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开创性的升旗手(1 / 1)

加入書籤

他看向柳三江:“想不想成为咱们这儿开创性的升旗手?”

柳三江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重任会落在自己身上。

“我...我愿意!”他声音有些颤抖,“但是...我合适吗?”

“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重要的是未来。”陈屯长胜语气坚定。

柳三江突然想起什么:“陈书记,能不能请我老铳生来?他老爹曾在北洋水师长风舰服役...”

“应该请他来。”陈屯长胜立刻派人去请,“这面旗帜凝聚着他父亲的生命。历史的教训不容忽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场里已经坐满了各界代表。有的是从山里赶来的农民,有的是县城的工人,还有的是学校的师生。大家都在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老铳生被请来了,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坐在前排。那是他最好的一身衣服了。柳三江看到他的眼睛有些发红,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回忆起了什么。

“滋滋...”收音机里传出电波声。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北平新华电台,北平新华电台...”

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竖起耳朵。即便电波声时有干扰,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专注。有人握紧了拳头,有人屏住了呼吸。

老铳生突然站了起来,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目光紧紧盯着那台收音机。

109年的等待即将结束,新的纪元即将开启。

“同胞们,新中国已经诞生!”

收音机里传出这句话的瞬间,会场沸腾了。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有人激动得流下泪来。老铳生站在那里,泪水无声地流下苍老的面庞。

柳三江深吸一口气,走向旗杆。他的手有些发抖,但还是稳稳地抓住了旗绳。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着金色的阳光,在蓝天下飘扬。

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长风舰上的炮声,听到了先烈们的呐喊,听到了无数人为这一天付出的心跳声。

陈屯长胜站在一旁,轻声说:“好好记住这一天。”

柳三江点点头,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

会场里的欢呼声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天边的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铳生最后看了一眼那面飘扬的旗帜,拍了拍柳三江的肩膀,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但柳三江知道,那一刻,他们都懂得了什么叫做希望,什么叫做未来。

广播里传来男女解说员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落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柳三江站在人群中,目光投向主席台。台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轻轻摆动,那抹鲜艳的红色刺痛了他的双眼。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北边代表团的位置格外醒目。一排黑色制服的外国人正襟危坐,为首的是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身为海外唯一特使,他们的到来意味深长。柳三江心里清楚,如今的青国要想摆脱落后农业国的命运,这条路是必经之路。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柳三江注意到,会场里不少人都在偷偷打量着北边代表团的方向。十年前还是生死大敌,现在却要坐在一起谈合作。这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三江!”赵民明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柳三江转过头,只见赵民明正朝自己使眼色:“陈书记在喊你,该升旗了。”

会场里的嘈杂声渐渐平息。柳三江这才回过神来,抬头对上陈屯长胜的目光,立刻起身大步走向旗杆。皮鞋踏在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会场里格外清晰。

国歌声响起,陈屯长胜带头领唱。柳三江双手紧握旗绳,感受着粗糙的触感。随着旗帜缓缓升起,他的喉咙有些发紧,一股暖流在胸腔中涌动。

旗帜在风中展开,鲜艳的红色映照在每个人脸上。柳三江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飘扬的旗帜,想到了屯子里的父老乡亲。等回去后,一定要让嫂子们织一面红旗,每周都要升旗唱国歌。让孩子们从小就记住这一抹中国红。

此时此刻,全国各地但凡能收到广播信号的地方,都有人在聆听这历史性的一刻。有的光明正大,有的躲在门后偷听。这突如其来的变革,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会场外,阳光正好。几只麻雀在树枝间跳跃,发出清脆的叫声。警卫员们神情严肃地站在各个角落,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与此同时,526团的营地里,柳三疆正坐在帐篷外的木桩上擦拭枪支。枪油的气味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在空气中缓缓飘散。

“排长,”一个年轻士兵蹑手蹑脚地凑了过来,“你说天安门到底长啥样?咱们打完仗能不能回家看看?”

柳三疆抬起头,看着这个大头兵。阳光下,年轻士兵的脸庞还带着几分稚气:“麦苗子,好好练枪。等打完仗,我陪你返回淮州,给你爹娘找个好地方安葬。”

“排长,俺当你的贴身护卫,得保护你!”麦苗子挺起胸膛,脸上露出认真的表情。

柳三疆放下手中的枪支,目光柔和了几分:“先学会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别人。好好练,待南方战事结束便返乡。”

“是!排长!”麦苗子立正敬礼,转身小跑着去了训练场。

营地里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新兵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飘散在蓝天白云之间。

夜幕降临,会议终于结束。陈屯长胜的最后一番话仍在柳三江耳边回响:“关外战事已定,咱们在这里坐镇后方,要把重心放在恢复生产上...”

县里给远道而来的人安排了住处。柳三江和老火铳提前准备好了明天要带回去的物资,此刻正和赵民明他们一起在部队食堂吃晚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