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长孙皇后:李逸你要老婆不?(1 / 1)

加入書籤

“孙姨娘,你都想到哪里去了,我对程瑶那个小丫头可没什么想法,找程家合作就是为了省事而已。”

“再说,我现在还小,没想过成亲娶妻的事。”

李逸很是无语地回道。

上次程家兄妹来他家的时候,他已经得知了,程瑶才15岁,就是个黄毛小丫头。

虽然程瑶长得很漂亮,但他现在对这么一个小丫头片子,真没有什么心思。

起码得再等几年,等程瑶再大几岁。

长孙皇后对李逸的这个回答很不满意。

她另一个儿子,李逸的弟弟李泰,十三岁就娶妻了。

而李逸要不是必须在民间穷养十五年,长孙皇后肯定也早帮他娶妻了。

现在距离李逸回归皇宫的日子,也就三个月不到了。

虽然暂时不能暴露李逸的身份,但长孙皇后觉得可以帮李逸提前挑选妻子了。

如此一来,李逸回宫之后,就可以马上成亲。

想到这里,长孙皇后开口劝道:

“你可不小了,都十五岁了,该考虑成亲的事了。”

“宿国公的女儿你要是没看上,那就换一个。”

停顿了一下,长孙皇后在脑海中快速想了想,然后接着说道:

“魏相家的嫡女,跟你的年龄差不多,长得很美,还是长安有名的才女,她怎么样?”

“如果你不喜欢才女的话,卫国公家的嫡女英姿飒爽,你可以选她。”

“还有……”

听到长孙皇后列举的这些女子名单,李逸震惊了。

这位孙姨娘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好家伙,孙姨娘想找来做他妻子的人,全都是顶级权贵家的嫡女。

这可能吗?

他虽然相信自己未来会飞黄腾达,但他现在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啊,怎么可能娶得了这些顶级权贵的嫡女?

看来,孙姨娘与秦叔一样,都喜欢吹牛啊。

“孙姨娘,停停停。”

李逸打断了正在滔滔不绝为他介绍各个权贵家适龄嫡女的长孙皇后。

“孙姨娘,我就是平头百姓,可配不上你说的这些天之骄女。”

“胡说,这天底下,就没有你配不上的女子,我说的这些人,你看中哪一个,姨娘都能帮你娶回来!””

长孙皇后很认真地说道。

可她越认真,李逸越觉得她在吹牛。

“孙姨娘,你可别学秦叔一样喜欢吹牛,上次他还吹嘘说以后要让我过富贵日子。”

李逸叹了一口气,对长孙皇后说道。

闻言,长孙愣了一下,我没吹嘘啊?我说的都是真话啊!

一旁的李世民,也是无奈至极,跟李逸说真话,这浑小子还不信。

“我相信你秦叔能做到的。”

长孙皇后帮李世民辩解了一句,然后继续关心李逸的终身大事。

“逸儿,姨娘的话是认真的,只要是你喜欢的女子,不管什么身份,姨娘都能帮你娶回来。”

李逸当然不相信这位孙姨娘有这能力,于是他故意提出了一个高难度的要求:

“姨娘,那我想娶公主行吗?”

“那可不行!”

长孙皇后吓得不假思索地摆手回道。

这不成乱伦了吗?绝对不行!这种违背人伦的事,可绝对不能干!

长孙皇后在心中嘟囔道。

一旁的李世民脸也黑了,他目光不善地看着李逸:

“你说什么胡话呢?净瞎想!”

“开个玩笑,秦叔你们反应这么大干嘛?”

李逸看着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很是疑惑不解。

长孙皇后干笑两声:

“你要娶公主,这个确实不行!”

“但是除了公主之外,天下其余女子都任你选。”

“你老实告诉姨娘,你究竟看没看上宿国公的女儿?还是回头看看魏相或者卫国公的嫡女再选?”

“姨娘你真想知道我的想法啊?”

李逸挠了挠头,反问长孙皇后道。

看到长孙皇后点头称是之后,李逸笑嘻嘻地开玩笑道: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听到李逸这么说,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

“你这浑小子,野心挺大!想得挺美!”

