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仔细考量过,从陕北迁移百万活不下去的饥民,不是一般臣子能够做到的。
首先必须要有莫大威望,能够号令诸多县令、知府,甚至巡抚,光是这点就需要六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这样的重臣。
然后还要不计自身的得失,顶得住数百上千份弹劾,也要坚持下去的决心。
流失百万人口,陕地的地方官员或许会感到轻松,但川府官员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与本地人争食。
土地产出是有限的,人多了每个人分得就少了,川府本地人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当地的乡绅官宦家族定然恼羞成怒,发动无数弹劾。
朱由校觉得,内阁首辅顾秉谦或者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魏广微这样的重臣,亲自坐镇陕北,主持流民事宜的话,川府官员不敢发牢骚抱怨。
只是内阁重臣会干这种无益自身,有损官声和自己权利的事情吗?
若是没有这些重臣,朱由校就只能派出身边的大太监,去压制整个川府官场的抵制。
“王大伴,你要是不想去陕北吃风沙,就配合朕在明日的小朝会里,让某个大学士受移民百万饥民的任务。”
朱由校没有继续紧逼王体乾,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王体乾苦着脸,感到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大学士是人精中的人精,怎么可能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啊,他们又不是字刚峰的海瑞!
第二天,朱由校驾临御门,召集了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阁大学士齐集小朝会。
几十天来第一次召开朝会,朱由校的出现让诸多大臣们感到有些惊讶,皇帝终于没有继续沉迷于木匠活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体乾,后者上前一步,摊开手上的秘密奏章,面无表情的说:“陕北锦衣卫侦察得知,数千流民攻入澄城,占据县城。”
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无比,宛如雷雨之前的漫天乌云,安静的有些可怕。
诸多大臣们用眼角余光偷看朱由校,没能从他的脸上看到半点情绪,心情有点点不安的感觉。
这事他们根本不知情,陕地的本地官员根本没有上送奏章到内阁!
这一刻,顾秉谦、魏广微等人几乎同时,在心里暗骂不已,这些家伙做点手脚也算了,竟然没有瞒过去,真是罪大恶极。
“陛下,这只是锦衣卫的一家之言。不妨让内阁催促陕地,让他们将实际情况写在奏章上。或许是虚惊一场。”
其他人都不说话,顾秉谦这个内阁首辅必须要开口。
他的话,打破了空气中凝滞压抑的气氛,不少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有些人心中一动,生出不满:锦衣卫又开始活动的?
朱由校登基时才十六岁,对朝政大事不怎么了解,在近乎全体文臣的压力之下,锦衣卫和东厂这两只皇帝爪牙,变得沉寂起来,掀不起什么风浪。
之后天启元年、二年的辽东两场大败,大明丢失辽西数十座城池,朱由校也重启了东厂,放出了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