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丰厚收获,仙宗之分(1 / 1)
在未央内殿书房门口风铃悦耳的轻响声中,五名风姿绝众的人杰联袂进入其中。
“我等见过国主,愿国主万年,万万年!”
低沉却有力的声音在风伏纪耳边响起。
在其打量诸位人杰之时,首次见到他的伏镇国亦在打量着他。
两人目光对视一眼,俱是微微颔首示意。
风伏纪笑道:“诸位免礼,请坐,来人,上茶!”
待众人坐下后,他才继续道:“朕此次修炼时间过长,让诸位久等了,见谅!”
李悝眼中神采流转,看着风伏纪此刻的精神面貌惊异万分,闻言更是笑道:
“王上,不过七天罢了,您这修为涨得可有些不像话啊!”
此话却是显得有些直,让其余四人莫名惊诧,却见风伏纪并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极是畅快的大笑:“李卿看出来了,朕确实稍有进境!”
稍有进境?
这样的稍有进境,臣也想要啊!
李悝脸色古怪,但也知风伏纪向来内敛,只是笑道:“臣此次来,除了报告百应寺一事外,尚有一事禀告!”
风伏纪啜了口茶:“李卿请说,在书房内不用如此拘谨,随意即可!”
李悝笑道:“是!王上,此次剿灭百应寺,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资源。
除粮食达千万石以外,尚有黄金三千万两,白银两亿七千余万,珠宝字画等藏物尚未折算完成。
除此之外,最为珍贵的莫过于其中种植着一株高达三丈有余的地阶下品银杏灵花。
此花需五百年时间方能成熟开花,若捻花成粉,炼成丹药,有增强法力、恢复伤害之效,可用来辅助精锐军士进行训练。
若有成熟的炼丹师,辅以其他灵植炼成丹药,亦有延年益寿之效。”
见剿灭一个百应寺罢了,竟有如此收获,顿时不仅是风伏纪,就是在场的四人都咂舌不已。
风伏纪道:“金银珠宝就算了,这百应寺竟储存着如此多的粮食,都快赶得上我东华国未受灾前的粮食产量了!”
李悝道:“估计是对天象之事早有预料,方能提前做出如此准备。”
沮授笑道:“依臣看,估计还有想以粮食作出收买人心之意,不然如此多的粮食,光凭百应寺那数千人,根本消耗不完,却是白白便宜了我们。
有此千万石粮食,可解我们一时之忧啊!”
闻言,众人大笑。
李悝笑着把一本书递给了风伏纪:“除百应寺一事外,臣还抽空结合我国已经实行的法律,与沮授、道和以及李林三位大人重新编写了“法经律书”,供王上审阅。”
“好,爱卿辛苦了,朕定好好品阅一番!”
风伏纪抚掌大笑,伸手接过后仔细看了片刻,方才放下,目光看向了沮授,“沮卿有何要事告知朕?”
沮授递上奏疏道:“王上之前所提的炎黄府一事已经成立,就是山门不知要立在何处,因此暂未选址。
除此之外,征兵之事进展顺利,虽短短七天罢了,已得精兵十万有余,三十万之数,相信很快就可齐整。
因此臣建议,正规军的标准再提上一提,相关议程俱在奏疏之内。”
风伏纪微微颔首:“朕定尽快审阅后批复!”
说罢,他的目光看向了刘穆之这位新晋的大司农少卿。
刘穆之微微一笑,亦递上了七本厚厚奏章,禀道:“王上,臣结合北唐国境领土,在与诸位大人商议后,决定把北唐分为七郡,以便管理。
分别为旧唐郡、兰陵郡、北灵郡、灵水郡、潞关郡、北应郡、西河郡。
加上北唐七郡,目前我国总人口已经突破千万,达到了一千五百万有余,详细统计记录皆在奏章里。
除此外,北唐旧民对于我东华的统治并不抗拒,一应事宜进展极为顺利,只待官员驻军到位,便可全面接收北唐。”
风伏纪稍稍翻阅这厚达9寸有余的奏章,上面所记录的不止于人口一事,尚有耕地、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心中感慨万分,说道:
“道和,短短时间内竟能做出工程量如此大的工作,辛苦你了!”
见风伏纪真情实意的流露,刘穆之微微动容,连忙道:“为王上做事,乃臣之本份,谈何辛苦!”
