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春意渐浓烈,东华新篇章 (1 / 1)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自统一朝议结束后,东华群臣如同机器一样,各司其职,迅速转动了起来。
在忙着消化新得的后夏与大应国土时,又同时得准备国主风伏纪的大婚典礼,易州与西景两关之外,亦有布局。
若百官不是皆有修为在身的修士,如此高强度的运转,根本没有人能支撑得住。
好在随着顾氏皇族彻底搬离大应皇宫后,那些没有跟随顾长空前往祖地的官员开始一一来到王城述职。
有了他们的加入,东华百官身上的担子总算轻松了一些。
东华王城的扩建,也因大批后夏以及大应工匠的到来,建造速度一日千里。
在东华王城的子民眼里,王城几乎每时每刻都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新着。
大批重新规划的街道、住宅、市场乃至安济坊、官府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看着那整洁划一,集合东华、西景、百川、北唐以及大应诸国风情的新建筑,一些心思活络的东华子民也不由动起了心思,纷纷寻求迁居新城区的可能。
众人的热情,也带动了新城区市场的繁华。
即使大部分区域还没建造完成,那些建好的商铺以及市场摊位已供不应求。
对此,负责东华经济之事的沈万三乐见其成,似乎并没有插手的意思,并且还派人监督市场,以防有人恶意抬价,恶意竞争。
至于新城区的住宅,除了有一半会进行商用以外,另外一半其实早就定下了主人,却是要分发给那些愿意在王城居住,且因战争而牺牲的将士家属,以及因战争而致残或光荣退役的将士。
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从各地而来的大行商与世家在谋求入驻王城。
对于他们来说,能入住王城,除了倍有面子,能彰显地位财富实力以外,亦是安全的象征。
不是说东华境内不安全,而是相比起其他地方来说,王城因有风伏纪这位渐显神奇的王在,安全方面绝对无须担忧。
何况此地还有那堪称玄妙的九灵神兽的核心在。
时至今日,随着九大灵兽时时现身东华大地,以国运微调节气,使得五谷丰登,河水不再泛滥,几乎所有东华子民都把它们当成了如风伏纪一样的守护神看待。
尤其是那些靠山吃山,耕种土地,或位处河流海岸边缘的百姓,更是雕刻了九大灵兽的神像,时时拜之,祈求风调雨顺。
当然,他们自是不知若无风伏纪应允,九大灵兽自然也不会经常使用国运现身,于人前显圣。
“儒伯,还好听你的话,来这东华国考察,这东华国子民的富裕程度,已不比一些皇朝差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各国的商队,行商,乃至游客络绎不绝。
即使东华王城已然扩建,依旧满足不了目前的人潮,把偌大的王城挤得满满当当。
在与镇国商盟商讨好航路合作事宜后,儒仲光便带着名为“卫行龙”的年轻人前来东华国考察市场。
沿途所见,比儒仲光的老朋友——苍武宗主伏镇国所说的还要更好许多。
而在他们赶至王城之后,那高达三十三丈的城墙,以及正在大兴土木,人潮攒动的外城区,让两人极受震动,对此行的合作考察亦多了许多兴趣。
“姜毅,臭小子,你跑慢一点,商大哥说过这个机械骨骼只是个粗浅的半成品,不能跑这么快的!”
在两人带着商队途径一处建造工地之时,只见一个不过七八岁的小孩正穿戴着一具高达一米七左右的木制人形机械举着一块近百斤的巨石,在工地上健步如飞。
他身后,三名十四五岁左右的少年追得满头大汗,小心翼翼地分布在三个方向,似乎在防止那个叫姜毅的小孩掉下来。
儒仲光仔细一看,还发现这个姜毅竟然没有了左手掌,靠着义肢手与完好的右手操控着那个木制的机械骨骼,一时大为惊奇。
“彼其娘之,我喜欢这东西!”
相比于他,一旁的卫行龙看到如此“炫酷”的机械,竟激动得连粗口都爆出来。
快步向前,待那姜毅把巨石平稳地放在工地上后,才围着他打转,极为兴奋的大叫道:
“少年,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姜毅(出自第22章)自被姜维收为义子后,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见到生人也没有怯场的意思,一边操控着机械骨骼的手活动着,一边极为自豪的笑道:
“你当然没见过,这可是我商大哥特意为我研制的小玩意!”
