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喜忧难自量,图穷匕首见(1 / 1)
春雨绵绵,撩人思绪。
在三皇子袁祺与金鳞王朝的使节团即将到来之际——
临海朝堂,以及东华朝堂皆显得十分忙碌而紧张。
于临海国来说,凌江、长明两国的背刺,使得他们面临着极端不利的处境。
若无援手,临海国很可能被两国联手冬曜灭掉。
于东华而言,受限于之前签订的国运契约,他们虽然不能主动出手,但目前的临海国也相应的已经成为他们现在的试验田。
以李悝为首的一众官员把经济战的手法毫无保留的在临海国身上一一实验。
从目前看来,实验的效果颇佳。
东华国的制度文化在临海国民心中,已拥有了一定的声望与影响力,但这显然还不够。
他们也想看看,在这方气运天道规则森严的世界里,软刀子似的做法有没有办法最终使一个国家与子民之间离心离德,从而崩溃。
这样的试验对象以前有没有不知道,但往后估计极难遇到。
为此,他们自然也不太愿意临海国就此灭亡。
-----------------
临海国,皇宫内。
侍者们正在紧张而细致的布置着即将到来的盛大欢迎宴会。
看似喜庆,但身处宫内的侍者们却丝毫感受不到一丝欢喜高兴的味道。
尤其是在中书令颜珙的三公子——骠骑将军颜龙渊到来后,御书房内便时不时传出激烈的争执之声。
已经三天了,君臣之间的争执竟能持续这么久,简直闻所未闻!
“世宏,你听听,这小子说的是人话吗?
竟然说祺儿与外人一起串通来坑害我临海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简直气煞朕也!”
御书房内,袁景气得差点跳脚。
君臣之间为了颜龙渊禀报一事,翻来覆去的为这几件事不断争执。
最后就连前来回复任务的江世宏都被拉了进来,一起“讨论”!
身为内卫统领,江世宏对于这种级别的议题自然如避蛇蝎,根本不敢插嘴,只能不断抱以苦笑与沉默。
袁景也只是想找个人证明颜龙渊所说之话的荒唐而已,自然没指望江世宏真能说出些什么来!
至于他为何情绪会如此暴躁,自然是因为除了颜龙渊以外——
侍中柳仪,兵部尚书高殿文,乃至其余亲近袁景的重臣竟也都赞成了颜龙渊的猜测。
当然,与其说是颜龙渊的猜测,不如说是陈宫的结论。
临海国目前与东华国虽然算还在“蜜月期”,但国家大事竟然要参考别国谋士的结论,这点才是让袁景愤怒到不可自拔的原因。
作为当事者的父亲,中书令颜珙一直保持着沉默,三天来只是默默听着,连一句话都未曾开口。
“陛下,二皇子从边境回来了。”
“葛儿怎么来了?快让他进来!
正好,顺便让他把颜龙渊这混小子领回去,按军法严加处置,气煞朕也!”
二皇子袁葛,除了兼任尚书令以外,名义上也是临海国的兵马大元帅。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颜龙渊便是袁葛麾下的精英猛将之一,深受其信任。
不多久,身着一袭黑衫,模样宛若翩翩佳公子的袁葛便缓缓走了进来。
“儿臣拜见父皇,愿父皇千秋万载,长寿永驻!”
袁葛面容俊秀,从模样与气势上来看,与他的身份根本不搭。
但就是这样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却统率着全国兵马,护佑了临海国近百年的安危。
在众臣眼中,若是袁景退位,他无疑是唯一,也是最好的接任者。
“好好好,葛儿快起来,却是好久没见到你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袁景收敛怒意,开怀一笑,极是亲切地把袁葛扶起来。
袁葛却表现得极为恭敬,说道:“为父皇办事,儿臣甘之如饴,岂有辛苦一说,也是儿臣的本份,父皇万万不可如此折煞儿臣了!”
