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元璋震动,你还真的有解决办法?你是人?(1 / 1)

加入書籤

朱允熥表现的信誓旦旦,很是认真。

说实话。

若非之前朱允熥表现的很不错,朱元璋此时根本不会听朱允熥说这些话,因为类似这种制度往往都是数十名大臣们商议许久,甚至一两年,才能解决的。

而非是类似于朱允熥这样小小年纪,刚遇到问题,立刻就能思索出来解决方法的。

那朱允熥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人。

见朱允熥这幅认真的模样,朱元璋想了想,随即言道:

“也罢,也罢,你说说,咱听听看看如何。”

见朱元璋允许自己说了,朱允熥也没有犹豫,言道:

“现在我大明朝卫所军事组织体系,症结所在,就是多头管理混乱,和僵化编制。”

“先说这多头管理混乱,我大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形成双重领导架构,犹如两个大脑指挥同一具身体,都督府掌握练兵权却无调兵权,兵部手握调兵令却不知部队实情,这种割裂导致边关告急时,前线将领需要同时向多个衙门请示,战机在公文往返中悄然流逝。”

“而僵化编制,则更加麻烦些,因固定不变的卫所编制如同生锈的铠甲,既束缚了军队的机动性,又难以应对多样化的战场需求,当遭遇蒙古轻骑兵袭扰时,笨重的步骑混编部队往往顾此失彼;面对倭寇小股渗透时,又显得大而无当。这种编制模式已经严重脱离实战需要。”

朱允熥分析的头头是道,朱元璋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

说的确实有道理。

嗯,没错。

指挥体系的重构逻辑

“所以孙儿的想法是,我大明朝不如重新更改一下这一制度,建立‘三权分立’的新架构。”

三权分立?

朱元璋不禁感到疑惑。

啥是三权分立?

他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看着朱元璋这样子,朱允熥笑了笑道:

“三权分立,就是分别组建决策层、执行层、反应层,这其中,决策层由兵部与都督府要员组成战时联席会议,专注战略谋划;执行层设立相应分部部,统辖区域内的作战协调;反应层改编卫所为模块化战斗群,赋予战术自主权。”

听到这里。

朱元璋双眼亮了亮。

这法子,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错啊。

他能看出来。

若是真的按照朱允熥所说的这般设计的话。

那么既可以保持朝廷集权的优势。

又可以赋予战场指挥官必要弹性。

这不就相当于给笨重的巨人装上灵活的关节了吗?

朱允熥始终在观察着朱元璋的表情,看朱元璋露出笑容,就知道自己这方法已经初步得到了自己这位皇爷爷的认可了。

其实这方法,是他根据后世对军队的安排所设想的。

也就是构建三级响应机制。

根据威胁等级建立分级应对体系。

日常边防由战区自主处置,犹如条件反射般迅速

中等战事需总参谋部核准,类似大脑皮层参与复杂决策

全面战争启动御前会议,相当于调动全部身心能量。

这样,可谓是细节、规整、严谨。

能一举改变掉本身卫所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使用这种机制,朱允熥基本上能确定,势必能确保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都能获得相匹配的指挥资源配置。

这样的话,大明朝就不会乱套了啊。

不对,是大明朝的军队卫所这方面不会乱套了,目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太乱了。

“我大明朝现如今的卫所,因各种利益原因,其实已经形成铁板一块了,所以必须采用这种方法,同时重组,这样才能使得其自由、各种权力由各种权力的官职人员掌控,这就好比骑兵千户所化为锋利的长矛、火器部队构成远程打击的内核、工兵辎重成为移动的保障基石,这种各地独立的体系、官僚、部队,也自然而然能独立执行他们所该负责的特定任务,又能快速拼接成完整作战体系,就如同活字印刷术般灵活多变。”

活字印刷术。

朱元璋觉得朱允熥这个比喻挺恰当的,别看他是皇帝可能就不懂活字印刷术了,他曾经还对这东西挺好奇的,研究了一两天,发现其确实精妙,同时从中还发现了一个道理。

各司其职。

在这个职位,才能掌控相应的权力。

而不在这个职位,若是掌握该职位所拥有的权力,那就真的乱套了。

“孙儿的另外一种想法,就是培育一种,类似于精兵类型的力量...”

朱允熥刚说到这里,就看到朱元璋露出了不屑的眼神,只听得朱元璋道:“孙儿,你太小瞧咱大明朝了,但大明的哪一支军队拉出去,不算精兵?”

