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通判与知州(1 / 1)

加入書籤

苏慕白抬起头,原本应是巍峨雄壮的幽州城墙,此刻如同一条被巨兽狠狠撕咬、蹂躏过的垂死苍龙,匍匐在灰霾的天穹之下。

巨大的夯土城垣上,遍布着焦黑的火燎痕迹和狰狞的缺口,那是砲石轰击留下的疮疤。几段城墙明显是新近修补的,新旧土色交错,像是粗糙缝合的巨大伤口,裸露着草草覆上的泥浆和未曾修剪的秸杆。

更高处的垛堞大多已坍塌破碎,残存的几处也歪斜欲坠,在寒风中显得无比荒凉。

远处城墙之下,人影攒动,却并非繁华市井。

数以百计的民夫徭役,如同忙碌而沉默的蚁群,正艰难地进行着修复的苦役。

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沫和尘土,抽打在那些单薄的衣衫上。

精壮些的汉子们喊着低沉的号子,合力抬起巨大的夯石,一下下砸向地基,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敲在人的心头。

更多的人则在搬运土石、传递砖块,或用破旧的箩筐将废墟中的碎砖烂瓦运走。他们的面容被冻得通红,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冷空气中,动作因寒冷和疲惫而显得僵硬迟缓。

几名身着号衣的小吏,手持皮鞭或木棍,在人群中来回走动,偶尔发出几声不耐的呵斥,在那一片压抑的劳碌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一片碎雪被风吹落,沾湿了苏慕白深绯色官袍前襟上那只精致的练鹊补子,冰凉的湿意透过厚厚的丝绵袍服,一点点渗入肌肤。

苏慕白静静地站着,那双原本沉静通透的眸子,此刻深深倒映着这残破的城墙与艰辛的众生相。

他方才下马车时整理衣冠的动作似乎尚未完成,一只手还微微抬着,另一只手的指尖却在宽厚的官袖中悄然攥紧。

那新官赴任的雍容气度,在这满目疮痍与沉重的现实面前,倏忽间沉淀了下去,化为一种更为复杂、更为坚硬的东西——一种沉甸甸压上肩头的真实重量。

苏慕白深吸了一口这混合着尘土、寒意与苦难的空气,而后才将目光投向了幽州通判张铭。

此时的苏慕白胸中万分感慨。

朔方军送到内阁的军报,苏慕白也是看过的。

四野焦土,城垣崩摧,这是很简单的八个字。

单单从军报之上,尽管苏慕白知道幽州这一战打的惨烈,但却也很难感受到。

直到亲眼看到了幽州城的现状后,苏慕白才深刻体会到了幽州攻防战的惨烈程度。

这还仅仅是一场战争带来的创伤。

岁大饥,人相食,这种在史书之中一笔带过的场景,真不知该有何等凄惨悲凉。

感慨了一番后,苏慕白看向通判张铭淡然说道。

“诸位大人免礼吧,本官蒙圣上信赖,恬掌幽州。”

“不久前突厥破城,幽州遭受重创,而今百废待兴。”

“望诸位大人与本官勠力同心,早日重整幽州。”

“我等谨遵大人之命。”

在简单的寒暄了一番后,众人便一起进了幽州城。

不久后,幽州府衙内,苏慕白与通判张铭正一起聊着天。

虽然张铭的态度很是恭敬,但是苏慕白隐隐能够感觉到,对于自己的到来,张铭心里必然是有些抵触的。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站到张铭的角度上来说,作为幽州通判,他与幽州前任知州在朔方军与突厥作战期间尽心尽力。

