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有超级弊端的汉朝七国藩王之乱(1 / 1)

加入書籤

跪在地上的朱允炆喉咙不自觉涌动,他的额头冷汗开始冒出。

哪怕老爷子大声咆哮都没有关系,可要是不说话或者是沉闷无比,这就很可怕。

其他的藩王同样眼神冷漠,就那么死死盯着朱允炆。

甚至有几个藩王,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淮王会这么想。

但对方还是太嫩,把父皇朱元璋当成了傻子,把他们同样当成傻子。

真的以为他老人家没有任何文化功底??

能做上大明朝的皇帝,就一点点水平也没有??

跪在地上的太子妃吕氏,此刻更是吓的六神无主,作为太子妃她懂的自然也不少。

尤其是当了太子妃后,她没事的时候就恶补了好多知识。

当儿子说出汉朝的制度后,首先出现在她脑海里的只有几个字,七国藩王之乱!!

想到这,太子妃吕氏都快被吓死了。

那种能够威胁到国家的政策,简直就是老爷子的逆鳞,这一点从现在大明朝的藩王制度就能看出来。

现在的藩王只有名义上的权利,而没有裂土之实。

可一旦藩王们有了土地之实,那么和汉朝的藩王制度没有任何的区别。

儿子将汉朝藩王制度说出来不是不行,但如果没有很好解决办法的话,按照老爷子的性格,肯定会大发雷霆。

甚至是……

瞬间太子妃吕氏身上的汗水,就不停的往出冒着,整个人就像是被巨大的火炉烤着。

结果根本就不用想,这倒霉孩子肯定是只想前因,没有后果的!!

【该死的孩子,都说了不要乱说,就是不听!!】

【现在好了,要完犊子了!!】

现在她只能祈祷皇上不要生气,不要和孩子计较。

可哪怕是这样,通过今天的举动,淮王的表现也是差劲无比。

这时,朱元璋的目光看向坐在椅子上的朱允熥,同样是皇孙但两个人的反应截然不同。

“吴王,你来说!”

“淮王的这个想法怎么样?”

朱允熥嘴角上扬,随意说道:

“哎呀,老爷子,这话我可不敢说。”

“真要是说出来,您还不把我撕了!!”

“要么,还得是淮王啊,真是牛逼。”

“不愧是读书人,张口就来。”

说着朱允熥就给对方比了大大的拇指。

“让你说就说~”

“钱还要不要了!”

“说错了,咱也不怪你!”

其实朱元璋也是有心想要考考吴王,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有能耐。

地上跪着的朱允炆,目光也看向了朱允熥。

他的心里更是不服,至于吗,把事情说的那么严重?

【哼,本王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

【目前除了这个办法外,对于皇家俸禄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无解。】

“老爷子,你这是逼我啊。”

“行吧,不就是汉朝的藩王制度吗?”

“当初老爷子你考虑藩王制度的时候,肯定也参考过,最后为什么没有实行呢?”

“肯定是因为汉室宗亲,真正意义上掌握藩地和权利后,怕日后众人霍乱朝政威胁皇权!”

“所以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

“为什么要给他们皇家俸禄,就是既能让王叔们以及后代,吃饱穿暖过的很好。”

“同时又能让朱家儿郎无需担任官职等,还能共同守护大明朝。”

“只给俸禄不给真正的藩地,才是当前藩王制度的正解。”

“可按照淮王的说法,如果藩王们想要做到真正的赡养子孙后代,那他们就必须有自己的大量土地。”

“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王土!!”

“不然的话,各藩王后代子孙那么多,且都要过好的情况下。”

“没有这些条件,他们的生活怎么可能好起来?”

“两者矛盾之下,和汉朝的藩王制度几乎已经想同,那么等待大明朝最后的结果,就是……”

朱允熥环顾众人,故意停顿了下。

只有一种可能,藩王之乱!!!

“二选一啊,老爷子。”

“按照我的推测,故事很有可能发生在百年以后,但到了那会,这大明朝还会不会是朱家的,可就难说了!!”

“一旦国家战乱,会有无数的人抓紧这个时机,然后窥探那最高的龙椅!”

“轰~”

跪在地上的淮王朱允炆猛然醒悟,其实他刚开始不是没有想到,只是冲动之下已经失去了理智。

在他的观念里,汉朝的藩王制度肯定是要做调整的,但怎么调整根本就没时间想。

可现在这种不好的结果,已经被吴王给无限放大,可见老爷子要是听到,会有怎样的反应!!

要知道老爷子向来都很注重亲情,为了这些,那是亲力亲为。

从现有的皇家俸禄就可以看出来,对待后人他是真的很想做到最好。

【难怪,难怪皇爷爷和王叔们反应那么大!!!】

【我只有开头,却没有解决的办法,还不如不说呢】

【我怎么这么傻,该听母妃的劝,找机会让其他人同皇爷爷说。】

【怎么办,怎么办??】

【母妃救我啊!!】

想到这,已经有些崩溃的朱允炆赶紧跪地,刚才的神采飞扬已经全然不见。

这会的他就像小丑一般,只想抓住救命的稻草。

“不,皇爷爷,吴王说的不对,孙儿不是这意思。”

“我说了,要结合汉朝和我们大明的藩王制度来调整执行,那么大的弊端孙儿怎么会想不到。”

“您要相信孙儿啊!!”

“是啊父皇,允炆肯定是太心急了,他也是想要帮助您解决问题啊。”

太子妃吕氏也顾不得其他,带着哭腔赶紧磕头。

本来想要发火的老爷子,愣了下。

就那么淡淡的看着皇孙朱允炆,眼底的失望很是浓厚。

他当然相信对方是想解决问题。

但这样急切表现的方式太过激进,如果某一天淮王真的坐在朝堂上,要是发生这样草率的事。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同时他也知道了心中的答案,同样是皇孙的朱允熥确实是有本事的。

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是以前真没有好好读书的话,为什么会对汉朝的历史这么熟悉。

且还剖析的那么清楚。

老爷子犹豫了,到底要不要让朱允熥出藩去。

不是因为其他,而是担心对方出去了,依照他的能力或者是背后的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