“啥?小玩意?”
闻言,卫行龙有些呆滞。
在他眼中,这东西明显乃是极为巧妙的天工作品,看一名断了左手掌的孩童都能操控自如,运送重达百斤的巨石,若是能大规模生产,那用处可就大了去。
“你们是谁?”
这时三名少年也追了上来,一脸警惕地看着卫行龙与儒仲光。
儒仲光抚须一笑:“小朋友,无需紧张,我们是来东华王城寻求商机的商家,没有坏心思!”
为首的少年是个身背长剑,面容颇为成熟之人,闻言只是轻轻点头:“原来如此!老人家,若没有事的话,我们就先走了!”
“好,慢走!”
见状,卫行龙大急,还想拉着姜毅问话,却被儒仲光紧紧拉着,他摇摇头,低笑道:“少爷,不用着急,待我们见到了负责贸易的官员再提此事不迟!”
见四名少年有说有笑的远离他们后,卫行龙一脸的失望:“儒伯,别说你看不出那东西的作用,怎么就不问清楚呢!要是被人抢先了可咋办?”
儒仲光笑道:“少爷,没听到那是他们的长辈为那小家伙特意打制的嘛!显然目前还没达到量产的程度,不急!”
“行吧行吧!我们快进内城去,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说罢,他抬起右手挥了挥,扬声道:“兄弟们,到内城后自由活动,所有花费本公子包了!”
“哇,谢谢少爷!”
商队成员闻言俱是大喜,连连拜谢。
这一幕,被人群中的东华卫注意到了,嘴角也浮起微笑。
东华国如今的飞速发展,让他们与有荣焉。
只要不是带着恶意来的,他们不仅欢迎,还会尽量给予方便,甚至于在暗中保护。
离开两人后,姜毅似是操控得累了,从控制室里下来,活动着筋骨。
那名背剑少年无奈地摸着他的头,说道:“小毅,下次不能再这样了,要是那机械受不住力,散架了怎么办?”
“卫蒙(出自177章),别杞人忧天了,这可是商大哥做的,怎么可能散架!”
一旁,一名气质与卫蒙相似,但又显跳脱的少年回了一句。
少年旁边,一名冷脸少年淡淡道:“凌云(出自198章),商大哥都说这是半成品,小毅还拿着一块巨石,肯定是不安全的,你少在那边和稀泥,有错就要认!”
凌云撇撇嘴:“袁空(出自198章),我怎么和稀泥了,敢情你以为我在捧商宙大哥的臭脚不成?”
袁空“啐”了一口,“你这家伙,以前在平怀城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这般跳脱,我是那个意思吗!
我的意思是,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不能让小毅做如此危险的举动!
叫你多读点书,你偏不读,要不是还算有点天赋,谁会选你进潜龙学府就读!”
“呃,好吧!听到了没有,小毅,你袁空哥好像在教训我们呢!”
“啊?是吗?我怎么听着袁空哥是在关心我啊?”
“不,你听错了,他就是在训我们,我们回去找姜维伯伯告状,让伯伯罚他挥剑三万下,以敬效尤!”
“......”
