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白雉遗地,意想不到的关联(1 / 1)
须臾间,沮授带着一名鬓发皆白,头戴玄冠,身着青褐道袍,略微瘦削的老道者阔步入内。
“沮授拜见王上!”
“方外之人,离龙观钟颢拜见国主!”
“免礼!来人,上茶!”
风伏纪微微虚扶,目光审视着眼前看似相貌平平的老道士片刻,转而看向了沮授。
沮授会意,上前道:“王上,臣查阅过,离龙观位于王城两百里外的小青山,是少数在王城府衙有备案的民间教派,历史堪称悠久,至今已屹立两百余年。”
闻言,钟颢苦笑道:“沮授大人谬赞了!”
说罢,他朝风伏纪拱手道:“不敢瞒国主,我观立观时间虽长,但在一百多年前起,便已落没,如今观内只剩下我与两名弟子存在。”
风伏纪笑道:“山不在高,有龙则灵。观道长气息内敛,双目神光蕴藏,显然乃得道之士,无须自谦隐藏!”
“些许护身把式罢了,让国主见笑了!”
钟颢看似浑浊的双眼打量了风伏纪片刻,见他气息清明,周身龙气隐隐蒸腾,直欲腾空而起,眼底深处浮现出一丝莫名的震撼之意,似是下了某种决心,沉声继续道:
“国主,此次无召前来,却是因为这异常降雪一事,虽有可能是无稽之谈,但老道心中着实不安,因此只能厚着脸皮找上了正在城外处理公务的沮授大人,还请勿怪!”
风伏纪微微颔首:“无妨,防范于未然,道长可说来听听!”
“是!”
钟颢捋了捋胡须,思量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张极为残破的地图,通过沮授,递给了风伏纪,说道:
“王上,其实有一点沮授大人说错了,我离龙观真正的立观时间,在一千五百年以前。”
此言一出,风伏纪与沮授对视一眼,神情都有些动容。
风伏纪缓缓打开地图,却见“白雉遗地”四个极为熟悉的古字体倏然映入眼帘。
他眉头微跳,心中暗道:“白雉遗地?这不是风七宗随口胡诌出来忽悠人的吗?这是怎么回事?”
他看向了钟颢,眉头微皱:“原来如此!怪不得观道长一身气息极为醇正,想来是拥有悠久传承之人,方能有如此深厚清明的法力。
只是,道长所说的异常降雪一事,与这白雉遗地有何关系?”
钟颢叹道,“不知国主可知为何这遗地会以白雉为名?”
见风伏纪不知,他才解释道:“远在东华国立国的一千余年前,这片土地上屹立着一个名为“白雉皇朝”的国度,具体事迹已经不可考,但其辉煌时期领土范围极广,北至后夏,南至西景,几乎占据了出羽大陆东部大部分区域。”
闻言,风伏纪与沮授都有些动容。
风伏纪问道:“如此强大的皇朝,为何没有记载流传下来?”
“因为,他们被人毁灭了,而且还是两次!”
钟颢回道:“根据我门中残存的记载,这白雉皇朝不知为何,惹到了东仙海的一座仙门,仙门为此大举出动,不仅覆灭了偌大的白雉皇朝,还宣告天下,要以极大代价对这片土地下三次诅咒,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好自为之!”
“诅咒?道长的意思是,这场异常降雪与诅咒有关?”
听到这个原因,不仅是沮授,就是风伏纪也觉得有些荒谬。
此界虽存在着莫测伟力,若有诅咒之力,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之事。
但什么样的诅咒竟能持续千年之久,还能绵延如此之广!
钟颢一脸沉重的点点头:“第一次诅咒发生于白雉皇朝覆灭以后,据我门中那部残缺的记录记载,当时天地震动,地涌烈火,把白雉遗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三百年政权再次湮灭。
第二次诅咒发生于那之后的第二个三百年节点,那时这片土地上再次涌现出了许多政权,一切欣欣向荣,却莫名发生天降流星之祸,大地因此龟裂,地壳发生变动,无数房屋城市被毁,死伤无数,曾被称为“惑星之祸”!但不知为何,记录逐渐消失于历史之中。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老道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风伏纪眉头紧皱:“也就是说,如今这个时期,处于第三个节点,以三百年为限?”
钟颢沉重的点头:“据老道所知,东华国立国已经三百余年了。”
说罢,他从怀中拿出一个玉盒再次递给风伏纪,“王上,这便是我门中记载的关于此事的典籍,请您过目!”
风伏纪推开玉盒的盖子,里面两本残缺的古籍静静躺着,他缓缓翻开封面,一股极为厚重古老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
“恩?竟然蕴含着一丁点儿道意,这离龙观先贤想来并不是无名之辈,只是为何名声如此不显?”
