,以求缓冲空间。

恰恰相反,他向前,狠狠地贴了上来。

他用自己同样惊人的爆发力,死死地卡住了韦德启动的第一条路线。

与此同时,他的手像一条不知疲倦的毒蛇,不断地骚扰着韦德手中的篮球。

韦德感觉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块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牛皮糖上。

他被迫停下脚步,一个急促而大幅度的体前变向,试图从另一侧寻求突破。

艾弗森的脚步,如同鬼魅一般,再次精准地跟上。

他的重心压得极低,像一头即将发起攻击的猎豹,那双眼睛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斗志。

韦德连续两次尝试用速度强行突破,都被艾弗森用这种近乎于窒息的,寸步不让的贴身防守给硬生生地顶了回来。

他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完全没有想到,已经三十六岁的艾弗森,竟然还拥有如此恐怖的横向移动速度和令人窒息的防守韧性。

艾弗森的体重或许不如他,但他的核心力量,他的脚步速率,他的体能储备,都保持在巅峰水准。

突破不成,韦德只能无奈地将球传给了侧翼的卡梅隆·安东尼。

安东尼利用自己丰富的进攻技巧,命中了一记高难度的后仰跳投。

二比零。

热火队先声夺人。

但是,所有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韦德的第一次进攻打得极为难受。

他甚至连一次像样的出手都没有形成。

攻守转换。

轮到山猫队进攻。

安德烈·米勒,这位球场上最低调,却最富有智慧的指挥官,不紧不慢地将球带过半场。他的眼睛,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雷达,迅速扫描着热火队的防守站位。热火队的防守策略,极具侵略性。他们的球员,利用出色的运动能力,不断地对持球人进行压迫,试图制造失误,然后打出快速反击。

米勒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他一个看似随意的击地传球,将球给到了罚球线高位的埃尔顿·布兰德。布兰德接球,立刻做出了一个投篮的假动作,成功地吸引了内线克里斯·波什的防守注意力。就在波什重心上浮的一瞬间,布兰德手腕一抖,一个精妙绝伦的背身传球,篮球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穿越了人缝,送到了从底线悄然空切进来的肖恩·马里昂手中。

马里昂接球,面前已是一片坦途。他轻松写意地,用一个单手挑篮,将球放入篮筐。

二比二。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科书般的,山猫式团队配合。整个进攻过程,如同一首流畅的诗歌,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丝一毫的停滞。热火队那充满压迫感的防守,被一个简单到极致的传切配合,就轻易地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场上的局势,变得愈发清晰。

热火队的进攻,完全依赖于三巨头的个人天赋。韦德在艾弗森的死亡缠绕下艰难地寻求突破机会。安东尼用他那万花筒般的单打技巧不断地挑战着保罗·皮尔斯的防守。波什则在外线寻找着中距离的跳投空间。他们的进攻,华丽而直接,充满了巨星篮球的美感。

然而,山猫队的进攻,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像一部被设定了精密程序的机器。篮球在任何一个人的手中,都不会停留超过三秒钟。海量的,不知疲倦的无球跑动,坚如磐石的掩护,以及时机恰到好处的空切,让热火队那引以为傲的运动型防守,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球员们被调动得疲于奔命。尤其是理查德·汉密尔顿,这位联盟中最伟大的无球跑动大师,他像一个永远不会感到疲倦的幽灵,在场上疯狂地奔跑,一次又一次地,借助本·华莱士那如同城墙般坚实的掩护,找到转瞬即逝的空位出手机会。

第一节比赛还没打完,汉密尔顿就用他那如同机器人般精准的接球就投,轻松地砍下了十分。

而热火队的核心韦德,则在艾弗森的贴身撕咬下打得无比挣扎。

他每一次接球,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去进行摆脱。

他每一次启动,都要面对艾弗森那如同附骨之疽般的骚扰。

他的比赛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第一节比赛结束,记分牌上的比分是三十比二十二。

山猫队兵不血刃地取得了八分的领先优势。

而韦德单节六次出手仅仅命中两球,得到了可怜的四分。

节间休息的时候,陆远将球员们召集到一起,他的表情平静得如同古井无波。

“做得很好。”他用一块白板擦,轻轻地擦拭着战术板。“继续保持下去。记住,我们的优势,不在于某一个点的强攻,而在于我们是一个无法被分割的整体。用传球,去调动他们的防线。让他们跟着我们的节奏来回奔跑。消耗他们的体能,瓦解他们的防守阵型。阿伦,继续给他压力,不要让他有任何轻松启动的机会。把他逼到我们的陷阱里来。”

艾弗森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

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证明自己价值的荣誉之战。

而在球场的另一端,热火队的更衣室里,气氛则显得有些凝重。主教练埃里克·斯波尔斯特拉,正对着战术板,焦急地大声布置着战术。

“德维恩,你必须打得更有侵略性!不要再犹豫了!用你的身体,用你的力量,去冲击他!阿伦·艾弗森已经三十六岁了!他根本承受不住你的冲击!撞开他!只要你突进去,他们的防线就会收缩,机会就出来了!”