“你啊你,总是这般拘谨!来,坐,顺便听听你这位大将那危言耸听的言论!”
目光瞥到一直跪在地上的颜龙渊,袁景便气不打一处来,冷哼连连。
袁葛简单询问了此间发生的事情后,却也沉默下来,出乎意料地没有附和袁景。
见此情景,袁景一怔,眼里顿时浮起一丝阴霾,颇是不悦道:
“葛儿,怎么了,莫非你也认同颜龙渊,不,是那陈公台的结论?
祺儿可是你弟弟!
是朕的儿子!
也是临海国的三皇子!
他怎么可能做出这等危害国祚的事情?”
袁葛见袁景紧紧注视着他,沉默半晌后,先是起身躬身一礼,而后才开口道:
“父皇,有一句话,儿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见这个二儿子一如既往的拘谨谨慎,袁景尽管再是不悦,却也不好发作,勉强笑道:
“你我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有什么不能说的,快说,父皇恕你无罪!”
袁葛微微一叹:“父皇,您若是不相信,心中没有任何怀疑的话,何苦把朝中的重臣聚于此处三天,争论不休呢!
说实话,儿臣从边境回来时,本以为朝中官员此刻当为迎接金鳞王朝的人做准备呢!”
此言一出,袁景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
在场的重臣,包括江世宏,亦齐齐把目光聚集到了袁葛的身上,内心惊叹不已。
不愧是二皇子,一眼便道出了此次争执延续如此长时间的本质。
袁葛看似拘谨,实则极为从容,并没有丝毫的慌乱。
说完这一句话后,却也没有再说什么,静静在原地等着。
御书房内,静得针若可闻。
就连守在门口的两名侍卫亦紧绷着身体,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许久,极端安静的气氛才被一阵笑声打破。
袁景端坐在龙椅上,仰着头放声大笑。
看似在笑,却让人莫名听出了一丝悲怆之意。
“不愧是葛儿,果然一针见血!”
大笑过后,袁景突然沉寂下来:“葛儿,你觉得祺儿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葛躬身道:“儿臣不知!”
袁景冷笑一声:“那你为什么会赞同那陈公台的结论?”
袁葛摇摇头:“儿臣只听从父皇,以及儿臣内心的判断......”
他话未说完,便被门外的侍者打断:“陛下,水军传来了加急的消息,说三皇子与使节团已经快到达港口了。”
“快到就快到,等到了再禀告就行了,怎么如此磨叽!”
袁景此时正心烦意乱着,闻讯心中也没有过于欣喜之意,更是斥责了一句。
“只是...陛下,随这个消息而来的,还有一封信,奴不敢说!”
闻言,袁景一怔,沉声喝道:“有什么不敢说的,快说!算了,进来说!”
“是!”
侍者身体颤抖着,不仅仅是因为现场的气氛,也因信内的内容竟与这三天来君臣争执的信息颇有契合之处。
“水军广武校尉程灌来信说,在到达水西屿附近岛域时,三皇子的战船不知何故撞沉了十来艘出海捕渔的渔船。
五十七名渔民,一大半被海浪卷走,另外一些人被...被三皇子的战船撞死,现场极为惨烈。
而且...”
说到此处时,侍者便不敢再说。
“而且什么?快说!”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袁景的双眼已经闭上,身体下意识的颤抖着,随便一个人都能看出他此时内心的不平静。
“而且,三皇子似乎并没有收拾现场的意思,程校尉也是在听到其他渔民的禀报后,才知道此事的。”
听到此处时,袁景陡然睁开了眼睛,眼里浮起浓浓的怒意,沉声道:“那他怎么知道是三皇子的船撞的?”
心知袁景已经怒极,侍者浑身一震,连忙道:“因为...因为现场所在海域是三皇子以及金鳞王朝使节团必经的航路,据程校尉探查,三皇子他们并没有改变航向过。”
“也就是说,因为那些渔民挡在了航道之上,所以祺儿便直接把他们撞了?程灌是不是这个意思?”