凌云搭着姜毅的肩膀,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口中所说的话,让袁空的脸越来越黑。
卫蒙看着三人,嘴角挂起一丝微笑。
在东南大地统一之后,一座旨在培养天才少年的“潜龙学府”亦应运而生。
卫蒙这位曾得风伏纪赠剑赠衣的少年,在经过测试后,亦如凌云、袁空二人一样,被遴选进了学府之中。
三人与姜毅因缘际会,成为了好友,日渐相处下来,感情越深,经常在一起活动。
而姜毅刚才所穿的木制机械外骨骼构想来源于风伏纪,实践于商宙手中。
开始是为庆祝姜毅的生日而研发的小玩意,却在出成品之后,让少府的一众工匠大为惊艳,纷纷向上面请求完善机械外骨骼的构造与用途。
此物若能成,不仅能运用于军事后勤运输之中,就是在民间亦有极大用途。
如可用于普通人搬运重物,亦可让因伤因病而致残或年老体衰之人再次走出家门之外等等,可谓功德无量。
当然,若是想大规模量产,目前尚不现实。
负责此事的少府中人还没有找到那种能久经消耗,较为持久,且花费极低的材料来完善其工艺。
这只是东华发展后,随处可见的一段小插曲。
随着统一之势渐深,东华国的发展亦迎来井喷式的爆发。
民间如此,修行之士如此,而一众人英灵大将更是不遑多让。
目前,除了部分二三流英灵以外,大部分最早追随风伏纪的英灵人杰几乎没有低于炼魄境以下的。
其中姜维、王忠嗣、赵云、罗士信、高顺、穆桂英等一流或顶尖人杰,更是早已借着东华国成就皇朝之基,而进入了淬魂境。
当然,最强的除了燕十三以外,便属于李悝与赖布衣。
两人厚积薄发,既属朝廷重臣,又有大量机缘,随着官运亨通,气运汇聚,李悝离聚神境近在咫尺。
而赖布衣,自从开完第三次朝会后,便陷入深度闭关之中。
从闭关之地隐隐散发而出的神识之威,显然进入聚神境已成定局,就是尚不知其境界进展几何!
在这期间,风伏纪也迎来了两位新的顶尖英灵。
似乎随着风伏纪实力的进步,以及东华的发展,现在的英灵若要降世,普遍比以前难了许多。
不仅降临的时间增加了不少,就连需要消耗的气运也增加了好几倍。
当然有缺点,自然也有优点,就是因此而降世的英灵,其修为比起之前降临的同等级别的英灵修为更高。
此举对于风伏纪来说,自然是极大利好。
但对于那些早早降临的同等级别的英灵来说,自然说不上是友好了。
不过规则如此,就连堂堂帝皇印灵也无法左右九重银河之事,以风伏纪目前的实力,自然也没办法做到。
新降临的两位顶尖英灵,风伏纪倒也算是熟悉,分别是被人称为“虎痴”的许禇,以及“花和尚”鲁智深。
许褚,字仲康,三国时曹魏将领。
等阶:炼魄九重境
武学:禁兵武典
天资:顶尖(上限)
体质:虎卫战体
作为曹操的宿卫虎士,许褚的勇武自不必说,时常率领麾下虎士作为先锋,杀敌无数,威震当时的淮汝之地。
然其人虽勇武,于作风方面却是谨慎守法,沉默寡言,极是忠义,深得曹操信任。
曹操时常称许褚乃他之“樊哙”也,可见对其之看重。
在他到来后,风伏纪深思之下,还是让他接替了周仓的位置,与武松一起掌管宫中禁卫,宿卫左右。
至于鲁智深其人,在一众水浒豪杰当中,也算是风伏纪颇为喜爱的人之一。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本是书中的经略府提辖,却因打抱不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追捕,从而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等阶:炼魄八重境
武学:无畏护生经
天资:顶尖(上限)
体质:义烈天禅体
鲁智深的经历自不用多说,相信熟知他的人皆已知晓。
之所以风伏纪对他印象颇佳,却是因为鲁智深乃水浒一书中,敢于向所有压迫势力出刀之人。
所谓“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鲁智深既热血,又不乏智慧,可惜在书中生不逢时,无人赏识,最终不得不一步步走上梁山,落草为寇。
他的到来,除让风伏纪欣喜之外,作为与他感情颇深,有着相似经历的武松亦是无比雀跃。
风伏纪也给足了两人叙旧的时间,之后便把鲁智深与周仓派往易州关外,协助燕十三打拼“华夏府”之事。
除了两人之外,隐龙剑门的部分弟子也做为“华夏府”的一部分,归入燕十三麾下,于易州关那混乱之地引起风云迭荡,也开始逐渐打开了局面。
日月如流下,时光似乎于倏忽之间,便已来到了定鼎2年的春分之际。
于明媚的春天下,随着最后一块巨石贴合在城墙处,在大量修士百姓与工匠满含欣喜的长喝声里,东华王城的扩建终是完成。
顿时,鞭炮齐鸣,喝彩庆祝声响彻天际。
这时,一袭标志性的白袍身影骤然从王宫方向飞来,赫然正是赵云。
赵云环视城墙内外的东华子民,脸上突然扬起一丝笑意,高声长喝道:“我东华的子民们,在尔等的同心协力之下,我王城终是提前扩建完成,尔等居功至伟。
因此,王上有令,凡此次参与王城扩建者,除原有的报酬外,可以再得到一份等同的报酬,作为奖励!”
