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西景国主的“三日之限”,东华近况(1 / 1)

加入書籤

西景朝堂内,刘乾怒不可遏,气血不断上涌,让他整个人剧烈的颤抖着,几乎快失去理智。

自西景成立以来,即使是差点经历灭国的那几次,处于西北位置,三面皆有屏障的平遥城都不曾陷落过。

他从来没想过,这种足以载入史册的耻辱之事有一天竟然会在自己任内发生。

“冯骁,你身为兵部尚书,就没有话要跟朕说吗?”

刘乾抄起旁边的香炉就朝冯骁扔了过去。

冯骁没有躲避,就连劲力都没有使出来,硬生生受了这一击,顿时头破血流。

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极为恭敬的趴伏在地,把流血的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颤声道:

“如此堪称国耻之事,纵有百般借口,亦难辞臣之罪,请王上重重责罚!”

“哼,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简直可笑,明明已经对东华国足够重视,甚至调兵遣将,陈兵边关,却没想到都还没动手,家竟然被人偷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看到堂堂正二品大臣血溅大殿,刘乾终是稍稍清醒过来,一脸阴沉的巡视群臣,最终目光定格在乾广钊身上,沉声道:

“乾广钊,王权现在带兵到了何处?”

乾广钊躬身道:“刚出发不久,应该只走了五百里左右!”

刘乾脸上满布杀气:“叫他立马回兵,朕再给他两万兵马,务必在三天之内把平遥城给朕收回来!”

乾广钊踌躇半晌,还是出声道:“打是应该能打下来,但三天不行,那王忠嗣一人便能抵千军万马,若是太急切,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那就把狼将都召回来!”

刘乾深深呼了口气,“恶狼死了,残狼也死了,还有五名狼将,统统把他们召集到平遥城去,三天时间,朕一定要看到平遥城重回朕的手中!”

“好!”

见他态度坚决,乾广钊内心一叹,郑重点头,旋即快速离去。

“来人,召三王子一柱香内必须前来!”

“是!”

没过多久,一名仪表堂堂,眉如卧蚕,身着狻狔战甲的年青人阔步前来,上前躬身道:

“儿臣见过父皇,愿父皇万年安康,国运昌盛!”

见到这个面容气质皆与自己极其相似的儿子,刘乾脸上的愤怒一扫而空,大笑道:“吹捧的话就不用提了,渊儿,平遥城之事想必你听说了吧!

朕已经派王权率兵前去征讨,但还缺少一个坐镇之人,你去如何?”

刘渊眉毛微扬:“有王权这位“玄天府”的天骄在应该足以,为何还需儿臣前去?”

刘乾摇摇头:“你刚回来不知道,那王忠嗣的实力至少在凝丹七八重境之上,若无你的“血煞炎狮”相助,恐怕力有未逮!”

刘渊眼神微扬:“原来如此,那儿臣领命!”

“好,朕命你为骠骑大将军,务必打出我西景的气势,否则就算把平遥拿回来了,此事也将成为朕一生的污点,渊儿,拜托了你!”

“父皇放心,儿臣定全力以赴,打出我西景声威!”

“好,祝你旗开得胜!”

刘渊抱拳一礼后,方自离去。

布置完命令后,刘乾才靠在王座上喘着粗气,沉声道:“都散了吧!一个个杵在那里有什么用,朕要静静!等等,把朕刚才的话召告天下,定要在三日内把平遥城拿回来,以报夺城之恨!”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尽皆一震。

乾广钊眉头紧皱,觉得此举实在太过冒险,若是召告天下后,在三天内没把平遥城拿回来,到时候岂不是更糟糕。

他看向王座上始终阴沉着一张脸的刘乾,环视左右文武,发现很多人都面有难色,却不敢劝解,最终也是巍然一叹,没有出声。

雷霆震怒下,西景两路大军厉兵秣马,气势汹汹朝平遥城赶去。

平遥城前。

项黎带着一千骠骑以及一百狼骑加紧在城前布置拒马、陷马坑等城防工事,预防随时可能到达的西景大军。

城墙之上,王忠嗣登高眺远,看着远方隐隐约约可见的西景国都,目光凛冽,说道:

“元俭,士信他们什么时候会到?”

廖化回道:“根据罗将军传来的位置,最多两到三天的时间,他们便能赶来此地!”

“那足够了!安平县对面的浮桥建得如何了?”

“周将军麾下都尉周庆来信称,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若不是天气突然骤冷,河水冰凉彻骨,难以赶工,早就完成了。”

“不急,安全为主,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用再催他们了,以防有失!”

王忠嗣把伸出城墙外,不过片刻,右掌已堆满雪花。

之所以没有融化,却是因为他故意截断了右手的血液流通,降低温度,想看看冰雪降落后堆积的速度。

“元俭,这雪似乎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啊!”

廖化的神情也有些凝重:“这天气确实不对劲,若继续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变成规模极大的雪灾!”

“恩,希望西景军来得快一点,只要能挺过他们前几波攻势,我们便能腾出手来,搜罗此地的粮衣等资源,运回国内去,以防百姓有饿死冻死的情况发生。”

“将军大义,但想来国主应该也会有所应对!”

......