“是...陛下,程校尉是这么说的!”
“混蛋,朕不相信!”
袁景蓦然从龙椅上走下来,从侍者手里抢过了书信,而后一下子撕得粉碎。
见他如此癫狂,在场重臣皆沉默以对。
随着漫天碎屑飘落,袁景也知自己过于失态了,深深吐了口气,来到窗前,看着窗外的绵绵春雨许久,才沉声道:
“龙渊,龙亭宗对于我临海国是什么态度?”
见袁景态度终于有所松动,颜龙渊瞥了一眼宛若透明的自家父亲,连忙道:
“陛下,宗主的态度很明确,他们不参与王朝之间的争斗。
但临海与龙亭之间素有渊源,因此只要是陛下一脉的人能始终把控住朝政,他们便永远支持我们。
听闻金鳞王朝使节团即将到来,副宗主庄秋官也已经奉宗主之命暂时破开了山门大阵,前来为我朝助威!”
“此言当真?”
闻言,袁景浓眉一抬,眼里浮现出一丝意外。
颜龙渊重重点头:“末将哪敢欺骗陛下!”
“好,好,你起来吧!”
“谢陛下!”
颜龙渊心知自己此劫算是过了,心中微喜之余,亦暗自把陈宫骂了个狗血淋头,发誓以后再听陈宫的话,他就是狗。
袁景微微一叹,看向了江世宏,“世宏,可有探查到金鳞王朝使节团人员的实力如何?”
江世宏禀道:“陛下,对方这次的使节团实力颇强。
除了有十二名炼魄境修士随行以外,尚有两大淬魂后境,以及聚神初境的八王周望带队。
这位八王,同时也是玄玑宗的实权长老,久未出世,论身份比金鳞王朝的皇帝周巡还高。”
“所以,不是四方势力在围剿我临海,而是五方?”
已经恢复理智的袁景,结合众人的态度,以及袁祺一事,虽心中还是存着一线希望,却也不得不承认,此次结盟一事或有重大变故。
见此情景,江世宏点头道:“这只是臣等能探查出来的明面实力,暗地里还有没更强的人跟着,臣等暂时不得而知。
如果事情真的有变,他们便不再是我临海的援手,而是摧命符!”
侍中柳仪这时突然看向了袁葛,问道:“殿下,你刚才似乎尚有话未说完。
不知殿下怎么会突然从边境赶来,可是有要事发生?”
闻言,众人神情微愣,不明白柳仪为何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袁葛微微一叹:“侍中大人慧眼如炬!我此次回返皇城,除了想一观结盟一事外,亦要告知父皇以及诸位——
凌江、长明、冬曜三国国内目前已出现大军调动的情况,相信不久后三国有可能会同时出手,威逼我国边境。”
闻言,众人同时一震。
袁景沉声道:“葛儿,你刚才怎么不说?”
袁葛躬身禀道:“刚才被打断了,是儿臣的错!
不过父皇也勿过于担忧,北面有澜沧江天险,凌江、长明二国想渡过来没这么容易。
关键还在于此次与金鳞王朝的结盟一事会不会出现变化!
儿臣正是观察到三国的举动后,心中颇感不安,因此才会提前回来,打算找父皇以及诸位大人商讨,恰巧又听闻了三皇弟一事,这才明白缘由所在。”
“呵,所以你们都认为是朕自作多情了!”
如此解释,终是让袁景沉默了,不久,脸上更是浮起一抹自嘲之意。
与金麟王朝结盟一事由他主导,袁祺负责牵线搭桥。
他的本意是想除龙亭宗外,再找到一个强援。
却没料到,找到的不仅不一定是强援,反而有可能是比豺狼更可怕的恶虎,让袁景一时根本接受不了。
柳仪摇头道:“不,陛下,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三皇子那边出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从水麒麟全军覆没来看,四国一宗早已图穷匕现,只是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而已。
信息的不对等,让我们失去了该有的判断!”
