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1 / 1)
“你……”尤明月刚要发作,却被茅清兮打断。
茅清兮没有理会她的怒气,而是低头闻了闻药碗中的药,一股淡淡的苦涩味扑鼻而来。
这是太医开的方子,并无不妥,药材都是常见的,不温不火混日子,对症下药,但药效甚微。
这药对冀容白的身体无益,但也无害,只能勉强吊着他的命,聊胜于无,想要救命,却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总比吃白苏道长的那些乱七八糟、来路不明的丹药强,至少不会加速他的死亡。
茅清兮在床边坐下,凝视着冀容白,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转瞬即逝,快的让人以为是错觉。
她伸手,轻轻抚摸着冀容白的颈后,指尖微凉,像一片冰凉的玉石,在寻找着什么。
尤明月见状,再也忍不住,厉声质问:“你在做什么?若不懂医术,就不要乱动!出了事你担待得起吗?你可知道,你面前躺着的是谁?!”
圣上也走了过来,脸色铁青,怒斥道:“茅清兮,休得放肆!来人,把她给朕拿下!”
然而,圣上的话还没说完,茅清兮已经收回了手,动作快的像一道闪电。
她舀起一勺药,送到冀容白唇边,动作轻柔,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冀容白竟然缓缓张开了嘴,像是本能一般,又像是被某种力量牵引。
一勺又一勺,药被尽数喂了进去,没有洒出半滴,仿佛他并非昏迷,而是配合着茅清兮的动作。尤明月黛眉微蹙,语气带着三分探寻,七分不悦:“你方才……对他做了什么?”
“尤将军不是亲眼瞧见了?”茅清兮抬眸,眼波流转间,笑意如春风拂柳,偏偏带了丝若有若无的疏离。
她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声音清脆悦耳,却又掷地有声:“其实喂药不难,不过雕虫小技。人在昏迷时,意识虽混沌,身体却还有本能。”
她稍稍卖了个关子,见尤明月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才慢悠悠地继续道:“我不过是稍稍用了些……特别的法子,刺激了他的本能罢了。往后尤将军喂药,只要能寻到关键,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尤明月盯着茅清兮那张似真似幻的笑脸,心里像被猫爪子挠过,不上不下。
她总觉得茅清兮这话里有话,可偏又寻不出破绽,更无法反驳。毕竟,方才冀容白确确实实把药喝下去了,还是当着她的面,众目睽睽之下。
“但愿如此。”尤明月冷哼一声,算是暂时揭过此事,心里却暗暗留了心。
茅清兮不再理会她,欠身朝圣上敛衽一礼,举手投足间尽是世家贵女的优雅风范,不卑不亢:“陛下,苏将军眼下这般境况,臣妇留在此处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先行回府,收拾些苏将军惯用的物什送来,也方便……照料。”
最后两个字,她咬得极轻,却又像一根刺,扎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激起微妙的涟漪。
圣上本就不喜茅清兮这般看似柔弱,实则锋芒暗藏的女子,巴不得她离得远远的,当下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准了她的请求。
尤明月看着茅清兮款款离去的背影,原本紧绷的唇线,此刻却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轻蔑的弧度。
她暗自冷笑,茅清兮这等伎俩,也就在这些愚钝之人面前卖弄一番。
真以为靠些小聪明,就能在冀容白身边站稳脚跟?
她尤明月,绝不会让茅清兮如愿。
宫门外,俞霜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一见茅清兮出来,忙不迭迎了上去。
“回府。”茅清兮轻描淡写地吩咐,仿佛刚刚经历的,不过是寻常小事。
富峻跟在一旁,欲言又止。
他张了张嘴,想问个究竟,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抓耳挠腮,急得像猴子捞月,满腹疑问无处诉说,憋得脸红脖子粗。
茅清兮余光瞥见他这副滑稽模样,不由得莞尔:“放心,你家主子吉人自有天相,眼下正与佳人……相谈甚欢呢。”
她故意顿了顿,笑意更浓,带着几分戏谑:“你与其担心他,倒不如未雨绸缪,想想往后新人进门,你该如何应对才是。”
富峻闻言,如遭晴天霹雳,整个人都懵了。
这叫没事?这分明是……天塌了!
主子这究竟是在做什么?
他慌忙追上茅清兮,心中哀嚎,只恨墨川不在。
若墨川在,起码还能给他支支招,分析分析眼下的局势,他也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乱转。
可怜他一片忠心,却只能干着急,使不上半点力。
回到澜府,茅清兮并未如众人预料的那般,或是愁眉不展,或是暗自神伤,反而一切如常。
她依旧每日看医书,练武,过得比冀容白在府里时,还要充实几分。
至于长明,则更是像脱胎换骨一般,变了个人。
自打秋猎归来,这孩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不仅习武愈发刻苦,还开始读书识字,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他像是要把过去十几年落下的功课,一股脑儿全补回来似的。
那股子狠劲,不仅让澜府上下叹为观止,甚至还引来了隔壁几家勋贵子弟,纷纷效仿。
一时间,澜府竟成了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在冀容白回京的第三天,京城里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风里裹挟着各种小道消息,比沙尘暴还来得猛烈。
有鼻子有眼地说,秦家大小姐不仅将苏将军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北境时,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是位难得的女中豪杰。
据说,她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替父守城,硬生生挡住了敌军的铁蹄,保住了大周的半壁江山。
还有人说,她之所以能平安护送苏将军回京,全靠着她那身出神入化的医术,以及一颗对苏将军矢志不渝的真心。
这些传言越传越邪乎,甚至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起秦大小姐在战场上如何英姿飒爽,如何妙手回春,如何对苏将军情深意重……
总之,尤明月在这些流言中,被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
而她与冀容白的“佳话”,也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澜府对这些传言,采取了不回应、不解释、不理会的“三不”政策。
倒不是他们当真能做到心如止水,而是压根就不知道外头传成了什么样。
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理会。
更何况,冀容白眼下还在宫里,茅清兮也未曾再去过,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流言这东西,从来都是三人成虎,越传越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