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封群臣,沮授定策(1 / 1)

加入書籤

一个月后。

袅袅寒风下,草木摇露为霜。

皇陵内,一座方正大气而不显奢华的陵墓前,两万名黑甲士卒神情庄重,肃穆,在姜维、高顺、罗士信、王忠嗣、沮授、陈宫等一众文武官员的带领下,躬身低头,致上最后的送别。

待风伏纪沉默而恭敬地为风九重上完最后一柱香后,两鬓斑白的侍御史李林忍着悲痛高声喧道:

“风氏族老、羽林右监风氏九重者,一生为公无私,忠贞护国,却因故身死,朕心甚痛......

但他对东华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等心中......

风氏九重,智睿侍主,有功安民,秉德遵业,刚正曰烈,缪而实爽,特加封“烈缪侯”,以飨其功!”

让我等,恭送「烈缪侯」一程!”

侍御史收起御旨,哽咽出声。

一众将士蓦然起身,右拳拍打着胸膛,齐齐呼吼出声。

作为此界唯一一个知晓风伏纪真正身份者,风九重的逝去,似乎也代表了旧东华国的逝去,一个崭新的东华国,将在风伏纪手里诞生。

......

未央殿内。

风伏纪敛去悲伤的情绪,召开了自苏醒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朝会。

殿下,高顺、罗士信、王忠嗣、沮授、陈宫、吕树青、李林、段锋等一众文臣武将,一一在列。

原本空空荡荡的大殿,因为他们的加入,而再度充盈起来。

“我等拜见王上,愿吾王万年!”

“众爱卿免礼,平身!”

风伏纪高居王座,肃穆的神情稍稍敛去,脸上浮起一丝笑意:

“这还是朕第一次召开正式的朝会,想必众爱卿也是苦等许久了!”

侍御史李林首先出列,哽咽道:“王上,臣等确实等待已久,若不是王上力挽狂澜,我东华或许连今年都撑不下去!”

风伏纪笑道:“既是如此,我等就免了些客套,直入主题吧!李卿,招贤令如今可还有效果?”

李林悄然抹去眼角的泪水,躬身禀道:“王上,由于人口教育等方面的限制,招贤令如今的效果确实微乎其微。

时至昨日为止,共开展了三个多月,只有六十八个人通过考核,其中大多是中庸之辈,基本都被外派出去了,如清臣、景晖、乔屹、孙道临这等有潜力之人才,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微臣建议,招贤令可以取消了!”

风伏纪微微颔首:“可!以我国的规模,现在的官员配置也勉强足够,李卿受累了!”

“为王上办事,乃臣之荣耀,不敢言累,也不会言累!”

“好,李卿招贤有功,品阶提升一级,为从五品,以示嘉奖!”

李林内心微微激动,躬身拱手:“臣谢王上隆恩!”

风伏纪目光移向沮授,笑问:“沮卿,燕风云海二城如今状况如何?”

沮授出列,轻拂长袖,极为恭敬的一礼后,才开口说道:

“禀王上,经过一个月的整合,目前二城已经恢复了秩序,城中东华剑派的残余以及关联势力,已经被全部清除。

不过云海城居民的思想问题相较其他二城来说,较为严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重新扭转过来。

东华港的所有权以及云海城所有王庭特许之权,业已经全部收回,预计今年年底,国库能迎来一次较为充裕的进账!”

“很好!”

风伏纪微微一笑,“云海城百姓一事,不用急,时间能证明一切。沮卿平定二城有功,官升一阶,为从四品,仍兼任尚书右仆射。”

“微臣谢王上隆恩!”

“王忠嗣!”

“末将在!”

“尔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伏风城,破了东华剑派之阴谋,朕心甚喜,特加封尔为王庭军左领将军,暂领从四品。”

“王上隆恩,忠嗣拜领!”

“周泰!”

“末将在!”

“尔抵御死敌西景有功,完美守住了东漓关,官升一级,为东漓关偏将军,领正五品。”

“王上厚爱,末将无以为报,定尽忠职守,为王上守好边关!”

风伏纪淡淡一笑:“不仅要守住,还要能打,朕可期待着尔等在宝地把车下虎士与骁勇水军训练出一部分来,可有信心?”

周泰面色庄重,重重点头:“末将领命!”

“好!”

“公台,卿治灾有功,且能夯实心境,重修堤坝,挽万民于灾劫之中,即日起调任王城,任给事中,侍朕左右,顾问应对,位列从七品。

至于渔海县令一职,便由景晖担任!”

听到能回王城,陈宫心中虽喜,拜谢过后,却还是躬身禀道:“王上,可否让微臣先把堤坝修完,再来王城任职?”

风伏纪放声一笑:“不可,这是景晖的事情,公台就不要抢他的功劳了!”

闻言,陈宫一怔,他哪是这个意思。

一众朝官却知这是风伏纪的调笑之语,皆是轻笑不已。

“公台,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尔才华洋溢,也得给年轻人一些展示发挥才能的空间,他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陈宫也反应过来,苦笑道:“王上说的是,是臣孟浪了!”

一一加封完杨兴、吕树青、乔屹、张嶷、张宗等有功人员后,风伏纪目光看向了姜维、高顺、罗士信三人。

“伯约自投奔朕以来,东奔西走,立下不少功勋,今特加封伯约为正五品偏将军,可统兵三万。

高顺、罗士信于王城一役,扬我东华国威,高顺加官散骑;士信朕先前已有明言,便先许你羽林军左监,暂为从五品,期待你能早日为朕训练出一支玄甲骑来!”

“末将等谢过王上!”

加官完毕,高顺三人同时躬身谢恩。

大封群臣过后,风伏纪敛去笑意,神情肃穆,正待开口,殿下的沮授便又出列道:“臣有本要奏!”

风伏纪眉毛微挑,微微颔首:“沮卿请讲!”

沮授扬声道:“今我东华各城皆已收归王城治下,但各地长久以来糜烂的局势也只是稍稍缓解,田地荒芜,灾难不断,民生多艰。

当然,这不是王上的错,臣曾听「烈缪侯」说起过,王上掌朝政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登基大典都未举行过。

再过数日,便是王上十八生辰,因此,臣提议,便在当日举行登基大典,宣告东华恢复一统之制,以安民心!

之后,颁布新政,理户籍、量分田地、酌减赋税,增兵源,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剿灭在各地肆虐的流寇以及宗门帮派,还我东华朗朗乾坤。

至此,国境之内安稳平定,待粮丰钱足,兵精器利,便可把目光望向东华之外!”

此言一出,一众朝臣都沸腾起来。

侍御史李林首先高呼道:“沮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王忠嗣亦出列道:“末将亦附议,愿领兵扫平国内肆虐无度的流寇帮派,以正视听!”

“臣等亦附议!”

一时间,“附议”之声接连不断响起,一众文臣武将通过沮授之议,似乎展望到了东华崛起的辉煌前景,个个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风伏纪更是抚掌大笑:“好,沮卿所言,极得朕意,朕同意了!至于任务如何分配,诸位便与沮卿商量,难得诸位都在,朕就偷个懒,不操这个心了!”

闻言,群臣俱是畅笑,心中却对风伏纪敢如此放权,佩服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