“老柳不用安慰朕了!”
袁景深深一叹,思忖良久,才试探着问道:“那你们说,我们要不要接受东华国的帮助?”
袁葛率先说道:“要,为什么不要!
父皇,东华国虽然也是雄心勃勃之辈,但从他们能遵守契约来看,还算是能合作的对象,些许外财不值一提!”
袁景道:“葛儿,上次答应他们合作一事,在一些地带已显现出恶果,许多子民对于东华可是向往万分。
若他们再次提出相似的条件,我们当真还要再答应他们不成?
这样下去,岂不是国将不国?”
闻言,袁葛微微叹道:“父皇,谁让我们技不如人呢!
而且灭国之祸迫在眉睫,相比于此事,东华国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
“殿下说的是!”
侍中柳仪出声应道。
在他之后,其余重臣亦随之出声,就连一直未开口的颜珙也出了声。
袁景心中悲哀至极,但如自己儿子所说,技不如人,徒之奈何矣!
索性大手一挥道:“好!既然诸位都同意了,便让东华国派人来吧!
关于三皇子撞击渔民一事,就不要宣扬出去了,朕丢不起这个脸!
对于遇难渔民的家属抚恤双倍,不,给他们十倍赔偿,并让官员代为慰问,表达朕之心意。”
“是,陛下圣明!”
待众人走后,这场为时三天激烈而漫长的争执才算结束。
袁景瘫软在龙椅上,久久都没有起身,口中低声呢喃道:“真羡慕那风伏纪有着层出不穷的高手为之效力!
炎黄府啊!
这样的势力为什么不能为朕所用呢!
风伏纪小儿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为之拜服?”
-----------------
相比于临海国面临的危机,东华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持续蒸蒸日上。
风伏纪自然也不知道有人在念叨着他。
此时的他与顾清浅来到了京畿关的试验田内,正听着贾思勰讲解着他与吕树青以及一众助手最新研发成功的麦种——“墨青灵麦”。
“王上,王后,此麦种经过精心挑选与多次杂交实验而来。
根据目前已测的数据来看,亩产量大约可达五百到六百斤,约等于普通小麦的一倍以上。
而且它不仅产量高,麦粒饱满,口感筋道,营养丰富,亦具有耐旱、耐寒、抗病、抗虫等多重优点,几乎在我国境内随意一处区域皆可种植。”
风伏纪脸上浮现出欣喜之意,却还是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贾卿,虽然朕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但你可不要过于危言耸听啊!
其他优点也就算了,竟然还能无视区域环境?”
贾思勰微微一笑:“王上,过于极端的环境肯定不行,臣也只说是我国境内。
而且,这还不是墨青灵麦的最强优点。
臣与清臣之所以把它取名为“墨青”,却是因为它具备吸收月光的能力。
一旦入夜,才是「墨青灵麦」疯长之时,生长周期比起普通的小麦来说差不多能缩短三分之一的时间。
而由于吸收月华之力的原因,它不仅能长到一个普通人的高度,茎杆亦坚韧如铁。
老臣与天工司的人配合实验了一下,若是把「墨青灵麦」的茎杆融入武器之中,可增加一定的韧性与灵性,可谓意外之喜!
当然,唯一的缺点就是它的颜色与平常的麦种不一样,希望以后有改进的机会!”
“贾卿,这算什么缺点,新麦种的出现无疑丰富了我朝的作物,卿居功至伟啊!”
听到贾思勰的描述,风伏纪喜不自胜。
贾思勰却微微一笑,抱拳一礼道:“王上有所不知,「墨青麦种」之所以能研发成功,与王后也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那一次实验本来已经算失败了,王后那时刚好在场,不小心打翻了一瓶由「紫芒麦种」淬练而成的精萃,多番融合下,才能造就今天的「墨青麦种」。
若说功劳,王后才是最关键的那一步。”
闻言,风伏纪看向了脸色微红的顾清浅。
顾清浅道:“贾大人谬赞了,本宫当时可是害怕极了,怕毁了贾大人以及诸位倾心培养的种子,哪有什么功劳可言!”