韦德低着头,默默地点了点头。但他心中,却涌起了一丝无力的苦涩。他知道,事情远没有教练说的那么简单。艾弗森的防守,远比看上去要难缠得多。那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而是一种经验,预判和意志力的综合体现。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艾弗森的身后,站着的是那个如同铁塔般的本·华莱士。那是教练为他精心准备的,第二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第二节比赛开始。

韦德果然执行了教练的意图。他加强了突破的坚决性。他不再试图用单纯的速度去过人,而是开始更多地利用自己强壮的身体,去强行冲击艾弗森的防线。

有一次,他终于成功地用肩膀,硬生生地撞开了艾弗森半个身位,杀出了一条血路,冲向了内线。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迎来一片开阔地的时候,那个他最熟悉,也最畏惧的身影,早已如同一座山峰般,屹立在了他的面前。

本·华莱士。

韦德在空中,面对着大本那张凶神恶煞,不带一丝情感的脸,他感觉自己仿佛撞上了一堵墙。他只能在身体完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勉强地将球抛向篮筐。

“啪!”

一声震彻全场的巨响,篮球被大本那蒲扇般的大手,狠狠地,毫无悬念地,钉在了篮板之上!

山猫队立刻发动闪电般的快速反击。麦迪接球后,如同一阵风般,带球冲向前场。面对着卡梅隆·安东尼的追防,他甚至没有减速,在三分线内一步,旱地拔葱,一记潇洒飘逸到极致的干拔跳投,篮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唰!

空心入网。

分差,被瞬间拉开到了两位数。

韦德的心,一点一点地,向无底的深渊沉去。

他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一个由恩师亲手为他设计的,无解的困境之中。他如果选择自己强行攻击,就会一头撞进山猫队早已布置好的,由艾弗森和华莱士构筑的内外双重防守陷阱。如果他选择传球给队友,安东尼和波什虽然能够利用个人能力得分,但那种低效的,充满勉强的单打,其得分效率,完全无法跟上山猫队那种水银泻地,多点开花的团队进攻。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巨大蛛网上的蝴蝶。无论他如何拼命地扇动翅膀,都无法摆脱那张由陆远亲手编织的,看似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大网。

半场比赛结束,山猫队以六十比四十二领先了十八分。

比赛的悬念,似乎正在被提前终结。

下半场,韦德试图用一己之力,强行逆转比赛的走向。

他打得像一个悲情的英雄。他开始疯狂地,不顾一切地得分。

他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库,急停后仰跳投,迷踪步上篮,欧洲步突破。他单节狂砍十六分,试图以一己之力,将球队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然而,山猫队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他们依旧不紧不慢地,打着自己的团队篮球。他们的战术纪律性,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你韦德在这里辛辛苦苦地得到两分,我这边汉密尔顿,或者麦迪,或者皮尔斯,就能通过一个更加轻松写意的团队配合,还一个两分。

分差,就像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始终冷酷地横亘在那里。

最终,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山猫队以一百一十比九十三,十七分的巨大优势,轻松地赢下了系列赛的第一场。

韦德全场砍下了三十二分,七次助攻,但他的出手次数,也高达二十八次。而他的两位巨头队友,安东尼和波什得分都未能超过二十分。

赛后,韦德一个人坐在更衣室冰冷的板凳上,用一条巨大的毛巾盖住自己的头,久久不语。

他知道,他输了。他输得心服口服。他用了一种最个人英雄主义,也是陆远最想看到的打球方式,掉进了恩师为他准备的第一个陷阱。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热火队的篮球,是割裂的,是低效的。

第一场比赛,是陆远给他上的,第一堂毕业课,课题是: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

两天之后,第二场比赛,在同一个场馆,如期而至。

所有人都期待着热火队能够做出调整和反弹。他们相信,拥有三巨头的热火队,其天赋不应该只打出这样的表现。

比赛开始前,韦德主动找到了安东尼和波什。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卡梅隆,克里斯。”韦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今晚,我们不能再像上一场那样打了。我们必须像一个真正的团队去战斗。我会被他们重点盯防,我的进攻空间会非常小。所以,我需要你们站出来。我会尽我所能,为你们创造机会。”

