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亡羊得牛,大应之变(1 / 1)
时光宛若细沙一般,从指尖轻轻滑落之际,便已无声无息的消逝而去。
如同岁月之轮上的一道痕迹,任你曾经再辉煌,再古老,势力再强,修为再高,都无法抵御时光流逝带来的侵噬。
自广宁仙宗莫名消亡于神秘宗门之手的消息传开来后,整座东仙海仿佛经历了一场场狂风海啸的席卷一样,陷入动荡不安与人人自危之中。
于出羽大陆,魔灾亦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愈演愈烈。
不仅原先隔着东荒山脉“看戏”的势力深陷其中,就连那些原本就在“戏”里的,亦是无法自拔,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好似有一张遮天大手正于背后操控着一条条傀儡线,让局势逐渐走向不可预知的变化。
但有句老话说的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这些异族魔物带来灾难的同时,似乎也引发了一场让修士乃至平民持续进阶的机缘狂潮。
骤然的发现,让这场莫名而起的战争,越发复杂。
有些弱小的国家实在无法抵御魔灾带来的侵噬,灰飞烟灭。
有的国家则采用合纵联横之策,一边享受着这天降的机缘,一边于战争泥沼中苦苦挣扎。
亦有较为强大的国家,如东华大应一样,应付得极为从容,甚至把魔灾出现一事,当作了国家进化强大的契机,不断磨练着队伍。
人间的悲欢喜乐,万象纷呈,似乎并无相通之处。
-----------------
灵气氤氲的神话殿中。
自东华军队屡战屡捷以后,受益最多的除了出征的一众将士以外,莫过于身处王城内的风伏纪了。
尤其是在广宁仙宗灭亡之后,由于有了段剑秋这名“臣子”的参与,竟也让他得到了不少的气运回赠。
广宁仙宗虽弱,但那只是相对于实力比他们更强的仙宗而言。
对于东华国而言,他们无疑算是庞然大物。
而一座庞然大物的倒塌,无疑会让许多人吃饱。
其他人收获如何,风伏纪不知道,但他自己是收获颇丰。
不仅最后的英魄完整强化完成,没有动用到「魔劫珠」。
就连那本就稍具雏形的命魂亦清晰了许多,已经逐渐能看清轮廓,通体紫气氤氲,龙魂环绕。
而命魂的命宫里,更有道道光点在逐渐形成。
依印灵所说,那便是命格形成的前兆。
一旦光点具现化,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生出特有神异后,便是命格形成之时。
很难想象,当风伏纪正式进阶到淬魂境界,并把命魂命格具现之时,他的实力会呈现出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虽大有进境,气运收获也足,但由于他本身的基础积累足够深厚,因此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在这次闭关中破入淬魂境,倒也不失为一点小小的遗憾。
风伏纪总结着自己这次闭关的收获,从入定中缓缓醒来。
一张眼,那第三重银河中依旧星光闪耀,雷霆万丈,好似有绝世人物在里面与神秘莫测的气运枷锁激战一样。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印灵,朕此次闭关用时多久?”
帝皇印灵幽幽冒了出来,打着呵欠道:“应该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也记不太清了!”
风伏纪看着银河,摇摇头:“这次又多投了多少气运?这位还不现世吗?”
印灵拉出镇天石碑,自己看了看,才回道:“此次因魔灾与广宁仙宗之故,你共得气运六百余万道。
期间为了让这名绝世英灵顺利降世,我又投了一百三十余万,加上你本身拥有的,你现在还剩下九百余万道气运。”
“这么说,为了召唤这名绝世英灵,已经用了三百余万道气运了?这气运有点不经用啊!”
风伏纪眉头微凝。
印灵点点头:“还好,随着你国土持续扩大,国民幸福感持续上涨,又有九灵镇运盘在,气运每时每刻都有在回升,只是与英灵平时修炼消耗的抵消掉了,所以你才感觉不明显。
等成立运朝后,气运恢复的速度会加快许多,到时就不会有这种不明不白,不经用的感觉了!”
风伏纪微微颔首:“这位绝世英灵估计什么时候会降临?”
“快了,看这架势,再有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好!降临的时候,记得知会朕一声!”