此言一出,众人俱是大笑不止。
风伏纪笑道:“好,也别争论了,能研发出新品种,诸位皆有功。
贾卿居功至伟,爵升一级,为官大夫,赐白雉服一件,功勋五千,赏金五千。
清臣作为副手,加封集贤阁学士,功勋两千,赏银万两。
其余参与此事的诸位功勋皆为一千,其余奖励由贾卿与清臣计算后评定,一应奖励皆由朕内库出了!”
“臣等谢王上隆恩!”
见奖励如此丰厚,一众官吏大喜过望,连连叩首拜谢。
对于修士来说,外物赏赐哪里比得上功法阁的功勋来得有诱惑力。
要知道,功勋阁内不仅有东华诸多文臣武将的功法,亦有风伏纪本身修炼的功法,万万金都难求,珍贵程度自不必说。
贾思勰笑道:“王上,我等皆有奖励,那王后呢?”
风伏纪放声一笑,极为自然地当着一众官员的面搂着她的腰,无视了她脸上浮起的羞赧之意,说道:
“朕不会忘了的,回去后定然给王后也送上一份大礼!”
新麦种的出现,无疑大大提升了东华国的粮食保障,亦丰富了作物品种。
一旦推广开来,不仅是东华国民的福祉,对于东华兵部而言亦有极大好处。
毕竟,从没听说过粮食作物的茎杆竟然还能为兵器锻造所用的。
及至夜幕降临,与户部众臣小酌一宴的风伏纪与顾清浅才返回王宫之内。
刚想就寝,侍者便送来了临海国请求援手一事的信息。
顾清浅内心虽不舍,却还是说道:“王上,先处理政务要紧!”
风伏纪微微一笑:“无妨,此事早有基调,用不着朕再去处理!
来人,让子龙与桂英前往临海皇宫一趟,务必保证袁皇之安危。
同时命文远带领三万羽林军赶赴星谷关,威慑长明国,亦可伺机而动,给他们点教训也无妨。
再令靳刚(原摩云岛主)率领新组建的摩云海卫给冬曜国海岸弄点麻烦,不可打着东华的旗号,一击即走,不可恋战!”
“是,王上!”
收到命令后,侍者极为识趣的快步退下。
顾清浅眉眼里浮起欣喜之意,还未说话,红唇便迎来了一抹炽热如火的气息。
随着帷帐缓缓落下,龙凤气息交织融合而起,谱起了一曲曲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极乐乐章。
-----------------
寒风细雨。
数日之后,当久未回国的三皇子袁祺带着金麟王朝的使节团重新踏上临海国的土地时——
凌江、长明、冬曜三国如同早就商量好了一样,在大军还未集结完毕的情况下,还是派出了先锋军逼进临海国的边境。
此举却是没有脱离袁葛的掌控,不过他也没办法继续留下来参与结盟一事,便匆匆赶回了边境坐镇。
一而再,再而三的事件表明陈宫的结论并没有错,让临海皇袁景内心仅存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即使面对袁祺这位久未相见的儿子,眼里也并无多少喜色。
当然,若论待人接物,袁景自是不会表现得如此明显,脸上带着制式化的笑容,欢迎着使节团的到来。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安康!”
“金麟朝周望见过袁皇!”
见两人口中说着极为恭敬的话,身躯却站得笔直,仅仅只是抱拳施礼罢了,袁景面色不变,先是看向了袁祺,笑道:
“许久未见,祺儿却是越发俊美了!”
袁祺微微一笑:“谢父皇赞誉,父皇亦是没有多少改变,可见修为进境不俗,可喜可贺!”