安东尼和波什都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知道,如果再让韦德一个人陷入单打独斗的泥潭,他们将毫无胜算。

比赛开始。

韦德果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打法。他不再执着于个人进攻。他开始频繁地利用自己强大的突破威胁,去吸引山猫队的防守,然后在第一时间,将球分给位置更好的队友。

开场之后,战术收到了奇效。安东尼接到韦德的突破分球,命中了一记空位三分。紧接着,波什在罚球线,接到韦德的传球,稳稳地中投得手。热火队打出了一波八比二的梦幻开局。

球场另一侧的教练席上,陆远看到这一幕,脸上依旧挂着那副风轻云淡的微笑。

他知道,以韦德的球商,他一定会做出这样的改变。而这,同样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没有叫暂停。他只是对着场上,做了一个简单而隐蔽的手势。

场上的山猫队球员们,立刻心领神会。他们的防守策略,在悄无声息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当韦德再次持球突破时,山猫队的防守球员,不再向内线进行收缩协防。恰恰相反,他们像被胶水粘住一样,死死地贴住自己负责的外线射手。他们宁愿放开一条通往篮筐的通道,让韦德去冲击篮筐,也绝不给热火队其他任何人,得到轻松出手的机会。

这是一种极其冒险,也极其自信的防守策略。这是一种豪赌。赌的是,你韦德一个人的得分,绝对杀不死我们这支球队。

韦德很快就发现了山猫队防守策略的诡异变化。他面前的道路,突然之间,变得无比开阔。他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就突破到篮下。

于是,韦德开始得分。

轻松的上篮,写意的抛投,小角度的勾手。他的得分,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但是,热火队的整体进攻,却再一次陷入了可怕的停滞。

安东尼和波什,在汉密尔顿和皮尔斯等人的严密贴防下,很难再得到像开场时那样轻松的空位出手机会。

他们只能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行高难度的,低效率的个人强攻。

场上的局面,变得无比诡异。

韦德在不断地得分,他的个人数据在飞速上涨。但山猫队,总能用一种更高效,更团队的方式,还以颜色。

分差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幽灵,在被热火队短暂迫近之后,又被一点一点地拉开。

第三节,当热火队好不容易将分差追到只差十分的时候,陆远叫了一个暂停。

他换上了两位替补席上的超级第六人,贾森·特里和文斯·卡特。

“喷气机”和“半人半神”同时登场。

“贾森,上去之后,不要犹豫,有机会就投。”陆远对特里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信任。“文斯,找个机会,飞起来,让迈阿密的球迷看看,你还能跳多高。”

两位在联盟中早已功成名就的老将,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兴奋的光芒。

暂停回来。山猫队的进攻节奏,突然提速。

贾森·特里在外线,化身为一个冷血无情的杀手。他接到球,就毫不犹豫地拔起出手。他的三分球,像一把把淬毒的利刃,精准而无情地,刺穿了热火队的防线。

而文斯·卡特,则仿佛让时光倒流了十年。在一次快速反击中,他接到艾弗森的后场长传,在罚球线内一步,迎着空中飞来的热火球员,高高跃起。他的身体在空中舒展到了极致,然后隔着试图封盖的克里斯·波什,完成了一记足以载入史册的战斧式劈扣!

轰!

整个时代华纳中心球馆,彻底爆炸了!球迷们疯狂地嘶吼着,挥舞着手臂,他们感觉自己的头皮都在发麻!

这一记惊天动地的暴扣,像一记重锤,彻底摧毁了热火队球员们刚刚燃起的,最后一点反抗的意志。

最终,山猫队再次以一百一十五比九十八,又一个十七分的优势,赢下了系列赛的第二场比赛。

韦德全场比赛,二十五次出手命中十七球,狂砍四十二分。然而,当他看着记分牌上那冰冷的数字时,他的脸上,只有无尽的苍白与苦涩。

这场比赛,是陆远给他上的,第二堂毕业课。课题是:一个人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它甚至,根本就不是胜利。

总比分二比零。系列赛移师阳光明媚的迈阿密。

回到美航中心球馆的韦德,已经站在了万丈悬崖的边缘。他知道,接下来的第三场比赛,将是决定整个系列赛,乃至整个赛季命运的生死之战。如果再输,他们就将面临被横扫的,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三场比赛,韦德打出了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为悲壮,也最为极致的一场比赛。

他拼尽了自己的一切。

在进攻端,他像一个无所不能的篮球之神。他既能像第一场那样,为队友创造机会,又能像第二场那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个人能力解决问题。他将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篮球,用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在防守端,他更是不遗余力。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猎豹,在场上疯狂地飞奔。他去扑抢每一个地板球,他去干扰每一次投篮,他甚至在一次防守中,为了救一个即将出界的球,整个人飞进了观众席。

