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魁克服着情绪,听了一遍这两天接驾的各项事务汇报后,返回书房,叫来了幕僚杨韬。
朱翊钧听到“包工头”这三个熟悉的字眼,眼前仿佛闪过了“黑恶势力”、“暴发户”、“拖欠民工工资”、“豆腐渣工程”等一片关键词,但只是笑笑没说话。
杨韬脸上露出微笑道:“侄儿分析,皇上此行时间不会太短了,搞不好要大半年甚至一年”
因仍有些担心,朱翊钧接着问道:“杂派情况如何?”
杨一魁结束奏报时已近中午,仅得到了皇帝的赐宴。
按此前皇帝巡视接见臣工的惯例,皇帝要给杨一魁加官一级以示荣宠,若不给实官,至少在虚衔上也要加一级,但朱翊钧并没有任何表示。
杨韬乃杨一魁族人,虽然科举不成,但为人通达识变,深受杨一魁器重。
进得门来以侄辈见礼,问道:“今日见驾,叔父可是有不妥之处?”
杨一魁叹气道:“幸亏准备的充分,否则要吓煞人”
将写满小字的笏板给杨韬看了,“即便如此,也汗透重衣也”
杨韬笑问道:“陛下此次巡视南京,叔父可知要多长时间?”
杨一魁已反复推敲见驾细节,此时见问,疑惑不解道:“并无不妥之处,天颜甚喜。
但不知为何未得褒励加官,老夫心底游移不定”
朱翊钧听了杨一魁的回奏,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定了定神,接着问道:“火耗如何?”
大变法所实施的丁、地税收缴方式为“条鞭法”,与清代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最大的区别在于,改徭役为征收丁银而不是纳入田亩统收“地丁银”。
丁银类似于后世的“人头税”——此税征收后,官府征发徭役要付工钱。
皇帝问乡贤如何选出,杨一魁不知这一问中隐含着能够改天换地的道理,只平平常常的答道:“天津各县,各有议政会三十人。
选拔议员乃县官之责也。
新官到任,必访知乡贤耆老,施政才能有的放矢。
若自家选的议员,专扯后腿也算县官无能。
若议员一味迎合县官,却难免本乡之民詈骂,故不敢为乡愿也”
毕竟,包工头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产生,说明农民开始从土地上挣脱了基本的束缚,对于如今的历史进程来说,其进步意义远大于负面效果。
“变法大诏只说府县可用乡贤组成议政会,以裨益乡治——天津的乡贤如何选出?”
杨一魁忙回道:“天津早就不征徭役。
凡有营造,皆由官府招标,自有包工头来投标。
此辈多为乡里素有名望者,乡人农闲时进城务工,由包工头拿银钱雇佣”
他自觉三年来在天津尽心尽力,算得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接驾事务上也做到了尽善尽美,却没想到自己没拿到接驾的惯例彩头,不由得有些迷茫,心底也有些怨怼。
天津巡抚要求不征收过河钱,势必导致其地方收入减少一大块。
朱翊钧担心各县为了政绩,在徭役方面开了变法的倒车,故有此问。
杨一魁目视杨韬道:“为何?”
杨韬笑道:“陛下妙龄践祚,励精图治十五年,乃天下公认不世出的英主。
如今变法大兴已有十年,诸般‘矛盾’有深结之意,此番南巡,‘调查研究’应该是主因”
“如果要大搞调查研究,皇上接见的地方官儿不会少了。
因此我才说叔父运气不好——您是头一个,皇上若给您加官,此后成百上千的都要如此,铨政非乱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