他没把李逸说的话当真。

就算李逸未来以皇子身份回宫之后,也不太可能把长孙皇后提及的这些女子都娶回家。

毕竟,李逸的正妻位置只有一个。

而长孙皇后指名道姓的这些女子,都是朝中重臣的嫡女,不太可能同意给别人做妾。

就算是李逸是皇子,这些重臣多半也不愿意。

这种情况下,他虽然是皇帝,也不能强迫这些重臣把自己的嫡女嫁给李逸为妾。

除非……

李世民摇了摇头,把心中突然涌现出的一个想法抛在了脑后。

与李世民的想法一样,长孙皇后听完李逸这个回答之后,也是呆住了。

她是想让李逸选一个,没想到李逸居然抱着一网打尽的想法。

“逸儿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姨娘我努力试试。”

虽然长孙皇后也知道要完成李逸的要求很难。

但她一想到李逸被穷养在民间,吃了十几年的苦,就想好好补偿李逸。

好不容易李逸提了一个要求,她这个当阿娘的,怎么也得想办法满足才行。

看着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的样子,李逸赶紧摆了摆手:

“孙姨娘,我说着玩的,你可千万别当真。”

“我现在真没有成亲娶妻的心思。”

李逸最后又强调了一遍。

虽然李逸这么说了,但长孙皇后还是把此事放在了心中。

她打算趁着李逸回宫前,先帮李逸好好考察一下合适的女子。

三人又交谈一阵之后,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离开了李逸的家。

……

翌日。

李逸起床,吃完饭,然后打开了AI。

炒菜用的铁锅长什么样,他不用查也知道。

但是用来生产蒸馏酒的那些装备部件,他是真不太清楚,所以需要先查一查。

李逸打算使用的是天锅蒸馏法,这是华夏固态发酵蒸馏酒的标志性技艺。

据说,在后世茅台镇核心产区,还在使用这一古法生产传统酱酒。

这个信息的真假,李逸并没有去实地查证,但毫无疑问的是,华夏古代在发明出蒸馏酒之后,天锅蒸馏法就是最主流的生产蒸馏酒的方法。

对照着AI提供的图片,李逸把使用天锅蒸馏法酿酒所需要的各种部件图案都画在了纸上。

随后,李逸从宝盛糖肆给的定金之中,拿出一部分钱,带着这些图纸离开家,找到了一家铁匠铺。

与铁匠沟通好,并留下图纸之后,李逸离开了铁匠铺。

打造这些东西,需要好几个时辰,他不可能一直在铁匠铺等着。

趁这个空闲的时间,李逸决定去找一个木匠,定制一些椅子。

现在这个时期的大唐,存在着跪地而坐与垂足而坐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李逸都不喜欢。

跪地而坐,虽然不是真跪,而是屁股后面有个小凳子,但依然很不舒服。

垂足而坐,是坐在高胡凳或者榻上面,没有靠背,李逸同样不习惯。

所以,李逸打算找木匠做几把有靠背的椅子,还有一把摇摇椅。

……

与此同时。

皇宫。

太极殿。

开完朝会之后,李世民下达了一道旨意。

中午他要在宫中举办一场书法盛宴,让群臣参加。

众臣都知道李世民酷爱写飞白书,以前也举办过类似宴会,故而群臣也没有多想。

然而。

等到宴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群臣知道今天的宴会并不寻常。

“诸位卿家,今日朕举办此盛宴,是邀请众卿家见识一种全新的书体!”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震惊不已。

他们都知道李世民的书法很好,尤其酷爱写飞白书。

以前李世民举办书法盛宴之时,经常会现场写一幅飞白书,然后赐给某一位臣子,往往这个时候,就是群臣争抢的时候。

虽然这其中有大臣们争宠的因素在,但李世民的书法确实写得好,也是事实。

故而,今日李世民郑重其事举办书法盛宴,要向群臣介绍一种全新书体,自然令群臣感到十分好奇。

“陛下,敢问这新的书体是什么?”

秘书监虞世南率先开口问道。

他算得上是一名书法家,喜欢研究书法,此时听到有新的书体,便十分感兴趣。

在虞世南开口之后,其余大臣也看向李世民,等待着李世民的答案。

“此新的书体,名为瘦金体!”

