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李铁锤发现百万吨大型钨矿(1 / 1)
勘探钻井机的速度让姚教授有些吃惊。
等看到钻井机的履带轮时,就一切都明白了。
“铁锤同志,把钻井机跟坦克结合在一起,真是个天才的想法。”
李铁锤跳下车,笑道:“教授,这还是多亏了矿业部的陈德祥和刘振明两位教授的指点。”
“是老陈和老刘啊,他们两个都是勘探队出身,实践经验很丰富。”
“咱们开始吧。”
“对,应该开始了。”
姚教授醒悟过来,连忙将钻井机带到指定的钻探点。
“根据我的估计,矿层很有可能在地下两千米的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两千米....也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吧。”李铁锤估计了一下时间。
姚教授惊讶:“这么快?”
要知道,这样深度的钻洞,他们勘探队至少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来挖掘。
“您等着瞧好了。”李铁锤知道仅靠嘴巴是解释不清楚了,直接让操纵员准备将钻井机支起来,开干。
伴随着李铁锤的一声令下,钻井机的履带稳稳扎进岩石中。
操纵员按下启动键,合金钻杆带着刺耳的切削声钻入地面,石头块飞溅而起,很快在钻塔旁堆成小丘。
钻探的速度让姚教授和勘探队员们吃惊不已,以至于打到第一个十米,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停!取岩芯!”李铁锤喊停了钻井机,按照计划,每隔十米要检验岩石成份。
两名队员扛着专用夹具跑过来,小心翼翼地固定住钻杆顶端.
随着卷扬机的转动,裹着灰褐色岩屑的钻杆缓缓抽出地面,最后一截带着新鲜岩芯的钻管“哐当”一声落在铁架上。
姚教授几乎是跑着冲过去的,这截岩石呈青灰色,质地细密,用锤尖敲开时,断面还泛着微弱的金属光泽。
“快!拿检测仪来!”姚教授声音发颤,指挥队员取样本。
旁边的年轻队员手忙脚乱地打开便携式检测仪,将磨成粉末的岩芯样本倒进去,屏幕上的数值开始飞速跳动。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连李铁锤也凑到跟前。
屏幕上的数值渐渐稳定,姚教授的眼睛死死盯着数值,脸上的希望逐渐消失了。
“只是普通的花岗岩。”
“继续钻探吧。”姚教授并没有特别失望,毕竟根据他的计算,矿层应该在两千米之下。
钻井机再次启动,轰鸣声比之前更响——越往下,岩层越坚硬,速度越慢。
到了傍晚,总算是钻了几十米。
钻井机再次停下来,姚教授对岩芯进行了检测,结果依然不理想。
考虑到钻探任务比较紧,晚上又加了两个小时班,李铁锤才让钻井机停下来。
吃完晚饭,对钻井机进行了保养,才算是能够休息。
睡觉的地方就是帐篷,四处透风,特别冷,好在张矿生队长提前让人准备了木柴,生起了篝火,才算是能够入睡。
随后的几天钻探工作继续,又陆续进行了多次检验,依然没有发现钨矿。
此时的姚教授情绪有些紧张了。
“不应该啊,按理说靠近矿层,钨的含量应该提高的....”
“教授,别着急,还有五百米呢。”张矿生也走上来安慰姚教授。
李铁锤则蹲在旁边,看着钻洞发呆,昨天晚上他回想起前世的记忆,总算是想起来了。
后世的大型钨矿,应该是在赣北,而不是在赣南,姚教授能在这里找到钨矿才算是见鬼了。
其实也不能怪姚教授找错地方。
这么多年来,赣省这边发现的钨矿都位于赣南,谁能想到真正的大型钨矿竟然在从来没有钨矿的地方呢。
只是该如何把勘探队引导过去呢?
