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选一百次,你也只能选姚明(1 / 1)

加入書籤

芝加哥五月底的夜晚潮湿闷热,办公室的空调坏了,陆远敞着衬衫领口,桌上的资料被风扇吹得哗啦作响。

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录影带和球探报告,地板上散落着几瓶喝空的运动饮料。

电视屏幕定格着一张青涩的面孔——2001年的新秀们,一张张带着梦想的脸庞在录影带上反复播放。

而今年,陆远的目标只有两个人选。

托尼-帕克和吉尔伯特-阿里纳斯,不过,对于他来说公牛大概率只能拿到两者之一。

托尼-帕克在欧洲赛场上轻盈地穿梭人缝,吉尔伯特-阿里纳斯在亚利桑那大学的比赛里投进压哨球后歇斯底里的怒吼……

陆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喝光杯底最后一口冰咖啡。

这两人不管谁加入公牛,每一个都可能在未来改变联盟的格局——而他的公牛队今年首轮末的签位,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教练?“

布莱恩-卡迪纳尔——球队的实习生,抱着又一叠录像带站在门口,额头上全是汗。

“法国小子的带子拿来了,“他气喘吁吁地说,“还有那个……呃,亚利桑那的阿里纳斯,他的训练师刚寄来最新的投射数据。“

陆远点点头,伸手接过。帕克的带子封面上写着“2001欧青赛——托尼-帕克19分12助攻“,字迹潦草,像是匆忙中随手写的。

而阿里纳斯的文件袋里夹着一张照片,是他独自一人在午夜空荡荡的球馆里加练,照片背面用马克笔写着一行字:“我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强。——Gilbert“

陆远挑了挑眉。

他喜欢这样的家伙——那种被低估者的眼神,像未点燃的火药,只差一点火星就爆。

“你觉得他们怎么样?“他随口问布莱恩。

“呃……帕克很快,但投篮不稳,“布莱恩挠了挠头,“至于阿里纳斯……疯疯癫癫的,但挺能得分。“

陆远笑了。

布莱恩刚大学毕业不久,看球员的眼光还很“球探报告式“——数据、弱点、模板,标准得无聊。

然而真正的瑰宝往往藏在这些标签之下,藏在那些未被发掘的倔强里。

他按下播放键,帕克在屏幕上流畅地穿梭防守,灵巧得像只猫。

这孩子才19岁,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球场上的决断力却像个老兵。

陆远想起了纳什——那种天生的节奏感,似乎篮筐永远在为某类人敞得更开些。

正当他专注地盯着屏幕时,手机响了。

“陆,“电话那头是帕特莱利,热火的主教练,声音里带着试探,“听说你们对帕克感兴趣?“

陆远眯起眼睛,手指停在了暂停键上。

消息传得真快——他才看了两遍帕克的录像,其他球队的电话就来了。

“只是做功课而已,“他轻描淡写地说,眼睛却没离开屏幕上定格的画面——帕克正用一记抛投绕过七尺长人完成得分,“联盟里最快的后卫都在西部,我们总得找点对策。“

帕特莱利笑了——那种老油条听到敷衍回答时的笑:“得了吧,你们捡不到他。马刺那边波波维奇已经看了他三次私人试训了。“

陆远心里一沉。

今年的选秀权,公牛还确实在马刺后面。

波波维奇的眼光有多毒,联盟里没人比他清楚——如果马刺盯上了帕克,那这个法国小子绝不会轻易溜到28顺位,具体顺位只能看马刺拿到多少号签。

“所以呢,“他保持着语气的轻松,“你是来提供建议还是来炫耀情报网的?“

“只是想提醒你,“帕特莱利意味深长地说,“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活塞准备聘请赋闲在家的拉里布朗出任新赛季的球队主教练,他们准备重建球队了。“

陆远笑了笑,那个被他打下台的老家伙,就算提前一年到了活塞也没什么用。

他在另一个时空接的里克-卡莱尔的班,在建队眼光上,卡莱尔可比他要强的多。

“谢谢你,帕特,我欠你一个人情。”

“不用欠了,你把王卖给我吧,价钱随你挑。”帕特莱利在那边笑着说道。

陆远也笑:“不好意思,王是球队的非卖品,我建议你去交易靠前的选秀权,也许有惊喜也说不定。”

两人聊了会天,电话挂断后,陆远转向阿里纳斯的录像带。

镜头里的阿里纳斯正在命中连续的底角三分,投丢一颗就愤怒地撕扯自己的训练服,仿佛那不是一场普通的练习赛,而是事关生死的赌局。

“疯子……“陆远喃喃自语,忍不住露出微笑。

他刚准备继续往下看,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这次是弗兰克-沃格尔——他的助教,手里捏着一份传真,表情古怪。