风伏纪笑道:“爱卿之功,朕会记在心里,万万不可谦虚,不然以后朕可不好给你加担子啊!”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笑。
笑过之后,众人几乎齐齐把目光看向了王忠嗣与伏镇国两人身上。
王忠嗣轻笑一声,为众人介绍道:“王上,三位大人,此乃我东华旧人,苍武宗宗主,伏镇国。
此次海潮门一役,得益于他的帮助,我等方能以极微弱的战损,迅速剿灭海潮门,并且随即反攻海潮门驻地。
得粮食三百余万石,价值近亿两的海货肉食,以及许多海上独有的产物等。
除此之外,还获得了一块可驱使海中异兽豹鱼鳞兽的异宝——应鱼龙鳞。”
伏镇国自进入书房内开始,便一直观察着在场的人,内心感慨万千,听王忠嗣介绍起他,连忙起身上前道:
“伏镇国,拜见国主!”
“伏宗主,不用如此多礼!”
风伏纪笑着请伏镇国重新坐下,方道:“此次得益于你的帮助,朕心甚喜,忠嗣说你是我东华旧人,其中有何典故?”
伏镇国把之前说与王忠嗣的,再详细复述了一遍,惹得风伏纪心中暗道:
“果然,这风氏王族来历有蹊跷啊!不仅知道如何立运朝,就连立运朝失败的后果也有所预料,提前就做出了预防之举。
看来朕还是得重新拜访下族中的老人,不至于再错过什么隐秘之事!”
他注视着伏镇国,许久方开口道:“如此说来,伏宗主一脉确实与我东华王室渊源甚深,朕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不知伏宗主等,可愿重归我东华国?”
伏镇国白眉微扬,倒也没想到风伏纪如此直白,想了想,他还是摇头道:
“国主,依老夫之见,我等之间的关系暂时不要宣扬出去,如此我等才可继续在东仙海为东华国探清各种情报,也算是一条后路。”
沮授道:“听摩云岛靳刚所说,伏宗主之前不是已经放过话,说只要是东华国之人,便不为难,此言既出,相信外人也当知晓尔等与东华渊源甚深吧!”
伏镇国笑道:“这个好办,就说东华国曾与老夫有救命之恩便可,随便就能搪塞过去了!”
闻言,沮授轻笑一声:“倒也是!”
王忠嗣笑道:“此次伏宗主前来,除了拜见国主一面外,尚有关于仙宗一事要与国主说明。”
提起此事,伏镇国也收敛起笑意,神情肃穆道:“国主,东仙海最近几年风云涌动,其形势并不比大陆形势好多少。
在结合海潮门主吴宗立所知的事情之后,老夫才明白,一切的背后,与三阳仙宗的回归有关。
而三阳仙宗,便是东南诸国度遭受千年诅咒的罪魁祸首。”
“三阳仙宗?”
在场的四人在这些天内,早已听伏镇国说起过此事,因此倒也无甚讶异之意。
唯有风伏纪眉头微扬,眼里满是疑惑。
伏镇国面色沉重的点着头:“在东仙海,被冠以仙宗之称的极少,老夫距今听过的,也只有广宁、三阳、长空、幻月、幽谷五大仙宗。
当然,虽是仙宗,只是代表他们实力强大,并不代表他们是真正的仙宗。
国主可知,宗门是如何定品的?”
风伏纪微微颔首:“略有耳闻,但皆是一知半解,不甚详细!”
闻言,伏镇国解释道:“据老夫所知,宗门定品,一般以一到九品划分,每个品阶又分上、中、下三等。
以三阳仙宗为例,他们实则只能算是六品上的宗门,因门派内拥有聚神七重境以上的高阶强者,以及大量炼魄以及凝丹修士,实力强横,因此也被称为仙宗,但只是伪仙宗!”
“伪仙宗?”
众人若有所思,继续静待伏镇国的解释。
伏镇国道:“是的,伪仙宗!
听说想要成为真正的初等仙宗,与立运朝有些相似。
除了需要足够的气运与声望外,还需要满足另外两个条件。
一是,拥有足以镇运集望的地阶上品以上的灵器。
二是,最强者达到聚神巅峰,拥有控制并使用地阶上品以上灵器的能力。
只有达到这三点,方能算得上世人口中所称的仙宗。
但也只是初等仙宗,据说后面还有中等、上等级别,但老夫所知有限,并不知晓后面如何划分。
本来三阳仙宗虽强大,但想成为真正的仙宗,还不够格。
但闻吴宗立所言,他们似乎找到了方法,或者实力有所提升,这才准备从赤炎海域回归东仙海,为进阶真正的仙宗作准备。
若是如此,一旦让他们得知在这片深受他们诅咒的土地上,还有白雉皇朝的后裔,对于目前的东华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闻言,风伏纪终是明白了镇天石碑上显示来自东仙海的潜在威胁究竟是什么了。
沉默片刻,突然轻声一笑:“原来如此!真是成也气运,败也气运!
百应寺为聚运集望,无端掀起轩然大波,最后却让千年古寺毁于一旦不说,还让生灵涂炭,局势越发动荡,不知要多造多少业障。
这三阳仙宗也罢,若他们真把目标对准了朕,对准了东华国,那下场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