风伏纪却没想到还有这意外收获,上一次在精元血池里遇到的道意,可让他受益颇深。
眼前这一点道意虽然远远比不上精元血池里的那一道,但也是极为珍稀之物,就连帝皇印灵都惊醒过来,一脸的蠢蠢欲动。
“不急,稍后再说!”
他暗自安抚一句,缓缓合上,目光重新审视钟颢,“道长,离龙观历史如此悠久,为何朕之前不曾听说过?”
钟颢轻叹一声:“世间万物,起起落落,离龙观确实曾经辉煌过,但遍历两次大劫,又于一百六十年前于东荒山一役,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黯然封闭小青山,久不出世。”
“一百六十年前?东荒山一役?”
闻得此言,风伏纪似是想到了什么,双目微凛:“道长可知东华剑派?”
钟颢缓缓点头:“知道,一百六十年前,我离龙观、东华剑派、北唐灵水门、乃至大应的清浅庄、百川的百应寺,以及后夏的北堂宗、位于东荒山脉里的凌云宗等势力曾集结门中大量高手,一起探寻“白雉遗地”的遗址。
但就在刚刚找到入口之时,所有人却被一股奇怪的气息惑乱了心智,开始互相残杀。
那一役,不仅是我离龙观,其他门派亦是死伤惨重,门中的中高端战力尽失,尤以我离龙观损失最为惨重。”
竟然是这样!
风伏纪恍然大悟,怪不得风七宗之前以“白雉遗地”为借口,那么多人便相信了,也怪不得堂堂东华剑派会如此轻易便被他鸠占雀巢,原来根源却是在此处。
瞬间,风伏纪便联想到了以往事情的许多疑点,陷入沉思当中,书房里一时沉寂下来。
少顷,他才抬起头,看着钟颢,问道:“道长所说的这件事,对朕颇有启发,不过想来道长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出山相告,可是有事相求?”
闻言,钟颢苦笑一声,连连拱手:“国主明鉴,老道确有一事相求!我离龙观凋零至今,若再不求变,消亡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老道陡胆,想让两位弟子入朝为伍,还请国主开恩!”
“喔?看来道长对两位弟子极其满意,才舍得拉下这张脸面!”
风伏纪轻声一笑,“两位高徒可有一并前来?”
沮授回道:“王上,就在殿外!”
“宣他们进来!”
“是!”
不多久,两名英气勃发,姿态各异的年轻人便在侍者的引领下,步入了书房之内。
“小道殷宇,商宙,拜见国主,愿国主万年!”
“免礼!”
风伏纪打量着两名离龙观高徒,这两人中一人方脸大耳,面目和善,身量极高,约莫八尺有余,品相端正大气。
另一人亦生得仪表堂堂,俊目朗星,显得更为朝气一些。
“不知两位有何擅长事物?”
殷宇上前一步道:“禀国主,小道对各种药草的药性还算熟悉,能炼制一阶丹药,掌握着先天阶“气血丹”、“真元丹”两种丹方,以及一些常见药方!”
说罢,他更是亲上奉上了两张丹方,供风伏纪查阅。
风伏纪微微动容,这还是他首次知道国境内竟然还有炼丹师存在,仔细查看了两张丹方片刻,微微颔首:
“药效配比相当不错,若配合士卒日常修行,至少可增加两到三成的进度,不错,不差!”
“谢国主赞誉!”
“你呢?”风伏纪看向商宙。
商宙挠挠头,“小道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不过有些奇思妙想,总喜欢做些实验!”
钟颢见状直摇头,连忙上前道:“国主,守羽最擅长炼器、布阵,老道之所以会出山,也是因他最近观天气变化,研究出了一座可以用微弱灵气便足以燃烧的取暖炉,觉得可能对王廷有用,便带来了!”
说罢,他主动来到商宙身边,从他手提的行囊里翻找出一件一掌可握的火炉,递给了风伏纪,“国主,您可以用微许灵力把火炉底下的符纹灵盘填满,然后按下开关,试试温度。”
风伏纪眉毛直耸,看着手里的精致火炉,照钟颢的方法送了一丝灵气过去,而后按下了炉顶的开关。
嗤!
一股火焰噗嗤一声,霍然从炉罩内燃起,透过细若针眼的孔洞,散发出灼灼热量。
“咦,这热度,足以使三四个平方的屋子保持着一定的热度,而且设计巧妙,不至于被灼伤,还不用担心有燃烧炉炭的中毒风险!”