“上海大鲨鱼刚发了官方声明,“沃格尔把传真拍在桌上,“姚明要参选了。“

陆远拿起那页纸,纸上用中英双语言简意赅的写着:“姚明宣布参加2001年NBA选秀。“

照片上的姚明穿着红色训练服,在人群中微笑。

2米26的高度站在队友中间,像是巨人误入了凡人世界。

陆远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王治郅在公牛打了两年,表现超出预期,而姚明是比大郅更恐怖的存在。

陆远的思绪飘到半个月前那通深夜电话。

他把斯泽比亚克送去奇才时,乔丹答应过会围绕他建队。

如果奇才真的选了姚明……

“沃利+贾森+大姚+乔丹,“陆远在心中默默的想到,“这组合有点东西啊。“

沃格尔皱着眉头:“姚在宣布参选之后直接成为了状元大热,但是他能适应美国的篮球环境吗?“

陆远没立刻回答,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盘标记着“姚明-2000奥运会“的录像带,塞进了播放器。

画面上,年轻的姚明在底线灵活地转身跳投,然后又在下一回合赏了对方一记结结实实的火锅。

他的脚步不像传统七尺长人那样沉重,反而有种奇特的轻盈感——仿佛他的骨骼是由某种比常人更精细的材料构成的。

“看见这个动作没?“陆远指着屏幕,姚明正在用一记梦幻步伐晃开防守者,“七尺六的臂展,却有后卫般的协调性。“

沃格尔吹了声口哨:“老天,他还能投中距离?“

“而且罚球命中率八成,“陆远补充道,“比我们队某些后卫还准。“

他按下暂停键,画面停在姚明柔和的手腕动作上。

王治郅刚到NBA时,所有人都在担心他能否适应对抗,结果大郅只用了一年就让所有质疑者闭嘴。

而姚明——如果训练师报告的体能数据属实——可能比大郅更可怕。

“先看选秀抽签再来研究这些东西吧,反正姚明也不可能是我们的。”陆远将录像机关掉,伸了个懒腰,将杯子里的咖啡一饮而尽。

接下来的事情,急不得,急也没用。

6月7日,选秀抽签如期进行。

和另一个时空相比,除了公牛从第四顺位直接掉到了第27顺位之外,其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奇才依旧获得了状元签。

而乔丹一下就陷入了幸福的烦恼。

乔丹的手指在办公桌上来回敲打,节奏又快又乱。

桌上摊着五份球探报告,每份都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但都已经被翻得卷了边。

窗外华盛顿的雨水打在玻璃上,模糊了远处的国会大厦轮廓。

“妈的,“他低声咒骂,抓起桌上那杯冰块已经完全融化的威士忌猛灌了一口。

酒液滑过喉咙时的灼烧感让他稍微清醒了些,但心头那股烦躁却没减轻半分。

选秀前两天,他本该已经确定人选。

但自从姚明那个两米二六的上海巨人宣布参选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桌上的五份资料像五张扑克牌:

夸梅-布朗,那份最厚的档案上还残留着乔丹的烟疤。

这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前天才让他想起了年轻的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那种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的气场,那种……

乔丹的视线移向下一份。

泰森-钱德勒的照片上,少年清瘦的脸上写满青涩。

球探在“防守潜力“一栏打了五星,却在“进攻技巧“旁潦草地写着“约等于零“。

然后是埃迪-库里,那个芝加哥胖小子。

体重栏的数字让乔丹眉毛跳了一下——这哪是18岁中锋该有的重量?

最底下是迪奥普的档案,来自塞内加尔的七尺长人。

球探们称他为“下一个穆托姆博“,但乔丹见过这孩子的训练视频——防守端确实有穆大叔的影子,但进攻端?连个像样的勾手都没有。

最后,他的手指停在了最新送达的那份档案上。

姚明。

这两个中文字在档案袋上显得格格不入。

乔丹用指尖描摹着这两个简短的单词,脑海里浮现出两天前观看的那盘录像带——东方巨人如丝般顺滑的后仰跳投,七尺六寸的臂展下掩藏着的柔软手感,还有那种与体格不相称的敏捷……

“乔丹又骂了一声,伸手去够雪茄盒。

这时电话响了。

瞥了眼来电显示,他嘴角抽动了一下,但手指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我正准备找你。“

“巧了,“电话那头陆远的声音异常清醒,背景音里有篮球撞击地板的回声,“我猜你在选谁的问题上把自己逼疯了?“

乔丹点燃雪茄,深抽一口。

芝加哥的训练馆墙上的挂钟显示已是午夜十二点半——这家伙又在加班?

