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地头蛇与过江龙(1 / 1)
和薛宝钗沟通完后,苏慕白的心也是放松了下来。
如今的薛家对于苏慕白而言,已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工具人。
接下来苏慕白除了要统筹朔方军后勤供应外,还要重建幽州,发展幽州的民生经济。
既然要搞经济,自然少不了薛家这样的豪商在幽州投资。
虽然说幽州本地也有不少豪商世家,但是仅仅是他们,不足以支撑整个幽州的开发。
而且苏慕白也不希望这些世家在自己手中不断坐大。
所以接下来幽州的重建开发,苏慕白必然是要控制幽州本土世家的份额,不可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对于如何治理幽州,苏慕白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腹案,接下来需要薛家配合的地方还有许多。
薛家能够发展的平稳,苏慕白自然是乐见其成。
在简单沟通了一番后,两人安安稳稳吃了顿饭。
结束了晚餐之后,看着薛宝钗那有些意动的眼神,苏慕白也是没有拒绝,带着薛宝钗回了卧房之中。
闺中之事不足道。
时间一晃,转眼半个月时间便过去了。
这半个月时间里,苏慕白将整个幽州的政务重新梳理了一下,幽州战后的秩序也得到了重建。
临近春节,原本冷清的幽州也多了一丝烟火气息。
与此同时,经过幽州通判张铭的努力,幽州排的上号的世家豪门都悉数派出了主事之人来到了幽州城府衙。
此时府衙内,苏慕白端坐主座,众人面向苏慕白恭敬行了一礼后说道。
“我等见过知州大人,通判大人。”
苏慕白微微抬手后淡然说道。
“诸位幽州贤达、乡梓耆老、
“本官奉圣命守牧幽州,自抵任以来,夙夜匪懈,常思如何使幽州百姓安居乐业,使这北疆重镇物阜民丰。”
“幽州乃我大乾边境重镇,诸位的家族世代扎根于此,或耕读传家,或商通南北,或保境安民,与这方水土早已血脉相连。”
“今年九月,突厥犯边,朔方军在幽州与突厥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事。”
“诸位的家族都响应了朝廷号召,协助朝廷防守幽州。”
“虽然最后突厥被击退,但幽州城破损严重,百姓更是生灵涂炭。”
“而且诸位心里清楚,这次的幽州大战,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为了确保幽州安宁,幽州城修复刻不容缓。”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如今府库紧张,州府拿不出足够的钱粮加快幽州修复进程。”
“朝廷则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朔方军的供应之上,对幽州有心无力。”
“因此本官将诸位贤达请到了府衙,为的便是商议此事。”
众人一听一个个面露难色,搞了半天,这新任知州是来打秋风的啊。
但这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带头拒绝,随后这些人把目光投向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显然是等着老者发话。
这个老者便是幽州孙家的家主孙云,孙家以绢马贸易起家,在大乾尚未建国之时,便已经在幽州扎根。
历经二百余年传承,在幽州可谓是根深蒂固,在幽州豪门世家之中更是地位极高。
眼看着众人看向自己,孙云心中一阵无奈,孙家在朝中也是有关系的,对于苏慕白的来历很是清楚,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不敢去驳苏慕白的面子。
孙云略一思索后看向苏慕白恭敬说道。
“苏大人所言极是,我孙家扎根幽州多年,生于斯长于斯,如今州府困难,按理来说,孙家责无旁贷。”
“但三个月前幽州大战,我孙家损失惨重。”
“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孙家愿意节衣缩食,纳捐五千两,粮食一千石,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了孙云的带头,其他几家也是纷纷附和,你三千两我两千两的喊了起来。
听到这里,通判张铭摆了摆手后说道。
“诸位,诸位,安静一下,苏大人话还没说完呢,你们无需着急。”
众人听后吃了一惊,好家伙,该不会这都不满足吧,那这位新任知州大人可就太黑了。
不过常言说得好,民不与官斗,他们虽然在幽州本地根深蒂固,是地头蛇。
但奈何苏慕白这条过江龙背景实在通天,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听着。
苏慕白环视了众人后缓缓说道。
“诸位贤达,本官对于诸位慷慨解囊的想法很是欣慰。”
“但幽州城修复不是个小数字,单凭纳捐,肯定是不够的。”
“若是尽数摊派给诸位,如此横征暴敛,既不符合朝廷律例,也不符合本官的行事风格。”
“今日召诸位前来,本官是想代表幽州府衙,与诸位商量一笔交易。”
“来啊,展开舆图。”
苏慕白一声令下,身后的衙役随即将挂在墙上的舆图展开。
映入众人眼帘之中的,正是幽州城附近的舆图。
苏慕白气定神闲说道。
“诸位都是幽州本乡本土之人,对于幽州的地势,应该比我熟悉。”
“幽州毗邻燕山,有着居庸关作为屏障,抵御北方突厥。”
“然而上次之所以突厥能奇袭幽州,便是因为突厥人绕开了居庸关,选择沿着桑干河南下太行,最终绕过了居庸关,攻打紫荆关后,直扑幽州。”
“突厥的战略意图再明显不过,只要拿下幽州,他们便可以切断幽州与居庸关的联系。”
“如此一来,燕山天险对突厥来说不攻自破,到那个时候,整个北方都将随时面对突厥马蹄的蹂躏。”
“但朔方军的反应也很快,赶忙支援幽州,并最终打退了突厥。”
“突厥骑兵一看没有了希望,再加上劫掠了一番,斩获颇丰,最终也选择退回了塞外。”
“因此这次除去修缮幽州城外,关于紫荆关的修建,更是重中之重。”
