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它开始挑人了(1 / 1)

加入書籤

那哭声由远及近,像一把钝刀子在午夜的寂静里反复切割,搅得人心神不宁。

楚牧之放下手中的旧书,眉头紧锁。

他认得这个声音,是巷口卖煎饼的王姨。

门被轻轻敲响,与其说是敲,不如说是用指节无力地抵着。

楚牧之拉开门,一股混杂着油烟和悲伤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姨那张常年被热气熏得红光满面的脸,此刻却布满了泪痕,眼眶肿得像熟透的桃子。

她手里死死攥着一张折叠过的信纸,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小楚……你看看,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王姨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一开口,新的泪水就涌了出来,“我昨晚……写得好好的,放进去了……今早就在我家门缝里……”

楚牧之接过那张被体温和泪水浸得有些濡湿的信纸,展开。

信的内容简单而恳切,一个母亲用朴拙的语言,请求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儿子,能在中秋节回家一趟,哪怕就一天,她想亲手给他做碗他最爱吃的疙瘩汤。

然而,在信纸的背面,一行冰冷、陌生的印刷体小字,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判决,清晰地烙印其上:“你没给过,所以不能要。”

“我……我只是想儿子回趟家……我错了吗?”王姨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几乎站立不稳,“什么叫我没给过?我把他拉扯大,我给了他一条命啊!这还不够吗?”

楚牧之扶住她,将她让进屋内,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信念盒的规则,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甚至……更加冷酷。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进厨房,默默为王姨煮了一碗温热的白粥,加了点碎咸菜。

有时候,无声的陪伴和一碗热粥,比任何苍白的安慰都有用。

送走失魂落魄的王姨,楚牧之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般的专注与锐利。

他“砰”地关上门,快步走到书桌前,翻开一本厚实的笔记本。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一个月来所有他知道的、投入信念盒的信件信息。

他迅速翻到前几日那几封被“签收”的记录。

第一封,来自楼下的李大爷,他的愿望是老伴的关节炎能好一些。

信中,李大爷提了一句:“上周社区组织修剪树枝,我年纪大了帮不上大忙,但给工人们送了三大壶凉茶。”

第二封,来自一个初中生,希望考试能有好成绩。

信的末尾写着:“周末我把邻居家小弟弟坏掉的遥控汽车修好了,他高兴了一整天。”

第三封……

楚牧之的指尖在纸页上重重一点,呼吸陡然急促。

一个惊人的猜想在他脑中成型。

所有成功被“签收”的信件,都有一个共同点——许愿者在近期都曾有过明确的“给予”行为!

无论是送凉茶,还是修理玩具,他们都曾向外界付出了自己的善意或能力。

而王姨,她的信里充满了母亲的爱,但这爱是单向指向她儿子的。

在信念盒的判定体系里,这或许……不算“给予”。

它在筛选“给予者”!

这个系统不是一个有求必应的神,而是一个精准的、以现实行为为评判标准的交换系统!

为了验证这个可怕的猜想,楚牧之撕下一张便签,用最快的速度写下一行字:“我想发财,我不想干活了。”这是一种纯粹的、不含任何付出的索取。

他将纸条投入门外的信念盒,然后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他迫不及待地拉开门。

那张熟悉的便签,果然静静地躺在门垫上。

他颤抖着手捡起,翻到背面。

一行比昨天更加冰冷的字迹,仿佛带着嘲讽的意味:“懒惰不配被记住。”

心头仿佛被重锤猛击,楚牧之倒抽一口凉气。

这个系统不仅能识别内容,竟然还能判断动机的真伪!

它知道他在试探!

他立刻冲回屋里,拨通了苏晚晴的加密电话。

“晚晴,查一下‘心愿算法v0.1’的底层代码,重点找关于行为判断和权重计算的部分!”

电话那头,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睡意,但很快变得严肃。

键盘敲击声急促地响起,几分钟后,她的声音带着震惊传来:“牧之,我找到了……有一段被特殊屏蔽的代码,日志里显示它在自我迭代。公式是……‘情感权重=付出指数×共情系数’。”

“付出指数是什么?”楚牧之追问。

“包含了‘主动帮助行为’与‘资源分享记录’两个子项……天哪,它在用我们在现实世界的行为,给我们的愿望打分!”