在沉思中,最后的钻探开始了。
跟李铁锤预料的一样,两千米的深处依然是坚固的花岗岩,钨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姚教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矿生也慌了手脚,请求钻井机再往下面钻探五百米。
“最多三百米了,钻杆的设计只能到抵达这个深度。”
三百米深的岩芯被取上来时,表面还沾着湿润的矿泥,姚教授脸上最后一点血色也褪去了。
“怎么会……怎么会没有……”姚教授喃喃自语,“我查了三年的地质资料,这里的断层走向、岩层年龄,明明都符合钨矿形成条件,怎么会……”
“姚教授,要不……咱们换个点位再钻?说不定是这处钻偏了。”
“偏不了!”姚教授猛地提高声音,“钻探坐标反复核对过,钻杆垂直度也没问题,就是这里……可为什么没有矿?”
深夜,勘探队员们都沉默了,篝火旁的木柴烧得噼啪响,却驱不散沉闷。
李铁锤看着姚教授佝偻的背影,轻声说:“姚教授,或许……咱们从一开始就找错地方了?”
“找错地方?赣南是我国钨矿的主要分布区,从前朝就开始开采,地质构造早就摸透了,除了这里,还能在哪儿?”
“赣北。”李铁锤斩钉截铁地说,“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份国外的地质期刊,上面提到过‘逆冲断层控矿理论’,有些大型矿床会因为板块挤压,从原本的沉积区被推到逆冲断层的上盘,表面看是花岗岩层,其实下面藏着被掩盖的矿脉。”
“可赣北从来没发现过钨矿啊,连小型矿点都没有。”
“没发现不代表没有。”李铁锤补充道,“去年我在工程厂搞材料试验时,用过一批赣北的石英砂,里面的钨含量虽然没达到开采标准,但比普通砂石高十倍。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那可能就是矿脉的‘尾巴’。”
反正工程厂每年要进行无数次试验,需要用到各种材料,谁也没办法查证。
此话一出,姚教授猛地站起身,在帐篷里来回踱步。
他这辈子都在研究赣南钨矿,从未想过赣北会有矿,可李铁锤的话有理有据,还有实物佐证,由不得他不信。
特别是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勘探了,如果放弃了这次机会,那么他就算是死了,也会.....
“也只有这样了,咱们马上赶到赣北。”姚教授作出决定。
勘探队员们没有意见,毕竟他们整天钻大山,不介意再陪姚教授忙碌一阵子。
张矿生却有些疑虑:“按照规定,咱们要往赣北勘探,需要先向上面打申请,等待批复后,才能出发。”
听到这个,姚教授的脸色黯淡几分。
要知道矿业部对这边的勘探本来就没信心,就算是同意了,一来二去也得好几个月的时间。
李铁锤则笑了:“老张,你们这次不是勘探,而是帮着我们工程厂试验钻井机罢了,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相关的手续。”
张矿生这才想起来李铁锤的身份,眼睛亮了:“多谢了。”
“都是为了搞建设嘛。”
李铁锤素来相信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回到驻地后,利用勘探队的建议电报联系了工程厂那边。
柳宗山虽搞不清楚李铁锤要干什么,还是一口答应下来,随后工程厂里面拟定了试验计划,柳宗山在上面盖上了章。
要是上面调查下来,有了这份文件,就不会再犯原则性错误。
李铁锤此时早就已经出发了。
姚教授到底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勘探专家,在意识到自己的思路出现问题后,很快重新调整。
他在颠簸的卡车上重新计算了可能出现钨矿的区域。
“铁锤,按照你的理论,可能有大型钨矿的地方,应该位于黄岩、江上、后岸,还有朱溪这几个地方。”
姚教授摊开地图,在上面圈出了几个区域。
要是在以往的话,李铁锤并不介意一个一个的勘探一遍,只是现在时间太紧了,务求一击就中。
他记得那块区域好像之前勘探过,还曾经发现了个黄铜矿的矿洞,只是没有达到开采要求,被废弃了。
“教授,咱们应该选择一个熟悉的区域来下手,比如以前勘探过的区域。”
“那就是朱溪了,三十年前,我跟着老师曾经应对方上的要求,勘探过一个矿洞,只是没什么价值。”
姚教授的手指在朱溪上点了点。
“就是这里来!张队长,麻烦你通知司机,咱们去朱溪。”
卡车和钻井机于五天后抵达朱溪,这里跟赣南一样,大部分地方是山区,不过地势要平缓一些。
一行人出现在道路上,很快就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
不多时功夫,一个中年人带着几个社员便赶了过来,拦在了道路上。
“同志,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张矿生正要下去解释,姚教授拦住了他,自己下了车,上下打量那两头。
“小萝卜头啊,你还记得我吗?”