在他的感召下,热火队三军用命。他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他们与山猫队,展开了一场惨烈到极致的,刺刀见红的肉搏战。

比分,像两条纠缠在一起的毒蛇,死死地咬着。

比赛的最后关头,悬念被推向了最高潮。

终场前十秒,山猫队凭借着保罗·皮尔斯的一记关键中投,以一百零一比一百领先一分。

热火队拥有最后一攻的机会。

整个美航中心球馆,两万名球迷全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们屏住呼吸,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的城市英雄——德维恩·韦德的身上。

韦德从后场接球,面对着艾弗森寸步不离的防守。他缓缓地运着球,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无情地流逝。

在进攻时间还剩下四秒的时候,他突然启动!

他用了一个极其隐蔽,也极其快速的变向突破。

这个脚步的精髓,正是当年在纽约的训练馆里,陆远花费了无数个夜晚,手把手教给他的。

艾弗森的防守已经做到了极致,但还是被这记匪夷所思的脚步,晃开了仅有的一丝缝隙。

韦德杀入内线,迎着本·华莱士和埃尔顿·布兰德组成的双人补防,在身体即将失去平衡的瞬间,他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将身体抛向空中,用一个高难度的,近乎于祈祷的抛投,将球投了出去。

篮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高耸而诡异的弧线。

全场,一片死寂。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

哐当!

一声清脆而冰冷的响声。篮球磕在了篮筐的前沿,高高地弹起,然后无力地落下。

篮板球被本·华莱士稳稳地保护了下来。

比赛结束的红色灯光,亮起。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韦德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看着那个无情拒绝了他的篮筐,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无尽的绝望。他用尽了全力,他打出了最完美的表现,他甚至用上了恩师教给他的终极绝招。但是,命运,还是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

希望被升到最高点,然后被瞬间摔得粉碎。这种感觉,远比一场溃败,要痛苦一万倍。

而在球场的另一边,山猫队的教练席上,陆远看着那个瘫倒在地上,失魂落魄的弟子,脸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他的眼神中,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忍。

但他知道,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三场比赛,是陆远给他的第三堂,也是最残酷的一堂毕业课。

课题是:有时候,即使你拼尽所有,也未必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学会接受失败,是成为真正强者的必经之路。

这场令人窒息的失利,彻底摧毁了迈阿密热火队的最后一丝心气。

第四场比赛,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表演。

热火队的球员们,眼神空洞,在场上如同行尸走肉。他们的精神,已经在上一场比赛的最后一秒,被彻底击碎了。

而山猫队,则像一群冷酷的行刑官,用他们那精准而高效的团队篮球,一刀一刀地,切割着比赛的最后悬念。

比赛的最后一节,山猫队已经领先了超过三十分。

陆远叫了一个暂停,将场上的五名主力一一换下,接受全场球迷的致敬。

热火队的教练斯波尔斯特拉也满脸无奈地换下了依旧在场上拼搏的韦德。

韦德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走下球场。

当他经过山猫队的替补席时,他停下了脚步。

他抬起头,看向那个坐在教练席上从始至终都气定神闲的男人。

这一刻,他的眼神中,没有了挣扎,没有了不甘,没有了痛苦。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

他永远也无法“战胜”陆远。

因为,他本身就是陆远教练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他的存在,他的强大,他的荣耀,本身就是陆远传奇光环上最耀眼的一部分。

他一直想要证明的“毕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

一个学生,永远也无法“战胜”赋予他知识和智慧的老师。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老师教给他的东西传承下去,发扬光光大。

想通了这一切,韦德感觉自己心中那块压抑了许久的巨石瞬间被搬开了。

陆远站起身,走到他的面前,紧紧地,拥抱住了自己的弟子。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德维恩。”陆远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在他的耳边响起。“你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得分后卫。抬起头,继续前进。你的路,还很长。”

韦德的眼眶瞬间红了。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幕通过现场的摄像机传遍了全世界。

它为这轮充满了宿命感的师徒对决画上了一个最温情也最完美的句号。

终场哨响。

四比零。

夏洛特山猫队,以一种近乎于残忍却又充满了艺术感的姿态横扫了迈阿密热火,队史第一次挺进了NBA总决赛。

王座巡礼第三站,以一种无可争议的方式宣告结束。

山猫队的更衣室里,陆远用白板擦擦掉了战术板上迈阿密热火队的名字。

“十二场胜利。”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

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先生们,我们距离创造历史,只剩下最后四场胜利了。”

他抬起头,看向他眼前的这十一位,随他从大学征战到职业赛场,最忠诚的弟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