说罢,风伏纪怀着满心期待之意,负手踏出了神话殿。
他出来之时,已是初冬时节的上旬时分。
此时更是正值夜朗星稀之际,夜空如同一匹完美无暇的绸缎,覆盖着大地。
虽稍显寒冷萧瑟,亦觉心情颇佳。
若没有魔灾一事的话,想必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已经开始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了。
“咦,王上,您出关了?”
这时,一名禁卫将领带着一队禁军卫士巡逻而来。
见到在书房平台外屹立的风伏纪,脸上浮起一丝惊喜之意,连忙抱拳拜见。
“武松,是你在值夜啊!”
看到来者,风伏纪微微一笑。
武松自加入他麾下后,变化极大,都有点让他无法与前世那个打虎好汉联系到一起了。
武松笑道:“是的,在您闭关后,周仓便去了「暗罗间洞天」修行,这段时间都是由末将值守!”
风伏纪失笑一声,说道:“是了,差点忘了是朕让你们轮流去的,看你的模样,进境不错,那里的情况最近如何了?”
武松点头应道:“还不错!虽然最近魔灾愈演愈烈,但于我东华而言,并没有过大的压力。
目前洞天内有国辅亲自坐镇,灵水郡那里亦有左仆射坐镇,安全无虞!”
“灵水郡?”
闻言,风伏纪眉头微扬,“那里也有魔灾现世?”
武松点头:“是的,在您闭关后不久,那里便有自海外而来的二十来万异族军队登陆。
也多亏了段剑秋将军师门的提醒,我国境内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损失,一直把那些异族堵在灵水郡筑起的防线内。”
“是这样!”
风伏纪若有所思,“没事就好!”
“对了,王上,左仆射大人在前往灵水郡之时吩咐过末将,若您醒来,桌上有一封大应皇帝的亲笔信让您亲启。”
“好,辛苦你了!”
“王上言重,那无事的话末将继续巡逻去了!”
“去吧!”
待武松队伍走后,风伏纪才阔步走入书房内,才发现自己的玉玺下镇着一封书信。
他坐下来后,喝着侍者适时上的热茶,方才缓缓打开,仔细查阅。
许久,他才放下手中的书信,神情有些莫名。
书信长达数十页,通篇都是顾长空在讲述顾氏皇族的来历,以及与三阳仙宗宗主齐三阳之间的纠葛。
其中,还把东华国开国先祖风苍与顾氏先祖顾青云的关系说了出来,并一一点明了顾氏与曾经的白雉皇朝之间的关系。
错综复杂不说,却也解开了风伏纪心中不少的疑惑。
比如大应如此强大,为何却始终经营着自己的国土,没有丝毫扩张之意。
又比如大应曾屡次对东华国展现出极大的善意,却又不求回报,曾让东华朝堂百官既疑惑而不解。
许许多多诸如此类之事,直至看到这封书信后,风伏纪才恍然大悟。
当然,疑惑解开了不少,但又有新的疑惑诞生。
比如综合一众朝臣,以及段剑秋所带来的情报,无不把三阳仙宗上代宗主霍灵杰、当代宗主齐三阳以及暗罗魔尊联系到了一起。
若暗罗魔尊真与这两位有关,那顾氏一族与霍灵杰之间反目成仇一事,或许便有了足够的解释与动机。
至于齐三阳,更不用说。
但,为什么?
知道得越多,风伏纪便越疑惑。
根据目前的情报看来,暗罗魔尊存在的时间极为久远,最远可追溯到烈阳皇朝时期,而后是大夜皇朝,再后来则是白雉皇朝。
因为有他明里暗里的操控与参与,三大皇朝灰飞烟灭不说,亦引发了多少爱恨情仇与纠葛,直至现在都没办法消解。
暗罗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背后究竟是谁?
赤炎海域的看守人又是谁?
若三阳仙宗真与暗罗魔尊有关,他怎么敢再次回到那个看守人所在的海域发展?
还是那个看守人,并不一定只在赤炎海域活动,而是围着出羽大陆在转?
想到这里时,风伏纪浑身微震,只觉得自己好似触摸到了什么惊悚的事情一样!
“或许,真是如此!
