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往事之秘,风波再起(1 / 1)
“先太后的来历与忠嗣将军所说大致不差,老臣也本以为这辈子就要把这件本不应该存世的秘密,带到棺材里去了。
却没想到,此事竟会在百年后,再起风波,这百应寺其心可诛!”
书房内,越发显老的宗正风袙脸上显着极尽愤慨之意,内心深处却有着对往事的深深缅怀之意,向风伏纪诉说着关于太后姜梦云的往事。
看着他如此激动的模样,风伏纪却若有所思。
对于姜梦云这位名义上的母后,他确实知之甚少,却也没料到她竟能与白雉遗地扯上关系。
“老宗正,也就是说,我...母后,确实是祖父从白雉遗地里寻到的?”
风袙沉重的点着头:“是的!此事知晓的人不过十指之数,大部分皆已逝去,也不知那百应寺的人是如何得知的!”
王忠嗣内心一动,问道:“这十指之数,可包括先王七宗?”
风袙一怔,旋即缓缓点头:“风七宗自是知道的!将军的意思,百应寺有可能是从他那里得知此事的?”
王忠嗣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道:“不一定,若能知晓这十指之数究竟还剩下些什么人,或能肯定下来。”
风袙看着他那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心下一叹,脸上更呈悲意。
自风九重因得知背后真相,气急攻心,意外死亡后,他对风七宗亦是恨意甚深。
没人知道风九重为了维系王室传承,付出过多少心力。
然而到头来,却发现一切背后,皆是这位曾经的“先王”在捣鬼,内心的怨恨不解与失望可想而知。
见风袙脸上哀意渐深,风伏纪内心一叹,连忙道:“也不一定,或许对方是从其他人口中得知的。君不见,那宋朝山丞相口中的蒋华一不也知道此事吗?
他祖父照他们所言,已然身死,但显然留下了记录,如此一来,记录外传出来也是极为正常之事!”
王忠嗣似乎也意识到在这群王室老人面前如此猜测不妥,也连忙道:“王上所言极是,对方能记录下来,其他人亦能!”
风袙也知风伏纪在试图安慰他,摇摇头,抛去脑海里勃杂的念头,沉声道:
“老臣查过,那蒋华一,应该不姓蒋,在我东华国的百年望族屈指可数,能完整传承下来的,更是几乎没有,其中更没有姓蒋的。
但唯有一家,老臣印象深刻,便是曾经参与过此事的王宫禁卫统领召傲秦,召氏一家。”
风伏纪眉头微扬:“召氏?”
风袙点头道:“是的,召氏。
召傲秦侍奉过多代君王,也只有他,才能让晨王无条件的信任,把冰棺从白雉遗地里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可惜,似乎也是因为此事,召氏当时便从国内举族消失了,却没料到会跑到北唐去,现在更是先一步发现了危险,又跑到大应去了。
这召傲秦,不愧能深受数代君王信任,这一手趋吉避凶的本事,当真让人叹为观止!”
“召傲秦...召氏!”
风伏纪眼里清光流转,暗自记下了这个名字,看向风袙,叹道:“倒没想到老宗正心里还有这等秘密。
朕曾问过重伯,是否知道关于我母后之事,但他似乎知之甚少,让朕甚为遗憾。
宗正,您老也别藏着了,可否为朕解惑?”
“唉,王上恕罪,老臣也不是故意要隐瞒的,实在是此事关系重大,就连九重也被瞒着。”
风袙为自己的隐瞒向风伏纪告罪一声,而后才缓缓道出他知道的往事:
“如忠嗣将军所说,太后来历神秘,是个极美的绝色美人,性格却极其的温和,贤良淑德。
于作风方面,更是无可挑剔,母仪天下,堪称天下女子的表率!
但许是在冰棺内待得久了,她的身体一直散发着阵阵寒气,让人根本无法靠近其一米之内。
风七宗那个家伙曾经极度迷恋太后,后来不知为何,又极为无情的移情别恋,冷落于她。
不过晨王可不会管他的态度,自太后苏醒后,便存了想让风七宗娶她的心思,而且意志极为坚定。
也是因为此事,晨王与风七宗经历过数次极为激烈的冲突,几次都兵戎相见,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因此逐渐冷淡。”
风袙回想起往事,叹息不已:“不过后来,如王上所知,风七宗还是娶了太后,但因太后身体寒气的问题,直至二十年前,才有了身孕!”
“二十年前?”
闻言,在书房内的众人俱是一怔,风伏纪也不例外!
离龙观主、讲经阁博士钟颢苦笑连连:“这是微臣能听的吗?”
李嗣业也皱眉道:“王上如今不过十八岁,为何是二十年前有了身孕?”