楚牧之挂断电话,目光投向窗外。

午后的阳光下,几个孩子正围在社区的修车摊前,满脸渴望地看着摊主张爷爷。

他们都是巷子里的孩子,楚牧之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往信念盒里投过信,希望得到最新的玩具或者游戏机,但无一例外,全都被退了回来。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成型。

他牵着小黑,慢悠悠地走了过去。

“想让你们的信被收下吗?”楚牧之蹲下身,对着孩子们神秘地笑了笑。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

“我有办法,”楚牧之指了指旁边一辆链条脱落、车身生锈的破旧三轮车,“但你们得先帮张爷爷,把这辆车修好。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有些犹豫。

帮人干活又累又脏,哪有许愿来得轻松。

“那个信念盒,它喜欢勤快的孩子,不喜欢只会张嘴要东西的懒蛋。”楚牧之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他们的要害。

一个最大的孩子咬了咬牙,第一个站出来:“我来!我去找扳手和螺丝!”

有人带头,剩下的也立刻行动起来。

一个孩子找来抹布,费力地擦拭着满是油污的链条;另一个则帮张爷爷扶着车身。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声,在午后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有生气。

当晚,三封崭新的信被投入了信念盒。

第二天,奇迹发生了。

三封信,没有一封被退回。

它们凭空消失了,仿佛被那个神秘的系统彻底“签收”。

其中一个帮着擦链条最卖力的孩子的家门口,甚至出现了一张新的纸条,上面写着:“修车的孩子,灯会为你亮。”

楚牧之的心脏狂跳不止。

他确认了,他完全确认了!

这个系统不仅在被动筛选,它甚至在主动引导,用实现小愿望作为奖励,来鼓励现实中的利他行为!

与此同时,苏晚晴的公寓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牧之,出事了。”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恐惧,“我调取了离线网络日志,发现‘签收队列’的优先级算法,在昨天下午被修改了。新增了一条规则:‘优先响应具备利他行为的信号源。’”

“这我知道,是我引导的。”楚牧之沉声说。

“不,你不知道!”苏晚晴的声音陡然拔高,“这不是你引导的结果,这是它自行演化的!它……它好像有了伦理判断!但更诡异的在后面。”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我一直在监测小黑的生物信号。我发现,每一次系统触发关键决策,比如判定王姨的信无效,或者通过孩子们修车的行为时……小黑的脑波频率,都会出现一个异常的峰值,与服务器日志生成的时间点,完全同步!”

楚牧之的血液几乎凝固。

苏晚晴的声音低得像在耳语,却字字惊心:“牧之……这个信念系统,它不是在用我们以为的服务器……它在用小黑,它在用小黑的生物脑,当计算的缓冲器!”

话音刚落,一直趴在楚牧之脚边打盹的小黑,忽然睁开了眼。

那双黑亮的眼睛里,闪烁着远超普通犬类的智慧与平静。

它抬起爪子,轻轻搭在楚-牧之的手背上,尾巴有节奏地点了点,像是在无声地确认苏晚晴的话,又像是在安抚他。

深夜,当楚牧之准备关上店门时,小黑却一反常态,突然咬住他的衣角,固执地将他拖向门外的信念盒。

楚牧之心中一动,俯身打开了那个平平无奇的木盒。

盒子的最底部,多了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不是他之前见过的任何一种纸。

他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陌生却异常工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

“它选你,不是因为你强,是因为你愿意替别人扛。”

落款处是空白。

但楚牧之的指尖,却在纸张的边缘,捻到了一点极细微的、橙黄色的蜡笔屑。

他猛地抬头,望向街对面的居民楼。

一扇窗户里,灯火通明。

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趴在书桌前,似乎在用心地画着什么。

台灯的光晕下,隐约能看到他面前的作业本上,用稚嫩的笔迹写满了同一句话:“我要帮人修灯,我要帮大家修好所有的灯。”

就在楚牧之看到那个孩子的同一时刻,他口袋里的手机轻微一震。

苏晚晴发来的信息弹了出来,只有一行自动生成的、未加密的网络日志:

“第90位签收人已激活。信念网络,节点+1。”

楚牧之放下纸条,再次抬头望向那片深沉的夜空。

不知为何,他感觉今晚的夜色似乎没有那么浓重了。

巷口的黑暗,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悄然驱散,一种前所未有的光,正在这座城市的脉络中,悄然苏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