风伏纪眼神大亮。
沮授更是极为欣喜,“王上,有此灵蕴火炉,就算真有雪灾来临,也不用再怕有平民无法渡过了。”
风伏纪按掉开关,火焰立时熄灭,抚掌大笑不已:“很好,不愧是道长舍尽脸面,也要倾力推荐的高徒,果然有门道!”
说罢,他思忖片刻,即道:“殷宇,你擅长炼丹,但我东华暂无炼丹堂,你可否从无到有,把炼丹堂的架子帮朕撑起来?”
殷宇却没想到风伏纪一开始便给他这么大一个任务,脸上浮起惊喜之意,想了半晌,才回道:
“小道能力有限,但可尽全力,把熟悉的流程都布置出来,以供学徒学习。”
“很好,据闻炼丹师也以修为境界来划分等级,你为先天丹师,朕便加封你为从九品兜率丹师,以示嘉奖。”
殷宇有些疑惑:“王上,何为兜率丹师?”
风伏纪意味深长一笑:“朕曾听闻,远古传说中有一位名为“太清”的古老修士,炼丹之术出神入化,更能炼出让人立地成仙,九转不坏之丹药,而他炼丹的地方便为兜率宫!
朕希望有一天,朕之麾下也能出现如他这般出神入化的人物!”
“原来如此!”
殷宇遍观典籍,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物,却不妨碍他热血激昂,沉声道:“小道,不,臣下定努力学习,争取有一天为王上炼制出堪比此丹药效的丹药出来!”
“勇气可嘉!”
风伏纪微微颔首,对着商宙道:“你之奇思妙想或许能做出许多于国于民生极为有用之事,朕便命你为少府尚方丞,掌器械制作等事。”
商宙闻言眼神大亮:“王上,不会有钱财限制吧?”
风伏纪放声大笑:“不会,不管有用没用,只要不是故意浪费,朕可特许你随意制作你想要做的任何事情!”
“如此,多谢王上!”
商宙大喜过望,有模有样的连连拜谢,手舞足蹈的模样惹得众人不禁菀尔。
风伏纪看向钟颢:“既然两位高徒入了朝中,不如道长也来朝中任职如何?”
钟颢一怔,这可与他的初衷不符,连忙道:“王上,老道除了些许把式,并无任何专长,怕是要辜负王上心意了!”
风伏纪哪能能容此等人物离开,轻笑不止道:“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弟子,可见道长好为人师,不如在宫中开个讲经堂,专门为朕培养各种人才,你看如何?”
钟颢愣住,呐呐道:“老道才能有限,怕是会误人子弟!”
风伏纪大笑:“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啊?”
我还没答应呢!
钟颢一脸茫然,却是没有把这心里话说出来,惹得一旁的沮授暗自偷笑。
说罢,他复又看向商宙:“守羽,这是你的道号?”
商宙点点头:“是的!”
“好,守羽,若让你来制作这火炉,一天能制作出几个?”
商宙纠正道:“王上,这叫灵蕴火炉,光凭我的话,一天最多数十个!”
风伏纪皱眉:“为何?难处在哪里?”
“灵蕴火炉最难的是那蕴藏灵气的底盘,需要刻画符纹,以我一人之力,一天最多数十个,再多就力竭了。”
“原来如此,可有解决方法?”
商宙想了想:“若王上急着用,火炉外体的制作想必不用我操心,刻画符纹的话,我可以手把手教,就是不知能教多少人出来!”
沮授连忙出声道:“王上,此事须得找些能信任的人来做,安济坊不是收容了许多孤儿吗?
最近他们跟着军中士卒在宝地内训练,颇有成效,但年纪尚小,还无法上战场,不如干脆让他们转换职业,跟着守羽道长学习符纹刻画一事,您看如何?”
风伏纪眉毛微抬:“言之有理,那此事便交由沮卿与商宙去办,务必在雪势加剧之前,尽量多生产一些灵蕴火炉出来,以便发放给有需要的国民使用!”
沮授重重一拜:“王上仁慈,臣定全力以赴!”
风伏纪笑道:“天降灾难,我等合该同心协心,沮卿,带三位下去吧,务必安排妥当!”
沮授点点头:“钟道长,两位,请跟我来!”
待四人走后,书房内又恢复了平静。
风伏纪沉思片刻,复又拿出钟颢此次送上来的古籍,细细品读,同时缓缓吸收着古籍上留存的道意。
帝皇印灵得偿所愿,一脸的享受。
“白雉遗地...诅咒之力...东仙海的仙门,有趣,朕,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世界了!”
这似乎算得上只是一个段小插曲,却为东华带来了三位主流技艺之外的人才,让风伏纪颇为欣慰。
与此同时,西景国境之内。
承受着国主刘乾万钧之怒,两路大军急速行军,只是堪堪一天半的时间,便已赶到平遥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