在幽州城攻防战期间,更是不畏生死,组织幽州百姓协助朔方军反攻突厥。

前任知州在幽州城破时殉国,张铭也是受了重伤。

如此的功劳,张铭却没能接任幽州知州,反倒是苏慕白空降到了幽州,以弱冠之龄成了张铭的顶头上司。

张铭宦海浮沉多年,不是愣头青,而且他本身也是来自神都,自然清楚苏慕白的来历不凡,因此态度恭敬,不敢有丝毫冒犯。

但是他的心里难免对于苏慕白的到来感到厌恶,对于朝廷的任命感到抵触。

这都是人之常情,苏慕白能够理解包容。

而且通判这个职位对于知州而言,并不单单是下属,更像是蓝星市长和市官员的关系。

有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拿我当同事,那你比我大半级。

可你要是把我当下属,那我可就拿你当平级了。

通判和知州之间,也颇有这个味道。

通判又有监州之称,这个称呼点明了其首要职责就是监视知州。

通判并非知州的下属,而是直接对皇帝和中央负责,拥有直接向皇帝奏事的权力。

知州的任何政令,必须有通判联署才能生效。

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知州一人独断专行、欺上瞒下的可能。

也因此,如果两者政见不合或个人有矛盾,通判可以利用联署权否决知州的决策,让州政陷入停滞。

知州也可能利用其长官地位,在人事、资源上给通判的工作设置障碍。

这种内斗是大乾地方政治中常见的问题。

正因如此,对于张铭,苏慕白不可能一味的以势压人。

毕竟人家张铭也不是泥团捏的,作为朝廷委任的幽州通判,在朝中也是有靠山的。

就算不如苏慕白的背景深厚,但也不代表苏慕白能够随意对人家拿捏。

万一以势压人搞得张铭心态崩了,摆烂或者就是一门心思跟苏慕白搞内斗,那对于苏慕白接下来开展工作也是极为不便。

因此对于张铭,苏慕白还是需要以怀柔拉拢为主。

毕竟幽州对于苏慕白而言,不过是个过渡而已。

苏慕白实在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放到跟张铭内斗上。

此时苏慕白看向张铭很是温和说道。

“张大人,朔方军送往朝廷的军报,本官都看了。”

“张大人在幽州颇有建树,深耕多年,本官初来乍到,很多事情,还需要张大人多多指教才是。”

眼看着苏慕白态度如何谦和,张铭的心里也是舒服了些,人嘛,谁又不愿意听好听话呢。

张铭随即拱手一礼后说道。

“大人言重了,配合大人治理幽州,本就是下官的职责。”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说道。

“张大人如此深明大义,本官深感欣慰。”

“在入城之时,本官看到徭役正在修复幽州城池。”

“不过从进度来看,颇为缓慢。”

“想来是经过幽州攻防战后,幽州百姓死伤惨重,征徭役难度颇大对吧。”

听到这里,张铭不由得叹了口气。

“大人所说极是啊。”

“此番幽州城破,给幽州带来的损伤太大了。”

“下官与李大人在幽州苦心治理多年,一朝便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天杀的突厥蛮夷,下官真恨不得将他们食肉寝皮,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

看着张铭如此这般,苏慕白颇为感慨说道。

“人口之事,在前来幽州之前,本官已经奏请陛下,会移民填边,迁徙一部分百姓前来幽州定居。”

“另外本官还从陛下那里求了恩赐,三年之内,幽州免税。”

“至于重新修复幽州城池之事,单凭幽州自身之力,想来力有不逮。”

“朝廷这边,也很难给幽州太大的帮助。”

“以目前的进度,只怕再过半年,幽州也很难修复。”

“我们不能被这件事牵绊住手脚,幽州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我来做。”

“张大人,本官希望你能将幽州本地的豪族富商召集起来。”

张铭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大人,您该不会是希望以纳捐的形式,让幽州的世家豪族们承担修复幽州城的人力物力吧。”

“这,这恐怕不太现实。”

“幽州民风彪悍,毗邻草原,武风极盛。”

“世家豪门,护卫少则百余,多则数百上千。”

“若是大人搞纳捐的话,那稍有不慎,只怕会在幽州引发民变的。”

“到那个时候,只怕咱们担待不起啊。”

苏慕白淡然一笑后说道。

“纳捐,搞什么纳捐啊,难道就不能让幽州这些世家豪门心甘情愿的拿银子出来嘛。”

张铭听后面色有些复杂,只觉得苏慕白在异想天开,却又不好直接点破,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这,这只怕不太容易吧。”