李世民说出了新书体的名字,并且把李逸昨日手写的那一幅《清平调》拿了出来,令人放在一张桌子上,供群臣观看。

昨天他跟长孙皇后回宫之后,便从长孙皇后手中拿来了这一幅字,并出了今日举办书法书法盛宴的决定。

一方面,他是真想把李逸发明的瘦金体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知道这一新书体,因为他真的很喜欢瘦金体。

另一方面嘛,就是在群臣面前炫耀一下李逸的本领。

虽然不能暴露李逸的身份,但听听大臣们夸赞自己儿子,他心里还是很爽的。

魏徵看到这一幅《清平调》的第一时间,没有关注书体,反而是被这首诗的内容深深震惊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魏徵口中轻声诵读一遍,不禁双目发亮,赞叹出声: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此乃传世佳作啊!”

他除了是铮铮铁骨的名臣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便是一位写过不少诗的诗人。

其余很多大臣紧接着魏徵之后,也是纷纷开口赞叹不已:

“真是一首好诗啊!”

“这一首诗,真是夸尽了女子的美貌!”

“写得太妙了!”

他们这些人,不管自己写诗不写诗,都具有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自然能体会到这一首诗的好。

在诸多称赞声中,魏徵开口问李世民道:

“陛下,敢问这一首诗是何人所写?”

“此诗的作者,前几日我向你与房卿家提起过他。”

李世民卖了一个关子。

魏徵还未开口,房玄龄便已惊呼出声:

“莫非是那位向朝廷献上科举改革之策的十五岁民间少年?”

“正是他。”

李世民点头回道。

轰!!!

群臣直接炸锅了!

“居然是那位天才少年!真是厉害啊!”

“如此才华,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

诸多大臣赞叹出声。

科举改革之策,已经在传遍了朝堂,大臣们当时听说这些策略是一位十五岁民间少年提出来的时候,无不震惊佩服万分,纷纷称赞这位少年的眼光见识卓越无比。

如今看了这位少年写的这首诗,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天纵奇才。

这时,虞世南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陛下,这瘦金体,莫非也是这位少年发明的?”

他作为书法家,看得出瘦金体的巧妙之处,是一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虞卿家猜对了,确实是他发明的!”

李世民笑着回道。

虽然李逸的身份现在还不能暴露,但这些成就都是属于李逸的,等到未来李逸身份曝光,必定能很快获得群臣的认可。

听到李世民的回答之后,殿中又再度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这个少年,真是厉害啊!”

“能为国建言,能写诗,还发明了如此好看的新字体,真是才华横溢!”

“……”

听着大臣们对李逸的称赞,李世民心中与有荣焉,很是欣喜。

“陛下,此等大才若不能入朝为国效力,乃是朝廷的巨大损失,臣恳请陛下召此少年入朝为官。”

房玄龄沉声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在他之后,魏徵等大臣也是纷纷附和。

“诸位卿家放心,他一定会为国效力的,只是眼下时机未到,还得再等等。”

李世民看着群臣,缓缓回答道。

……

最终,李逸在西市挑选出了一个满意的木匠。

一番沟通之后,两人达成一致,这个木匠做好全部的椅子之后,会直接送到李逸家。

谈完椅子的事,李逸又去西市买了一些酒、山楂与甘蔗。

过两天他就要去宿国公府做客,得准备点礼物。

时间紧,他来不及买粮食从头到尾生产蒸馏酒了,只能凑合买点现有的酒,然后用他让铁匠打造的蒸馏器蒸馏一下。

虽然比自己挑选粮食从头到尾制作出来的蒸馏酒,口感可能要差一点,但如果与大唐目前的酒相比,无疑要强很多。

毕竟,这时候大唐的酒,是以酿造酒为主。

而在酿造的时候,酒精浓度一旦达到10度以上,就不会再继续发酵。

也就是说,大唐目前的酒,酒精度最高也就是10度,而蒸馏酒的酒精度数,通常高于40%。

这样度数的酒,放在这个大唐,就是降维打击,用来当礼物送给程知节,李逸觉得足够了。

买完东西,李逸在车行雇佣了一辆马车,拉着这些东西赶到了他订货的铁匠铺。

没等多久,铁匠铺就把他定制的铁锅、天锅等东西全部打造完成了。

将这些东西用马车拉回家之后,李逸收拾收拾就歇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