从嗣业等人回禀的情报来看,暗罗魔尊背后的人极是觊觎出羽大陆。
或者该说,出羽大陆的某样隐秘对他背后的人极为重要,才会从几千年前开始,便派遣暗罗魔尊从海外横渡到此地进行布局!”
为了一己私欲,直接间接害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到如今还不消停!
此举,令人恶心,亦令人愤慨!
尤其是作为以前的间接受害者,现在的当局者,风伏纪更是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愤怒,许久才缓缓平复过来,眼神重新恢复清明。
回过神来后,他重新注视着书信的最后几行字。
写到此处时,信里的笔触有些散乱,看得出来,顾长空有些犹豫、心乱。
因为,这最后几行字里表达的,是一个父亲决绝无奈,却不得不做出的托付之举!
这顾长空......
风伏纪极为复杂的看着整张书信,不知该如何评价他,良久轻轻吐出一口气,似是旁若无人的说道:
“清浅公主这段时日过得可还好?”
从书房一侧阴影里,一名剑者抱剑而出道:“过得挺开心的!
尤其是在您闭关的这段时日里,她不仅时常跟着大司农到京畿关的试验田去劳作,做着种苗试验,亦经常到商宙的工作间里看他摆弄那些乱七...呃,奇思妙想的东西,倒也没有一丝公主的傲气。
无论是宫里的人,还是朝堂百官,对她印象都挺好的。”
听到这里,风伏纪脸上浮起一丝微笑,看向了这名剑者,“殷婉呢?你们不是向来焦不离孟,形影不离吗?”
原来,这名剑者却是原东华剑派的四方执剑卫之一的程晓。
提起此事,程晓脸色古怪:“婉儿她跟九公主的性子似乎挺合得来的,因此左仆射大人便让她跟在公主身边,既当侍者,又当侍卫了!”
“是吗?”
风伏纪失笑一声,“也不错,不过朕记得清浅身边好像还有一个顶尖刺客在吧?”
程晓点点头:“在的,不过在我东华国内极为安全,影奴守护了一阵,便觉无趣,因此跟公主请命后,便回大应边境去了。
大应实力虽强,但如您所知,他们似乎并不想暴露太多实力,因此表面上的压力也极大!”
“原来如此,那就让殷婉多费点心思吧!”
风伏纪颔首一笑,上下打量了程晓一眼,说:“你这是已经从「暗罗间洞天」历练回来了?修为竟已突破了到炼魄三重境,射出的箭都没你的进度快!”
要知道,在投入风伏纪麾下之时,程晓也不过只是凝丹八重境而已。
闻言,程晓俊冷的脸上浮起一丝苦涩:“王上,您就别抬举我了!
照国辅大人的意思,以我的天资而言,虽能开完七魄,但这辈子只有三成机会觉醒命魂了。
没办法,属下只能疯狂进阶了!
相比之下,韦执剑使年纪虽老,但他的天资反而比我高了不少,似乎觉醒命魂有望!”
风伏纪微微颔首:“原来如此!不怕,事在人为,或许我等以后有机缘得到突破天资界限的宝物也说不一定,不用如此悲观!”
程晓剑眉微扬,抱拳道:“谢王上安慰!”
风伏纪见他似乎不抱希望,也不解释,只是笑道:“有空多到功勋阁内看看朕亲手篆写的「太玄经」,或有收益也不一定!”
“嗯?好!”
见风伏纪特意提起此经,程晓心中一动,连忙应承下来,旋即极为识趣的隐去身形,藏于书房的阴影之内。
自东华剑派没落灭亡后,他们一群残存下来的剑卫与执剑使便成为风伏纪麾下最忠心的守护者,默默藏于背后,任劳任愿的付出。
比起一众英灵来说,都不遑多让!
把书信收好后,风伏纪又拿起了桌上的奏本,仔细审阅起来。
半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对于一个国度来说,足以产生堆积如山的事务。
若不是文有李悝、沮授、刘穆之、陈宫、吕树青等人为他臂膀,此时他桌上定会向以前一样,有着堆积如山的奏本。
当然,所有重要的决策最终还是得由他来拍板批示,否则便不具备效力。
“是时候再召些一流和顶尖英灵来了,随着国土扩大,光靠李悝他们,人手还是不太够,也能充实一下炎黄府的根基。
只希望,能多来几个文臣,文武双全的也行,如忠嗣这样的就挺不错的......官员武将制度似乎也得改改,现在的任命还是太乱了......