袁景淡淡道:“尚可,你我之间稍后再叙!”
说罢,他目光看向了袁祺旁边的中年人,笑道:
“朕却是没想到此次会是由八王亲自领衔,却是使我临海皇宫蓬壁生辉!
来,请就坐,些许菜肴不堪入口,还望八王海涵!”
“袁皇客气了!”
待就座后,钟声鼓乐齐鸣,赏心悦目的歌舞亦及时舞动而起。
于宾主尽欢中,袁景却在看似不经意间,不时打量着周望。
关于金麟王朝的这位八王,他并不太了解。
只知这人乃是金麟皇帝周巡的皇叔,幼时便拜入玄玑宗内修行,天资不俗。
他人的外貌与周巡亦有几分相似,国字脸,身材魁梧,不怒自威。
其气质与周巡这位王者相比,亦不遑多让。
举手投足间,更是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尊威与威严,有种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的从容感。
若是在未明白金鳞王朝的算盘前,袁景看到周望这种强者到来,定是欣喜万分,引为强援。
但现在的他,只有满心的阴霾与忧愁,对于坐在周望旁边的袁祺亦连带着越发不喜与失望。
酒过三巡,微微满足口舌之欲后,一名金鳞王朝的官员率先站了起来,看似恭敬的朝袁景抱拳作揖道:
“在下乃礼部侍郎梅勉,感谢袁皇的悉心宴请,但陛下给我等的时间颇为有限,不知可否借此宴会时机,开始商谈一下两国之间的合作事宜?”
此言一出,乐器之声几乎同时停了下来。
袁景脸色不变,随手摒退了不相干的人等,淡淡道:“有何不可!
关于我们两朝之间的合作,朕之前已经命人递给了周皇,不知他意下如何?”
梅勉微微一笑,再次躬身道:“贵朝拟定的协议十分丰厚,我家陛下大体是同意的!
十分愿意遣来朝中高手,为临海国遮风挡雨,略尽绵薄之力。
但是,我家陛下觉得还可再加上一个条件,使我两朝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不知可否?”
袁景颔首道:“梅侍郎但说无妨!”
梅勉悄然瞥了一眼周望,见他面无表情,立即说道:
“我家陛下的意思是,若袁皇能同时确定继位的人选,或可让我们两朝之间的合作更加亲密无间!”
袁景淡声道:“喔!周皇的意思是,让朕立三子袁祺为太子?”
梅勉微微一笑:“袁皇圣明!
三殿下幼年时便在玄玑宗门下修行,其人天资卓越,出类拔萃,年纪轻轻便已是炼魄境修士,在我金鳞王朝亦是声名远扬。
若能在这次确定他的身份,相信我们两朝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的完美!
当然,这只是我方提出的建议,成与不成,但凭袁皇作主。”
袁景微微颔首:“原来如此!
那照梅侍郎的意思,若是不立他为太子,我们之间的合作就不完美了?”
“不不不,袁皇,外臣不是这个意思......”
梅勉话未说完,便被袁景打断,“为了寻求金鳞王朝的帮助,朕已经接连送了许多价值不菲的财物给你们。
之后为了达成合作结盟一事,更是极为干脆的许了你们临海国未来五十年的一半税收。
除此之外,尚有黄金十亿、白银三十亿、珍稀药植二十亩,矿脉二十条,其他诸如粮草等有价值资源更是不知繁几。
如此多的堪称丧权辱国的代价,还不够吗?”
说到此处时,袁景更是霍然起身,目光宛若利剑,紧紧逼视着梅勉,沉声喝道:
“如果这还不够,那他周巡的胃口也未免太大了,朕不喜!”
声声沉喝,宛若惊雷炸响,骤然在梅勉的耳边炸开。
梅勉根本没想到袁景竟会于突然间发难。
猝不及防下,双耳立时受到重创,鲜血湍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