“哇哦,我等谢国主隆恩,国主万年!”
听到竟然还有意外惊喜,一众参与建造之人无不欢呼雀跃。
赵云微微一笑,待众人欢呼过后,再次高声道:“除此之外,于七日之后,王上将举行大婚。
届时,举国同庆七天,城中酒楼茶楼,全部免费开放,由王上内库报销。
凡我东华子民,可无限畅饮畅食,于各官衙办事处,还有礼品相赠,让我等为王上贺,为东华贺!”
呼!
听到这个早就一直在流传的消息终于确定下来,一众东华子民无不狂喜,纷纷大喝出声。
“天可怜见,王上终于想起来他还是孤身一人了!”
“彩,让我等为国主贺,为我东华贺喜!”
震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赵云说出这个消息后,此起彼伏的响起,随后声音加剧,几震苍穹,连王城之外的人都隐约能听见。
赵云在宣告这个消息之后,看着热烈无比的人潮,微微一笑,转身朝王宫返回去。
与此同时,数百快骑从王城内疾驰而出,准备向国境各地同时宣布这个消息。
在举国同乐方面,风伏纪向来不会食言。
不仅王城子民拥有这个福利,其余各地子民亦是如此,绝不区别对待。
-----------------
玉宸宫内。
随着婚期的临近,整座玉宸宫内外在喜气洋洋之余,守卫巡逻亦森严了许多。
后者,自然不是为了监视顾清浅,而是表达对她的重视。
七天之后,顾清浅也将从此宫搬离出去,入主凤仪宫。
凤仪宫,本是昭仪宫,乃东华后宫最高等级的宫殿。
为了契合顾清浅「天瑞凤仪」的命格,也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与尊重,风伏纪遂命人把昭仪宫改名。
此举却是无伤大雅。
毕竟顾清浅的陪嫁乃是整个大应,如此高规格的嫁妆,古之罕有,后估计也未必有之。
何况自顾清浅来到东华暂居后,东华群臣对她的印象都颇佳,自然不可能为这等小事反对。
殿内,淡淡的檀香之气宛若流烟般,缓缓弥漫而起。
原大应承平公主,也是顾清浅的六姐顾婵凤仔细打量着正在试妆的妹妹,眼里浮起一丝笑意:
“九妹,现在心情如何?是不是得尝所愿,心潮澎湃呢?”
此言一出,顾清浅脸上已泛起两抹红晕,一旁的剑侍左小欣与原南方执剑卫殷晓却已笑得花枝乱颤。
“六姐,说什么呢!”
顾清浅摸着滚烫的脸颊,无奈的回了一句,接着迟疑一阵,还是问道:“父皇以及诸位皇兄,会来吗?”
似是察觉到了她那惴惴不安的心理,顾婵凤轻抚着自家妹妹那一头秀发青丝,眼里浮起一丝复杂之意,微微笑道:
“放心,父皇他们肯定会来的,不用如此担心!”
“但愿吧!”
对于顾长空把大应作为她的陪嫁礼,顾清浅虽知个中缘由,但当此事被公开来讲后,她与一众兄弟之间注定会横亘出一道裂痕。
看似小,却足以影响他们之间的情感。
似是看出了她内心尚有担忧之意,顾婵凤微微一叹,目光悄悄移向了左小欣与殷婉。
两人会意,开始讲着最近东华国发生的趣事,终是把顾清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不久,整座玉宸宫内重新响起清脆悦耳的笑声。
春意悠悠,在和煦阳光的洒落下,带着触动心扉的丝丝暖意,仿佛在为东华国即将迎来新的篇章而雀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