苏慕白一脸胸有成竹之色,将自己的计划简单和张铭沟通了一下。

张铭听后犹豫了一下说道。

“大人,若真的按您所说,此事倒也不是行不通。”

“但是朝廷这边,能答应咱们这么做嘛。”

苏慕白轻笑一声说道。

“本官若是没这个把握,就不来幽州了。”

“朝廷这边,自有本官运作,我只问张大人一句,愿不愿意配合我促成此事。”

听到这里,张铭也没什么顾虑了,当即点了点头后说道。

“大人既然有如此豪情壮志,那下官自然全力配合。”

在沟通了一番后,苏慕白和张铭达成了一致,随后张铭离开了府衙,前去安排了。

傍晚,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苏慕白也是有些疲惫之色。

不得不说,经过战火的摧残,幽州的问题比苏慕白想象的还要多。

如今也只好一点一点慢慢来了。

苏慕白有相当的自信,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将幽州建设成富饶的塞上江南。

就在苏慕白准备吃饭之时,甄英莲来到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大人,薛姑娘求见。”

苏慕白听后微微点头说道。

“让她进来吧。”

“喏。”

不多时,薛宝钗来到了房中。

薛宝钗今日穿得厚实,却丝毫不显臃肿。

最外头是一件蜜合色(的缕金百蝶穿花缎面出风毛斗篷,风毛是软糯的银鼠皮,领口处茸茸的一圈,衬得薛宝钗那张脸如银盆般丰润莹白。

斗篷并未紧系,只松松地挽了个结,露出里头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的掐牙边缘。

待她走动时,方能窥见内里的讲究。

其上身是鹅黄色绫棉袄,颜色极柔和,并不扎眼,袖口却精心地翻出一截松花绿的里衬,压着一道石青金线绣的缠枝纹滚边。

下系着葱黄线绦棉裙,裙摆并无繁复绣样,只以同色暗线扎出细密的百褶,行动间如静水微澜,沉稳端庄。

薛宝钗的发髻挽得一丝不苟,绾着一支素银菊花钗,并几点珍珠头饰,再无多余金玉。耳上戴着一对小小的白玉耳珰,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温润含蓄。

最妙的还是薛宝钗裙边微露的一双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在素雅的衣摆下忽隐忽现,恰如她为人处世,外表看去朴素淡极,内里却自有一份不轻易示人的精细与贵重。

通身上下,唯有腕上一只沉甸甸的黄金璎珞圈,长命锁上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字样,也是她身上最贵重的一件饰物。

薛宝钗到了近前行了一礼后说道。

“宝钗见过大人。”

苏慕白微微抬手后平和说道。

“不必多礼,若是没用晚饭的话,就坐下一起吃点吧。”

薛宝钗听后面露惊喜之色,而后乖巧点了点头,坐到了一旁后打量了一下餐桌后说道。

“大人初至幽州,事务繁忙,劳心劳力,吃的太简朴了,怕是有损身体。”

“大人还是要保重身体啊,您是许多人的希望。”

苏慕白温和一笑后说道。

“四菜一汤,已经很好了,口腹之欲,我也没有多么强烈。”

“好了,不说这个了,怎么样,你们薛家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薛宝钗轻笑一声后道。

“大人尽管放心,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粮草军需会源源不断的送达幽州,供应朔方军的,绝不会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苏慕白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接着询问道。

“在运转方面,你们薛家没什么问题吧。”

薛宝钗莞尔一笑。

“除了户部派来监督的官员苛刻了些,别的倒也没有什么。”

“我们薛家行的端做得正,自然也不怕监督严厉。”

“眼下第一批军需已经送到了朔方军,随军需一同运送而来的,还有大批茶叶丝绸瓷器,很受幽州本地客商喜欢,获利颇丰。”

“等回程之时,我们再从幽州采购大批的马匹、皮毛、药材等货物,运回南方又是利润喜人。”

“两下一比,不仅能够覆盖住第一批军需粮草的亏损,还有一定的盈利,因此只要没有小人作祟,运转绝对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