朱允熥知晓,朱元璋所说的话,确实有道理。

怎么定义精兵,其实很简单。

就是看覆甲率。

古代最看重的就是甲胄。

一个士兵,若是他能完整的甲胄,那他就是精兵,至于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就算是五百个身穿甲胄的士兵,面对五千个没有甲胄的士兵,获胜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这就是精兵。

而大明朝,若是现在拉出来十万人来,人人覆甲这是绝对可以的。

不说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盔甲。

到了现在,生产力对比先秦时期已经提升不少了,再加上大明朝的冶炼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人人覆甲这是绝对能实现的。

但他所说的,和朱元璋所说的不是一回事。

“皇爷爷,我的意思是,设立专门类型的精兵。”

“打个比方,建设火器特种营,这种就不再是简单的火铳手集合,而是融合观测、计算、射击的完整打击能力的军队。”

“亦或者快速反应骑兵,摒弃传统侦骑的单一功能,打造集侦察、骚扰、追击于一体的全能战队。”

“在孙儿看来,这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精兵。”

这些精锐如同人体的特种细胞,在关键部位发挥倍增效应。

朱允熥认为,改革卫所制度的同时,也应该提出来这一点。

朱允熥所示的这个理论,倒是让朱元璋若有所思,新的意义上的精兵?并非是有甲胄,就算是精兵了吗?

有点意思。

或者可以尝试一下,看看可不可行。

毕竟,这看起来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钱粮。

“若皇爷爷同意孙儿的想法的话,那么下一步就需要制定军官培养的双轨制。”

这个双轨制,是朱允熥所设想的,目前最适合大明朝的制度了,其简单的来说,就是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然后打造讲武堂,专注战略思维锻造,如同培育将帅的摇篮,最后武备学堂侧重实战技能打磨,这样堪称锻造校尉的熔炉。

二者相辅相成,既避免出现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又防止产生不懂战略的莽夫。

相应的考核,他都已经想好了,晋升机制采用三维考核法,改变以往单凭军功晋升的粗放模式,主要考核的就是理论素养、实战指挥的精度、带兵年限。

若是这般做的话,评价体系犹如过滤网,确保每个级别的军官都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

思索间,朱允熥道:

“皇爷爷,孙儿准备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试点先行,譬如选择蓟州、宣府作为改革试验田,如同中医先在小范围试药,通过对比新旧体系的实战表现,让优劣得失自然显现,既积累经验又降低风险,然后再保留部分旧制卫所作为参照组,这种双轨运行机制既保证战备不断档,又为全面转型赢得缓冲时间。”

朱允熥说了很多很多。

最终,朱元璋的脸色慢慢变化,道:“咱,同意了。”

“不过具体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你回去后把整个流程给咱写下来,交给咱,咱拿去和兵部的官员们商议。”

见自己所提出来的诸多建议,被皇爷爷朱元璋所采纳,朱允熥心中不禁一喜,在他看来今日所来的目的,很有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要知道。

他来乾清宫。

目的就是为了蓝玉之事,想方设法的保全蓝玉的两个儿子。

而因此事已经成了一个死局,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皇爷爷朱元璋出手,而这整个过程可谓是很复杂麻烦,所以若是在这之前能给皇爷爷朱元璋解决一个麻烦,那成功的几率将要大很多。

心中思索间,朱允熥也不禁提了起来:“皇爷爷,不知孙儿的舅爷,凉国公蓝玉的事情?”

见朱允熥提起这件事情。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

随即淡声道:“蓝玉的事情,咱知晓。”

“咱现在确实放过蓝玉了,咱也可以和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清理蓝玉,但蓝玉这两个亲生儿子,确实作恶多天无法无天,按照我大明朝律法,他们也是死罪。”

“况且,就算咱不想理会这件事情,愿意纵容蓝玉和他的两个亲生儿子,你认为其他人不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道说道吗?很快整个京城内就会流传这些消息了。”

“再者,蓝玉为了自保,屠杀了如此多的义子,他若真的无法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手,军队会如何看待他,所以他也不得不下手,咱的意思是,让蓝玉放弃他这两个亲生儿子吧。”

“反正,蓝玉现在已经有孙子了。”