三省六部制似乎好用一些,还是继续延用秦汉两朝的制度?
也不太对,还是综合取用,取精华去糟粕......”
一边批注,风伏纪口中亦自语不断,并顺手朝第三重银河里投入了大量气运,顿时引得神话殿里满室生辉,风云涌动。
-----------------
翌日。
当闪耀的金辉升起之时,尚显一丝暖意的光芒仿佛驱散了初冬时分的寒意,洒耀大地。
东华王城中,子民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或为一天的生计,或为了读书出行,或带着工具前往京畿关正在扩建的工地上,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魔灾于东华本土子民而言,似乎极为遥远,并没有让他们产生太多的危机感。
若不是时时有人被征召去预备役中待命,又有「东华邸报」不时分享各地的信息与战况,似乎根本就没有战争发生一样。
王城内的子民安全感就更足了!
至于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王在!
但于朝堂之上,当一众官员得知风伏纪出关之后,各地乃至出羽大陆各国的战况奏疏便一封封的呈了上来。
其中,尤以大应北境,以及灵水郡的战报最多。
书房内,风伏纪一边观看着战报,一边听着沮授汇报具体事宜。
“王上,后夏境内目前已经基本稳定。
易州关外的各国,因魔灾一事,现在各自焦头烂额,已无暇窥视我朝。
但大应北境与后夏边关接壤处,战况加剧。
那里因为有着一处港口,不时有海外异族大军乘船而来,持续给我国以及大应造成压力。
微臣曾与目前主持朝政的大应大皇子顾成桢通过信,本想加大兵力,把异族军队赶出去,占据港口,但他并不同意,似乎想借此练兵。
根据忠嗣的情报,目前大应军已经轮换了至少九轮军力。”
风伏纪虽已知道顾长空的打算,闻言还是眉头直皱:“如此,大应国内就没有反对的声浪?”
沮授摇头又点头:“有一些,但基本都被压下去了,而这些反对的声浪,大多却是因天象受灾一事而返贫之人,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顾长空并没有过度为难他们,反而想让我们接收下来,微臣思虑再三,已经同意了!”
风伏纪微微颔首:“嗯,无妨,从今天起,只要没有过于危害我东华之事,大应方面的请求可酌情答应下来。
如救助灾民之事,不用考虑,安排到百川,乃至后夏或北唐等地便可!”
闻言,沮授一怔,眼里浮起一丝惊喜之意:“王上,可是?”
“可是什么?”
风伏纪眉毛微扬,见他一脸喜意,不由哑然失笑:“你想差了,有些事情碍于应皇之意,暂时无法与尔等分说,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不过......
说到这里时,他略微踌躇了稍顷,才开口道:“清浅那里若有什么要求的话,可及时满足!”
妥了!
听到前半句时,沮授内心本是微微失望,直至后半句时,顿时喜上眉梢,看得风伏纪尴尬不已。
“咳,沮卿,继续,别走神了!”
“是,王上,是微臣的错!”
沮授回过神来,致歉了一声,继续道:“后夏境内目前分为十郡,但后夏王都如您所知,已尽成废墟,方圆两百里的土地内似有有毒物质残留,在未消散前,暂时被划为禁地。
除此之外,与大应北境边关接攘处的明河郡,因战事之故,人员暂时撤离至青原郡,只保留驻军以及后勤人员。”
在沮授持续汇报着诸事之时,书房外传来了侍者颇为沉重的声音。
“禀王上,据北应关守将金孝杰传来的消息,大应国东南区域的上元城不知为何,被一支突然冒出的魔物大军意外攻破,在那里当职的大应五皇子顾世栋不幸战死!
东华卫同时来报,似乎在魔物大军里看到了原渝海国主聂骁,以及大应四皇子顾江武心腹丁少雄的身影。”
“什么?速速把战报呈上来!”
“是!”
风伏纪打开两份战报,一一查看后,眉头紧皱:“据剑秋所言,这聂骁可能与三阳仙宗有关,只是这顾江武的心腹又是怎么回事?”
沮授也极是不解,朝侍者再次问道:“东华卫可有确认过?”