“五个选择,“乔丹对着电话喷出一口烟,“全是七尺长人。“

“准确地说,只有四个,“陆远的声音带着轻微的电音杂音,“除非你把钱德勒算成中锋,那小子其实更适合大前锋。“

乔丹把玩着雪茄,另一只手翻开了夸梅-布朗的体能测试报告——垂直弹跳38英寸,比当年自己新秀时还高两寸。

“夸梅是最像我的那个,“他突然说,“那些专家都瞎了,他们没看到这孩子的上限——“

“上限?“陆远打断了乔丹,“那下限呢?“

电话里突然安静了几秒。

乔丹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地在夸梅的缺点栏上划过:决策能力差,进攻技巧粗糙,罚球命中率不足五成……

“听着,“陆远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我们谈谈姚明。“

乔丹从桌上抓过那个东方巨人的资料。

比起美国本土的天才少年们,这份报告薄得可怜——几盘录像带分析,一些国际比赛数据,还有几份语焉不详的中文材料翻译。

“你知道的,姚这种国际球员,“乔丹咬了咬雪茄,“尤其是没经历过美国篮球体系的大个子,风险很大,没人敢保证。。。“

“1984年开拓者也这么想,“陆远轻飘飘地说,“然后他们求稳选了鲍维,错过了某个北卡小子。“

乔丹的手指僵在半空,雪茄灰落在他价值五千美元的定制西裤上。

“妈的,“他最终笑出了声,但这笑声里没有温度,“你拿我和他比?“

“我拿的是一切被低估的天才,“陆远的背景音里传来篮球入网的唰声,“姚明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他的脚步,他的手感——这不需要适应NBA,这他妈的本来就是NBA级别。“

乔丹站起身走到窗前。

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恍惚间变成无数道数据流——姚明在CBA总决赛场均38分20篮板,罚球命中率82%,三分命中率……

“三分?”乔丹突然注意到这个数字,“这个大个子还能投三分?”

“比夸梅的罚球还准,“陆远的声音几乎带着嘲弄,“想象一下,七尺六的大个子能面框投篮,还能在高位策应——这不就是现代篮球梦寐以求的中锋模板吗?”

乔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又翻出夸梅的录像带快进到高中全国决赛——那个健硕的黑色身影爆扣,封盖,像头愤怒的公牛般屠杀禁区。

天赋,纯粹的天赋,原始而狂暴……

“天赋可以雕琢,“电话那头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但姚明身上有种更珍贵的东西——篮球智商。“

乔丹把烟摁灭在窗台上。

他想起了另一个高大的白人——比尔-沃顿,那家伙的球商让整个联盟震惊。

但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1977年?那时乔丹自己还在上中学……

“我找人调查过姚明,“他突然说,转身走向保险柜,“不只是球场表现。“

保险柜里躺着一份私人调查报告。

乔丹翻到中间几页——姚明每天训练六个小时的习惯保持七年从未间断;

他在上海队时主动帮年轻队友加练的低位脚步;

去年脚踝受伤后三周就复出并且数据不降反升……

“这家伙有颗斗士的心,“陆远突然放轻了声音,“你比我更清楚,这比运动天赋更难能可贵。“

乔丹的指节在报告上敲出节奏。

他想起了1986年季后赛,自己小腿骨折刚好的那个赛季砍下63分的那个夜晚。

疼痛?那算什么。

真正伟大的球员会把疼痛当燃料。

“夸梅身上有那种火苗吗?“陆远的问题像把刀插进来。

乔丹闭上眼。

那孩子确实有天赋,但训练营时自己亲眼看见他因为一次失败的上篮就把毛巾摔在地上,然后坐在替补席生闷气整整一节……

“如果,“乔丹嗓音嘶哑,“如果夸梅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选?“

电话那头传来椅子吱呀声,仿佛陆远突然坐直了身子。

“我会选能让我在夜里睡得着觉的那个,“他的回答异常简短,“一百次里有九十九次你都该选天赋最高的那个,但如果遇到姚明……“

乔丹等了五秒钟,对方没说完。

“如果遇到姚明?“

“选一百次,你也只能选姚明。“

窗外的雨突然变大了。

乔丹望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倒影——38岁的篮球之神,眼角爬上了细纹,但眼神依旧锋利如初。

“你知道我最讨厌什么吗?“他突然问。

“输球?“

“不,“乔丹轻轻摇头,“是后悔。“

电话里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交织在电流中。

乔丹翻到球探报告的最后一页,那里贴着张姚明在赛后接受采访的照片。

东方巨人弯着腰,微笑着对一个身高只到他腰部的中国记者说话。

那种谦逊的姿态让乔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遇见的拉里-伯德——最强的杀手往往藏起最锋利的刀。

“你觉得斯泽比亚克会适合和姚明搭档吗?“乔丹突然问。

陆远的嘴角微微上扬。

那个金发小子最擅长的就是无球跑动和定点三分——而一个能吸引包杀的巨塔内线,将为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投篮空间。

“会非常适合,“他轻声说,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那个场景——姚明在低位吸引双人包夹,然后精准地把球传到外线空位的斯泽比亚克手中,“简直像是……“

“天作之合?“乔丹帮他说完。

陆远摇摇头,笑容更深:“更像是我们亲手送给你的完美拼图。“

乔丹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斯泽比亚克的照片上,金发后卫正对着镜头比出“V“字手势,“我现在突然想亲眼看看这对组合能擦出什么火花。“

雨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