朱元璋说完这些,表情依旧很是平淡。

这也并非是彻底绝了蓝玉这一家子的香火。

蓝玉的大儿子蓝春、小儿子蓝斌,可是早早就娶妻生子了,就算他这两个儿子都被杀了,蓝玉不还是有孙子呢么,以后依旧有子孙后裔延续啊。

想到这里。

朱元璋忽然笑了笑道:“这事也是你的问题,你难道之前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么?为什么不提前思索好具体办法,然后再让蓝玉诛杀自己的义子们?早在之前,你就应该想到,若是蓝玉屠杀义子后最终选择放过自己的亲生儿子,会遇到何等局面和下场,可很显然你没有考虑清楚。”

“还是太嫩了。”

仿佛是察觉到了朱允熥做事的不周密,朱元璋忍不住笑道。

闻言,朱允熥倒是没有反驳。

并非是他们考虑到这一点。

而是,就算考虑到了,也没意义。

总不能因为这个小问题,而去忽略大问题吧?

蓝玉杀与不杀这两个儿子,真的只是小问题罢了,而蓝玉最终若是不屠杀义子们的话,那就是大问题了,因为这代表着蓝玉在军队中的根基还在,那就代表着蓝玉未来必死无疑。

所以。

不管事先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

他都需要这么做。

无关其他。

“皇爷爷,孙儿想请求皇爷爷,帮助孙儿一个忙,饶恕蓝春、蓝斌两人性命。”

朱允熥道。

听了这话。

朱元璋摇了摇头,那态度很明显了,是根本不想掺和这件事情。

“咱可管不了。”

“蓝玉杀不杀他这两个亲儿子,和咱有什么关系,咱还能做主了?蓝玉若是想杀,那就杀;蓝玉不想杀的话,咱看在蓝玉军功的份上,就算他这两个儿子作恶多端,咱也可以饶恕他,毕竟蓝玉现在确实已经不具备威胁皇权的资格了。”

朱元璋压根就不想管这件事情。

朱允熥则是清楚,皇爷爷并非是不想管这件事情,而仅仅只是想看看自己的能力罢了,这种死局几乎是无法破解的,皇爷爷想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份能耐。

在前来之前。

朱允熥早就已经有了打算。

他随即道:

“皇爷爷,孙儿现在身处于夺嫡之战中,那么皇爷爷想必也清楚,对于孙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否驾驭住臣子们,能否让背后的淮西勋贵们彻底的臣服、忠诚于孙儿,目前不谈其他人,蓝玉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吧?”

“那个未必,若是蓝玉最终被逼得,只能杀了自己这两个儿子,难道他还会忠诚你?”朱元璋不禁发笑,随即又道:“这终究是他的亲生子嗣,任谁都会心痛的,恐怕他到时候不恨你就不错了,还想效忠你?在咱看来,若是你无法解决好这件事情的话,就算咱未来把这皇太孙的位置交给你,等你继位了,蓝玉也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反你。”

“那皇爷爷,是希望蓝玉忠诚我,还是希望蓝玉反我呢?”朱允熥询问道。

这番话,倒是给朱元璋整不会了。

他那老脸顿了顿。

这还用问吗?

他自然是希望蓝玉效忠朱允熥了,这样的话朱允熥就势必能获得一个助力,同时若是未来这皇太孙的位置真的是朱允熥的,蓝玉忠诚于朱允熥,他也能放心很多了。

“你说呢?咱最终不决定对蓝玉出手,不就是因为蓝玉现在对你很听话么?”

朱元璋不禁瞪了瞪眼睛,朱允熥这话就好比是明知故问一般。

“那皇爷爷,就更需要帮我了。”

朱允熥露出正色,随即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首先,凉国公蓝玉目前面临的是死局,最终它基本上会被逼得,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那就势必很有可能会导致,未来凉国公蓝玉不在忠诚孙儿,甚至哪怕蓝玉活了下来,未来也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谋反。”

“皇爷爷是希望凉国公蓝玉,效忠孙儿的,希望蓝玉忠诚皇室,那么皇爷爷也应该帮助孙儿,促成这一切,而不是袖手旁观。”

说到这里。

朱元璋面色平静,道:“咱懂你的意思了,你说说,想让咱怎么帮你?”

“若是让咱直接赐下圣旨,饶恕蓝玉两个儿子的罪过,咱就算是皇帝也做不到,蓝玉诸多义子犯下律法都能被处死,蓝玉亲生之子多个啥?就算咱是朱元璋,也不能服众。”

朱元璋说的是实话。

皇帝可并非是无所不能的,想做什么都做什么。

就比如这件事情。

皇帝需要公正一些,最起码服众。

不然的话。

整个朝堂就乱了,身为帝王凭借着个人喜好可以随意饶恕犯下律法的臣子子嗣,那么其他勋贵的子嗣有了这种榜样,是否也敢无法无天了呢?