“本官已经大致测算了一下,紫荆关和幽州城重新修缮加固,大概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本官希望各位能够承担起来。”
苏慕白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瞬间炸了锅。
唯有孙云看起来还能沉住气,他思考了一番后看向苏慕白恭敬询问道。
“苏大人,这不是一笔小数字,老朽斗胆询问,若是我们出了这些银子,我们能得到什么。”
苏慕白轻笑一声后说道。
“孙老丈可谓是一针见血,问到点子上了。”
“这里本官就简单说一下吧,朝廷对于突厥此次犯边十分震怒,接下来对于突厥,会有一个新的战略计划。”
“在确保稳固了后方后,朔方军不会再被动防守,而是转守为攻。”
“具体的事情,涉及到了朝廷战略,本官不便过多透露。”
“不过本官可以确保,类似今年的战事,二十年内,绝不会再发生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顺带的好处。”
“接下来,本官要在边境设立榷场。”
“榷场设立之后,整个幽州的内外大宗贸易,都要统一在榷场进行。”
“朔方军会严格管控关卡,没有府衙的批文,一块盐巴,一两茶叶,都不得贩卖。”
“朔方军处理战利品,也会在榷场进行。”
“而在座的各位,能够得到榷场百分之十的税收,可以持续十年时间。”
“同时诸位有优先入驻榷场的权力。”
众人听后眉头一皱,只觉得苏慕白给自己等人开了一个空头支票。
众人需要出一百万两银子,哪怕按照保本说,他们每年也得收到十十万两银子才行。
如此说来,单单一个幽州榷场,就需要每年收取税银一百万两,这怎么看都不太现实。
孙云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大人,幽州地处偏远,贸易本就不甚兴盛,若是按大人所说,只怕我等都要赔的血本无归了啊。”
苏慕白听后淡然一笑,而后意味深长看了孙云一眼后说道。
“本官听说孙家以绢马贸易起家,可幽州本地,并不盛产战马啊。”
“孙老丈方便说一说,孙家的战马货源从何而来嘛。”
“对了,还有上谷侯家,你们掌握着幽州一半皮毛药材的货源,幽州本地可出产不了这些吧。”
“还有卢家、祖家。”
“你们经营的行业,基本都以草原特产为主。”
“本官很好奇啊,朝廷早有公文,严禁私下与突厥部族交易,只能够通过官方榷场经营。”
“这几年突厥和我大乾局势如此紧张,你们的货源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难不成诸位的货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苏慕白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面面相觑,心生惶恐。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但凡是毗邻草原的世家豪门,哪个不是跟草原部族勾肩搭背的。
毕竟挣钱的生意都在律法里写着了。
眼看着众人不敢搭话,苏慕白面色冷峻眼神凌厉。
“真以为本官不知尔等私下里的勾当嘛。”
“无非是本官觉得水至清则无鱼,再加上尔等也算是心有敬畏,虽然和草原部族贸易,但并未涉及铁器等违禁物品。”
“而且九月幽州城破,尔等也算是有守土卫国之心,所以本官才网开一面,给你们一个机会。”
“尔等若是如此的不知好歹,那本官也无需留情了。”
“两条路,你们自己选吧。”
一听这话,孙云等人一个个心里这叫一个苦啊。
死嘴,你非要多嘴干什么,这下好了,半点体面都没了。
原以为这位新任知州是个好说话的,却不曾想,苏慕白来了一招先礼后兵。
跟被翻老底抄家比起来,亏点银子,显然也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孙云忙不迭说道。
“大人明鉴,大人明鉴,能为幽州做些贡献,老朽等与有荣焉。”
“这些事情,都依着大人的章程。”
“我等幽州世家,都是忠君爱国之辈,绝无旁的心思,还请大人明鉴。”
其余众人也是连连附和。
毕竟从苏慕白方才的话不难看出,苏慕白对于幽州世家都有相当的了解。
而且这些幽州世家本身屁股也不干净。
再加上抄家知府灭门县令从来不是虚言,这些幽州豪门丝毫不怀疑苏慕白有搞自己的能力。
至于说坚决跟苏慕白咬着牙对着干,甚至做了苏慕白,在场之人谁也不敢有这个想法。
别闹了,苏慕白要是真在幽州出了事,朔方军马上就能接管幽州,到时候对于这些幽州豪门而言,那就是有杀错没放过的灭顶之灾。
开玩笑,苏慕白是什么身份,状元出身,天子近臣,阁老女婿。
这样的人物都敢动,你们幽州豪门想干嘛,谋反是吧。
一边是七八家豪门一家出个十几万两银子的血,还有点回本的希望,以及在之后榷场分润利润。
另一边是让这位新任知州一个劲儿的揪着自己的小辫子,小鞋穿到合脚。
这个选择题一点都不难做。
当然了,这也跟苏慕白的策略是分不开的。
如果苏慕白上来直接摊派一百万两银子,一点都不给幽州豪门好处,把他们当肥猪宰,那这些幽州豪门肯定接受不了。
但是有了之前苏慕白的许诺后,这些豪门世家心里有点安慰,也能就坡下驴,有个台阶。
看到众人的反应后,苏慕白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也恢复了笑容。
“本官就知道,诸位贤达都是明事理的人。”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至于具体的份额,你们内部协商便是,十日后,本官希望看到这笔银子。”
“另外关于这批银子的使用,府衙会公开账目,保证银子的支出公开透明,确保每一文钱,都花到实实在在的地方。”
“而且有关修建城池所需材料等,本官也会优先从你们各家采购。”
“本官也清楚,你们都觉得榷场的税收可能很少,你们注定会亏本。”
“这一点,本官可以跟你们以州府的名义签订文书,如果不愿意接受榷场税收份额的,那就转变成债务。”
“两年之后,州府以五厘的年利连本带利一次性偿还。”
“有这个意向的,可以去找张大人签订文书,最后府衙会盖上官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