中年人被喊了绰号,愣了下神,他上下打量姚教授却认不出。
“您是?”
“勘探队的姚技术,大白兔奶糖,记得吗?”
“哎呀,姚叔叔,是您啊。”中年人此时才想起来,紧紧的握住姚教授的手:“那还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吃到奶糖啊。”
“您这次过来还是勘探?”
“是啊,以前不是查过一个矿洞吗,这次再来看看。”
中年人是官屋公社的支书,认出了姚教授后,显得很热情,当时就喊来公社的民兵将勘探队带到了距离公社三十多里的一处山坳间。
“当年地方上发现铜矿,想着能够开采。我那老师也预测,这里应该有五十万吨铜矿,结果矿石的含铜量量微乎其微,矿层还特薄,所以就废弃了。”
“你看,这里还是我用凿子凿开的。”
李铁锤顺着姚教授的手看去,果然看到了岩石上有一道痕迹。
“教授,咱们开始吧。”
李铁锤上下打量洞穴,洞穴的高度只有七八米,压根不适合钻井机展开,位置只能选择在洞口。
姚教授三十年前勘探过这里,对地下构造有所了解,他选择了一块可能存在钨矿的地方。
大家伙休息了一会,吃了一点公社送来的食物,便正式展开勘探了。
钻井机轰轰轰的启动,钻杆子直接插进了地面。
这里的地质要比赣南疏松一些,最开始几百米钻探的结果也证实了姚教授的说法。
矿石的含铜量确实很低,只打到厚度几厘米至几米的铜矿小矿体。
这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当初五十万吨的数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可惜我老师的那些数据在十几年前丢失了。”姚教授叹口气。
李铁锤知道再考虑这些也是枉然,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打下去。
这次设计的孔深是1000米,最终在1085米处钻井机打到了白钨矿体。
这本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经过检验,白钨矿体的厚度只有62厘米,并且品味不高,不值得花费大力气开采。
“难道又找错地方了?”
傍晚,姚教授在会议上显得有些沮丧。
“教授,说不定真正的矿层在这白钨矿体的下面呢。”李铁锤笑道。
“希望是吧。”姚教授知道这种希望微乎其微。
李铁锤一大早就爬了起来,带着谭总工对钻井机进行了维护。
今天的目标是五百米,必须要保证钻井机处于最佳状态。
上午八点钟,钻井机准时开启,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的钻探速度并没有受到深度的影响。
于中午时分,突破了三百米,也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再次发现白钨矿体,这次的品位高了不少。”
姚教授兴奋的说道:“继续!”
随后的钻探是以米来进行。
一千三百米到一千四百零八米,矿层足足有一百多米,矿体白钨矿品位也不断提升,三氧化钨由0.166%提升到1.616%。
“我老师当年要是能再往下钻几百米,也不至于错过这么大的矿……”
姚教授丢下仪器,兴奋的欢呼了起来。
“一百米深的矿体,如果说这个矿脉长度足够的话......那就说明我们发现了大型钨矿!”
姚教授的欢呼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山坳,勘探队员们先是愣了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喊叫声。
李铁锤的神情却很平淡,笑道:“姚教授,咱们在旁边再开几个钻洞,确定一下矿脉的走向和范围。”
“对,继续钻。”姚教授猛地一拍大腿,转身对着队员们喊,“都打起精神来!”
钻井机再次启动,轰鸣声在山坳里回荡。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钻井机又完成了五个钻洞的钻探工作,全都在三百多米处发现了高品位的钨矿石。
姚教授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了电报机,向矿业部门汇报了好消息。
“在李铁锤同志的带领下,749勘探队发现百万吨级钨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