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张口就来宋朝山,神秘蒋华一(1 / 1)
“国主,以东华如今的威势,老臣建议,不宜再主动出兵,应该陈兵河间关,待北灵派与灵水门统一意见,决意支援我们后,方可继续进行之前拟定的计划!”
在百官心有戚戚,一筹莫展之际,宋朝山站了出来,陈情厉害。
中书令李孝义道:“丞相,只怕我们想停,那风伏纪未必愿意,毕竟他们现在兵锋正盛,何不借此机会扩大战机?”
宋朝山淡淡道:“你也说了未必,他们确实有那个实力,但目前的东华国除了幅员太小,可用来治理国家的人才不够,还有个最大的弱点——便是,他们拥有一丝运朝的雏形。”
“运朝雏形?”
闻言,除了朝堂上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余官员俱是一脸茫然。
宋朝山看向了萧世明,见他微微颔首,才解释道:“运朝,顾名思义,乃是气运所钟之朝,以气运立朝者,只要君主贤明,国内吏治清明,百姓安康和乐,国运便稳如泰山,还有诸多好处。
反之,国家将无比动荡。
而东华国当初立国之时,听说确实达到了立运朝的某个条件,但并没有满足所有条件,因此立朝失败,遭受反噬,国运其实从立国之初便不断流失,血脉繁衍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及至风七宗之时,东华王室广为人知的嫡子更是只有风伏纪一人而已。
如今他们虽吞并了西景,看似势大,实则一定要稳下来发展一段时间,至少也得把西景国民的怨气平息掉,方有可能再行攻伐之事,否则一旦气运沸腾,出现动荡,那风伏纪就是喝口水,都有可能呛到,遑论一国征伐之事!”
莫时云虽贵为兵部尚书,但在此前对于运朝之事也是几无了解,闻得解释,不由讶异万分:
“丞相,这运朝当真如此邪乎?”
宋朝山叹道:“老夫也不清楚,毕竟南部诸多国度,即使如我北唐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亦是连一丝如何成为运朝的头绪都没有。
但反观那风伏纪最近的走势,是不是在收服王城后,开始一路崛起,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见百官点头,他才继续道:“这就是气运绵延不绝之势!东华本应分崩离析,却因风伏纪而重生,那本来消散的气运自然会回拢于他身上,让他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
因此,我们如今只有陈兵河间关,等待时机,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之后,便是各安天命了!”
宋朝山的解释,似是而非,甚至在常人看来,有些荒唐。
但以他三朝元老的身份,似乎也没有那个必要来忽悠人,因此百官虽仍有怀疑,但总算让心中的焦虑去了几分。
莫时云甚至在心中打定主意,下朝后一定要好好收集关于运朝的资料,以便研究如何对付风伏纪。
见百官心绪暂时恢复平静,萧世明才开口道:“朝山乃我朝三朝丞相,见识渊博,他既然如此说,诸位便姑且信之。
莫时云,命叶成献再从周边城县招募十万兵源,凑成二十万大军,陈兵河间关,防范东华军队来袭!平时便坚壁清野,不得主动外出挑衅!”
莫时云拱手道:“是,国主,微臣明白!”
“朝山、蒋华一留下,其余人,散朝吧!”
“是,臣等告退!”
见国主竟然把蒋华一也给留下了,其余官员眼中微有诧异,内心念头飞转,还是恭敬离去。
及至内殿书房,萧世明才褪下伪装,颇有些泄气的模样,他看着身边两名重臣,苦笑道:
“这风伏纪不仅手段老辣,这调兵遣将布局的本事也堪称一绝,当真让朕刮目相看,刘乾那家伙虽有雄才,但性子可比朕“稳重”得多了,也算输得不冤!
此次若不是朝山你借运朝之事稳定人心,怕是我朝也要出现动荡!”
宋朝山毫不客气坐了下来,悠然地喝起了侍者上的茶水,还招呼蒋华一一起坐下。
“国主言重,毕竟东华国立运朝的流言在周边国度一向有所流传,老臣并没有说假话。”
萧世明微微颔首,看向了蒋华一,“华一,你蒋家曾是东华的百年世家,对于运朝之事,可有其他看法?”
蒋华一可不敢像宋朝山一样,在国主面前如此放松,身体坐得笔直,显得极其紧张,一脸肃穆道:
“此事在臣年幼之时,曾听祖父提起过,一直被臣之祖父当成故事在讲!言若是当初开运朝成功,东华国至少能立三千年国运,可惜失败了。
我蒋家也是在观察了百年之后,确定东华国运看似蒸蒸日上,实则一直在走下坡路,这才下定决心从那里迁移到北唐来!”
萧世明点点头:“那你祖父可知立运朝有何条件?”
蒋华一摇头苦笑:“臣不知,此事据说是由风苍一手操作,就连其王室后人都没有人知晓,怎么可能流传下来!”
闻言,萧世明虽有准备,还是有些失望,叹道:“可惜,若能知晓成立运朝的条件,我北唐或许能进入不一样的世界!
听说一旦立了运朝,不仅能增加国民的身体素质,还能增进百官修为,连国主寿命都能增加,可谓好处极多,让朕每每念起此事时,也不由心生向往!”
蒋华一眼神闪烁,沉思良久才咬牙道:“国主,我祖父在弥留之际时曾说过一件事,臣也不知真假,您姑且听之。
传闻那风苍与其时的大应国主顾青云有旧,或许,大应国皇室应该知晓如何入运朝之事!”
萧世明一怔:“顾青云?那岂不是当今大应国主的祖父?”
蒋华一重重点头:“是的,我祖父说过,他当年在东华皇宫内当值时,还曾见过那顾青云一面,可谓绝世丰姿,可惜天妒英才,让其陨落于东仙海!”
“嗯?顾青云不是寿元到了,自然逝去的吗?”
此话一出,即使是宋朝山都回过头来,与萧世明面面相觑。
蒋华一摇头:“所以臣说王上姑且听之,毕竟臣之祖父当时已入弥留之际,不时说些以前的事情,但大部分与臣知道的都不太符合,臣就一直没放在心上!”
“是吗?”
萧世明若有所思。
书房内一时静了下来,气氛诡异而平静。
蒋华一说完后,也小心的拿起了桌边的茶水,假意抿着。
“华一,你刚才说的事情很有趣,不如把你祖父弥留之前所说的话都给朕复述一遍如何?”
“国主恕罪,臣只能记得一部分,其他基本都忘光了。”
“无妨,随便说说,就当是聊天了!”
“是!”
及至深夜之时,浑身大汗淋漓的蒋华一才从皇宫大殿内踏出,看着漫天风雪,重重舒了口气。
此时一阵寒风吹过,让心神刚刚放松的他一时不察,不由打了个冷颤。
堂堂先天九重境的修士竟然也会打冷颤,让回过神来的蒋华一不由苦笑万分。
“大人,怎么今天这么晚?”
这时,他的心腹亲卫驾着马车驶了过来。
蒋华一连忙上了车,手捂着嘴,以类似于呓语的声音喃喃道:“回家吧!我有要事须得请教祖父,这北唐,看来也待不下去了!”
他的声音幽幽如水,宛若此时不断呼啸而起的凛冽寒风,让人深感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