他们全部都和蓝春、蓝斌一样犯下法律,那个时候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若是杀的话,那蓝春蓝斌都能放过,为何无法放过其他功臣的弟子?这势必会导致大量的功臣弟子心生不满。

可若是不杀的话,大明朝岂不是会被这群家伙给弄得乌烟瘴气?

所以,他朱元璋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是绝对不可能赐下这种圣旨的,任凭朱允熥如何说,他也无法帮朱允熥这个忙。

朱允熥能拿出来理由吗?朱元璋不知道,但他愿意给朱允熥这样一个机会,看看这小子能说出来什么。

朱允熥早就准备好了,随即他对着朱元璋道:

“皇爷爷,孙儿的想法是,让凉国公蓝玉和他的两个儿子主动请罪,然后皇爷爷根据凉国公蓝玉的功劳,对蓝玉做出一定的惩罚和限制,最终把蓝玉这两个儿子废为庶人,然后圈禁起来。”

“这其中,孙儿请求皇爷爷充当一会恶人,表示绝对要杀死蓝玉这两个儿子,而孙儿主动站出来,请求饶恕,然后做出诸多努力,最终皇爷爷这才决定把蓝玉的两个儿子废为庶人并且囚禁。”

“这样做,首先可以保证蓝玉的两个儿子能够活下来,比如他们被杀死,废为庶人囚禁,已经是一个很不错很不错的结果了,这样蓝玉也能接受,也能堵住很多人的悠悠之口,其次孙儿来当这个善人,也能让蓝玉和他的两个儿子更加忠诚于孙儿。”

“另外,皇爷爷在对蓝玉做出惩戒的时候,可以再度削减蓝玉应用的权利,甚至把蓝玉限制到其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威胁皇权的地步,这样的话皇爷爷也不用担心未来孙儿面对蓝玉,会有着被操控的可能,亦或者天子大权旁落。”

“若是皇爷爷愿意帮助孙儿这个忙的话,最终蓝玉和彻底效忠于孙儿,毕竟是孙儿苦苦哀求,最终蓝玉的两个儿子才能活下来的;这就代表着哪怕孙儿继位了,蓝玉也能效忠,因为孙儿继位了才有可能会考虑,放过蓝玉这两个儿子,让他们不再被囚禁。”

“蓝春和蓝斌,也相当于是孙儿手中的人质,以此来要挟蓝玉,使得蓝玉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而等到孙儿继位的那一天,估计舅爷蓝玉距离寿终正寝了也不远了,因为蓝春和蓝斌长时间被囚禁,那么蓝玉所形成的军功势力也将无人继承,这段时间内蓝春和蓝斌也根本没有机会再军队中凭借着其父蓝玉的威望和人脉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话蓝玉一脉对于皇权的威胁,将彻底消失。”

“这是孙儿的想法,恳请皇爷爷成全!”

这就是朱允熥最终的目的了。

唯一看起来,能够使用,而且最终结果不错的方法。

具体的好处,也很明显。

他也已经全部列举出来了。

最终,皇爷爷朱元璋是否愿意帮助他这个忙,他也不清楚,或许朱元璋就是喜欢朱允炆呢?他就算不帮,自己也没有办法啊。

但。

他和朱允炆都是孙子。

皇爷爷不至于这般偏袒某一人吧?

同一时刻,朱元璋听完了这番话,显得很沉默。

心中更是犹如潮水般,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中,他从未想到这种死局,朱允熥也能给盘活了,他确实被朱允熥所说的心动了,若是真的按照这么做的话,确实不但能解决蓝玉的所有问题,也能给皇家带来一定的好处。

他,要这么做吗?

思索良久,朱元璋忽然道:

“允熥,你知道为何,咱更看重朱允炆吗?”

这个问题,朱允熥其实能略微感觉到的,他想了想道:

“皇爷爷看重朱允炆,想来是因为朱允炆表现出的很仁善,是一位仁德之君,而我大明朝若是想要犹如汉唐那般延续数百年国祚,那么第二代君王至关重要,需要一位能够犹如文景帝那般,使得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的君王。”

“目前,朱允炆表现出的,完全符合皇爷爷的要求,因此皇爷爷才会这般看重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