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收获与郡县改制,焦虑的北唐百官(1 / 1)
“斩杀敌国大将王权,得气运一万道!
“斩杀敌国三王子刘渊,得气运一万五千道!”
“斩杀敌国大王子刘信,得气运三万道!”
“斩杀敌国兵部尚书......”
“斩杀敌国之主刘乾,得气运五万道!”
“灭死敌之国西景,得气运十万道!”
一连串信息几乎把镇天石碑刷屏,但粗略统计下来,此次灭西景一役,他竟然只得到了50余万道气运,结合身上的58万余道气运,他此时身具的总气运堪堪突破到了110万余道气运。
看似极多,实则太少了。
但对于这种状况,风伏纪早有预料。
毕竟就连自己的国民都需要归心,才能持续为他提供气运,何况是死敌之国的国民。
对于他们的教化,他也与沮授商议过,基本都得出一个结论,一切仇恨都只能靠时间与制度教化来磨平了。
而对于未来治理西景的人员,他也打算接受沮授的建议,把第二重银河里的三十位二流英灵,以及七十位三流英灵召唤出来。
虽气运消耗会陡升,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既拥有一定实力,又能完全贯彻他理念之人,才能让西景的民心迅速稳定下来,避免成为东华国动荡的根源,也能较快的把西景国运收入囊中。
在百官以及王城外震动天际的呼喝声中,风伏纪悄然朝第二重银河内投入了二十二万道气运,总气运又缩水回八十八万余道。
“王上,如今西景已灭,我国再添一国国土,须得尽快拟定治理计划,重新归划城县划分,方能把因西景国破带来的影响消弭到最低!”
这时,沮授看到了风伏纪双眼神光的变化,心中一动,立即出列拱手禀道。
风伏纪回过神来,微微颔首:“沮卿有何建议?”
沮授命人呈上一份奏本后,方开口继续说道:“王上,我国拥有三城六县二十八镇,村庄二百余数;西景境内,按照目前已知的资料,拥有八城十三县一百零八村镇。
因此微臣建议,不如撤城改制,以郡县制重新归划领土,以王城为中心,合并周围城镇村庄,设京畿处。
再把燕风城及周围城镇并入宛灵(原伏风)城,为宛灵郡。
而后以云海城为中心,囊括渔海等县,包括东华港在内,设云海郡。
西景境内领土比东华只大三分之一,但人口较多,便暂设五郡,分别为安平郡、平遥郡、索东郡、白石郡以及朝阳郡,每郡平均统制重划领土后的县级行政区,避免一方坐大的可能。
七郡官员及驻守军队将领一应由京畿王城任命派遣,三年一期,易地任命,不仅易于管理,也能把之前因官员将领任职过长,尾大不掉等不利于国家安定的因素彻底消弭,不知王上以为如何?”
“好,右仆射大人的建议极好,臣万分认同!”
“三年一期,易地任命,此举极妙!官员有没有能力,一年便可见端倪,三年足以做出不小的成果......微臣亦认同!”
“下官有不同意见,三年的时间会不会太短了?此举或会让一些官员心生得过且过心理,只待任期一到,便到易地再赴平级任命,于其他人来说,极不公平!”
“刘大人,此事简单!”
侍御史李林听民曹尚书丞刘齐话里的忧虑,出列笑道:“只要建立一定的任期成果评定机制,便无须忧虑!”
“啊,原来如此,李大人说的是,下官竟没想到这一点!”
众官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齐齐同意了沮授的建议,甚至还完善了不少。
风伏纪微微抬手,笑道:“好,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便照沮卿的建议来实行,望诸位同心协力,为我东华崛起再造盛世!”
“臣等定齐心协力,不负王上隆恩!”
“散朝吧!西景今亡,朕心甚慰,举朝休沐二日,让诸位与民同乐,两日后再做事不迟!”
“谢王上,王上开明,乃臣等之幸事!”
风伏纪微微一笑,在一众侍者禁卫的拥护下,朝后殿走去。
如风伏纪所说,在西景国灭的消息传开后,不仅仅是王城,东华各地的子民无不欣喜若狂,陷入狂欢的海洋之中。
再凛冽,再恶劣的天气,都无法阻止百姓出来街上大肆庆祝。
漫天飘扬的雪花,在此刻仿佛也成了欢庆的背景,与冲天而起的烟花爆竹相映成趣,让人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东海关,工地上。
当吕树青得知西景灭亡的消息后,也不由停下了手中正画到一半的规划图,放声大笑道:
“来人,吩咐下去,今明后三日,无论是在此地服劳役的俘虏,还是来此务工的百姓,顿顿加餐,酒肉管够,允他们有薪休息两天,俘虏每人再发一两纹银,百姓士兵属吏二两,与国同欢!”