侍者点头道:“有,在北应关外活动的,是东华卫的郑天寿军侯,此外尚有校曹部的邹渊,他们二人经验丰富,应该不至于出错才对!”
就在书房内三人疑惑思索之际,又有声音从房门外传来,却是武松。
“王上,北应关守将再传来急报,于渤海上有一支自称三阳仙宗弟子组成的船队打着诛除异族魔物的口号,正朝上元城方向急驰而来。
于西景关外活动的绣衣卫也传来消息,说有数支以玄天府、赤焰门为首的宗门势力亦打着三阳仙宗的旗号,加入到了讨剿异族大军的行列,并一直朝临海国方向进军。”
接连而来的消息,让书房内的风伏纪等人极受震动。
“把战报都呈上来!”
“是!”
风伏纪看着手下呈上来的战报,又命人打开地图,沉思片刻即道:
“沮卿,命东华卫把顾江武、丁少雄与聂骁一事,以加急密报形式交给应皇顾长空。
再命布衣赶至大应皇都,伺机行事,同时让剑秋把消息传给隐龙剑门。”
沮授拱手应道:“微臣明白,只是,王上,临海国方面该如何处理?”
风伏纪自是明白沮授之意。
除玄天府等宗外,就连临海国西边的冬曜国也可能是三阳仙宗留下的棋子。
若是让临海国被玄天府,以及冬曜国形成合围之势,从而被灭国,那西景关外将再无缓冲之地。
想到这里,他便开口道:“先让公台暗中去趟临海国,看看临海朝堂目前的情况再说吧!
若对方不知内情,又愿意主动接受我东华之助,便让嗣业带领三千陌刀军、以及三万王庭精锐前往!”
为免连临海国也是三阳仙宗留下的暗子,风伏纪还是决定稳妥一些。
“好,微臣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闻言,沮授想了想,顿时明白风伏纪如此谨慎的用意。
毕竟三阳仙宗布局甚深,谁也不知道他们这数千年来究竟在出羽大陆培养了多少势力,谨慎一些,并无不妥。
-----------------
在东华国得到诸多情报之时,大应方面自然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
朝堂之上。
当五皇子顾世栋意外战死的消息呈上来后,整个朝堂上一片寂静。
“皇上驾到!”
许久,一声久违的唱暄声响彻朝堂。
文武百官齐齐一惊,抬头望去,却见是已经有数十年不上朝的顾长空,竟罕见的穿戴得极为正式,在大皇子顾成桢的陪伴下,缓步朝皇座走去。
“吾等见过吾皇,愿吾皇安康万年!”
皇座之上,被外界传闻已经连眼都难以睁开的顾长空,此时却挺直着宛若松柏的胸膛,容颜依旧,气质威武,一派煌煌帝皇之象,哪有一丝即将入土的模样!
文武百官中,除了屈指可数的重臣,在躬下身的同时,无不以惊愕的神情悄然打量着顾长空,满心的疑惑不解。
顾长空环视着座下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看位于前列的一众皇子皇女,陡然轻声一笑,以中气颇满的浑厚声音,打破了朝堂上极为诡异的寂静气氛。
“朕已经许久没上朝了,没想到,刚一上朝,便听到我儿阵亡的消息,好,好得很哪!”
“皇上息怒,我等护驾不力,请皇上恕罪!”
顾长空的话语虽轻,看似甚至在笑,但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都知道这位久不上朝的帝皇已经怒火中烧,一时无不心神情激荡,只觉后背寒意潺潺,再次齐齐躬身而拜。
他们可从来没有忘记过顾长空年轻时是如何从一众皇子中强势杀出,同时纵横朝堂与各国战场,皆所向披靡的睥睨威势!
“别拜了,烦!”
顾长空眼里怒意与悲意闪动,凛冽目光透过重重人影,落到了一名身型壮阔,气质颇显沉稳的皇子身上。
“逸王,朕已经来了,你就不想说些什么?”
此言一出,朝堂百官尽是一头雾水。
就连一众皇子皇女亦是诧异非凡。
顾江武藏在袖里的手不自觉一紧,表面却极为恭敬从容的出列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愿父皇身体安康!
父皇,请恕儿臣愚钝,不明白父皇的意思,还请父皇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