风袙看着众人的神色,脸上浮起一丝微笑:“诸位不必大惊小怪,因为王上天赋异禀,在娘胎里多待了些时日。
所以老朽在看到凌璟琪那个贱人竟敢让人在王室族谱上动手脚,把她的儿子排在王上之前时,才会如此愤慨。
若要论顺位,王上是当之无愧的嫡子。
此事,相信除了风七宗以及少数人外,绝对不可能再有其他人知道,九重都不例外!”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
风伏纪也陷入沉思,良久复又问道:“宗正,那照你所说,我母后当真是白雉皇朝的后裔?”
风袙苦笑:“王上,关于这点,老臣就不知道了。但想来,太后沉睡在里面,总该是有些关系的!”
说着,他脸上浮起凝重之意:“因此,对于此次流言,王上定要小心应对,因为不知道背后之人究竟还知道些什么,若是对方有确切证据的话,对于王上以及我东华国而言,将十分不利!”
风伏纪微微颔首,却不置可否,目光看向了钟颢,深深注视着他:
“钟道长,以你的智慧相信也知朕今天为何把你一起叫来了!
朕只问你一句,你离龙观当真在白雉遗地里毫无斩获吗?”
听到这话,钟颢便知自己今天若有隐瞒,是绝躲不过去了,心中一叹,思忖良久,才从怀中拿出一个盒子,递了上去。
“王上,有是有,就是内容残缺,或许其他宗门手里有着其余的物件!”
风伏纪接过来,缓缓打开了盒子,一片残破的龟甲顿时映入眼帘,上面以一种他看不懂的文字书写着几行字,令他眉头微凛:“这是什么时代的文字?”
钟颢叹道:“如王上所知,这就是白雉皇朝时代的文字,上面的意思大致是......”
说到此处,他挣扎片刻,才咬牙继续道:“上面书写的是:白雉已亡,但吾姜氏未亡,神府...便是吾等姜氏归处!云儿,连山图录功参造化,或能助你起死回生......”
“神府?姜氏?连山图录?”
闻言,风伏纪眉头紧皱:“这神府是何地?连山图录又是什么?”
钟颢摇头道:“神府是哪里,老臣不知!
但连山图录,据说乃是白雉皇室的传承功法,功参造化,练到极致时,可三花聚顶,成就五气朝元之境,对于我等修士而言,乃是一部无上功法!
至于是否真的能拥有起死回生之力,恕老臣不知全貌,无法置评!
毕竟,想让人起死回生,就是传说中的归一境修士都不可能做到!”
原来如此!
风伏纪若有所思,把龟甲收了起来。
见状,钟颢也早有心理准备,心中虽不舍,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反正,自得到此物以来,他们早已研究了不下千遍,并没有发现其中有任何神异之处。
而于他离龙观而言,此物也无甚大用,倒对风伏纪来说,或有怀念之意吧!
“看来得找机会,去探一趟白雉遗地!”
风伏纪话音刚出,便见风袙霍然站起,惊声道:“不可,王上,万万不可,那地方极其邪异,诸多宗门高手尚且在外围折戟沉沙,王上万万不可以身犯险!”
作为过来人,钟颢也急声劝道:“风宗正说的是,王上万万不可因此事,起了探寻白雉遗地之心,那里,那里实在太过危险了!”
见两人如此着急,风伏纪一笑:“放心,不是现在!现在首要的任务还是先解决眼前的困局!
忠嗣,安排一下,三日之后,朕要到灵水门水云山一趟,就走水路吧!快一些!”
王忠嗣一怔,旋即明白了风伏纪是想融合那里的宝地,抱拳应道:“是!末将就这去安排!”
说罢,便躬身告别,起身离去。
风伏纪看向了李嗣业,目光微凛:“嗣业,你带着陌刀军到千鹤门一趟。
告诉他们,白守寒父子已死,但朕向来恩怨分明,不会因此殃及他人,让他们识趣的让出山门,撤出北唐。
若他们以为有大应三皇子当靠山,不愿放弃,便都灭了吧!”
闻言,李嗣业眼里精芒闪动,立即抱拳道:“是,末将领命!”
吩咐完后,风伏纪笑道:“老宗正,钟道长,今天便到此为止,两位先下去休息吧!”
“是,臣等告退!”
君王一令,注定再起风波。
三日后,随着战舰起航,风伏纪于风雨飘摇中,首次踏出了王城之外。
与此同时——
随着百应寺的邀请,东部国度部分王室,以及各大入品宗门之主,亦纷纷带着人马朝百应寺出发。
-----------------
百应寺,后山山巅。
一名身躯高大,极为壮硕的中年僧人盘坐于漫天风雪中,宛若磐石屹立。
即使身躯被风雪近乎覆盖住,他亦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哪怕是眼皮都未眨一下。
山下,一名眉心点着朱砂的年轻僧人快步攀登而来,很快来到中年僧人身后,双手合十,恭敬躬身道:
“师父,风七宗施主,已如约前来,正在武堂内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