如廖化所说,风伏纪确实对此次数百年难得一见的降雪极为重视。

不仅再次加大了采买御寒物件的数量,还临时拨出一万士卒供新成立的“东华卫”调遣,并把国内各地方帮派强行招为己用,派遣到各大偏远之地去。

若发现有民户因天气因素,生存困顿,便派发资源,以此作为官府人力无暇顾及时的补充。

此举有人笑话,也有人不解,但大部分人都持支持态度,尤以一些帮派中人为最。

有些人甚至萌生出了解散退出帮派,加入东华军中的想法。

位于东华国北方最边界的偏远之地,黎华村。

这是一个人口仅有三百余人的小村庄,由于地处偏远,山道崎岖,几乎与外界隔绝,全村人的活计几乎全赖种植有限的田地,以及上山打猎为主。

突如其来的降雪,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大半村子的生计几乎都陷入极为困顿的状态。

或许有人会说,不过几天而已,难道之前便没有任何储蓄,家中没有任何米粮储存吗?

会说这些话之人,却是低估了底层之人的困顿。

无论在哪个时代,底层中人几乎都占了大多数。

大多数人若是一天不劳作,便几乎没了生活来源,生存极其艰难,何况是那种拖家带口之户!

俗话说得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知人难,莫笑人短,不外如是。

看着全村三百余口人满怀感激,不断感恩戴德的朝自己等人拱手作揖,强行被召来,本是满心不忿的西山县寒山帮帮主易思源这一辈子都没享受这种待遇,一时心绪极其复杂。

西山县之前民生之艰,他也经历甚深,他本人也是穷苦人出身,因穷到活不下去了,最终不得不走上恶途。

但在发达后,他却仿佛忘记了自己当初是因何走出来,并崛起的,对待底层百姓更是比起以前剥削他的人,更加的狠。

尽管在新任县令崔容,以及县尉邓云雁的高压整风肃纪下,他们收敛了不少,但却无法掩盖他们曾经做过的恶事。

而像黎华村这样穷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在他们到来前,村中除了少数的人外,几乎没有一个人拥有御寒的大衣。

若是照此次的降雪这般下法,又没有人管他们,待雪势过去,不知还能活下来几人!

易思源越想越觉以前的自己不是人,见有帮众正对一名正在领取物资,手脚稍慢的老人极其不耐烦,口中骂骂咧咧的,他顿时气血上涌,一脚踹了过去,怒吼道:

“邓叶,你个狗崽子,嘴里昨晚吃粪了吗?嘴这么臭,给老子滚下去把嘴洗干净!”

邓叶猝不及防,被踢得摔了个狗啃泥,一脸茫然,见心狠手辣的帮主须发皆张,顿时噤若寒蝉,连忙道:

“帮主,小的错了,马上就去洗嘴,呸,我错了,老人家,我刚才不应该如此嫌弃你,我嘴贱!”

这人虽是浑人,但混迹帮派的经历让他很快反应过来易思源指的是什么事,连忙跪在老人面前,连声道歉。

“这是干什么?壮士,快起来,老朽这手脚确实慢了些,不打紧的!”

老人有些手足无措,想把邓叶扶起来,却使不上力。

“老人家大度,都原谅你了,做戏给谁看呢!还不快起来!”易思源兀自不愤,只觉心绪极度的不平静,就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诸如他之类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在率先做完任务后,竟不顾惩罚直接退出了帮派,只求王庭能够收留他们,哪怕当个杂兵辅兵也行!

也有人在求之未果后,退而求其次,加入到当地官衙的县役当中。

对于这些人,官府自有预案,虽不是正式县卒,但也算给足了待遇,只待观察审核期过后,方能转正。

纷纷扰扰中,看似不过数天的时间罢了,东华国内却迎来了一阵风气的转变,着实让一众官员惊诧不已。

王城,书房之中。

风伏纪处理完一切事务后,方停下来暂歇片刻。

对于王忠嗣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很是欣慰,但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他忙得不可开交,连镇天石碑上那一连串提醒的信息都没功夫查看。

现在一查之下,才发现自己身具的气运,已然从42万狂飙到了60余万点。

但出乎意料的是,王忠嗣这一仗带给他的不过十来万点,还有七八万气运却是来自东华民间各地,可见他此次被外界某些人嘲为“杞人忧天”的举措其实卓有成效。

加上之前消耗的气运,再剔除因各种战事冲突得来的气运,此刻整个东华国国民之心,应该九成以上都已经重新归复东华王室。

风伏纪暗暗思忖了许久,嘴角也不由露出一丝笑意。

转头望去,他的视线毫无阻碍的穿透了空间的阻隔,看着正在“东华宝地”内刻苦训练的士兵,内心满是欣慰。

目光移转,第一重银河中,那唯一一位顶尖英灵依旧不紧不慢的以气运之力洗刷着身上的虚无轮回锁链。

看他的情况,再过七八天的时间,应该就可以顺利降临。

东华国目前之形势,一片大好。

他内心畅快,退出了神话殿,刚想舒展躯体,便闻门外传来了侍者的声音。

“王上,沮授大人来报,有位自称“离龙观”观主的方外之士自称知晓此次异常降雪的原因,请求觐见王上!”

风伏纪眉头微皱:“方外之士?道士?还是骗子?不,若是骗子,沮授不可能把他带来,莫非当真有真材实学不成?”

出于对沮授的信任,他只是略微思忖,便凛声道:“请他们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