“是,大人,属下马上去办!”
传令的士兵脸上也带着无尽欣喜之色。
西景灭亡当然值得高兴,但他有三名亲人在东海关工地上做事,加上他,一下子便能领八两银子,还有有薪假期两天,相当于这三日便赚了五口之家近两个月的口粮,让他如何不喜!
当他满怀欣喜把这个消息通知到工地上时,不仅是百姓齐齐欢呼,就是之前因各种原因被抓来此地建设东海关的俘虏,亦是欣喜若狂。
这些俘虏因各种原因而来,心中本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绝望,却不料除了做事不认真会被惩罚以外,负责监督的东华士兵并没有故意刁难他们的意思。
且一日三餐,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月还有四天能够休息,丝毫不像是俘虏应有的待遇,反而更像是不领薪酬的义务工一样,让他们心中的恨意渐渐消散,做起事来比起那些拿着薪酬的百姓还积极。
天风虽寒,也挡不住众人无限欢喜的心情,做完手头上的事情后,便三三两两地结伴着或买来酒食,谈天说地;或到规定的可游玩的地域,闲逛起来。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东华国内各地一一上演,不一而足。
但对于北唐人来说,西景的迅速灭亡,对他们来说可就不怎么友好了!
这代表着,当东华国消化完西景的资源后,兵锋要么直指西边的临海国,要么便是他们北唐。
而观临海国,于此次西景一役,显然与东华国之间有着秘密协定,东华国若想重启战端,目标是谁不言而喻!
......
北唐国都,朝堂之上,沉重的气息不断弥漫开来。
萧世明眉头紧皱,虽然早已预料到西景挡不住东华国的兵锋,但在没有李嗣业的参与下,西景还灭亡得如此快,着实让他意想不到。
“国主,查清楚了,此次参与西景一役的不仅仅是王忠嗣与周泰,还有诸如项黎、廖化、扈三娘、史进、徐宁、董袭等一众新兴的练气将领,来历暂未可知!”
一名身着黑衫,一脸肃穆的中年人快步自殿外走来,躬身而报。
“除此之外,那名叫项黎的年轻人,以及他的部队更是不凡,虽人数仅有一百,却个个是以一敌百的勇士,座骑更是高达两三米,长达四五米的荒山巨狼。
王忠嗣之所以能如此快速攻略城池,与这群狼骑的威慑力不无关联!有些西景军甚至一见到这些荒山狼骑,便不攻自溃!”
“荒山狼骑?可知是从哪里得来的?”
萧世明眉头本就皱得极紧,闻言,眼底深处更是浮起一丝阴霾。
中年人迟疑一声,还是说道:“虽不知来历,但观王忠嗣的行军路线,或许是在东荒山脉中得来的。”
“东荒山脉!”
萧世明神情凛冽,沉声喝问:“西荒关呢?除了我们已知的东华将领外,那些个练气巅峰的将领又是谁?总不会又是不知来历吧?”
见国主发怒,中年人身形一震,旋即一脸苦涩的应道:“是的国主,真查不出他们的来历,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而且不仅是他们,北唐卫在牺牲了上百名情报人员后,还得知如他们这类人不在少数,至少有五十余名,比他们稍逊一筹的,更是多达百位,目前已经有人朝西景国土出发,看样子该是去那里接手治理的武将官员!”
萧世明眼神一张,沉声道:“都是些什么境界的人?”
“在目前探知的情报中,这些人最低的练气三重境,最高的练气巅峰,几乎没有练气境以下的,再加上李嗣业等大将,东华国的整体实力竟与一座八品宗门差不了多少了!”
中年人极为沉重地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引起朝堂惊声阵阵。
莫时云脸色阴沉,以不可置信的沙哑声音开口道:“怎么会?这风伏纪背后到底是什么宗门在支持他?为何竟能给他派来如此多的精兵良将?
如此配置,怕是连七品宗门都不可能舍得啊!”
此言一出,一众朝臣亦是满心沉重。
东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若真与他们对上,北唐就算倾尽所有底牌,即使能胜,也是惨胜,最后怕是要白白便宜了百川与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